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期末作业——柏拉图、培根思想述评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2.柏拉图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
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
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
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
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
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三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随之兴起。
军人政体中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形成寡头政体。
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产生民主政体。
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所取代。
《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
《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他认为,真政治家(哲学王)无需用法律统治,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亦是一门科学。
柏拉图理念论述评参考书目:《西方哲学十五讲》《西方哲学史新编》一种制度的灭亡却是一方文化的崛起。
正如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5世纪,是希腊城邦制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时期,但也成为希腊哲学发展至鼎盛的时期。
有趣的是,城邦制的土壤孕育了灿烂的希腊哲学之风,而这颗嫩芽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把民主雅典推向边缘,直至毁灭。
政治与文化的冲突在这里冲破顶峰,究竟是政治跟不上超前的文化,还是文化错占了政治的统治地位呢?从今天看,我们依旧对古希腊城邦制抱着由衷的赞赏与深深的向往,我们依旧醉心于研究希腊哲学。
在揭开历史的帘幕之前,我以为这两种东西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在蔚蓝的海水养育之下,它们本应是“天生一对”——可惜我错了。
就像从月球上看长城,我们只看得见它巍峨雄壮,形如一条穿越北半球的巨龙;但是,带着一个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走进城墙,我们才能够真正看清每一块砖都在诉说中国血泪史。
真实产生另一种永恒之美,雅典的魅力亦是如此。
而铺筑希腊哲学光辉之路的哲学家们,他们的名字代表了一种哲学的高度。
在这些名字中,柏拉图与他的理念论又成为一矗在哲学史上大放异彩的里程碑。
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这个同样在古希腊名声大噪的哲学家在柏拉图二十岁时与他相遇,并将柏拉图引导上了哲学之路。
他对于柏拉图的意义诚如柏拉图于我们的意义之大。
但是苏格拉底的政治哲学理想与民主雅典相左,而他过于执坳的哲学家个性,导致他最终被民主雅典以“教唆年轻人反对他们的长辈”和“引进新的神灵,不信城邦的守护神”两项罪名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之死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社会意义:我们到底该坚持自己的理想主张,誓死捍卫最纯粹的精神家园,还是必须去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求得一息生活空间——不过,这大概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才会把它当作一个疑惑去思考,说不准到了三十岁,我就会毫不迟疑地作出选择了。
不管怎样,老师的死对柏拉图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一千张嘴说死以个人——他看到了暴民政治的日落。
在那种时刻,我深深地敬叹柏拉图,因为他没有被个人情感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分析了状况,并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惟有建立另外一种政治制度,才能挽救千万个苏格拉底,才能挽救整个雅典。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和评价
首先柏拉图认为美是相对的、柏拉图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们不能把一个事物孤立的拿出来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
其次,在柏拉图哲学当中明细提出将宇宙间的原则及道理都要看成一致普遍性,不仅仅将理念世界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还一一的描述出当时的希腊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点,人们接受哲学观点后,将误解点明。
第三,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和哲学王思想。
第四,柏拉图哲学中分别将理念及事物区分,以往的哲学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柏拉图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区别,哲学方面主要分成一为批判,二为两重,三为回忆。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广泛探讨了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尤其是关注了道德、政治和知识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简要总结:1. 类型学的理论:柏拉图的思想包含了形而上学的元素,他提出了存在两个世界的理论-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
感官世界是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而理念世界是不可感知但却是真实和稳定的。
理念世界中有各种“理念”,它们是完美、永恒和不变的。
2. 形而上学的本质:柏拉图认为,人类灵魂在诞生前曾经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并且通过知识的觉醒和追溯,我们可以重新连接到理念世界。
人类的目标是了解和追求真理,通过思考和哲学推理,我们可以超越感官世界的局限。
3. 论道德的哲学思考:柏拉图相信,道德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善和美,这些是理念世界中的统一和完美。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能够意识到道德根本上是对统一和真理的追求。
4. 共和国的政治理念:柏拉图在他的作品《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政治结构,他认为正确的治理应该是基于专业化和智慧的领导。
他主张哲学家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只有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公共利益,并为之工作。
5. 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体和社会完善的关键。
他提出了概念“哲学之爱”,它涉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主张年轻人通过对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理性和审美感,并通过培养灵魂对善的向往来实现完美。
6. 知识论:柏拉图对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从感官世界中获得的,只有通过思考和理念的觉醒,人们才能获得持久和真实的知识。
他主张哲学家通过对理念的研究来获得真理和智慧。
7. 爱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它涉及到对美和完美的追求。
他通过分层理论解释了爱的本质,从对个人的爱逐渐拓展到对理念的爱。
柏拉图主张爱是一种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力量。
哲学思想述评总结范文初中哲学思想是人类思考和探索宇宙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了古代哲学思想、现代哲学思想以及当代哲学思想等。
这些思想对于人类的理性思考和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希腊古代,其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主张“认识自己”,并通过对话和提问来寻求真理。
柏拉图则通过形式论证来揭示真理的本质,提出了“理念”和“阴影”等思想。
而亚里士多德则将哲学划分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他认为最高的幸福是理性的活动。
现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等思想。
理性主义着重于理性思考和推理,认为通过思维可以获得真理。
而经验主义则认为只有通过感觉和经验才能获得知识和真理。
唯心主义则强调思维和意识对于世界的构建和认知的重要性。
当代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想。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决定人生的意义。
实用主义则注重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行为和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则批判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没有绝对的真理。
总体而言,哲学思想对于人类的思考和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它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古代哲学思想为现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当代哲学思想则对于现代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然而,哲学思想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些人认为哲学思想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现实生活脱离太远。
有些哲学思想也可能导致思维上的偏见和错误判断。
此外,不同的哲学思想可能存在冲突和对立,难以统一和整合。
总而言之,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人类理性思考和行为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了解哲学思想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多元和包容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及评析□陈为福(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哲学王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正义城邦借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哲学家才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和善本身的知识,从而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
同时这一思想的整体主义价值观有极权主义倾向,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哲学王一、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柏拉图对哲学王的崇拜可以从他的一句经典名言中看到"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着目前我们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对哲学王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的:(一)正义城邦"正义"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思想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
柏拉图所谓的"正义",即不是"欠债害债"意义上的正义,也不是"把善给予敌人"意义上的正义,而是"德性"意义上的正义;同时,"正义"也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正义"而应当是"整个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对城邦的构想就是以这种正义为基础的。
柏拉图天才的认识到社会的产生在于每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每个人必须依靠别人才能生活;并且每个人如果在国家里只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出于效率的考虑,则比他执行多项的职务更好。
为了对应这一理论他把公民分为三个等级:手工业者及商人、武士和统治者。
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邦的供给者,他们并不参与统治;武士是城邦的维护者,他们属于统治集团,其天性是勇敢;统治者是按正义的理念,统治者城邦,其天性是智慧。
三个等级共同的天性是节制,即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谁应该统治这个问题上具有一致信息。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总结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在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进行总结。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以对智慧、真理和美的追求为中心。
他将现实世界分为两个层面:感觉世界和理念世界。
感觉世界是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也是变幻不定和有限的;而理念世界则是超越感觉世界的存在,是真实、稳定和无限的。
在柏拉图看来,感觉世界是不完美的,它是一种幻象的产物。
只有通过理性和智慧的追求,人们才能够接触到理念世界的真理和审美价值。
对柏拉图来说,真理和美是一体的,它们都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是智慧的目标。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灵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欲望、意志和理性。
欲望部分负责人的感官需求和欲望,意志部分负责人的行动和决策,而理性部分则是最高级的部分,负责人的理性思考和追求真理之道。
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政治和社会模型。
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哲人统治的城邦,哲人是理性和智慧的代表,能够为全体公民带来真理和正义。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哲人的统治,社会才能达到最高级的公正和幸福。
此外,柏拉图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理性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接触真理和美。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价值观。
柏拉图的政治和社会观点遭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政治体系过于理想化,缺乏实际可行性。
另外,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对真理和美的追求,有时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然而,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柏拉图的思想都是哲学史上重要的贡献,它们对西方哲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可以概括为对智慧、真理和美的追求。
他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稳定和无限的,而感觉世界只是一种幻象。
柏拉图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智慧追求,人们才能够接触到真理和美。
哲学思想述评总结怎么写哲学思想是人类思考存在、知识、真理、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各种哲学思想相继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简要述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包括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康德的启蒙思想和尼采的超越人类思考的超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对于世界的本体观点,认为世界是由理念的实体构成的。
柏拉图将理念分为形而上的理念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感觉世界,认为理念是真实的、不变的,而感觉世界则是虚幻的。
他的思想强调追求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追求真理和美善,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幸福。
然而,柏拉图的理念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念的本体性和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引发了不少争议。
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感觉的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他将人的思维活动归结为感觉和知觉的过程,认为所有人的知识基础都源自感觉,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经验性,推崇实证主义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也受到了过分主观化和缺乏批判性思维等问题的批评。
康德的启蒙思想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应该具备理性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摆脱传统、权威和迷信的束缚,追求真理和自由。
康德的启蒙思想对于人权和民主的理论基础具有积极的影响,强调个体的尊严和自主性,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哲学支持。
尽管如此,康德的启蒙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他对于理性的过度偏重和对感性的贬低等方面引发了一些争议。
尼采的超越人类思考的超人思想是他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超越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通过创造和自我肯定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尼采的超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尼采的超人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他的思想容易被误解为唯我主义和超越一切道德约束的借口。
柏拉图的思想(学士期末论文)剖析古希腊柏拉图式永恒的“理想”专业:10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姓名:王丽君学号:1002013078时间:2012年5月8日【摘要】古希腊经济学思想的三位代表人物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不仅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而且还有经济思想。
经济是城邦的基础,德性却是引导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就是古希腊的思想重点。
虽然当今证实许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柏拉图的思想始终还是对我们许多益处的。
【关键词】:柏拉图;思想理论;观点理论【Abstract】Ancient Greece thre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conomic thought, Plato's "Utopia"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he ideal state of Plato and the laws not only implies a profound piece of philosophy, political thought, and also has economic thought.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of Polis, virtue is necessary to guide the economic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is ancient Greece thought focus. Although today confirmed that many view is wrong, however, Plato's ideas still benefits for many of us.【Key words】:Plato;Thought and theory;view theory一、人物简介: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出身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哲学思想述评总结报告哲学思想述评总结报告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人类存在、知识和价值等问题的探究与思考,形成了众多的哲学学派和思想体系。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众多的哲学学派和思想体系中,有一些思想被广泛认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强调对事物的观察和实证研究,追求真理的客观性和科学的方法论。
这一思想形成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精神,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思想也是影响深远的一种哲学思想。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存在和超越现实的世界,认为真理和美是绝对存在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阴影和变形。
这一思想启发了人们思考真理和美的本质,并在早期的科学研究中推动了人们对于理念和现实的关系的探索。
除了上述的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思想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哲学思想也对人类的智慧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休谟的经验论思想强调经验和感觉的重要性,对科学研究和人类认识的方法论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康德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的自主性和人的主体性,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向着自由和平等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个体的精神与道德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哲学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但它们都对人类的认识和行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以及人类智慧的边界和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当代人来说,学习和理解哲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智慧和素养,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各家思想总结评述引言人类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目前历史上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派进行总结评述,包括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的论理学、康德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限而变化的,而“理念世界”却是无限而不变的。
他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世界”中,而我们在感知世界中所看到的只是具体事物的复制品。
柏拉图的思想深刻影响着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的论理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另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了“论理学”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逻辑性和目的性。
他强调通过逻辑推理来获取真理,并认为人类的幸福是通过实践和追求完美的品格而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康德的认识论康德是德国的哲学家,他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先验认识”和“经验认识”的区分。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先验的概念和经验的感知来进行。
他强调人类的认识是主观的,需通过先验概念与经验事实的结合来获得真理。
康德的认识论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四、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矛盾的互相作用和斗争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对解释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五、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评述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如中华民族的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都是文化创造的繁荣时期。
文化的繁荣,必然有其代表人物和思想精髓。
就古希腊来说,柏拉图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他的治国理念,教育思想,都给予了西方哲学巨大的影响,一下即是我对于柏拉图和他的思想的一些见解。
柏拉图的主要著作有《申辩篇》,《克力同》,《普罗塔哥拉篇》,《高尔吉亚篇》,《理想国》,《政治家》,《会饮篇》,《法律篇》等。
柏拉图的二十多篇对话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之一,对话本身不是系统的真理,而是对问题的追索,它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是它对真理起了引发和诱导作用。
理解这种对话里对真理追寻的精神,甚至比知道对话里某个结论,观点更重要。
柏拉图的思想涵盖广泛,在其著作中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方式,对人才培养方法,对人类灵魂的解释等问题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他认为,在可感觉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世界,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真正的实在,是我们知识的真正本源。
而现实的可感知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人们应认识并按照理念来统治世界。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柏拉图按照其教育理念培养了包括亚里斯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哲学家、数学家、立法官等。
他非常重视理性的作用,讲究纯粹概念、思想的演绎,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区别于东方思维的经验主义倾向,于西方的科学与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非常强调“善”的教育,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专门研究伦理问题,倡导“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思想发展到柏拉图,就是以“善”为一切事物之最高原理,关于“善”的知识——辩证法(哲学或辩证科学)是最高级的知识,他需要运用最高的认识能力:理性。
因此,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是以认识“善”为最高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改变思维的方向,向常识挑战。
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告诉大家:人是具有理性的,能够运用反省的理性去审察自己。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总结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形而上学、认知论和政治哲学三个方面。
在形而上学方面,柏拉图关注的是理念的存在和本质。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真实的存在在于理念的形式。
理念是超越感知世界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人们通过感知世界的事物可以追溯到理念的形式,而感知世界的事物也只是理念的影子和变化体。
柏拉图用洞穴寓言来描述理念与感知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洞穴中,只能看到墙上的阴影,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辨,人们才能追溯到理念的形式,并认识到真实的存在。
在认知论方面,柏拉图提出了他所谓的“知识即追忆论”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是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的,而是在先前的生活中已经拥有的。
人类的灵魂在世界之前是存在的,灵魂中蕴含着所有的知识。
当人类降生到世界上时,灵魂忘记了过去的知识,通过感觉经验来唤起灵魂对知识的追忆。
只有通过哲学的追问,人们才能恢复对知识的追忆,达到真实的认知。
柏拉图用“分娩术”来比喻哲学,认为哲学家就像是接生婆,引导人们从错误的认知中解脱出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在政治哲学方面,柏拉图关注的是理想国的建构。
他认为现实世界的政治制度是不完美的,只有建立起理想国,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因为哲学家具有智慧和洞察力,能够带领社会走向正确的方向。
在理想国中,人民应该按照自己的天赋才能进行分工,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柏拉图主张共产主义,并认为私有财产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他认为只有摒弃私有财产,实现公有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结来说,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包括形而上学、认知论和政治哲学三个方面。
他强调理念的存在和本质,并认为人类通过哲学的思辨可以追溯到理念的形式,认识到真实的存在。
他提出了“知识即追忆论”理论,认为人类的知识不是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的,而是在先前的生活中已经拥有的。
柏拉图思想述评(一)回忆说柏拉图以为,咱们的灵魂本来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跟从神,无视咱们此刻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有一切知识。
可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以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通过适合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回忆的进程也就是学习的进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算了”。
[11]固然,并非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维持着回忆的能力。
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发,尤其是看。
因此,虽然咱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熟悉理念,可是熟悉理念却又必需依托感觉经验。
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
当灵魂看到红尘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而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
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漂亮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作钟爱者。
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
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象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回忆说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若是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取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换句话说,若是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咱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它就存在于咱们的头脑当中了。
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熟悉学说。
柏拉图以为,人的感觉只能熟悉有转变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熟悉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取得。
对柏拉图思想的述评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柏拉图的原著,参照古代从亚里士多德到新柏拉图主义的记载和理解,适当考虑他的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同时注意吸收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揭示柏拉图体系的本来面目,并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归纳述评。
标签:理想国;德性;回忆说任何时代的哲学思想都是那个时代历史助生的产物,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必是源于历史而超越历史。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必须站在一个全然不同于他人的历史高度,俯瞰人类的思想和心灵,并从这些已然的现象中汲取原料,最后再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构筑自己认为最完美最真实的体系,柏拉图当然也不例外。
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领域均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近现代的几乎所有学术思想均可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找到源头,因此,说柏拉图是古代、中古和近现代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实不为过。
一、生平与著作(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
早年丧父,母亲改嫁。
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目睹雅典民主制日衰败与无能。
柏拉图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
他不满于寡头们的暴力镇压手段,因此拒绝参加寡头政治。
处死苏格拉底后,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柏拉图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
他第一次在西西里岛时触怒了叙拉古国王被送往市场当奴隶,被阿尼克里赎身。
后来他又被邀请去西西里岛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的舅父狄翁友情笃厚。
后由于狄翁与国王发生内讧离开西西里,柏拉图也返回雅典。
狄翁于公元前357年成为叙拉古的统治者,但不久被人谋杀。
柏柆图的政治理想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次失败的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创立了学园,在那里除了讲授哲学之外,还讲授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但以哲学为最高级课程。
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因此吸引了各地的学生到此学习。
总结评述各家思想众所周知,人类思想史上涌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自独特的思想。
在此,我将对一些主要的思想家和学派进行总结评述。
首先,我们来谈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
苏格拉底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通过对话和质询来追寻真理。
他相信人类内心具有智慧的种子,而通过启发人们的思考能力,可以解开智慧的密秘。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以对话形式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主张存在一个超验的理念世界,人类通过思考和追求真理可以抵达理念世界,从而了解真理和关于幸福的本质。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形而上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基督教的思想。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其思想核心是信仰上帝和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
基督教的思想强调爱、仁慈和宽容,并以圣经为权威。
基督教的影响在西方文化和哲学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构建方面。
此外,还有众多的哲学家和学派值得我们关注。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我思故我在”成为了理性主义的标志。
笛卡尔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清晰而有条理的思维可以获得真理。
而尼采则提出了“上帝已经死了”的思想,对基督教进行了质疑,并主张重新评估道德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资本主义的剥削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对整个20世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潮流,如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理性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并主张对多元化、相对主义和无法抗拒的力量进行反思。
结构主义则强调结构和系统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而女性主义则关注女性的权利、平等和性别歧视问题,并试图消弱男女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各家思想家和学派都在不同领域对人类思维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西方的政治学甚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无疑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篇一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探析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西方的政治学甚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无疑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只有启蒙所形成的“开放洞穴”使政治成为可能,也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必要,进而使得哲学与政治,睿智的认识与实际的行动形成合力。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学说之一。
在《理想国》中,他从“正义”出发构建了哲学王统治的城邦国家,通过洞喻故事把正义城邦何以可能的问题转化为囚徒解放问题。
囚徒解放既涉及囚徒个人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囚徒群体的解放。
前者的核心是困境中的某个囚徒走出洞外成为自由人,即哲学家的造就问题;后者是这个哲学家重返洞内去解救同伴,从而使自己转变为哲学王的问题。
如何造就哲学王以及哲学王如何建构正义城邦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主题。
不过,柏拉图在论证这一主题时,其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转变,并逐渐把教化与强制、统治与民主、正义与法治联系了起来,以构建他的正义城邦,作为对现实腐败的城邦政治的批判。
一、“哲学王”思想的渊源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的他是民主政治的拥护者。
不过,公元前431-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长达28年的战争,使得雅典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这种社会矛盾纷呈的状况下,民主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民众们虽然参与城邦政治,但却不知怎样参与,多数是凭借个人的好恶来做决定,这就容易被极少数政治家利用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再加之个中原因,雅典战败,民主文明的繁荣时代也宣告终结。
柏拉图思想述评(一)回忆说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11]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看。
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经验。
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
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
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作钟爱者。
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
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象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回忆说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如果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换句话说,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我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了。
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
为什么人能够通过回忆来获得知识呢? 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中原本已经具有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是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
在人出生以后,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和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
正如看到一个人的肖像或他用过的物品时就能够回忆起这个人一样,人通过美的花、美的人等具体的美的事物,便回忆起绝对的完全的美的理念。
柏拉图在对话《美诺篇》中以一个童奴为例,说这个童奴虽然从来没有学过几何学和数学,但通过诘难和启发,却能解答几何学的难题,由此证明:这些知识本来就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是需要通过辩驳和诘难才能回忆起来。
在知识问题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大多都以感性的经验为认识的依据,巴门尼德揭露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柏拉图也像巴门尼德一样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他的“灵魂回忆说”。
他认为,灵魂与肉体的区分是两个领域区分的延伸:正如世界有可见与不可见两种,人也有可见与不可见两部分。
可见的人是人的形体,不可见的人是寓存于人的形体之中的“内在的人”。
柏拉图的这种区分含有后来被称作身心二元论的观点,即灵魂和身体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柏拉图认为,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柏拉图这一思想的提出,无非是想表达出这样的一种思想:人的知识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中固有的,或者说先天的存在于灵魂之中,但是,这种知识处在潜在的状态,就像是在梦境一般。
因此,后天学习的作用,在于触动、提示、唤醒知识。
毫无疑问,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旨在解决这样的一个难题:“一个人既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了,就无需再探寻;他也不会去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灵魂回忆说”肯定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东西。
柏拉图的这种学说证明了“灵魂不朽”理论。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如果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换句话说,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我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了。
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
(二)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理念论。
所谓理念,希腊文的原意是“可见之物”,即形象,后来引申为“灵魂”的可见形象,有了“本质”的含义。
柏拉图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念,理念是感觉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根据和原型。
与可感的事物相比,理念是多中之一,是绝对完满的,是永恒不变的。
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理念世界。
感觉世界的一切事物是对于理念的模仿或者分有。
例如,美的理念是各种各样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本原,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是因为它们模仿或者分有了美的理念,是美的理念的派生物。
又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桌子,它们之所以成为桌子,就在于它们是桌子理念的模仿者。
或者说,现实中的桌子都是对于桌子理念的模仿,没有桌子的理念,就不会有现实中的桌子。
理念是绝对的、普遍的东西,人不能从具体事物那里认识到理念。
人要认识理念就要通过回忆。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出生之前居住在理念世界,因而认识所有的理念。
但是人在出生时灵魂受到肉体的感染而遗忘了一切,所以人在可感世界的学习和研究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感觉虽然不能提供关于理念的知识,但它可以刺激灵魂,帮助灵魂回忆起生而具有的知识。
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是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它对以后的各种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宗教有很大的影响。
1、基本思想大致有:(1)理念的概念。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存在)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
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这种“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
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
(2)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
柏拉图提出,理念也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具体事物要想达到它,但永远不能达到,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
他把理念看作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实在”,个别事物有生有灭,但理念则永存无息。
柏拉图认为,各类事物都有其理念,他把事物的理念分为最低级、较高一级、更高级、最高级四个层次: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概念或范畴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和道德的理念是更高级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级的理念就是“善”。
善是至高无尚的理念,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是超乎一切之上的,没有其他理念能与之相比。
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真实的世界。
又因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所以它也是其他理念追求的目的,是宇宙最高的目的。
这样,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理念世界就形成为一个目的论的体系。
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3)理念论在自然观方面的表现──宇宙生成说。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存在,具体事物则是不真实的。
巨匠或造物主以理念世界为蓝图或模型,以善的理念为指导,将各种理念的模样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世界。
巨匠塑造世界是为了要体现善,至善者必定要善,也必定希望一切都趋向善。
柏拉图又认为,巨匠所塑造的世界不仅是至善至美的,而且是惟一的。
地球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有规则地按一定的轨道运行。
这个轨道也必须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而圆形是最完善的图形,所以天体都按圆形的轨道运行。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说是理念在自然观方面的具体表现。
它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4)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存在的。
他认为,感情知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知觉也是相对的、易变的、不真实的,他称这种认识为所谓“意见”;只有认识到理念,或者说认识到事物“本身”,那才算是真正的认识。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实质上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他所谓的知识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认识。
在他看来,这种一般概念不能通过感觉认识到,而只有通过“心灵自身”,也就是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
柏拉图把认识的对象分成了“两个世界”,相应地知识也分为两种:知性的(或理智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柏拉图把知识分为四个等级:理性是最高部分,其次是知性(或理智),再次是信念,最后是想像(或猜测)。
其中每一种认识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都与它们的对策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相对应。
柏拉图认识的四等级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学说有本质区别。
但是,必须承认,这种理论在认识的发展史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2、柏拉图理念论的正确方面及其现实意义不容否认,柏拉图理念论触及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以及人类认识中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理性认识(概念)在把握事物本质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人类认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积极能动的主观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能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事物的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相对决定性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理论来创新,从理论创新到各种各样的创新中,具有其相对的正确性和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并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柏拉图的认识论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无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