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优秀8篇《数星星的孩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珍、靠、仰、百、傻”等生字,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1、2、3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3.感受星空的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星空图]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一个问题)二、学习课文A.学习第一自然段1.这星空真美啊!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找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用“——”划下来。
2.请一生反馈,[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同时及时纠错)3.谁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先试试看。
4.逐个请学生站起来读一读。
师评价,你读得真美,你是怎么想的?视情况随机指导: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
a.(星星很美或很亮)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
珍珠是什么样儿的?(珍珠是一颗颗的,很有光泽)所以这里是把星星比作——珍珠。
还有吗?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b.(星星很多)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满天,无数)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星空的美?c.(星空很美)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就象——碧玉盘一样。
星星在碧玉盘一样的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了。
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5.那么美的星空,那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师读“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掉在碧玉盘里。
”读掉不行吗?为什么?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星星“撒”满天空的样子。
[出示撒的课件]。
7.全班齐读这句话。
8.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喜爱——《数星星的孩子》[出示课题]他就是——张衡。
9.他是怎么数星星的?(指名说)[出示2、3两句话]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两句话,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0.反馈,找到了吗?请你根据这几个词摆好姿势。
生摆动作,师读句子。
[边读边点红三个动词]11.看来你们已经能够理解这几个词语了,好,保持这个姿势,让我们也学着张衡来数一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约20多颗)12.觉得怎样?(累)可是张衡却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案四篇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节课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为上好课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中,编写好教学程序,即写好教案,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前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写出课题。
提示“数”sh( )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南阳人。
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
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课方案3篇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构成的新词,并认识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 1 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达成课后练习 2,能说出课后练习 3 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4.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5.认识张衡能成为的天文学家,是由于他从小就爱晴天文,长大此后拥有勤苦研究的精神。
培育自己观看、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课要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 个生字。
教课难点:启迪学生观看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课时间:三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 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3.初读课文,认识课文内容。
4.指导书写生字。
教课要点、难点:认识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
教课过程:一、写出课题。
提示“数” sh()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概认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 1~3 自然段, 4~5 自然段和第 6 自然段。
谈谈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平生事迹。
张衡(公元 78 年~ 139 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南阳人。
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进的观察天体的浑天仪和观察气象的候风仪。
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他仍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材等很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 1956 年重建了他的墓地,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辞:这样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稀有,万祀千龄,令人仰慕。
今日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认识音形义。
小学语文第二册《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用小石头去数星星的故事。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星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星星的想象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呈现】1. 故事情节梗概:小男孩喜欢数星星,他用小石头去数星星,而星星却不乖巧地被他数错了。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智慧的星星,他懂得了不是所有的星星都一样的道理。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星星,了解星星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好自然和好奇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感知】呈现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星的特点、形状和数量。
【理解】1. 合作讨论: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告诉学生重点关注星星的数量和它们的形状。
2. 阅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3. 小组分享: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小男孩为什么要数星星?他是怎么数星星的?他为什么数错了星星?4. 解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明确星星是怎样帮助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运用】1. 明确重点词汇:请学生默写和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如“晨”、“蜻蜓”、“凑”等。
2. 对话练习: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模拟小男孩和星星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稳定的星星和闪烁的星星,了解星星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
【归纳】回顾故事中小男孩和星星的对话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不是所有的星星都一样,有的星星是稳定的,有的星星是闪烁的。
【反思】通过该课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分享的方式,了解了星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爱好自然和好奇心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一单元《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学分析:2、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读“颗、跟”等14个生字,学习三个多音字教、重、为。
(2)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点理解课文1、3、5自然段,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看星星的。
4、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词句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二、说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学生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不利的是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
朗读也有可能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五、说教学程序(一)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先读课题,提出问题: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什么?是什么时候的人?长大以后成为怎样的人?课文哪段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张衡著名的天文学家)2、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后,问:“刻苦钻研”是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跟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联系?接着学习课文第1至5自然段。
(二)抓住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1、首先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星空图)提问:晚上,张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
二年级下学期《数星星的孩子》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描写了汉朝一个叫张衡的孩子,通过观察天空中星星的变化,学到了许多关于星星的知识。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在数星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兴奋、新奇和迷惑,并引导我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和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和思考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3.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美丽的星空图片,激发他们对星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文章中所涉及的关于星星的知识。
3.深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图片,让他们了解不同星座的特点和命名原因,进一步拓展对星星知识的了解。
4.思维拓展:让学生思考自己对于星星的认识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并尝试解答。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星星的知识,回顾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探究科学现象。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4.在思维拓展环节,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并尝试解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总之,《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科普文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数星星的孩子》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
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
针对学习内容以及我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水平,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至少认识“珍、碧、院、靠、指、乱、仔、组、睡、朝、苦、钻、研、著”14个生字,会写“珍、仔、乱”3个字。
2、会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生字的字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五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贯穿始终。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小星星》这首歌的乐曲为切入点,师生跟着音乐拍手齐唱儿歌.熟悉的歌词,动听的旋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本课中,生字的教学以“音”、“形”、“意”为途径。
学生课前预习圈出生字,是以熟悉“字音”为目的。
“字意”的落实则完全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如:“你找得字宝宝在哪句话里?”“你能给这个字宝宝找个朋友吗?”“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这样的扩词练习,说话训练,既活跃了思维,丰富了词语的`积累,达到了学习的兴趣持续,又加深了识记的目的。
这样由文到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子的训练,比单独机械的识字效果要好得多。
随文识字,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字意的理解,提高识记生字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不断的产生新鲜感,使学习兴趣不减反变浓。
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多维支持。
环节三:集中识字。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却不是难点,可对于我的学生来说,识字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数星星的孩子》优质课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数星星的孩子》这本书,了解和掌握星星的基本知识,如星星的分类、星星的形成等。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星星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星星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巨大作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一本以星星为主题的知识性读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
教材通过讲述一个孩子数星星的故事,引出了星星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如星星的分类、星星的形成等。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星星的图片,引起他们对星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星星有哪些了解?有哪些问题想要知道?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星星的特点和规律。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星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来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数星星的孩子》5.2 图片素材:星星的图片5.3 视频素材:关于星星的科普视频5.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6.1 课前活动:让学生观察夜空,尝试识别一些常见的星星。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星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二年级谢惠芬【教材分析】多彩的童年,多彩的梦。
在二年级的第三单元,编者安排了古今中外几位名人童年的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汉朝的张衡,从小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星星的运行规律,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
是一篇容语文知识、思想启迪、天文知识于一体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在初步养成中,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特别是对宇宙更是充满着幻想。
,所以,此课教学教师决不能放过这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指导正确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个性探索、渗透思想教育的机会,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到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渗透科学思想启迪。
学习中以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整体通读、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探究合作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内容,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数”“转”这两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张衡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与他小时候爱好天文,刻苦钻研有关。
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以上目标的确立,改变传统目标只专注知识传授的不足,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此重点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的“双基”的重要性,是夯实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情感目标以及读懂课文中“爷爷”话中有关的天文知识。
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很差,对于“天文”知识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张衡身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以及课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识,需要老师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地引导。
北师大版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数星星的孩子)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册一共安排了14篇讲读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在低年级要通过讲读课文反复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
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自己
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重视朗读的训练,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
课堂上要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甚至要熟读成诵。
3、重视教学上的直观形象,因为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
4、指导思想上遵循以学为主,重感情悟理解,重引导废注入的教学原则。
《数星星的孩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张衡小时候坐在院子里数星星的事情,是一篇向学生渗透爱科学思想的好
教材。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的认识,认为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12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从小爱观察、善于观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爷爷讲的有关天文知识。
教学安排:2课时。
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
大约在1800年以前,有一个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读通,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从而整体感知课文,是对二年级阅读的基本要求。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读音,对容易读错的字词,包括多音字,要重点强调。
、
3.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数星星的孩于是谁?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熟读成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赛讲了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
幽美的天空,可爱的孩子,这是一幅多么静美的图画。
这是学生朗读训练的最好着眼点。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样设问,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探究的品质。
接着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图,引导朗读:蓝蓝的天空像碧玉盘,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盘里的珍珠,这是多么美的景色,谁来读一读?静美的画面,抒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情感,学生会自觉地读起来。
此时此刻,虽然激起了学生的欲望,但学生不可能一下于就读得声情并茂,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
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乐进行范读。
把学生带到如诗如画的境界: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二颗,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
多么幽静的画面,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好吗?伴着轻柔的音乐,我拿起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幽美的画面,抒情的语言,轻柔的音乐,把课文内容一下子推到了学生的眼前。
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奶奶的慈爱,小张衡的专注执着溢于言表,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达到深入理解,内化语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学生读奶奶的话,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疼爱小孙孙的语气。
接着问:小张衡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让学生通过多读书,自己去领悟内容,然后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小张衡的话。
此处我这样设计:小张衡的话你们读懂了吗?我当奶奶,你们当小张衡给奶奶讲讲道理好吗?引导学生领悟小张衡
观察的仔细、准确,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乱动,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己再读小张衡的话,引导学生读出天真、肯定的语气,最后分角色朗读。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点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语言。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讲了爷爷向张衡讲述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以及小张衡用了一夜的时间观察星星的事,这两段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化抽象的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形象画面来化解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爷爷说了什么?
(2)指名读爷爷说的话。
通过这两步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爷爷在向小张衡讲天文知识。
(3)爷爷讲了哪些天文知识,让学生边读边标出有关讲北斗星知识的句子。
(4)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满是星斗的夜空图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极星,并询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这样把学生的理解寓于读书中,把学生的理解体现于看图说图中,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手画。
调动多种感官体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化解了难点。
(5)出示这样一个练习:你看,那北斗星连起来像( ),叫( ),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颗星叫( ),总是绕着北斗星( )。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首先问:爷爷说的是真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读书找出“果然”一词,简单的加以理解,接着问:小张衡是怎祥看的?让学生标出张衡看星星的一句话。
然后用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的情
景,并渲染:这个结果,可是小张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该怎样读,通过演示、渲染、读书,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小张衡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感张衡之所感,爱张衡之所爱,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拓展认识,升华感情最后一个自然段,简介张衡是汉朗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这一段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张衡的画像,并出示了他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图,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五、回归整体,课外延伸
教师最后总结:同学们,小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你们还想知道张衡的故事吗?课后多读书,就会知道的更多。
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