测定玻璃折射率的误差情况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36.21 KB
- 文档页数:2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通过使用光线的折射现象,利用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的定义,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利用斯涅尔定律求解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为1.5左右,与理论值相符。
引言: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现象的研究对于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是表征介质对光的阻碍程度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旨在加深对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理解。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光源、光线传播路径、测量仪器等。
光源使用一束单色光,通过准直器使光线基本平行,然后经过一个可调节入射角的装置射入待测的玻璃板。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使用一个转动的测量仪器测量出射角。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入射角并测量相应的折射角,得到多组数据,进而求解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 n1/n2,其中n1为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线所射入的介质的折射率。
通过变换得到折射率的计算公式:n2 = n1 * 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根据实验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左右。
这与理论值相符合,说明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还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函数关系,即sin(入射角)/sin(折射角)为常数。
这进一步验证了斯涅尔定律的正确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深入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与理论值相符合。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详解标题: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详解摘要:本篇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步骤、原理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利用相关的测量方法确定不同种类玻璃的折射率。
本报告由文章生成AI撰写,内容丰富且有价值。
引言:玻璃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了解玻璃的折射率对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工程实践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来探究其光学特性。
实验将详细介绍使用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两种方法来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步骤和原理,并给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折射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1 准备所需材料:光源、玻璃样品、测角仪等。
1.2 搭建实验装置并调整光源和测角仪的位置。
2. 角度测量法:2.1 将测角仪固定在光源和玻璃样品之间的适当位置。
2.2 调整测角仪,使其指向光源发出的光线。
2.3 将玻璃样品固定在测角仪上,并记录其表面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2.4 旋转测角仪,找到透射光线的夹角并记录。
3. 光程差测量法:3.1 将玻璃样品放置在一隔板上,使其与光源成一定夹角。
3.2 通过光程差装置,测量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的光程差。
3.3 根据光程差和样品厚度计算折射率。
结果和讨论:通过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玻璃样品的折射率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玻璃的折射率各不相同,这与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有关。
2. 在相同条件下,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得到的折射率数据具有一致性。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折射率,详细介绍了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两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折射率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同时,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玻璃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与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玻璃材料,并合理设计光学器件。
测定玻璃砖折射率误差的分析引言折射率是材料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测定材料的折射率对于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讨论测定玻璃砖折射率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实验原理玻璃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折射率的测定可以通过测量光线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角来实现。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即从高折射率介质到低折射率介质中入射光线的折射角大于临界角,导致光线完全发生反射,不发生透射。
通过测量光线从玻璃砖表面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可以间接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1.准备一片平整、无瑕疵的玻璃砖样品。
2.准备一束单色光源,例如激光器或单色LED,并通过适当的光学装置使光线垂直入射到玻璃砖表面。
3.在测量平台上调整玻璃砖的倾斜角度,直到观察到光线从玻璃砖表面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记录此时的倾斜角度。
4.使用直尺或测角器测量光线入射到玻璃砖表面的角度,并记录。
5.根据入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示例数据以下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示例数据:测量次数入射角度(度)临界角度(度)1 30.5 46.32 30.2 45.83 30.3 45.94 30.4 46.25 30.1 45.7数据处理通过测量得到的入射角和临界角可以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首先,需要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然后,使用折射定律的公式将入射角度和临界角度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折射率的表达式。
折射定律公式如下所示:n1 * sin(angle1) = n2 * sin(angle2)其中,n1是光线从空气到玻璃砖的介质1的折射率,angle1是入射角度,n2是玻璃砖的折射率,angle2是临界角度。
将角度转化为弧度的公式如下:radian = degree * (π/180)将给定的示例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可以得到玻璃砖的折射率。
以下是计算示例数据的结果:测量次数入射角度(度)临界角度(度)入射角度(弧度)临界角度(弧度)折射率1 30.5 46.3 0.533 0.807 1.512 30.2 45.8 0.527 0.799 1.533 30.3 45.9 0.529 0.801 1.504 30.4 46.2 0.530 0.805 1.525 30.1 45.7 0.525 0.797 1.54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得到的平均折射率为1.52,折射率的标准差为0.02。
折射率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测量折射率来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行为,不仅可以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也对工程技术和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测定不同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方法:1. 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是反射法测量折射率。
光经射入光滑平面介质表面后,部分光发生反射,部分光进入介质中。
利用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来计算出折射率。
2. 实验仪器: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器材包括光源、平面镜、量角器、直尺、三棱尺等。
3. 实施步骤:a. 将光源置于实验台上固定,确保光源的稳定。
b. 将平面镜放置于光源下方,与光源成45度角,确保镜面光洁无划痕。
c. 将待测介质(如玻璃板)放置于镜面上方,与镜面成一定角度。
d. 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以及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
e. 计算折射率。
利用斯涅尔定律,根据入射角、反射角和空气的折射率,可以计算出待测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材料(如玻璃、水等)的折射率,并计算出了相应的数值。
例如,测量了以玻璃为介质的折射率,结果表明其折射率为1.52。
同样地,我们也测量了水的折射率,结果为1.33。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折射率是有差异的。
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所导致的。
根据光的波长和介质的性质,折射率也会有所变化。
实际应用中,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可以用于建立透镜、光纤等光学仪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光源的稳定性和测量角度的准确性。
此外,选取的材料样品也应该是光洁平滑的,以减少因表面不平整而引起的误差。
结论:本实验通过反射法测量了不同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为1.52,水的折射率为1.33。
实验方法简单易行,且结果较为准确。
●. 实验题目●实验任务:玻璃折射率的测定●实验要求●实验方案:1:⏹物理模型的比较⏹实验方法的比较⏹仪器的选择与配套(系统误差分析)◆1)误差公式的推导2)仪器的选择⏹测量条件与最佳参数的设定◆1)测量条件2)测量参数●实验步骤(简略)●实验注意事项●参考文献实验方案一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折射率在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有着不同的传播速度v ,不同波长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都为c 。
c 与v 的比值称为该介质对这一波长的光的折射率,用n 表示,即:vcn =。
同一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是不同的。
因此,给出某一介质的折射率时必须指出是对某一波长而言的。
一般所讲的介质的折射率通常是指该介质对钠黄光的折射率,即对波长为589.3nm 的折射率。
本实验测量的是玻璃对汞的绿谱线的折射率,即对波长为546.07nm 的光的折射率。
1.实验仪器分光计,平面反射镜,三棱镜,汞灯及其电源。
2.实验原理介质的折射率可以用很多方法测定,在分光计上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这种方法需要将待测材料磨成一个三棱镜。
如果测液体的折射率,可用表面平行的玻璃板做一个中间空的三棱镜,充入待测的液体,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测量。
当平行的单色光,入射到三棱镜的AB 面,经折射后由另一面AC 射出,如图6-13所示。
入射光线LD 和AB 面法线的夹角i 称为入射角,出射光ER 和AC 面法线的夹角i ’称为出射角,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夹角δ称为偏向角。
可以证明,当光线对称通过三棱镜,即入射角i 0等于出射角i 0’时,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夹角最小,称为最小偏向角δmin 。
由图6-13可知:δ=(i-r )+(i’-r’) (6-2)A =r +r’ (6-3)可得: δ=(i+i’)-A (6-4)三棱镜顶角A 是固定的,δ随i 和i’而变化,此外出射角i’也随入射角i 而变化,所以偏向角δ仅是i 的函数.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当i 变化时,δ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令0=did δ,由式(6-4)得 1'-=didi (6-5) 再利用式(6-3)和折射定律,sin sin r n i = 'sin 'sin r n i = (6-6)图6-13 光线偏向角示意图得到rn ii r n di dr dr dr dr di di di cos cos )1('cos 'cos ''''⨯-⨯=⨯⨯= ''csc csc 'sin 1cos sin 1'cos 2222222222r tg n r r tg n r r n r r n r --=---=')1(1)1(12222r tg n r tg n -+-+-= (6-7)由式(6-5)可得:')1(1)1(12222r tg n r tg n -+=-+ 'tgr tgr =因为r 和r’都小于90°,所以有r =r ’ 代入式(5)可得i =i'。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引言:折射率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的现象,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值。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项实验,通过测量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到玻璃的折射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角度下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并探究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规律。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包括一束光源、一块玻璃板、一支直尺和一个测角器。
光线从光源射入玻璃板,经过折射后,形成折射光线。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光在空气和玻璃中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用直尺固定住。
2. 将光源放置在玻璃板的一侧,使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板。
3.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使用测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4. 重复步骤3,分别测量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
5.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了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以下是我们测量的一组数据:入射角(°)折射角(°)10 620 1230 1840 2450 30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通过将入射角和折射角代入光的折射定律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10 6 1.6720 12 1.6730 18 1.6740 24 1.6750 30 1.67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入射角下,折射率保持不变。
这说明玻璃的折射率是一个固定的值,与入射角无关。
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也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以及操作者的误差,可能会导致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测定玻璃砖折射率误差的分析湖北 应城一中 何飞 432400测定玻璃砖折射率是高中物理选修模块几何光学中考查的实验,该实验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学生在实验中不细心,对实验理论掌握不透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验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本实验中先要画出与玻璃砖等宽的平行边界线,然后将玻璃砖放入平行界线中间,并且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玻璃不能移动,所以玻璃砖的移动是造成本次实验误差的重要因素,学会如何分析这些原因的形成,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实验.本文从折射率的定义出发,通过详细的作图分析,深入挖掘形成误差的原因并总结规律.一、偏大型 一条边界线与玻璃砖上表面对齐,另一条边界线没有对齐玻璃砖的下表面,使得两边界线宽度小于玻璃砖的厚度.作图1分析如下:P 3、P 4是用插针法画出的出射光线,交玻璃砖的下表面于O 1,交所画界线bb '于O 2,则O 1点为真实的出射光线和玻璃砖的交点,O 2为出射光线和所画有误界线的交点。
连接O 1O 2,则光线O 1O 2为真实的折射光线,光线OO 2是实验者认为的折射光线,实则为有误差的折射光线.所以r 2为真实的折射角,r 1为有误差的折射角.由折射率的定义: 2sin =sin i n r 真 1sin =sin i n r 测 1212sin sin r r r r <∴<Qn n ∴>测真 即测量结果偏大.图1如图2所示,上边界aa'画得低于玻璃砖的上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小于玻璃砖的厚度;如图3所示,上边界aa'画得低于玻璃砖的上表面,同时下边界bb'画得高于玻璃砖的下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也小于玻璃砖的厚度。
在这两种情况中,测量结果均偏大.二、偏小型 一条边界线与玻璃砖上表面对齐,另一条边界线没有对齐玻璃砖的下表面,使得两边界线宽度大于玻璃砖的厚度.作图4分析如下:P 3、P 4是用插针法画出的出射光线,O 1是出射光线和界线bb'的交点,反向延长与玻璃砖下表面的交点为O 2,连接OO 1和OO 2,则光线OO 1为有误差的折射光线,光线OO 2为真实的折射光线.r 1为有误差的折射角,r 2为真实的折射角.由折射率的定义可知: 2sin =sin i n r 真 1sin =sin i n r 测 2121sin sin r r r r <∴<Q n n ∴<测真 图2 图3图4图5图6即测量结果偏小.如图5所示,上边界aa'画得高于玻璃砖的上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厚度;如图6所示,上边界aa'画得高于玻璃砖的上表面,同时下边界bb'画得低于玻璃砖的下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也大于玻璃砖的厚度.在这两种情况中,测量结果均偏小.三、不变型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所作的界线aa'与bb'没有与玻璃砖的上下表面对齐,但界线aa'与bb'之间的距离仍等于玻璃砖的厚度,此时得到的测量结果将与真实值相等,测量结果不变.作图7分析如下:O 2、O 4为入射光线P 1P 2延长线和出射光线P 3P 4与上下边界的交点,O 3、O 1为出射光线P 3P 4的反向延长线和入射光线P 1P 2与玻璃砖上下表面的交点,入射角为i ,真实的折射角为r 1,有误差的折射角为r 2. O 1O 3为真实的折射光线,O 2O 4为有误差的折射光线.由于aa'与bb'之间的距离等于玻璃砖的厚度,故:O 1O 2平行且等于O 3O 4,所以四边形O 1O 2O 4O 3为平行四边形.1324//O O O O ∴,即:r 1=r 2.由折射率的定义知: 1sin =sin i n r 真 2sin =sin i n r 测12sin sin r r =Q=n n ∴测真即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等. 可见,不论在实验过程中边界线如何画,若上下界线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距离小于玻璃砖厚度,测量结果就大于真实值;若上下界线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距离大于玻璃砖厚度,测量结果就小于真实值;若上下界线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距离等于玻璃砖厚度,测量结果就等于真实值。
测定玻璃折射率的误差情况总结1.仪器误差:仪器使用不当或者仪器本身的精度限制都可能引入误差。
例如,光源的稳定性、光源的位置调整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2.温度误差: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光的传播速度,从而导致折射率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定时需要考虑并纠正温度的影响。
3.环境误差:测量环境中的气体、湿度等因素也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尤其在高精度测量中,环境因素的控制至关重要。
4.光束误差:光束的辐射和收集也会引入误差。
例如,光线的散射、反射以及光源位置不精确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5.材料误差:玻璃的制造工艺、纯度等都会对折射率测量产生影响。
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玻璃,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折射率也会有所区别。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校正仪器:定期校正仪器,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对于一些已知折射率的材料,可以进行标定,然后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测量。
2.控制温度:使用恒温器等设备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消除温度的影响。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环境温度,并将其纳入计算,从而减小温度误差。
3.注意环境因素:保持实验室干燥、清洁,确保试样表面无尘、无水等,避免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4.优化光束:合理设计光路,使用光学元件减小光束的散射并提高光束的质量。
确保光源能稳定辐射,光线足够平行。
5.选取合适的材料: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折射率已知的材料。
使用纯净的样品,以减小材料误差。
6.提高操作技术:熟悉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尽量减小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进行足够的练习和实验前准备,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测定玻璃折射率的误差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精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环境的控制等因素。
通过正确使用仪器、优化实验条件和加强操作技巧,我们可以尽量减小误差,并获得更准确的折射率测量结果。
测定玻璃砖折射率误差的分析湖北 应城一中 何飞 432400测定玻璃砖折射率是高中物理选修模块几何光学中考查的实验,该实验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学生在实验中不细心,对实验理论掌握不透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验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本实验中先要画出与玻璃砖等宽的平行边界线,然后将玻璃砖放入平行界线中间,并且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玻璃不能移动,所以玻璃砖的移动是造成本次实验误差的重要因素,学会如何分析这些原因的形成,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实验.本文从折射率的定义出发,通过详细的作图分析,深入挖掘形成误差的原因并总结规律. 一、偏大型一条边界线与玻璃砖上表面对齐,另一条边界线没有对齐玻璃砖的下表面,使得两边界线宽度小于玻璃砖的厚度.作图1分析如下:P 3、P 4是用插针法画出的出射光线,交玻璃砖的下表面于O 1,交所画界线bb '于O 2,则O 1点为真实的出射光线和玻璃砖的交点,O 2为出射光线和所画有误界线的交点。
连接O 1O 2,则光线O 1O 2为真实的折射光线,光线OO 2是实验者认为的折射光线,实则为有误差的折射光线.所以r 2为真实的折射角,r 1为有误差的折射角.由折射率的定义: 即测量结果偏大.如图2所示,上边界aa'画得低于玻璃砖的上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小于玻璃砖的厚度;如图3所示,上边界aa'画得低于玻璃砖的上表面,同时下边界bb'画得高于玻璃砖的下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也小于玻璃砖的厚度。
在这两种情况中,测量结果均偏大. 二、偏小型一条边界线与玻璃砖上表面对齐,另一条边界线没有对齐玻璃砖的下表面,使得两边界线宽度大于玻璃砖的厚度.作图4分析如下:P 3、P 4是用插针法画出的出射光线,O 1是出射光线和界线bb'的交点,反向延长与玻璃砖下表面的交点为O 2,连接OO 1和OO 2,则光线OO 1为有误差的折射光线,光线OO 2为图1图2图 3图4 图5真实的折射光线. r 1为有误差的折射角,r 2为真实的折射角. 由折射率的定义可知:2sin =sin i n r 真 1sin =sin in r 测 即测量结果偏小.如图5所示,上边界aa'画得高于玻璃砖的上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厚度;如图6所示,上边界aa'画得高于玻璃砖的上表面,同时下边界bb'画得低于玻璃砖的下表面,致使aa'和bb'的间距也大于玻璃砖的厚度.在这两种情况中,测量结果均偏小. 三、不变型虽然在实验过程中,所作的界线aa'与bb'没有与玻璃砖的上下表面对齐,但界线aa'与bb'之间的距离仍等于玻璃砖的厚度,此时得到的测量结果将与真实值相等,测量结果不变.作图7分析如下:O 2、O 4为入射光线P 1P 2延长线和出射光线P 3P 4与上下边界的交点,O 3、O 1为出射光线P 3P 4的反向延长线和入射光线P 1P 2与玻璃砖上下表面的交点,入射角为i ,真实的折射角为r 1,有误差的折射角为r 2. O 1O 3为真实的折射光线,O 2O 4为有误差的折射光线.由于aa'与bb'之间的距离等于玻璃砖的厚度,故:O 1O 2平行且等于O 3O 4,所以四边形O 1O 2O 4O 3为平行四边形.1324//O O O O ,即:r 1=r 2.由折射率的定义知: 即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等.可见,不论在实验过程中边界线如何画,若上下界线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距离小于玻璃砖厚度,测量结果就大于真实值;若上下界线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距离大于玻璃砖厚度,测量结果就小于真实值;若上下界线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间距离等于玻璃砖厚度,测量结果就等于真实值。
测定玻璃折射率的误差情况总结
一、 玻璃砖两个光洁面平行,界面刻画准确,玻璃砖与界面整齐对应。
根据光路可逆性得:AO 与'
O B 平行,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的测量没有误差,sin sin i n r =,sin()cos H
d i r r =-。
二、 sin αα-函数图像的特点:
三、 假定sin =3sin i
n r
=,要让sin()=3sin()i n r βθ+=
+仍然成立,则要求βθ>;同理,要让sin()=3sin()
i n r βθ-=-成立,同样要求βθ>。
四、 玻璃砖两个光洁面不平行,界面刻画准确,玻璃砖与界面整齐对应。
sin sin()sin()sin sin()sin()i i a n r r r θβθθθ+++===++,根据sin αα-的图像特点可得:i β>,所以AO 与'O B
不再平行,'O B 向玻璃砖更厚的一侧偏折。
或者sin sin()sin()sin sin()sin()i i a n r r r θβθθθ---===--,根据sin αα-的图像
特点同样可得:i β<,所以AO 与'
O B 不再平行,'
O B 向玻璃砖更厚的一侧偏折。
五、 界面刻画准确,法线出现偏差。
如图所示,法线的偏差使得入射角和折射角都变大。
sin sin i
n r =真实,sin()sin()i n r θθ+=+计算,根据sin αα-的图像特点可
得:n n >计算真实;
如图所示,法线的偏差使得入射角和折射角都变小。
sin sin i
n r =
真实,sin()sin()i n r θθ-=-计算,根据sin αα-的图像特点可得:n n <计算真实。
六、 界面刻画准确,玻璃砖相对于界面发生平移。
无论玻璃砖相对于界面向上还是向下平移,
sin sin i n n r
==计算真实。
七、 界面刻画不准确
如图所示,界面距离大于玻璃砖厚度,sin sin i
n r
=真实,
'
sin sin i
n
r
=计算,由于'r r >,故n n >计算真实。
如果界面距离小于玻璃砖厚度,则有n n <计算真实。
'
a '
'
a '
A
'
八、 界面刻画准确,但相对于玻璃砖发生转动。
如图玻璃砖相对于界面发生逆时针转动θ角,sin sin i
n r
=真实,sin()sin()i n r θθϕ+=++计算,根据sin αα
-的图像特点可得:n n >计算真实
如图玻璃砖相对于界面发生顺时针转动θ角,sin sin i
n r
=
真实,sin()
sin()
i n r θθϕ-=
--计算,根据sin αα-的图像特点可得:
n n <计算真实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