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燃烧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015.27 KB
- 文档页数:4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运用空气分级燃烧原理对传统的煤粉炉燃烧系统进行综合改造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NOx的排放量,还可以适当地保持其较好的经济性。
为了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量可采取的措施有:(1)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氧气浓度,使煤粉在缺氧条件下燃烧;(2)改善锅炉配风系统,降低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量;(3)增加一个或多个低NOx燃烧器,采用再燃技术。
燃烧区的氧浓度对各种类型的NOx生成都有很大影响。
将过量空气系数适当降低(不影响锅炉正常燃烧),燃烧区处于“微过氧燃烧”状态时,对抑制在该区中NOx的生成量有明显效果。
根据这一原理,在不影响锅炉正常燃烧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烟气再循环,适当降低燃烧区的空气量,可降低10-15%左右的NOx生成量。
锅炉的燃烧特性与锅炉结构、燃煤成分、操作要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存在炉膛出口温度与烟气中NOx含量正相变化的现象。
依据炉膛结构及煤粉燃烧特点,调整合理的配风系统,使燃烧区始终处于沸腾翻滚燃烧状态,加强烟气的搅动和补充足够的氧气,达到强化燃烧的目的,从而降低NOx生成量。
在降低燃烧区的氧浓度和改善锅炉配风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低NOx燃烧器。
通过燃料再燃技术,将燃烧过程分成主燃烧区、再燃区及燃尽区3个区域,把主燃烧区域中生成的NOx在再燃区还原成为分子氮气(N2)以降低NOx排放。
综合应用以上低氮燃烧措施后,可综合降低NOx生成量30%~40%。
低氮燃烧技术1 水泥窑炉系统NO X形成机理大致介绍2 现有低氮燃烧技术大致介绍3 低氮燃烧技术的效果4 改变燃料物化性能5 提高生料易烧性6、新型干法水泥应对脱硝的相应措施1、水泥窑炉系统NO X形成机理大致介绍1.1NO X的生成机理窑炉内产生的NO X主要有三种形式,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热力型NO X、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燃料型NO X、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瞬时型NO X.1.2热力型NO X:由于是燃烧反应的高温使得空气中的N2与O2直接反应而产生的,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系统中,热力型NO X为辅。
➢一般燃烧过程中N2的含量变化不大,根据泽里多维奇机理,影响热力型NOX 生成量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氧含量、和反应时间。
➢热力型NOX产生过程是强的吸热反应,温度成为热力型NOX生成最显著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温度在1500K以下时,NO生成速度很小,几乎不生成热力型NO,1800K以下时,NO生成量极少,大于1800K时,NO生成速度每100K约增加6-7倍。
➢温度在1500K以上时,NO2会快速分解为NO,在小于1500K时,NO将转变为NO2,一般废气中NO2占NO X的5-10%,排入大气中NO最终生成NO2,所以在计算环境影响量时,还是以NO2来计算。
可以说,窑炉内的温度及燃烧火焰的最高温度是影响热力型NO X生成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最终决定了热力型NO X的最大生成量。
因此,在窑炉设计中,尽量降低窑炉内的温度并减少可能产生的高温区域,特别是流场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局部高温区。
燃烧器设计中,要具备相对均匀的燃烧区域来保证燃料的燃烧,降低火焰的最高温度。
这些都是有效降低热力型NO X的有效办法。
➢热力型NOX生成量与氧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氧含量也是影响热力型NO X 生成量的重要指标。
随O2浓度增加和空气预热温度的增加,NO X生成量上升,但会有一个最大值。
O2浓度过高时,过量氧对火焰有冷却作用。
低氮燃烧技术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低氮燃烧技术。
你说这低氮燃烧技术啊,就像是一位默默守护环境的无名英雄。
它的任务呢,就是要把那些氮氧化物给“收拾”得服服帖帖,让它们别到处捣乱,污染咱们的空气。
想象一下,燃烧就像是一场热闹的派对,各种燃料在那里尽情狂欢。
但这一狂欢,氮氧化物就可能趁机冒出来啦。
这时候,低氮燃烧技术就闪亮登场啦!它就像一个厉害的派对管理员,告诉燃料们:“嘿,别闹太过分啦,注意点影响!”它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让燃烧变得更有序,更环保。
比如说,它会调整燃烧的条件,让温度啊、氧气量啊都恰到好处,这样氮氧化物就没那么容易产生了。
就好像给派对加上了一些合适的规则,让大家既能玩得开心,又不会搞出乱子。
而且啊,它还会在燃烧的过程中进行精细的调控,就跟个细心的导演似的,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有了低氮燃烧技术,咱们的环境可就有福啦!天空会更蓝,空气会更清新,咱们呼吸起来也更舒服。
它让我们既能享受燃烧带来的便利,又不用担心对环境造成太大的伤害。
哎呀,真希望这低氮燃烧技术能越来越厉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就像一个可靠的伙伴,一直陪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的环境家园。
总之呢,低氮燃烧技术虽然不那么起眼,但它的作用可大着呢!它就是我们环保事业中的一位小勇士,默默地为我们的蓝天白云而战斗。
让我们一起为它点赞吧!
好啦,关于低氮燃烧技术,我就说到这儿啦,相信大家也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咯!下次再聊别的有趣事儿哈,拜拜啦!。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减排技术,是指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污染物的技术。
它通过控制燃烧温度、压力和燃料组成,减少NOx的产生,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低氮燃烧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是采用低温燃烧技术,增加燃烧室的容积,减少燃烧温度,减少NOx的产生。
二是由燃料燃烧改变燃烧法,减少燃烧温度,延缓燃料气化过程,减少NOx的产生。
三是采用添加剂技术,如硼酸、硫酸和替代氧化物等,来控制燃烧过程,降低NOx的产生。
四是采用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应用高温三元催化剂,进行NOx的还原转化,将NOx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氮。
低氮燃烧原理所谓低氮燃烧,就是通过调整燃料与空气在各燃烧阶段配比的方式,使燃烧产物中氮氧化物大幅度降低的燃烧技术。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生成NOx的途径有三个:(1)热力型NOx。
空气中氮气在高温下氧化生成的NOx,一般在1300℃以上生成,占总量的10~20%;(2)燃料型NOx。
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之后又氧化而形成的NOx,占总量的75~90%;(3)快速型NOx。
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在火焰前沿的早期阶段,和燃料中的碳氢原子团反应而形成的NOx,其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予考虑。
热力型NOx的生成机理为O2 →2O (反应速度最快)N2 +O →NO+N,温度T>1538℃(反应速度最慢)O2 +N →NO+O,温度T>816℃(反应速度较快)从反应机理来看,抑制热力型NOx生成速度的主要是第二个化学反应,氮气分子N2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和非常大的能量才能断开分子键N≡N,生成活性的氮原子N。
另外,需要有足够活性的氧原子O与之结合,才可生成热力型NOx。
由此可见,足够高的温度水平和足够高的氧气浓度,是生成热力型NOx的有利条件。
燃料型NOx的生成机理为O2 →2O燃料→自由基(N+NH+CN)+… ,温度T=700~800℃自由基+O →NO+…自由基+自由基→N2+…(缺氧环境)在一般的锅炉燃烧工况下,800℃的温度水平是很轻易达到的,只要燃料中含有N元素,含N自由基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足够高的氧气浓度,是生成燃料型NOx的有利条件根据以上分析,NOX生成条件总结如下:(1)首先要生成自由N原子或含N自由基:对热力型NOx,其来源为N≡N,破坏分子键需极高的温度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对燃料型NOx,其来源为含N有机物热解,键能小,对温度要求低。
(2)其次要有氧与自由N原子或含N自由基结合:相对与N,氧更倾向于与C、H等结合,只有氧浓度较高时,NOx才易生成;缺氧环境下的自由N或含N自由基,会结合成N≡N,从而减少自由N。
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之一:1.1概述低氮燃烧技术是在保证燃烧过程中能量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
首先,将对低氮燃烧技术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燃料的燃烧过程、NOx的生成机理等。
其次,将详细阐述低氮燃烧技术的常用手段,包括气体调节、燃烧调控、燃烧器结构优化等。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将对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现有低氮燃烧技术的分析与比较,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低氮燃烧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如何优化燃烧过程以降低NOx排放,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此外,对未来低氮燃烧技术的展望也将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前进方向,推动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将对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正文将详细介绍低氮燃烧的原理和技术手段。
2.1 低氮燃烧的原理这一部分将对低氮燃烧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
包括通过调整燃烧方式、优化燃烧参数以及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等手段,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
2.2 低氮燃烧的技术手段这一部分将介绍低氮燃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包括燃烧室设计优化、燃烧系统调节、燃料改进以及污染物后处理等多种手段,用于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3. 结论结论部分将对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进行总结,并展望低氮燃烧的未来发展。
3.1 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总结这一部分将对低氮燃烧的脱氮效率进行总结。
综合各种低氮燃烧技术手段的优劣,评估其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方面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低NOx燃烧技术简介一??概述: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烧技术。
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二??低NOx燃烧技术方法:1、空气分级燃烧空气分级法是将燃烧用的空气分阶段送入,进行“缺氧燃烧”和“富氧燃尽”,使其避开温度过高和大过剩空气系数同时出现,降低NOx的生成。
在“缺氧燃烧”阶段,由于氧气浓度较低,燃料的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抑制了热力型NOx生成;由于不能完全燃烧,部分中间产物如HCN和NH3会将部分已生成的NOx还原成N2,从而抑制了燃料NOx的排放;然后在将燃烧所需空气的剩下部分以二次风形式送入,即“富氧燃尽”阶段,虽然空气量多,但此阶段的温度已经降低,新生成的NOx量十分有限,因此总体上NOx的排放量明显减少。
2、燃料分级燃烧燃料分级法是把燃料分为两股或多股燃料流,这些燃料流经过三个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
把80%-85%的燃料送入主燃烧区进行富氧燃烧,余下15%-20%经主燃烧器上部送入再燃烧区,在空气系数小于1的条件下进行缺氧燃烧,主燃烧区产生的NOx被还原,从而减少NOx的排放量;为减少不完全燃烧需加空气进行燃尽。
3、烟气再循环燃烧烟气再循环法是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膛,或渗入一次或二次风中,降低氧浓度、火焰温度,使NOx的生成受到抑制,降低NOx的排放。
将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或与空气(一次风或与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因烟气的吸热和对氧浓度的稀释作用,会降低燃烧速度和炉内温度,因而减少了热力型NOx三??低NO/然烧器根据上述低NOx l烧技术,我公司引进开发出以下型号的低NOx燃烧器:1、HDRB型低NOx然烧器;2、HHT-NRH低NOx燃烧器;3、HXCL型低NOx燃烧器;4、HWS型低NOx燃烧器;5、HDS型低NOx燃烧器;6 HSM型低NOx燃烧器;7、??HPM型低NOx燃烧器。
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原理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空气污染控制要求的不断增加,燃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有效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燃烧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的原理及其优势。
一、分级燃烧原理分级燃烧是指将燃料在两个或多个燃烧器中进行连续燃烧,通过逐级供氧、燃料分级等方式,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同时降低燃烧温度,减少NOx的生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离燃料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燃烧区域进行燃烧,从而减少燃烧温度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接触时间,降低NOx的生成。
二、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原理烟气外循环是指将部分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燃烧器中抽取出来,再经过处理后重新注入燃烧器进行再燃烧。
通过烟气外循环,可以降低燃烧温度,延长燃烧时间,减少燃料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NOx的机会。
同时,烟气外循环还可以提高燃烧器的稳定性和可调性,使燃烧效果更加理想。
三、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原理分级燃烧和烟气外循环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低氮燃烧效果。
在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系统中,燃料首先在预混燃烧器中进行初级燃烧,产生一部分烟气。
然后,这部分烟气经过处理后,通过外循环系统注入到主燃烧器中进行再燃烧。
这样,燃烧过程中的燃料分级和烟气外循环相结合,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燃烧温度更低,从而有效降低NOx的生成。
四、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的优势1. 有效降低NOx排放:通过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技术,可以将NOx排放降低到较低水平,符合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
2. 提高燃烧效率:分级燃烧和烟气外循环的组合利用了燃料的多次燃烧,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稳定可靠的燃烧过程: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技术能够提高燃烧器的稳定性和可调性,使燃烧过程更加可控,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
什么是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经济实用的措施。
它是通过改变燃烧设备的燃烧条件来降低NO x的形成,具体来说,是通过调节燃烧温度、烟气中的氧的浓度、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等方法来抑制NO x的生成或破坏已生成的NO x。
低氮燃烧技术的方法很多,这里用通俗的文字介绍二种常用的方法。
(1)排烟再循环法
利用一部分温度较低的烟气返回燃烧区,含氧量较低,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和氧浓度,从而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此法对温度型N O x比较有效,对燃烧型NO x基本上没有效果。
(2)二段燃烧法
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段燃烧技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燃烧中,只将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理论空气量的80%)供入炉膛,使燃料在先在缺氧的富燃料条件下燃烧,由于富燃料缺,该区的燃料只能部分燃烧(含氧量不足),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烘烘速度和温度水平,能抑制NO x的生成;第二阶段通过足量的空气,使剩余燃料燃尽,此段中氧气过量,但温度低,生成的NO x也较少。
这种方法可使烟气中的NO x减少25%—50%。
一.低氮燃烧技术前言伴随着我国火力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迅速增加。
2003—2007年5年间,我国火电厂装机容量增长了91.3%,煤耗量增长了65.6%,火电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了近40.6%,2007年火电氮氧货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5%~40%。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将由2010年的1050万吨增加到1200万吨。
针对上述形式要求,北京哈宜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电站燃煤锅炉污染减排技术—低氮燃烧技术,采用立体分级低氮燃烧,在使用一般煤质的情况下,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5%~5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减排目标。
1、降低NOx排放量主要技术措施:选取合适比例(不同煤种)的SOFA风率高位偏异布置,实现双向分级燃烧;浓淡燃烧技术,使燃烧器浓淡两相化学当量比都处于低NOx区域;降低主燃烧器区域峰值温度;通过组织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空气分级和水平方向的燃料分级立体化燃烧技术系统,是解决我国电站锅炉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尤其适合我国境内的煤质。
这项技术对解决我国燃煤电站锅炉污染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此技术系统在实现减排氮氧化物的同时,还具有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烟温偏差、减轻(或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等作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现实应用性。
(1)立体化燃烧技术(墙式切圆燃烧器)广泛的煤种适应性:褐煤、烟煤、贫煤、无烟煤;技术特点:立体化燃烧技术大幅降低NOx排放量和优化其他技术指标;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炉膛空间,有利于充分燃烧,降低未燃碳损失;炉膛内温度场更加均匀,并且温度水平适中,能有效降低NOx的排放,同时使锅炉水循环更加可靠;上炉膛水平烟道温度分配均匀,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只有普通四角燃烧的75%,保护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燃烧器出口具有较大均等的空间,气流不易受到水冷壁的影响造成贴墙,从而有利于防止水冷壁的结渣;煤粉气流受水冷壁水冷程度要大大小于角式切圆燃烧,从而强化煤粉气流的着火特性、增加低负荷稳燃的能力;着火点易于调节,煤种适应性强;(2)墙式燃尽风系统用途:最大限度地降低NOx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燃烧效率;适用燃烧系统:正方形或准正方形的煤粉燃烧锅炉(所有切园燃烧锅炉和墙式燃烧锅炉;布置方式:四面墙上(或角上)切圆(或对冲)布置;原理:布置在墙上(或角上),提高了燃尽风的穿透深度和扰动,在燃烧的后期提高风粉的混合速度,在降低NOx排放量的同时提高燃烧效率;(3)同时水平、垂直方向摆动的二次风燃烧器普通燃烧器的二次风只能单独地水平摆动或垂直摆动,作用受限。
低氮燃烧技术在燃气锅炉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燃气锅炉已成为能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保要求,一种新型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出现了。
低氮燃烧技术能够通过调整燃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减少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更好的环境友好效果。
首先,什么是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是指在保持燃烧过程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燃烧室内氧气、燃料和氮气的混合比例,采用优化燃烧策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
通过适当的措施可以将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氮化物的排放量降到较低水平,从而达到减少氮氧化物污染的目的。
那么,低氮燃烧技术在燃气锅炉中的应用又是怎么样的呢?燃气锅炉作为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加热设备之一,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热电锅炉具有装置简单、启动快捷、运行稳定等优势,但由于其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氮氧化物排放量过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焦点之一。
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既是燃气锅炉的环保之路,也是生产损益的关键。
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尤其适合现代化燃气锅炉的生产要求。
低氮燃烧技术主要有哪些应用?1. 运用富氧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燃烧方式,它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控制其与燃料的混合比例和燃烧温度,使燃料在短时间内充分燃烧,从而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这种技术除了在燃气锅炉中应用外,还可以在一些工业设备的燃烧过程中使用。
2. 运用排放后处理技术排放后处理技术是指把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氧化、还原、吸收等方法,将其转变为无害成分的一种技术。
特别是在燃气锅炉的燃烧废气中,常常会使用尿素选择催化还原技术或者吸收剂吸收技术来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3. 运用再生技术再生技术是指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用物质以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的一种技术。
在低氮燃烧技术中的再生技术主要指运用SCR脱硝技术,将废气中的NOx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以将其中的氨水等再次利用。
火电厂低氮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介绍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火电厂作为一个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需要加强对其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低氮燃烧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使得火电厂的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氮(NOx)等氮氧化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意义火电厂是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其中NOx是形成光化smog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城市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低氮燃烧技术发展状况在国外,低氮燃烧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炼油等领域。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在火电厂中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以达到二氧化氮排放量的减少。
在国内,发展低氮燃烧技术的进程相对较慢。
尽管国家已经通过出台各种法规和标准来规范火电厂的排放标准,但是欠缺相应的技术手段,使得低氮燃烧技术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低氮燃烧技术的技术手段①分级燃烧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燃烧室的结构,将燃料分成几个阶段进行燃烧,以此控制燃料燃烧的速率和温度,降低燃料中NOx的生成量。
②SNCR技术:该技术是在燃料燃烧室中加入一定的还原剂(如氨水等),使得NOx转化为氮和水等无害物质。
③SCR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加入一定的氨水和催化剂等物质,与NOx反应生成无害物质。
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随着低氮燃烧技术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已经在一些火电厂得到了应用。
例如,山西火电厂就在燃烧时加入一定量的氨水来降低NOx的排放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外,政策和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低氮燃烧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鼓励和引导火电厂采用低氮燃烧技术。
而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尝试和实践低氮燃烧技术,探索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浅析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氮气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NOx)。
这些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就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减少燃料中的氮氧化合物的生成,从而降低NOx的排放浓度,达到环保的目的。
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目前,主要采用的低氮燃烧技术包括磨碾燃烧技术、气体再循环燃烧技术、燃烧掺混技术等。
磨碾燃烧技术是利用高速旋转的磨碾机将燃料粉碎成微粉,使燃料颗粒的表面积增加,与空气更充分地混合,燃烧更加充分,从而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减少NOx的生成。
目前,磨碾燃烧技术在一些大型燃煤锅炉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低氮燃烧效果。
气体再循环燃烧技术是利用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一部分作为稀释气体重新注入炉内,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减少NOx的生成。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低NOx的排放,还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低氮燃烧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新型的低氮燃烧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如超低氮燃烧技术、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浓度,为环保治理提供了更多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锅炉的NOx排放浓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技术成本较高,需要在锅炉设计和改造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是技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再者是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一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
低氮燃烧的原理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将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
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NOx排放20%-30%。
3低氮燃烧器采用低氮燃烧器可以将NOx排放降低到30mg/m³以下,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之一。
低氮燃烧器一般把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
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总之,低NOx燃烧技术是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手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降低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燃料分级燃烧是一种有效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方法,可使排放浓度降低50%以上。
为了保证未完全燃烧产物的燃尽,需要在再燃区上方布置"火上风"喷口,形成第三级燃烧区。
这种方法也称为燃料分级燃烧。
二次燃料可以是和一次燃料相同的燃料,也可以是碳氢类气体或液体燃料,但需要选择高挥发分易燃的煤种,并磨得更细。
在再燃区中影响NOx浓度值的因素需要进行研究。
烟气再循环法是常用的一种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方法。
可以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或与一次风或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从而降低NOx的排放浓度。
烟气再循环率为15-20%时,煤粉炉的NOx排放浓度可降低25%左右。
燃烧温度越高,烟气再循环率对NOx降低率的影响越大。
电站锅炉和烟气再循环率一般控制在10-20%。
采用更高的烟气再循环率时,燃烧会不稳定,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会增加。
烟气再循环法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低NOx燃烧技术配合使用,但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原理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是一种先进的燃烧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锅炉和电厂燃烧设备中。
它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减少氮氧化物(NOx)的生成,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该技术的原理是将燃烧过程分为多个阶段进行,通过分级燃烧的方式实现燃烧效率的提高和燃烧产物的优化。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经过预处理后分别进入不同的燃烧区域,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烟气的低氮燃烧。
燃料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底层燃烧区域,与一部分空气进行初次燃烧。
在这个阶段,燃料的一部分燃烧产物会被还原成一氧化碳(CO)和水蒸气(H2O),而另一部分燃烧产物则会被部分氧化生成一氧化氮(NO)。
然后,燃料和燃烧产物进入上层燃烧区域,与剩余的空气进行二次燃烧。
在这个阶段,底层燃烧区域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会继续与剩余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氮氧化物(NOx)。
为了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烟气外循环被引入燃烧过程中。
烟气外循环是指将一部分烟气从锅炉的燃烧区域中抽离出来,经过处理后再重新进入燃烧区域。
通过循环烟气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浓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同时,循环烟气中的水蒸气还可以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提高燃烧设备的热效率,降低燃料的消耗和运行成本。
总结起来,分级燃烧-烟气外循环低氮燃烧是一种先进的燃烧技术,通过燃烧过程的分级和烟气外循环的方式,实现燃烧效率的提高和氮氧化物排放的降低。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燃烧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氮燃烧技术据我国环保十二规划的要求,氮氧化物列入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人们在关注氮氧化物的治理,也经常问各种氮氧化物的治理措施原理,更多关注的是低氮燃烧技术的实现。
SCR脱硝和SNCR脱硝的原理百度一搜很多.但对“低氮燃烧技术”在环评工程师技术方法介绍很少,对这种方法我认为还是要有所了解.控制氮氧化物的技术措施有两种,一种是一级污染预防措施,另外一种是二级污染预防措施,前一种主要针对的是物理性的改进措施比如改进低氮燃料,改进燃烧器,燃料分级等。
后一种主要针对的是化学性的变化,比如添加活性炭,氧化吸收,吸收还原等。
以下是控制氮氧化物技术措施。
低氮燃烧技术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经济实用的措施.它是通过改变燃烧设备的燃烧条件来降低氮氧化物的形成,具体来说,是通过调节燃烧温度、烟气中的氧的浓度、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等方法来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或破坏已生成的氮氧化物,低氮燃烧技术的方法很多,这里用通俗的文字介绍二种常用的方法.(1)排烟再循环法利用一部分温度较低的烟气返回燃烧区,含氧量较低,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温度和氧浓度,从而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此法对温度型氮氧化物比较有效,对燃烧型氮氧化物基本上没有效果.(2)二段燃烧法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段燃烧技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燃烧中,只将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理论空气量的80%)供入炉膛,使燃料在先在缺氧的富燃料条件下燃烧,由于富燃料缺,该区的燃料只能部分燃烧(含氧量不足),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烘烘速度和温度水平,能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第二阶段通过足量的空气,使剩余燃料燃尽,此段中氧气过量,但温度低,生成的氮氧化物也较少。
北京新出的低氮改造政策293号文件编号为(DB11/139-2015)标准已经形成,并于2017年7月1日前要求北京市内的燃油(气)锅炉的含氮量排放标达到标准,预计今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会更低。
低氮燃烧技术也将应用于拥有燃烧设备的各个行业,低氮燃烧技术也会获得极大的改进。
低氮燃烧技术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
低NOx燃烧技术简介
一概述:
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
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二低NOx燃烧技术方法:
1、空气分级燃烧
空气分级法是将燃烧用的空气分阶段送入,进行“缺氧燃烧”和“富氧燃尽”,使其避开温度过高和大过剩空气系数同时出现,降低NOx的生成。
在“缺氧燃烧”阶段,由于氧气浓度较低,燃料的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抑制了热力型NOx生成;由于不能完全燃烧,部分中间产物如HCN和NH3会将部分已生成的NOx还原成N2,从而抑制了燃料NOx的排放;然后在将燃烧所需空气的剩下部分以二次风形式送入,即“富氧燃尽”阶段,虽然空气量多,但此阶段的温度已经降低,新生成的NOx量十分有限,因此总体上NOx的排放量明显减少。
2、燃料分级燃烧
燃料分级法是把燃料分为两股或多股燃料流,这些燃料流经过三个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
把80%-85%的燃料送入主燃烧区进行富氧燃烧,余下15%-20%经主燃烧器上部送入再燃烧区,在空气系数小于1的条件下进行缺氧燃烧,主燃烧区产生的NOx被还原,从而减少NOx的排放量;为减少不完全燃烧需加空气进行燃尽。
3、烟气再循环燃烧
烟气再循环法是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膛,或渗入一次或二次风中,降低氧浓度、火焰温度,使NOx的生成受到抑制,降低NOx的排放。
将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或与空气(一次风或与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因烟气的吸热和对氧浓度的稀释作用,会降低燃烧速度和炉内温度,因而减少了热力型NOx。
三低NOx燃烧器
根据上述低NOx燃烧技术,我公司引进开发出以下型号的低NOx燃烧器:
1、HDRB型低NOx燃烧器;
2、HHT-NR型低NOx燃烧器;
3、HXCL型低NOx燃烧器;
4、HWS型低NOx燃烧器;
5、HDS型低NOx燃烧器;
6、HSM型低NOx燃烧器;
7、HPM型低NOx燃烧器。
8、低氮燃烧器分类
燃烧器是工业炉的重要设备,它保证燃料稳定着火燃烧和燃料的完全燃烧等过程,因此,要抑制NOx的生成量就必须从燃烧器入手。
根据降低NOx的燃烧技术,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阶段燃烧器
根据分级燃烧原理设计的阶段燃烧器,使燃料与空气分段混合燃烧,由于燃烧偏离理论当量比,故可降低NOx的生成。
2.自身再循环燃烧器
一种是利用助燃空气的压头,把部分燃烧烟气吸回,进入燃烧器,与空气混合燃烧。
由于烟气再循环,燃烧烟气的热容量大,燃烧温度降低,NOx减少。
另一种自身再循环燃烧器是把部分烟气直接在燃烧器内进入再循环,并加入燃烧过程,此种燃烧器有抑制氧化氮和节能双重效果。
3.浓淡型燃烧器
其原理是使一部分燃料作过浓燃烧,另一部分燃料作过淡燃烧,但整体上空气量保持不变。
由于两部分都在偏离化学当量比下燃烧,因而NOx都很低,这种燃烧又称为偏离燃烧或非化学当量燃烧。
4.分割火焰型燃烧器
其原理是把一个火焰分成数个小火焰,由于小火焰散热面积大,火焰温度较低,使“热反应NO”有所下降。
此外,火焰小缩短了氧、氮等气体在火焰中的停留时间,对“热反应NO”和“燃料NO”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混合促进型燃烧器
烟气在高温区停留时间是影响NOx生成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燃烧与空气的混合,能够使火焰面的厚度减薄,在燃烧负荷不变的情况下,烟气在火焰面即高温区内停留时间缩短,因而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混合促进型燃烧器就是按照这种原理设计的。
6.低NOx预燃室燃烧器
预燃室是近10年来我国开发研究的一种高效率、低NOx分级燃烧技术,预燃室一般由一次风(或二次风)和燃料喷射系统等组成,燃料和一次风快速混合,在预燃室内一次燃烧区形成富燃料混合物,由于缺氧,只是部分燃料进行燃烧,燃料在贫氧和火焰温度较低的一次火焰区内析出挥发分,因此减少了NOx的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