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包公祠导游词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包公园旅游导游词(通用6篇)篇1:包公园导游词开封包公祠是专为纪念我国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
它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河南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包拯,世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
它一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抑强扶弱,铁面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赢得了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历史先贤。
开封包公祠占地1公顷多,仿宋风格的古建筑群坐落其中,凝重典雅、气势恢宏,既有北方建筑风格的宏伟壮观,又不乏江南园林的清心雅致。
与位于包公东湖的“开封府”遥相辉映,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包公祠内分主展区,园容风景区,功能服务区。
主展区内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
以文物、史料典籍、铜像、蜡像、模型、拓片、碑刻、画像等形式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包公的生平历史,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
园容风景区内假山起伏,瀑布飞泻,玉桥卧波,锦鲤戏水,石雕精美,四季满目翠绿,月月花香扑鼻,处处幽雅宜人。
功能服务区内有停车场,商品部,餐厅,多媒体游客中心以及高标准星级旅游厕所等。
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广大海内外游客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篇2:包公园导游词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平,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阳关灿烂的日子里与大家相会与此,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安全大使李师傅,他将负责我们的行车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在此玩得开心,游的尽兴。
接下来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包公包拯:包拯,字希仁,公元9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包村,1062年去世于河南开封,享年63岁。
第二年八月,葬于合肥市大兴集。
包拯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称包公。
包公园占地面积30公顷,总体格局为开放式,现为国家级4A景区,同时也是合肥的爱国教育基地。
关于包公祠的导游词范文如果说,自古以来无清官,那么哪来的纪念他们的地方,让后人敬仰与学习?当初,我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人,内心上不想再了解,只因他的外貌。
如今却不同了,是真心的想去了解的更多,那个人就是——包拯。
当我踏上开封这块充满古老气味的土地,听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感受着处处谦让的人文氛围,我不禁的说出口,不愧是“包青天”管理的地方。
我顺着古老的街道向着包公祠走去,看着地图和询问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才确定包公祠的路程。
看着清澈的包公湖,心里一阵阵激动,包公祠终于到了。
远远地就看到小山上的亭子,是那么独树一帜,开封仅此一家。
开封知府包肃公,峭直刚正且廉明。
结庐墓地守陵孝,衙门敞开理诉讼。
锄侄革舅打銮驾,家训刻碑妇孺颂。
以民为本做楷模,清心直道是官经。
站在大门前,看着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又看到里面人来人往,每一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敬佩与失望。
我不知为什么他们脸上会出现失望的表情?走进大殿,正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达三米之多,蟒袍玉带,端坐靠在背椅之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
仿佛在说,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包公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和文献,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等。
山墙之上镶嵌着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着龙凤图案,充分地刻画出了包公的气魄和威严。
我静静地发了一会呆,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敬仰的表情,恭敬的向二殿方向走去。
二殿之中,有着一幅包公石刻像拓片,其线条清晰生动传神,再一次逼真显现包公生前的风姿。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令人感动的是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如果不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把包公身上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和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谁说自古以来无清官!二殿中央树立着一座《开封府题名记》石碑,上面刻有北宋____位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名下出现了一条条深深的指痕。
如果说包公不是清官,那么他的名下为什么会出现一条条深深的指痕?为什么还会流传万世?元代诗人王辉曾赋诗曰:“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开封包公祠导游词解说三篇第一篇:开封包公祠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开封包公祠,我将为您进行导览。
包公祠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包拯的纪念馆,被誉为中国古代司法文化的瑰宝。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包公祠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包公的故事。
包公祠建于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以纪念包拯,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被尊称为“包青天”。
包公在任期间,以清廉、公正、勤政著称,为民伸张正义,被后世尊奉为清官楷模。
包公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包公命名的祠堂,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包公祠。
包公祠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正殿、东西厢房、东西配殿、后殿等组成。
祠内的建筑均以黄、灰、绿三色为主,彩绘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游客们可以参观包公祠内的陈列展览,了解包公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办理的著名案件。
包公祠内收藏了大量与包公有关的文物和图片,其中最著名的是包公的木像和青铜像。
此外,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包公的手迹,展示了包公的智慧和勇气。
包公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包公案》。
这些案例展现了包公的聪明才智和公正判断,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包公祠内,我们可以通过表演、影视展示等形式,感受包公案中的英雄气概和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参观完包公祠后,您还可以游览附近的景点,如开封府、铁塔、清明上河园等,感受开封的千年历史和悠久文化。
感谢大家选择包公祠作为旅游目的地,希望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祝愿大家旅途愉快!第二篇:开封包公祠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开封包公祠,我将为您介绍包公祠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包公的伟大事迹。
包公祠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开封的重要景点之一。
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包拯而修建的,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他以清廉、公正的作风和勤政为民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包公祠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包公祠导游解说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包公祠,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胜地。
第一部分:包公祠的概述包公祠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包公纪念馆,也是包拯的故居。
包拯,字师中,号垂拱,北宋政治家、法学家和清廉官吏的代表人物。
在包拯的治理下,改革司法制度,重视民生福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公祠建于北宋,原为其故宅,后经历多次扩建,成为如今宏伟的建筑群。
第二部分:包公祠的建筑风格包公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主要以宋代的建筑风格为主。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由前殿、中殿、后殿以及围墙组成。
殿内悬挂着包拯画像和历代文物,为游客们提供了了解包拯生平和政绩的机会。
第三部分:包公祠的历史文化包公祠保存着大量反映包拯生平和时代背景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包拯的石像,它是用花岗岩雕刻而成,高3.2米,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包拯的英姿风采。
此外还有包公文物陈列馆,展示了包公的书法作品、手迹以及包公们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通过参观这些文物和展览,游客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包拯的思想和贡献。
第四部分:包公祠的法治思想包公祠不仅是对包拯生平的纪念,也承载着包公的法治思想。
包拯主张以德治国,以法治理,推行司法制度改革,注重依法办案和公正司法。
他的治理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通过参观包公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包拯思想的内涵,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部分:包公祠的传承与价值包公祠作为对包拯的纪念馆,对于传承包拯思想、弘扬法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包公祠的解说和教育,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包拯的伟大贡献,传承法治文化,培养社会公德和法治观念。
同时,包公祠也成为了一个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吸引了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前来深入研究。
第六部分:包公祠的旅游体验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在包公祠旅游时的注意事项。
请大家保持安静,尊重文物和历史,不要随意触摸、破坏或乱丢垃圾。
包公祠的导游词包公祠位于开封城西南碧水环抱的包公湖畔,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
收集了包公祠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包公祠的导游词【一】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明弘治元年(1488年)。
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
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
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
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
风格古朴,庄严肃穆。
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
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
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
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
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
令人颇感兴趣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没有日月阴阳眼,或许这才是“包拯”真实的尊容。
摆在大堂一侧的三把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气逼人,那里终日围满了参观的游人。
包公祠旅游景点推荐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包公祠。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旅游景点。
包公祠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探索包公祠所散发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首先,让我们了解包公祠的历史背景。
包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因其廉洁公正,为百姓所敬仰。
包公以解决民事纠纷而著称,被誉为“包拯平反大名”。
包公祠的兴建,旨在纪念包公的伟大事迹,传承其精神,向后世展示他的智慧和公正。
站在包公祠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门楼。
门楼两旁,矗立着两座高大的石狮,将大门保护得严严实实。
踏入大门,我们来到包公祠的正殿——大成殿。
这是包公祠的主要建筑,建筑工艺精湛,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大成殿内供奉着包公的塑像和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包公祠留像”,这是包公实际的面容,给人一种亲切感。
接下来,我们转向左侧,来到包公祠的左厅——素屏楼。
素屏楼以其细腻的雕刻技艺而闻名。
楼内陈列着包公生平事迹的木刻画。
通过这些图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包公以公平、正义处理纠纷的方法和智慧。
楼外还有一片绿树成荫的庭院,正中有一座池塘。
这里的环境宜人,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离开素屏楼,我们继续向前,来到包公祠的右厅——广成楼。
这座楼是包公祠的另一座重要建筑,也是包公祠的地标之一。
广成楼内展示了包公治理案件的形象,用雕塑和画作展示了包公的威严和聪明才智。
楼外还有一个四方形的庭院,庭院内修葺整洁,绿树荫蔽,十分宜人。
您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息,感受一下古人智慧的结晶。
离开广成楼,我们来到包公祠的后殿——静斋。
这里是包公曾经起居生活的地方,保存着一些包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这些物品都是包公生前使用过的,能够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包公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在静斋的后面,是一片修竹成林的小区域,这里环境幽雅宜人,是来此游玩时放松心情的理想地点。
最后,我们来到包公祠的后花园,这是包公祠的一处景致优美的空地。
导游词之包公祠各位游客朋友:大伙儿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伙儿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闻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
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
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伙儿随我往里面参观。
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伙儿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仰慕,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
大伙儿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事实上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一般百姓能够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截了当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
比如讲,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
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因此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不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伙儿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照壁。
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奇中可不能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
然而,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那个地点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
包公祠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包公祠景点!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探索这座历史悠久、与包公相关的文化遗址。
包公祠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代表着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象征。
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聆听包公的故事,感受他的价值观和智慧。
一、包公祠的历史背景包公祠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著名的法官包拯而建立的。
包公,字希仁,他勤勉廉洁,在职位上始终奉行公正的原则,被尊称为“包青天”。
包公祠兴建于1101年,是当时皇帝命令修建的,以示对包公的崇敬和纪念。
至今,包公祠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遗址。
二、包公祠的建筑风格包公祠是一座典型的我国传统建筑,代表着北方建筑风格。
整座建筑群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东西配殿、展厅等。
建筑造型古朴典雅,规模宏大。
其中,正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供奉包公神像的地方。
东西配殿则是用来陈列包公的文物和相关历史资料,供人们了解包公的生平事迹。
整体建筑风格庄重而不失庄严,彰显出包公所代表的正义和公平。
三、包公的传说故事作为包公祠的核心内容,包公的传说故事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包公以公正、廉洁和勤勉著称,在这里您可以听到许多关于包公的故事,包括他处理疑难案件的智慧和公正,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和为民请命的情感。
通过这些故事,您会了解包公的价值观和他对法律精神的追求,不仅仅是一位法官的形象,更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宝贵遗产。
四、包公祠的文物陈列包公祠内展示了许多包公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这些珍贵的展品不仅反映了包公的事迹,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在展厅内,您可以看到一些包公的衣物、笔墨、文书和手迹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包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同时,这些文物也是研究包公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包公祠的影响与价值包公祠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遗址,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这座祠堂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包公的故事和传说,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了包公代表的正义、公平和忠诚的精神风貌。
包公祠旅游地点介绍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包公祠,我是今天的导游小王。
首先,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来探寻包拯这位古代智者的故乡,感受他崇廉勤政的人生态度。
包公祠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郊区包公山山脚下,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包公文化遗址之一。
下面,我将以四个方面,给大家全面介绍包公祠。
第一,包公祠的历史背景。
包公祠建于唐代,最早是供奉岳飞的祠堂。
以后,岳飞追随其父岳珂的义举也得到了后人的崇拜,因此包拯被奉为“包公”,而岳飞的祠堂逐渐演变成为包公祠。
包公祠的建筑采用古代典型的牌坊、庙宇和廊桥等,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魅力。
第二,包公祠的建筑风格。
包公祠的主体建筑为大殿和配殿,大殿中供奉着包拯的塑像。
大殿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象征着包公崇高的智慧与公正。
建筑的细节中还融入别具特色的木雕、砖雕和彩绘等艺术元素,使整个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第三,包公祠的文化内涵。
包公祠是一座集思想教育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地方。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包公祠的壁画。
壁画展现了包公的一生和他所做的公正裁判,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包公智慧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此外,包公祠还设有包公古迹展览,展示了包公的法术、文物和手迹等珍贵文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包公的伟业。
第四,包公祠的影响与意义。
包公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包公思想、倡导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包公以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准则。
他的精神与信念成为了后世子孙崇拜的对象,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公正和清廉。
包公祠不仅提供了学习包公智慧和人生哲学的机会,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休闲场所,使他们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感受到古代智者的智慧与修身之道。
最后,希望大家在包公祠能够深入了解包公的伟大事迹和他对社会影响的深远意义,同时也能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到人生的启迪。
感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在包公祠度过愉快的时光!。
2024年包公祠导游词(三篇)包公祠导游词篇一我名叫某某,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和司机某某竭诚欢迎各位贵宾今天游览包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屹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
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
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
园内面积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
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
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
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
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明弘治元年(1488年)。
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
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河南开封包公祠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
(引领游客进入前殿)首先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先生讲,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还有女士补充,头上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
这是我样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黑面威严,高大威猛。
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看这一幅宋包孝肃公遗像。
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
关于这块石刻画像的来历,我们从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径淝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
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块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实的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的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
包公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
看到有人在摇头,不象啊,因为跟传说中反差太大。
为什么传说中是黑脸的?大家知道上,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语“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
所以象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
戏剧家们按照包
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
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与众不同,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
看来,实际并不是这个样子。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包公的言志诗表明包公的愿望和理想。
包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任开封府知府时,以他的才能和品德,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这里有一块宋代保存下来的石碑,上面刻着“开封府尹题名记”。
开封府尹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因为开封是京城,是朝廷所在,所以皇帝一向都派自已的信任的人来担任。
在这块石碑上刻有宋代183位开封知府的名字,比较有名的人还有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等。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来找一下包公的名字在哪里。
看到了,很特别的地方,但又有些怀疑。
包拯两个字的阴文已经模湖不清,而且有一道深深的指痕。
这是因为,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争相指点包拯的名字,天长日久,就在石碑包公名字处,划出了一条深深的指痕。
从这一点,便可以说明包公的名字是如何地深入人心,他赢得了后
人世世代代的尊敬和爱戴。
现在我们来到大殿,这里我们看到一尊包公的塑像,塑像的造型设计为坐姿,包公身着蟒袍端坐在方座靠椅上,劲正如松、巍面阔目、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又眉微蹙,若视暝思,常怀有悠悠报国为民的中正心胸;再请看包公的双手,他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又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感,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
来到东配殿,我们可以看到一组蜡像,这是一出正在上演的戏----包公铡陈世美。
这是根据包公传说中流传最广泛的《铡美案》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逼真。
中间这位手托乌纱帽的当然就是包公了,他脸上严肃的表情表示出他为民做主而触怒皇太后,便仍执法如山、无怨无悔的思想,最终他铡了忘恩负义、要杀妻灭子的陈世美。
雕塑前边摆放了三口铜铡,中间的是龙头铡,铡皇亲国戚、王子王孙;右边的是虎头铡,铡污吏;左边的是狗头铡,铡犯法的平民百姓。
三口铜铡,三个等级,是皇帝御赐,可以先斩后奏。
那包公铡陈世美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
看到这组蜡像,我们可以想象到包公升堂时一定很威严,那么他办公和居住的开封府是什么样子呢?为了让大家能够有一个印象,在西配殿有一个开封府模型以供参观。
这个开封模型是按照历史记载仿制的,富丽堂皇,很有气派。
相传
宋代告状人要写有状纸交由大门衙役,再二门三门传递到大堂上。
但衙役胡作非为,私下收钱,没有钱就扣下状纸。
所以东京街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
”包公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就毅然决定打开开封大门,任百姓自由出入,并可上堂听审,以示公正。
也有传说讲到,包公打开大门后,让告状者直入大堂,在历史上也就有了“包公倒坐南衙”之说。
关于包公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墙上展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开封包公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
它座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包拯,世称包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政治改革家。
他一生优国优民、刚正不阿、执法知山、清政廉洁。
尤其是他知开封府时,倒坐甫衙开封府,抑强扶弱、铁面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成就了一个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包青天。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先贤。
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
其出仕明志诗开宗明义写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晚年留下的铁严家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
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恶如仇、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谓京官的花名册),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它正是历代人民爱戴包公的见证。
元代诗人王恽赋诗赞日:“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
”顷扬包公和范件淹的盛德和威名光耀千古,把贪宫污吏比作可恶的乌鸦,既使千百年后,见其碑犹如见二公其人,仍谅惧万分,不敢近前逗留。
可见“包青天”名不虚传;东西展殿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特别是东殿的群组蜡像《铡美案》与真人大小一样,色彩鲜明、形神俱备、毫发俱现、栩栩如生,倍受中外游客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