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标题作用探究(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743.75 KB
- 文档页数:20
《在柏林》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2.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1.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
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板书:在柏林)【出示课件1:出示课题】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
2.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2】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
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板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老妇人后备役老兵)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板书:失去三个儿子送妻子进疯人院)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百合花》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研究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清新俊逸的语言。
2研究重点难点1.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品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了两篇典型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对小说的特点有了相关了解,在老师带领下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一定分析,还需要练分析的方法。
4研究方法自主研究、合作探究性研究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1【导入】百合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花喻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高贵品格。
XXXXXX闪现自己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XXXXXX则展示自己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
今天我们来研究小说《百合花》,看看作者笔下的百合花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教学】百合花一、预检测,夯实基础1.请学生课下搜集百合花的有关图片,别介绍其特点。
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春节,高雅…………2.给下列加点词正音,并根据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1)撂(liào)讷讷(XXX)忸怩(niǔní)憨憨(hānhān)执拗(niù)髻(ji)尴尬(gāngà)XXX(shànshàn)瞅(chǒu)挟(xié)嬷嬷(mómó)砦(zhài)虔诚(qián)磕磕绊绊(kē)2)解释下列词语XXX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3.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发展: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热潮: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衣服;终局:新媳妇执意献新被。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提示:原句…………,展示了人物…………性格特征)1.新媳妇:艳丽、纯洁、善良、品的高尚、勇敢顽强。
最后学生总结:新媳妇是一个………………)师疑问:坐着刻画新媳妇与百合花有无关系?有,新媳妇如百合花一样具有人性美和性格美。
一读环主情人——小说标题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标题作用类型的设问方式。
2.学习小说标题作用类型题的解答思路,学会鉴赏小说标题作用。
3.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标题作用类型题的解答思路,学会鉴赏小说标题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准备小说文本《边地老人》,提前印发,布置预习,节省课堂阅读时间。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以课题“一读环主情人”导入,让学生猜想本节课的标题是什么意思,激趣引入课堂。
二、知考点、明方向明辨题型:(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以——为题”等字样。
(2)题干中有“好处”“作用”等字样<二>感知答案(2019年浙江高考题)《呼兰河传》节选如果给本文拟一个小标题,你会选择“磨坊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例如:选“磨房里外”理由:①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
②情节上,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
③主旨上,标题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三、理清思路、有的放矢<一>明角度一(艺术效果):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是否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读(读者):是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思考回味。
环(环境):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交代故事展开的背景,渲染(烘托)环境氛围。
主(主题):是否寄托作者情感,深化主题;具有某种象征意思。
情(情节):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人(人物):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暗示人物命运,是否表现人物情感;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
<二>溯源教材思考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何好处?师生共同分析(1)小说环境角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营造典型的社会环境。
年底的祝福是一个时间标志,是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最为集中表现的时刻,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最为典型的表现时候,也是人们心中封建意识最为强烈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一一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