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属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心理资本提升研究在当今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关键角色,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整体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然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需要关注教师的心理资本。
本文将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并提出相关研究。
一、积极心理资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持有的积极情感、信念和态度,对个体的发展和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心理资本的支持,因为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自我效能和适应能力。
具有积极心理资本的教师更有可能应对挑战、适应变化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二、积极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积极心理资本主要由四个构成要素组成,即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坚韧和希望。
自我效能指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乐观主义描述了教师对未来持有积极、希望和看好的态度,坚韧是指教师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决心和毅力,希望则强调教师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和期望。
三、提升教师积极心理资本的途径1.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会议等活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和乐观主义。
2. 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支持体系,包括与同事的积极互动、反馈与支持,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设施,以增强教师的希望和坚韧。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等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
四、教师积极心理资本提升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相关研究已经进行。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发展能够显著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乐观主义。
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支持性与教师的希望和坚韧呈正向关联。
这些研究结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心理资本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心理资本管理的概念,然后以高校教师科研团队为研究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从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科研团队的心理资本和创新行为处于中度水平。
对高校教师科研团队的心理资本与创新行为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韧性和乐观维度,是高校教师科研团队产生创新行为的主要因子,且他们与创新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
标签: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心理资本;创新行为一、引言越来越多人已经意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是推进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一个动力,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机构,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高校教师科研团队主要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形成的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基本单元。
心理资本是指一种可测量、可开发和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的积极心理能力,高校教师科研团队的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有重要影响。
创新行为指个体在新想法产生、构成、推广及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二、研究综述一些学者着重于研究教师的心理资本。
王林和李京针对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更新开发理念、增强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的韧性、建立健全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保障机制的相关对策。
马全艳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研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男教师,高校教师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这些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蒋立杰从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心理健康入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调查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剖析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组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实现路径,构建了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心理资本管理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心理资本管理可这样界定其目的: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其途径:在深入了解高校教师科研团队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激发高校教师科研团队的潜能,提高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幸福感,提高工作绩效,而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团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队伍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职业倦怠反应、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鉴于Luthans等人对心理资本的定义及维度的划分,结合心理资本的效应模型,分析心理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从而在辅导员工作绩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得到相应启示。
标签: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一、心理资本的概念与界定Luthans等人于2004年提出“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y)”,并于2005年正式对心理资本做出定义:个体一般积极性中的核心心理因素,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特别心理状态,它超越了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
后来,Luthans等人对该核心概念进行了修订: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POB标准的核心心理要素和积极性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韧性(resilience)四个维度,并且心理资本要素是可测量的、可无限发展的和可管理的。
二、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心理资本最常用的测量方式有三种:自我报告法、观察法及对结果变量的测量。
本文通过整理发现,已有测量量表如Goldsimith等、Larson等运用心理资本量表测量自尊、控制点与自我效能感、乐观、坚韧性;Jensen、Avey、蒋建武、赵曙明等运用心理资本状态量表测量希望状态、乐观状态、坚韧性与自我效能感;Jensen等用心理资本评价量表与Luthans等用心理资本问卷测量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坚韧性;惠青山、柯江林等用心理资本问卷鉴别事务型心理资本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田喜州利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测量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积极能力;Page等用积极心理资本评价量表测量希望、乐观、自信、坚韧、创造力、智慧。
基于PCA项目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水平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董超众 / 文本文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查阅、集成总结等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体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理论知识,引入PCA项目管理概念深入分析PCA项目实施原则及重点内容,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PCA项目框架体系,并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PCA项目的多维互动运作模式,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持续、有序、高效发展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 心理资本PCA项目前言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即心理资本增值服务)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心理资本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提升个体幸福感与组织绩效为导向,增强个体心理资本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将心理资本与EAP即员工帮助计划结合后应用于实践。
通过系统的组织管理实践,培育高积极领导力的管理者,开发个体的幸福、奋发进取、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和坚韧顽强等事务型心理资本要素;开发个体的尊敬礼让、谦虚诚稳、感恩奉献、包容宽恕等人际型心理资本要素,提升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的幸福感与生产力,构筑组织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简单来说是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其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不是由场地、场馆、器材等硬件的好坏决定的,关键还是体育教师,他们的是否有饱满的热情工作、积极要求上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因此,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视野,提升体育教师心理素质,使体育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持续、有序发展。
所以,基于PCA项目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老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是十分有必要性的,并且是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基
于优势分析的视角
唐磊;张沙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9)3
【摘要】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预测学习倦怠的相对重要性。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4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变量对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均存在显著影响。
回归分析显示,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中仅有部分因子对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即:韧性、希望、乐观对行为不当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对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韧性对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的解释率分别为46.04%和50.61%,希望占成就感低的已预测方差的38.10%。
由此可知,增强韧性和希望是缓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途径。
【总页数】7页(P128-134)
【作者】唐磊;张沙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
【相关文献】
1.沈阳市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2.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习压力、学习倦怠关系研究及教育启示
3.免费教育师范生学习适应与学习倦怠
的关系研究:基于优势分析的视角4.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
对比研究5.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效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4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Ap r.2008第28卷第2期Jour nal of Yunyang Teache rs College Vol.28No.2YY SZXB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影响杨 钊(开封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校体育通过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发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情感,使其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为自身发展、成功和一生的幸福获得维持竞争优势的“心理资本”。
[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资本”;自我效能;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72(2008)02—0142—03 一、引言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提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面对个体有限人生不能认识无限知识的不可改变的现实,儒家传统坚持“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笑对人生。
人生本无终极意义与价值,人生认知,奋斗,发展却无止境。
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伦理观念的不断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在于社会创造性地寻找所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各组织找到创新的途径,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尤其是心理资本。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说的那样:心理资本是贮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因此,当前人们的研究视野逐渐集中到对“人的积极性”的关注,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人达到最佳状态,并且寻找培养和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途径,使人生生存与生存得更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人的发展与成功,既需要环境与社会的支撑,更需要充分认识、发掘和培养个人内在积极的心理品质。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展开研究,通过对心理资本的概念介绍、构成要素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培养策略分析和发展建议,揭示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其教学工作和职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需要重视培养和发展。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心理资本的内涵和特点,提出更加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发展建议。
这对于提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促进他们的职业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可以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培养策略、发展建议、重要性、启示、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其心理资本对于其教学质量和教育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对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相对缺乏,对于其心理资本的构成、影响因素、培养策略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尚未完全阐述清楚。
有必要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提高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受限于种种条件,民办高校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尤为迫切。
研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对于促进其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资本是一种非物质性资源,包括积极情感、自信心、希望和乐观情绪等因素,能够影响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其心理资本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价值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洪丽敏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5(007)0Z2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341名为问卷对象,问卷测量工具为心理资本及工作满意度,量化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探讨各变量的相关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资本及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呈现显著正相关;2、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乐观与希望对工作本身满意度显著相关;希望与韧性对同事满意度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领导满意度显著相关;其他的心理资本则与管理制度满意度无关;3、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工作本身(23%)、同事(18%)及领导(4%)具有部分解释力,对管理制度则无影响.因此,建议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提高自我的心理资本,从而达到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总页数】2页(P379-380)
【作者】洪丽敏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关系研究——以河南省“国培计划”教师为例
2.房地产销售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3.护士心理资本和工作满意
度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4.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研究5.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资本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1-07T01:58:44.3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第24期作者:陈审波[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陈审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12000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与措施来落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最近中共教育部党组2018年7月4日《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都明确提出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高等院校应按照师生比不少于 1: 4000 配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
由此可知,培养和构建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开展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但是实际上我国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还有很多困难,比如人员配备不足,评价标准模糊等,导致学校心理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低,如何从激发内在原发性动力入手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倡导的积极心理资本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2007年美国心理学家Luthans等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其主要特征为: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充满信心并尽力完成;乐观地对待现在和未来,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能够从逆境或挫折中恢复并坚持直至成功。
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相比,心理资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其开发和利用,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证明了心理资本更多地侧重于个体本身例如希望、信心、乐观等内在动力,是一种能将潜力转化为能力的工具,这相对于知识、技能、人脉、背景等外在资源而言,更能提升个体的竞争优势,从而有效提升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研究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校办学的主体力量。
高校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系到高校科技创新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高校教师的发展不仅包括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包括其作为“人”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心理资本的支撑,对教师心理资本的管理应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对高校教师发展内涵、要求以及心理资本的作用的认识不足,我国高校对教师心理资本的管理还非常薄弱,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高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发现心理资本研究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仍存在着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以往的研究多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雏形为依据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而较少从其他相关理论视角开展研究,不利于心理资本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对心理资本结果变量的研究非常多,而对其前因变量的研究非常少。
已有研究多以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为研究对象,关于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见。
本研究将心理资本引入高校教师管理,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如下界定和分析:高校教师心理资本是高校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为价值取向,在研究和把握高校教师的心理需要以及组织需要的基础上,为提升教师的心理资本,发挥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绩效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资本的运用、心理资本的维护和心理资本的开发。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突出特征为发展性、系统性和幸福指向性。
第二,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依据,参照实证研究和访谈研究的结果,推断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组织影响因素为角色压力、人际关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组织支持、教师管理。
对高校教师角色压力、心理资本、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如下7个研究假设:①高校教师的角色压力对其心理资本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②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其组织承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④高校教师的角色压力对其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⑤高校教师的角色压力对其组织承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⑥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在其角色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⑦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在其角色压力对组织承诺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机制研究中国高校在长时间“量变”之后,如何迎来质的飞跃,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校教师是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承担主体,提高教师工作绩效水平,是高等院校获得恒久动力的长效机制。
为此,高校管理需要突破传统理念,开发与培育一种重要的具有价值增值效应的战略资源,激励教师将压力转化为内生型动力,激发教师潜在能力,促使其更加积极投身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得个体工作绩效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组织绩效与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高等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心理资本视角,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在明确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具有直接影响效应基础上,重点探讨创新行为及创新支持氛围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检验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为提升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寻找新的积极途径。
(2)揭示创新行为在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从个体行为角度打开“心理——产出”的作用“黑箱”,阐明个体创新行为是从积极心理状态到良好绩效产出的中间路径。
(3)探讨创新支持氛围在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分析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在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中存在的交互效应。
(4)分析创新行为在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受到创新支持氛围的调节效果,即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从规范与实证两个角度,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影响科研绩效与教学绩效的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其中,自信、希望和乐观正向影响科研绩效;自信、韧性正向影响教学绩效。
(2)创新行为在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其中构想产生在心理资本与科研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构想执行在心理资本与教学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摘要: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状况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和冲击。
文中在对心理健康标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并为改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方法和策略1.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教师心理健康是反应教师心理素质的评价指标之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概念是相对的,具有不确定性,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动态发展的。
国内多位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乐于沟通的心态,对自我的客观、充分认识,对自我情绪的控制与约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具有学习与教育创新能力,具有对体育教育知识的良好把握等。
对于青年体育教育这个特性群体而言,其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应该做更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出更切合这一特性群体的具体标准,也就是说,这一标准即要具有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特点,同时又能体现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2.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正常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要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认可。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并且工作琐碎,而社会地位却难以改善。
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较,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存在较普遍普遍。
比如我所了解的一所高校,青年教师上课课节是非青年教师的0.8,而体育教师上课的系数是其他教师上课系数的0.8,这无形中贬低了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
另外一种情况是,体育课教师的待遇有别于非体育教师的待遇,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年终“评优、评先”等活动极少有参加机会,体育教师的自身价值没有得到正常的体现,这不仅无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会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从而失落、心态失衡。
2.2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合理高校体育教师的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合理,有的高校要求教师上班时间没有上课任务的老师必须在办公室坐班,这对体育老师相当不公平,他们的备课场所不应该是办公室,而是体育场;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管理中大多采用末位淘汰制、聘任制、竞争上岗等形式,这无疑给高校体育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盛冀萍【摘要】以云南省红河州232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了深入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整体心理资本水平较好,心理资本在职务和教龄上的主效应显著,心理资本在职务和教龄上的交互效应显著.最后,通过分析对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提出了几点建议,以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期刊名称】《体育科技》【年(卷),期】2015(036)003【总页数】5页(P62-65,70)【关键词】体育教师;心理资本【作者】盛冀萍【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8【正文语种】中文1.1 心理资本的概念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概念有许多,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其界定,如积极心理学视角、人格心理学视角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心理资本的关注,其概念也越来越清晰,本文主要介绍三个视角的心理资本概念。
经济学家Goldsmith, Veum和Darity[1]等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早年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特征,包括个体的自我知觉、工作态度、伦理取向和对生活的一般看法,这些特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尊感并可以支配人的动机和工作态度。
Luth1ans等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来界定心理资本,他们对心理资本的界定是目前认可度较高并且应用相对广泛的,他[2]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心理资本指人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
自信指相信一个人的激发认知资源能力可以获得具体产出的信念;希望指有着强烈的愿望和途径实现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乐观指有一种把积极事项归因于内部、永久性和朴实原因的解释方式;韧性指对于逆境、冲突、失败甚至成功中快去回弹或恢复过来的能力。
他们认为认为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并且锲而不舍就会获得成功,并能进行积极归因;遭遇困难时,能够较快的从困境中恢复过来,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能够充满激情和信心。
论高职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对社会化结果的作用探究本研究首先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心理资本和组织社会化的研究成果,提出“心理资本-组织社会化-社会化结果”的关系模型。
标签:心理资本组织社会化工作绩效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剧烈的变革与竞争下,如何最优化体育教师在学校所经历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促进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所在学校竞争优势的建立与强化,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尤其近年来,体育教师跳槽频繁,离职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是追求更高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不能很好地实现组织社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07年中国学校体育教师离职率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三年,中国内地的体育教师离职率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这种趋势还没有减缓的迹象。
2007年,传统制造业中的操作人员类离职率最高,达到31.5%;生产管理类其次,为27.1%。
金融业的离职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20%。
发生这样的现象,除了体育教师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其没能够很好地融入所在学校的文化、工作环境,没能实现与职业、学校的匹配,归根结底是因为体育教师较低的社会化程度造成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促进其组织社会化的对策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资本2004年,Luthans,F,Luthans,K和Luthans,B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为思考框架,在分析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特点和区别后,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概念,并认为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一样,心理资本是学校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使人们开始关注心理资本及其对领导和体育教师的影响作用的研究。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
比如,经济学家Goldsmith,Veum和Darity与Goldsmith,Darity和Veum认为,心理资本是指能够影响个体的生产率的一些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观点或自尊感,支配着一个人的动机和对工作的一般态度。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属性研究摘要:为了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工作属性”“学校属地”和“学校属性”等各项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属性不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即人际型心理资本要素,但是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即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特征;不同学校属地带来交通物流、文化科技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以致他们只在事务型心理资本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特征;从学校属性来看,我国重点高校的建设成效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硬件、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优势上,而且使他们在心理资本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特征.该结果对发掘教师个人的心理潜能、提高工作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工作属性;学校属性;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时代教育思想和高校实现“双一流”目标的不断推进,高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传统人力资源的绩效化管理,因其可复制化、普适化的原因所致,很难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绝佳境界,即个人的潜力和团队发展有机结合,双方效能都发挥到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的,仅靠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很难实现的[1].美国学者Luthans教授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依据,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给人类实现这一目标找到新的有效途径.心理资本是人们积极心理能力的集合,是提升工作绩效与组织竞争优势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源,一种能使个体的心理潜能得以发掘,并能长久发挥作用的资源[2].因此,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困境情况下,本研究不仅可以正确认识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一些特征,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丰富了心理资本的理论.1研究方法和对象1.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量表》,该量表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是:X2=1331.6,df=693,X2/df=2.02,RMSEA=0.052,GFI=0.83,CFI=0.96,NFI=0.93,PGFI=0.75.信度检验,各维度α系数值均大于0.70,整体结构的α系数值为0.933.内容效度检验值为8.94,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运用SPSS18.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差异检验.1.2研究对象.将中国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分层,然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先将全国划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西北及东北七大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域中抽取1个省(或直辖市),结果为北京市、上海市、云南省、湖南省、甘肃省、广东省、辽宁省和浙江省,共8个省份.每个省发放问卷120份,共发放960份,回收820,其中有效问卷660份,有效率为68.75%.其次,利用手机的QQ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电子版问卷.共收回102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的总数是762份[3].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2结果与分析前期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内涵为高校体育教师所具有的能有效发掘个人心理潜能和促进工作绩效提高的可开发干预的并能长久发挥作用的积极心理要素集合.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概念是一个多元集合的构念,其结构是2阶双因素8个维度,即事务型和人际型的2阶及进取、自信、希望、坚韧和包容、尊敬、谦虚、奉献的8个维度,具体如图1所示[3].2.1不同工作属性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特征.本研究把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属性分为以术科教学为主和理论课教学为主(包括兼管理岗位)两类.不同工作属性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的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工作属性不同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在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上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在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即人际型心理资本的积极心理因素上不具显著性差异,而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等积极心理要素构成的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却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同工作属性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的目标定位、工作的价值取向及目标实现的行为路径的不同.具体从行为上来看,术科教师相对于理论课教师而言,在教学训练中不仅要有语言的讲解、评议、纠错、挂图、书写等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有动作技能的示范和比赛等肢体的(身体语言)表现.而理论课教师更多的是板书、口头表述等形式,略显得简单一些[4].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术科老师相对于理论课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情感会更近一点.从距离上来看,术科老师经常会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有时也经常会有肢体的接触.而理论课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尽管可以一览所有学生的情况,但是与学生产生了距离,这种物理上的距离会演变为心理上的距离.所以,理论课老师相对于术科老师来讲,与大部分学生会相对远一些.除了上述与学生交往形式、交往距离、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外,知识的传授和认知形式也不同.从人格特征上来说,理论课的老师内向、沉稳、含蓄,注重语言的表达艺术,术科老师多数外向、直率、喜欢直来直去,语言表达喜欢简单、直接.从价值观上来讲.理论课的老师更多的崇尚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长辈思想,而术科教师崇尚的是平等、公平等观念.回归到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大环境来看,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要面对的人际群体及其关系基本是一致的,面对的组织构架和组织关系也是相近的.所以,不同工作属性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等积极心理要素即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等积极心理要素即人际型心理资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2不同学校属地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特征.本研究将高等学校属地按行政级别的划分方式分为两类,即直辖市及省会和地级市及以下[5].笔者对于不同学校属地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了差异比较,其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不同学校属地的高校体育教师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等积极心理要素构成的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人际型心理资本上不具显著性差异.这个结果和现实情况也是非常吻合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概念,直辖市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在行政上是国家一级行政区.行政的层级上,与省同级;省级行政单位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这4种行政单位,都是省一级的.省会城市是各省的政府驻地,是其政治经济、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的中心[6].自治区的行政驻地通常称自治区首府,等同于省会城市,一般为自治区的政治经济、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的中心.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称省会,直接称为政府所在地,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和管辖的[7].省辖市与地级市管辖区域相同,下辖区、县等.地级市即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和自治州的市,主要是省辖设区的市[8].在分称“地级市”和“县级市”之前,省辖市有3种类型,一种是由省直接领导的市,一种是由地区(专区)代替自治区领导的市,一种是自治州领导的市[9].其中省直接管辖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其城市规模较大,并多分设市辖区,这类市即是地级市的主体.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地级市不仅设有市辖区,而且还领导县.属地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高等学校,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信息物流、科技体育等诸多方面占有很多优势的资源和地位.就政治而言,政治地位的优势必然带来政治权利、政策享用和政治利益的优越性.就交通而言,我国的道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交通形式的布局、投资、建设都是依据政治地位和行政级别来确定的.再比如通讯,政治地位高的地区,国内“三大”通讯运营公司的级别也会高一级,其布局的电讯资源也会高出其他地区.医疗、卫生、金融、司法、能源和体育等等都会因为其属地级别的优势而显现出他们的资源优势.高校由于属地拥有的这些优势必然会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师的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等积极心理要素上,使得他们在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随着网络化在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生活中的深度融合,高铁、私家车等现代交通的便利化及他们人际交往范围的基本固定化,以致高校属地对高校体育教师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具显著性.2.3不同学校属性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特征.本研究将我国高等学校的属性划分为重点高等学校(211或985)和非重点高等学校.对于不同学校属性的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可知,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即事务型心理资本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即人际型心理资本上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我国的重点高校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对办重点学校有过许多重要批示[10].改革开放时,邓小平也提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高中、重点高校.”[11]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211工程”和之后的“985”高校建设工程,再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些都是我国重点高校建设的历史足迹[12].重点高校建设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制定的,一第4期王斌,等: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工作属性、学校属地和学校属性特征974定时期的战略规划,其目的就是在资源有限的国情下,集中国家、社会的力量,让一部分学校,一部分专业尽快走在世界的前列.使我国教育事业有个长足的发展,从而满足我国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另外一方面为我国高校的整体进步形成示范、样板和带头作用[13].这些政策的保障和国家的支持,使得重点高校里的体育教师不仅在个人业务发展目标和要求上要高出普通高校的同行,还可以享受到仪器设备、工作生活环境、交通物流等“硬件”方面的优势,而且还能享受到政策资源、文化信息等“软件”方面的优势.简单来看,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有:资源的区别,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都会给予很大的资金支持,对于学科的发展和课题研究都有重大意义.重点高校的各类经费会多于非重点高校.社会认可度不同,重点高校在全社会的认可度很高,求职还是继续学习都相对于非重点高校要好很多,随之带来的就是人脉的优势.人脉资源不同,重点高校的学生找工作一般来说也会好一些,层次也高一些,大学的同学会可利用的资源也更多一些.吸引企业的资助和招聘档次不同,重点高校会吸引更多知名企业来招聘.所以,重点高校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物流、人才信息等诸多方面比非重点高校具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发展方面,也必然成为体育老师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及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等积极心理因素的显著优势.3结论1)不同工作属性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等积极心理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等积极心理要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整体组织机构相同的学校内,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属性不会影响到他们人际型的心理要素,但是在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即事务型的心理要素上会表现出显著差异的特征.2)不同学校属地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即事务型心理要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人际型心理要素上不具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学校属地的不同,带来的交通物流、文化科技、经济政治及知名度等要素的不同,只导致了他们事务型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特征.3)不同学校属性在高校体育教师的进取、自信、希望和坚韧等积极心理要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包容、尊敬、谦虚和奉献等积极心理要素即人际型心理资本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国重点高校的建设成效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硬件、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优势上面,而且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在心理资本上的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