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 珍妮特·温特森
- 格式:wps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8
《写在身体上》读书有感写在身体上的密码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被看到;一生的累积都在那儿。
在那儿,复写的羊皮纸被反复使用,字母都像是凸起的盲文。
我喜欢蜷缩着身体,远离窥视的眼睛。
永远不透露太多,永远不说出完整的故事。
我不知道露易丝原来有双可以阅读的手,她已经把我翻译成她自己的书。
——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身体上》这是个简单的故事。
爱的获得,爱的失落,爱的再次获得——可能。
没有名字的叙事者爱上了一个叫路易斯的已婚女子。
路易斯为此离开了她的丈夫,但她发现自己患了癌症时,她也离开了她的爱人。
《写在身体上》是一场通过欲望与疾病的隐喻发现自我的旅程。
我所有的书都是关于界限与欲望的——我们需要试着穿过的界限,像恐惧、等级、肤色和期望,还有别的看起来会局限我们的界限,比如我们的自我感知,我们的性别。
疾病,尤其像癌症或艾滋这样的疾病,会破坏免疫系统的界限,使得我们意识到通常很少会识别的新的自我。
我们的领域被吞噬。
我们被打包分开,进入了健康领域和被转移的领域。
部分的我们仍然是完整的,但更多的已被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回去再看看,爱所兼具的摧毁与治愈的能力。
爱上某个人总是会破坏我们对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的认识。
重心会改变、朋友会改变、居所会改变,我们也会改变。
人类部分的奇异性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界限、参数、描述与说明,而我们对它们的需要将会被推翻。
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有爱与信仰的积极,或者灾难和疾病的消极,才能做到这点。
死亡来得太晚。
最终的摧毁会影响其他人,但不是我们。
你曾说这是一部实验小说。
怎么解释?我所有的作品都是经营形式的实验小说,拒绝传统的叙事线条,也要求读者是参与者,我的意思是说读者不得不参与小说的阐释之中。
以《写在身体上》为例,叙事者没有名字,没有性比,年龄也不具体,所有这些都极度不可靠。
我想看看我可以略去多少信息——尤其是这种照例应该有的人物信息——仍然能将故事粘合在一起。
是自传体吗?跟我别的小说差不多。
收稿日期:2017-02-15修回日期:2017-02-25作者简介:韩思吻(1993—),女,安徽省宣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珍妮特·温特森是20世纪后期英国最受争议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有很浓厚的魔幻主义色彩,大多聚焦边缘性人物的生活和心理特征,散文诗意的语言搭配大胆创新的叙事技巧让她的小说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使得“温特森式”这一新型小说创作范式成为她独有的标签。
在女同性恋以及后现代作家双重身份的支持下,评论家们品鉴温特森小说的切入点大多集中在:探寻身份、解构性别,挑战正统历史以及创新后现代写作技巧等话题的研究上。
小说《激情》是一部很有黑魔法气息的作品,像威尼斯船夫的蹼足、森林里的精灵、威尼斯深处的暗城以及千里眼等桥段更是让这部作品显得尤为的恢诡谲怪。
小说正文分为四个大的章节,这些章节分别由两位主人公亨利和维拉内拉的个人叙述组成。
亨利是一位狂热的拿破仑追随者,在拿破仑的征服战争中担任炊事员一职,随着认识到这场战争只不过是为了满足拿破仑一个人的征服欲望的时候,就随维拉内拉一起逃亡到威尼斯。
而维拉内拉则是一名威尼斯赌场的一名女赌徒,继承了他船夫父亲的一副蹼足。
她在爱上了有夫之妇黑桃皇后之后,便将自己的“心脏”留下了,成了拿破仑军队里的一名军妓,开始了自我放逐的旅程。
在军队里,她无意间结识了亨利,至此便鼓动亨利与她一起逃往威尼斯。
在两位主人公的叙述中充斥着大量的身体和感官描写,在个人遭受巨大的创伤性经历之后,他们并没有采用意识流的方式直接陈述个人内心的痛苦,而是选择了一种将“身体”作为媒介去架通过去与现在桥梁的叙述方式。
小说《激情》颠覆了主人公自传体叙述采用历时性的事件为导向和情感抒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采用二位主人公通过破碎的身体和感官来构建过去和现在的联系。
温特森试图通过大量的对身体部位的残缺和感官的大量描写来摆脱身体与心灵的二元对立,从而去建立一种身体与心灵的相互互补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
第34卷 第4期2023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Vol 34 No.4Jul.20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世纪英语推想小说的未来世界建构与伦理内涵研究”(22BWW057)。
作者简介:都岚岚,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比较文学、当代英语小说。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爱情?———论珍妮特·温特森《弗兰啃斯坦》中的跨界之恋都岚岚 摘要:如果机器人真正介入人的生活,包括爱情在内的人际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人可以摈弃肉身,将大脑变为数据上传至任何载体,人是否就可以不再受物质性身体的束缚,便因此可以免除一切病痛、丧失和死亡,从而走向永生?2019年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出版的《弗兰啃斯坦:一个爱情故事》通过重写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表达了生物工程、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语境中生命观和婚恋观的变化。
本文拟围绕《弗兰啃斯坦》中的性别政治和离身性这两个核心问题,阐释温特森对后人类社会中酷儿之恋和人机之恋的设想,认为该小说体现了性别伦理、人机伦理和生命伦理三个层面的伦理隐忧,表达了新语境下对爱情以及对身体、意识、生命与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詹妮特·温特森;《弗兰啃斯坦》;机器人;性别政治;离身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23)04-0113-11引 言 如果超级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超人类、克隆人、人造人、智能机器人等后人类共存于人类社会,我们将如何与之相处?人类将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在未来将会走向何处?21世纪以来一些当代英语小说家纷纷开始关注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无论是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的《别让我走》311(NeverLetMeGo)和《克拉拉与太阳》(KlaraandtheSun),伊恩·麦克尤恩(IanMcEwan)的《像我这样的机器》(MachinesLikeMe),还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的《疯癫亚当三部曲》(TheMaddaddamTrilogy),都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转向推想小说创作,表达他们对未来世界人类社会睿智的思考。
珍妮特·温特森经典语录导读:经典语录珍妮特·温特森经典语录1、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世间没有唯一的答案。
2、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恐惧,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我们是自身推导的结果——如果你喜欢那个,大概也会喜欢这个。
3、浪漫的爱情已被稀释成平装本煽情小说,出卖了成千上万次。
但它依然在某处栩栩如初,刻画于石板之上。
4、冒险是为了不再惧怕。
5、有人说在恋爱中,性并不重要。
友情与彼此相处让你们在岁月中长相厮守。
这毫无疑问是句忠诚的宣言,可这是真实的吗?我自己有这种感觉。
一个人在做了多年的浪荡子之后,除了空空的银行帐号和一沓泛黄的像欠条般的情书之外一无所有。
6、家不属于那些虚弱者,而是为勇敢与自己和睦相处的人所准备的。
7、文字是你能信赖的,你可以一直看一直看,直到你明白了它们的意思。
它们不像人,绝不会一句话说到一半就变卦,所以看出一句谎言就容易些。
8、那我们为什么要去记住理当烟消云散的事?每一道伤疤、每一次蒙羞,还有什么意义?好日子一去不返,记住它们还有什么意义?我爱你,我想你,你死了。
9、这时代的标志未免太多,如果我们一一审读,恐怕要死于心碎。
10、我们是幸运的,即便我们中最不幸的一个也是,因为天总会亮的。
11、好奇的人通常都会陷入险境。
如果你太好奇,可能永远也回不了家,就像如今在海底陪着美人鱼的那些男人,或者找到亚特兰蒂斯的人。
12、我要在这儿扎根,慢慢地陷入已经退色的图案,消失无迹好衬托枯死的玫瑰。
13、婚姻是用来抵制欲望的最脆弱的武器。
14、你冒什么样的险表明你看重什么。
15、关于存在的连续性叙述是一个谎言。
没有所谓的连续性叙述,在时间中,只有被照亮的时刻,其余的都是黑暗。
16、你以为在心里的说不定是在别的器官里。
17、我宁可凝望一轮崭新的冰河纪,也不愿目睹这些司空见惯的场面生生不息。
18、我心里的洞是你的形状,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填补。
19、墙是庇护,也是局限。
墙的本性注定了它们终该颓倒。
欲望的句子经典语录(精选120句)1、好吃是对于美味无节制的欲望或爱好;酗酒是对于醇酒无节制的欲望或爱好;贪婪是对于资财无节制的欲望或爱好。
--(荷兰)斯宾诺沙。
2、世上本没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一个人有感情,有欲望,他就永远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
海宴。
3、欲望不满足的人,得一寸想进一尺,就像在香花绿树中游玩的苍蝇。
馨香的花朵,甘美的果实,原来可以尽情享受。
怎奈不知足的苍蝇偏偏要去吃象耳中流出来的臭水。
等到象耳扇动,苍蝇便死在象耳下了。
--(波斯)伊本·穆加发。
4、男子只要有人奉承,使他的骄傲与欲望获得满足,就极容易上当;而富于幻想的艺术家更容易受骗。
——罗曼·罗兰。
5、我们的欲望总是随着我们的所有物而增加。
--(英)约翰逊。
6、你对一个人有欲望,那叫喜欢,你为一个人忍住欲望,那叫爱。
文章。
7、我们的欲望,把长虹绚烂的色彩,接给了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
--(印度)泰戈尔。
8、拒绝赞扬出自一种被别人赞扬两次的欲望。
——拉罗什夫科。
9、被金钱无限放大的欲望,挣脱了理性的束缚。
控制爱情友情亲情,原本病态的世界,肮脏的规则,又有了秩序。
10、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
--(泰)高吉迪。
11、不行动而光是欲望,会产生腐败。
--(法)摩路瓦。
12、爱情是人类整个感情世界中,欲望最为强烈的一种情感。
真正的爱情能唤醒人的潜能,其甜如蜜,其酸赛醋。
恰到好处时,如醒酒汤般令人兴奋且清醒,沉于其中不能自拔者,又如“迷魂汤”般使人晕头转向。
13、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
—朱德庸。
14、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15、女人痛经都能忍,你大老爷们这么就忍不住欲望。
16、凡你我所做的事,都起源于两种动机,那是性的冲动,和能成为伟人的欲望。
17、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
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英国老牌杂志讲述的中国故事作者:唐瑶瑶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12期作为一本收录世界上最新文学作品的书(杂志),《格兰塔》中文版在国内并非首创,但却是获得正规版权的“少数派”之一。
2011年11月,在英国领事馆的组织下,《格兰塔》当时的主编约翰·弗里曼(JohnFreeman)和副主编艾兰·奥芙瑞(EllahAllfrey)在上海举办了一次文学活动。
在这次见面会上,99读书人文学编辑彭伦带来的美国南方作家罗恩·拉什的短篇小说集《炽焰燃烧》一下吸引住了弗里曼的目光。
弗里曼也来自美国。
对罗恩·拉什有着特殊的乡情,也曾在《格兰塔》上刊登过他的作品。
弗里曼和彭伦相谈甚欢,并得知彼此有许多相同的作者。
后来弗里曼回国后,彭伦写去邮件,双方很快确定了合作关系。
约翰·弗里曼非常重视“讲故事”,曾自称自己的责任是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传播不同的故事”,要让读者体验到最优秀的故事直接送到他们面前的感觉。
两年来的中国之行。
他密切关注着中国读者的阅读口味,并发现有很大一批中国年轻读者渴望读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精彩的故事。
英国的故事,“是历史与家园的古老冲突,是灶台与寻梦者之间不可度量的无穷无尽的距离”。
去年夏天,英文版《格兰塔》曾经出版过一期同主题的“不列颠”杂志。
今年四月,《格兰塔》中文版正式推出,借用相同的封面,一只缺了口的英式茶杯,和一只不平整边缘的托碟,寓意深刻。
中文版的首期再次以“不列颠”为题,以“历史”和“家园”为主线,重新组稿,向中国读者展现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英国面貌。
“有时候你很难说清英国到底是什么。
”弗里曼在序言中写道。
珍妮特·温特森则说,他们的故事是“历史与家园的古老冲突”,是“灶台与寻梦者之间不可度量的无穷无尽的距离”。
的确,精选的这19篇文章,几乎囊括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的方方面面:文化、宗教、政党、种族、社保,甚至性。
石黑一雄用日本式细腻流畅的笔调和英国式的叙事圈套刻画了20世纪初伦敦上流社会的荒诞不经。
黄山学院学报Vo1.23,NO.1Feb.2021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是英国当代女作家中的佼佼者,被《独立报》评为“英国当代文坛最好,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她的第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摘得英国“惠特布莱德最佳处女奖”,并被英国广播公司(BBC )拍摄成电视剧,广受好评。
她笔耕不辍,目前已经出版12本小说,连连获奖。
凭借卓越的文学成就,温特森2006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OBE ),2016年入选“BBC100位杰出女性”名单。
在这些作品中,温特森2011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尤为突出。
小说主要围绕着温特森为坚持自己的同性取向与外部世界产生的矛盾,以及同性取向给她精神和心理上所带来的痛苦而展开。
因其突出的艺术和社会价值,《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荣获“兰姆达文学奖”,受到西方文艺批评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界对温特森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对《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的研究更较为阙如,现有成果分别从翻译美学、叙事策略和生命哲思方面对作品进行了一定剖析①。
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祖先以遗传的方式沉淀下来的一种先验性的认知倾向。
它是没有内容的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显现出不同的具有意义的原型。
荣格重点讨论的原型包括“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阴影”“自性”。
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析小说主人公温特森性别取向形成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即温特森同性恋取向产生的内在、外在矛盾,以及她是如何认识自我,接受自己的性取向。
让读者能从心理学层面更多了解、认识女同性恋者,更加客观地看待同性恋这一当今社会的敏感话题。
一、温特森“阿尼姆斯”的源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被荣格称为精神的“内部形象”,“阿尼玛”原型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原型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
欲望的名言警句关于欲望的名言警句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警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欲望的名言警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
——朱德庸2、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整日里忧心的是什么?佛说是欲望,你说是理想.........3、欲望不可以被消灭,但可以被打败。
4、人总是有欲望的,不然就是老朽了——浪子《金不换》5、除非将欲望转化至爱情,不然欲望会令我们失望;它会做不到它曾一度做到的事;那些欢乐,那些战栗。
我们的阵阵欢愉消失了。
我们不再行走于空气中。
我们发现自己回到了通勤列车上,靠自己的双脚站立。
语言泄露了这点;我们说回到地面。
——珍妮特·温特森《欲望》6、那些隐藏在心里的恐惧会慢慢地在时间中变成柔软的绳子,然后捆绑住我们。
对生活的欲望亦然。
——安妮宝贝《彼岸花》7、最需要减肥的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欲望。
8、口腹易实,人心难平9、欲望的彻底满足才能通向清心寡欲。
11、大概就是这样,想要的永远比得到的多且美好。
12、欲望就像是种子,不断的满足,只会让它生长的更加迅速。
13、所谓幸福,就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15、一直不愿正视,在自己心底深处,总是觉得,有欲望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金钱欲,权势欲,名利欲……所以每次总是在机会面前退却,我想要保持自我的纯净,却忘了一无所有的话,自己也终将失去自己……17、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冲动的魔鬼”,说的大约就是人们的欲望。
18、因为欲望,所以痛苦。
因为痛苦,所以快乐。
19、欲望诞生于黑暗之中,终止于轮回之巅,生生不息...20、欲望,不过是一种对异性世界介入的`方式。
本身,我们并不能借此相互改造。
剔除,爱的绝对存在。
那只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甚至可以伪装的欢愉。
纵使你我皆知,我们的一生并不能全部用来,等着陈旧的爱被打磨了然,或者被新欢所煎熬殆尽。
珍妮特·温特森是谁?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生平简介本文导读:1960年1月21日,尚不足半岁的珍妮特·温特森被康斯坦斯和约翰·威廉·温特森夫妇收养,他们生活在兰开夏郡的阿克林顿。
养母夫妇是虔诚的教徒,温特森在教会中长大,6岁时就已经在养母的指点下传福音、写作布道词。
温特森家里只有6本书,其中一本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激发了她对书本和写作的渴求。
16岁,珍妮特·温特森爱上了一个女孩,养父母非常愤怒,让她在家和女孩之间做出选择,在愤怒和仇恨的作用下,温特森离家出走,之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不得不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方留宿打工,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只能睡汽车的后备箱。
1978年,温特森在结束了阿克林顿与罗森代尔学院的学习后,以全A的成绩考入了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1985年搬到伦敦以后,温特森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并获得惠特布莱德奖。
该作品在1990年被改编成电视剧,赢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戏剧奖。
1987年,温特森以小说《激情》获得布鲁姆伯利奖和美国诺普夫奖之后,成为全职作家。
之后,温特森陆续推出了不少作品,获得了大量收入并得以在伦敦东部的斯皮塔菲尔茨购买到一栋废弃的房子,她将这栋房子翻盖成一个平层住宅,还修建了一个名叫佛得角的有机食品店。
1980年代,温特森与其经纪人帕特·卡瓦纳(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妻子)陷入热恋,后者甚至为她私奔过。
2006年,温特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2010年,温特森结束了与黛博拉·华纳的恋情,这让她感到绝望,甚至一度对《卫报》说她想到了自杀,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温特森发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收养文件,从此获知自己被收养的经历。
2012年9月起,温特森开始在曼彻斯特的“新写作中心”教授创意写作课程。
2015年10月,温特森出版了《时间之间》,这是一个童年友情的故事,有关于嫉妒和救赎。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珍妮特·温特森《给樱桃以性别》【热读名片】珍妮特·温特森《给樱桃以性别》有的作家,一辈子都在写同一种情绪。
比如温特森。
任何一种体裁,无论是重述神话还是解构童话,在温特森笔下都能演变成一场激情与背叛的较量。
【内容速递】这是一个将历史、童话和小说融合在一起的故事。
17世纪,英国查尔斯二世时期,泰晤士河边生活着一个丑陋的女巨人。
有一天,她在河边收养了一个弃儿,取名为约旦。
后来,国王的园艺师将他们带到了温布尔顿。
约旦为了找寻爱人,离开母亲,追随园艺师前往百慕大群岛,一路上遇到了十二个跳舞的公主,每个公主都讲述着自己与其丈夫的故事。
他还遇到一个视爱为瘟疫的村子,因为爱,所有的人都死去,只剩下僧侣与妓女。
约旦最后成为拯救英国的英雄,也领悟了爱的真谛。
【作家微素描】珍妮特·温特森,当代颇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桶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给樱桃以性别》《写在身体上》等。
作家微语录我们穿着盔甲行走在人世间,总能感到我们所爱的人,近在咫尺却又无法触及。
——珍妮特·温特森热度速递爱的迷宫◇周盆串起《樱桃》里天马行空的文本和存在于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线索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樱桃》的男主角约旦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一位他所谓的爱人福尔图纳达,她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非常虚幻。
福尔图纳达作为约旦的爱的使者,带领他穿越了时空,甚至让他游历了一座被情爱的瘟疫所困扰的城市,并在那儿参观了一座爱的博物馆。
但这些都未能解答他对爱的疑惑,直到他找到了自己,福尔图纳达才彻底淡化。
但爱也是十分具象的,当它作为母爱存在的时候,就像是养育了苍蝇的粪堆,庞杂却不起眼。
但在温特森眼里,可能这才是终极的爱。
书中的“狗妇”忆及童年说,自己从小巨硕,坐到父亲膝盖上能使其骨折,“但我的母亲,她只活了很短的时间,身体纤弱得不敢出家门来到风中。
但她却能背着我,走上好几英里。
有人说她用了魔法,但还有什么比爱更加强壮?”大概只有这种爱才不会那么残忍,“将我们带往天堂,只是为了提醒我们门已经永远关上了”。
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探析1. 引言1.1 概述在英国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历史时期和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展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的变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本文将从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到维多利亚时代,对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中隐含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回顾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维多利亚时代,探究这些历史时期对女性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女性地位的变化如何与女性形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形象反映社会现实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当代英国文学作品,以露丝·安吉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为例,深入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女性形象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揭示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通过分析当代作家创作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女性形象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被描绘和解读。
通过这个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英国文学史中女性形象演变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理解,以及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这些形象的解读。
2. 英国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2.1 中世纪时期:在英国文学史的中世纪时期,女性形象主要被描绘为贞洁、温柔和忠诚的身份。
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常常是被男性写作者塑造出来的,他们将女性视为男性权力下的配偶或对象。
例如,在《亚瑟王传奇》中,圆桌骑士们的妻子和恋人被描绘成美丽而虔诚,但在故事情节中却往往只是起着支持男性角色或展示男性魅力的辅助角色。
2.2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英国文学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爱情语录集锦1、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出来。
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
不要等。
不要在以后讲这个故事。
——珍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2、文字是你能信赖的,你可以一直看一直看,直到你明白了它们的意思。
它们不像人,绝不会一句话说到一半就变卦,所以看出一句谎言就容易些。
——詹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3、时间是最厉害的杀手,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
她说,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之间其实也没多少事。
——詹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4、身不由己,生活的悲哀之处就在于此。
——詹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5、没有什么会被忘记,也没有什么会失去。
宇宙自身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记忆系统。
如果你回头看,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在不断的开始。
——珍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6、你心里思量的比可以诉说的多。
你眼睛看到的比可以倾吐的多。
你脑海里浮现的比任何人明了的多。
黑夜里的比黑暗里的多。
如果我有秘密,那么你也有。
——温特森《世界和其他地方》7、当我信任我的欲望时,无论我是否按其行事,生活总会变得困难得多,但又奇怪地被照亮了。
当我不信任我的欲望时,无论出于怯懦或常识,慢慢地我会进入阴影处。
——珍妮特·温特森《欲望》8、我只是想从你这儿得到一个王冠你却给了我一个王国。
——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身体上》9、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世间没有唯一的答案。
——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0、我们穿着盔甲行走在人世间,总能感到我们所爱的人,近在咫尺却又无法触及。
——珍妮特·温特森《给樱桃以性别》11、在黑暗与寂静中,我们彼此相爱。
我用手掌测量她的骨头,猜想着时间会对这于我来说如此新鲜的皮肤做些什么。
我对这具身体的感觉会不会减少?为什么热情会过去?使你枯萎的时间也会使我枯萎。
《写在身体上》阅读感想开篇的那句话就引起了我的共鸣:“爱情需要表达。
它不会保持静止,保持沉默、美好、谦恭,被看见,不会被听见,不会。
”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爱情的本质,让我意识到爱情需要通过表达和交流来维系。
温特森的文字优美而抒情,充满了理智的情感,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既充满了美感,又让人陷入了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细致敏感且有自己想法的人,带有一定的英雄主义情结。
他的感情经历丰富,与各种人交往,但似乎很难维持长久的关系。
他在欲望和爱情之间挣扎,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在小说中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然而,书中有几段对身体器官和感知的描绘,我觉得有些突兀,缺乏美感。
芭谢巴是主人公的第一个女友,她是一个已婚的牙医,是一个明智对待婚外恋情的女人。
她在丈夫和情人之间做出了选择,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困境。
她的存在让主人公明白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
英奇是主人公的第二个女友,她是一个荷兰女孩,具有浪漫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
她对生活中的男权有着强烈的敏感,厌倦奴役,通过飞鸽传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她的人生信仰令人钦佩,但对于一起生活来说,可能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杰奎琳是主人公厌倦离奇恋情后,想要归属正常生活的一块跳板。
她安稳、善良、有耐心,会给陌生女人穿自己的睡衣,会为喜欢的男人做菜。
她具备了很多人认为的贤妻良母的特质,但在男主人公破裂后,她表现出的无知和愤怒让我有些失望。
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时间也没有完美的人。
露易丝是在作者的爱中升华起来的女主角,她与男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和欲望。
她淋雨假装与男主人公相遇,在欲望中走出了主妇的束缚。
埃尔金,露易丝的丈夫,深爱着这个女人,明知她的外遇却依然不想与其分开,甚至在她提出离婚后也试图保全她。
他的爱既深沉又无私,但他的自作主张却导致了两人的痛苦,这是不可原谅的。
然而,醒悟之后又能怎样呢?结局中两人相聚了,但我却感到一路悲凉。
温特森的文字描绘了婚姻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我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深的思考。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读后感四百字英文回答:"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is a thought-provoking novel that delve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identity andself-discovery. The story follows the journey of Jeanette, a young girl growing up in a strict religious household. As she navigates the challenges of her upbringing, she begins to question her own desires and beliefs.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novel is the vivid imagery used to describe the blossoming of orange flowers. This symbolizes the awakening of Jeanette's true self and her desire to break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placed upon her. The orange flowers represent a sense of hope and possibility, reminding Jeanette that there is more to life than what she has been taught.The author, Jeanette Winterson, beautifully captures the internal struggle that many individuals face whentrying to reconcile their own desires with societal expectations. Through Jeanette's journey, we witness her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to find her own voice, despite the obstacles she encounters along the way.Furthermore, the novel explores themes of love, acceptance, and the power of community. Jeanette'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haracters, such as her mother and her girlfriend, demonstrate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conne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embracing diversity.Overall,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is a captiv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read. It challenges readers to question societal norms and encourages them to embrace their true selves. The novel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we all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our own identities and live authentically.中文回答:《开在心里的橘子花》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深入探讨了身份认同和自我发现的复杂性。
2024年温馨的爱情语录摘录85条1、人生如梦,岁月无情,暮然回首,才发现人活得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眼!心情好,一切都好,祝你天天好心情!2、我的肩膀很大,可以依靠许多人,但是我的心很小,只可以爱一个人。
3、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施耐庵4、七年后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你牵着我一起去看北京冬奥会。
5、接受别人的爱,有时确实很沉重。
——空知英秋《银魂》6、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7、何冲冲520我爱你,短信代表我的心,字字句句皆痴心,标点符号含爱心,今生只对你倾心,我的爱真意真心,希望得到你的芳心,从此我们携手同心,永永远远幸福开心!8、做过的每场梦,爱过的每个人,都像极了风,等得来,却握不住。
9、爱、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事情。
从未离弃,从不伤害,怎么知道爱?10、人什么时候最好追求?内心脆弱,需要依赖,寂寞感和孤单感最强烈的时候。
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此时,人盼望得到一些温情,获取几分陪伴,得到一些籍慰。
因为脆弱,所以易被感动。
此时,你三分照顾,就会变成十分的好。
想抓住救命的稻草,就会糊涂,不去挑剔,更不去审视。
只想先拥有了这片刻的温柔。
11、很多事情是你无能为力的——好端端的身体突然就生了重病,深信不疑的人突然就背叛了你,多年的友情突然就破裂了,刚还在微笑的自己突然就哭了,终于懂得了爱,那个很爱很爱的人突然就不再爱了;终于懂得了珍惜,那个把你当成宝贝的人已彻底从你的世界里离开了,绝望之际,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12、对于爱情,变心是本能忠诚是选择,对于婚姻,包容理解态度,不离不弃是责任。
没玩够,别结婚。
结了婚就该负责。
13、看不见的时候以为忘记了,但遇到了之后只一眼就让你溃不成军。
14、恋爱,只是一场梦;失恋,才是梦醒时。
15、星辰是你,日月是你,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的也是你。
16、先生不必再问,小女已心有所属,属你。
17、只有在爱中,你才发现,无爱的灵魂,原来是那么孤独。
《写在身体上》阅读感想珍妮特·温特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而著称。
她曾说过:“我不写小说,小说这种形式已经完结。
”这句话表明了她对传统小说形式的不满,也体现了她对创新的追求。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情节的摒弃,对故事的重新定义,以及对语言的独特运用。
《激情》是珍妮特·温特森写于 1987 年的作品,这部小说两条叙事线条非常清晰,平行叙事,又因拿破仑战争融合在一起,在迷宫般的水上之城威尼斯结束。
更为难得的,温特森在小说甚至使用了少有的铺垫与悬念。
整个小说好看,而且充满了魔幻色彩,被作家埃德蒙·怀特称之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再现。
”然而,更多的时候,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会让人觉得她一直在实践她的小说理念。
她的作品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缝隙,而在这些缝隙里生长的便是各种奇异的故事。
这些故事来自历史事件、民间传奇、生活经历等等。
她偏爱这些小故事,将这些故事讲得极为精彩,以至于你会有喧宾夺主之感。
叙事的主线,混杂在这些故事之间,变得含混不清,暧昧不明。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和《苹果笔记本》都是这样的作品,而在叙事主线相对清晰的《写在身体上》中,珍妮特·温特森仍然不忘插入这些小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除了“我”与露易丝的爱情故事之外,“我”还顺带讲述了六个“我”与其他人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以“我曾有一个……”的形式开头,非常好玩,而且每个都很精彩,完全可以自成一体。
这些故事包括: - 我曾有一个情人,她叫芭谢巴。
她是个幸福的已婚女人。
我开始感觉我们像是在潜水艇上。
我们不能告诉朋友,至少她不能告诉她的朋友,是因为她的朋友是她丈夫的朋友。
而我不能告诉我朋友,是因为她不让我这么做。
我们就这样在用铅和爱做衬里的棺材里越沉越深。
- 我曾有个女朋友,她总是沉迷于布满星光的夜晚。
她认为床属于医院。
欲望/ 珍妮特·温特森来自: ½2011-02-16 11:49:32为什么要用失去来衡量爱情?在那两个词之间——爱情、失去,位在它们每一边的,是所有这些首先是如何发生的:另一个词:欲望。
我无法拥有你的时候,我渴望你。
我是那种会为了与你相见喝杯咖啡而错过一班列车或飞机的人。
我会打车穿越全城来见你十分钟。
我会彻夜在外等待,假如我觉得你会在早晨打开门。
如果你打电话给我说“你是不是愿意……”我的回答是“是的”,在你的句子说完之前。
我编织着我们可以在一起的世界。
我梦想你。
对我而言,想象和欲望非常接近。
欲望常常是一种创造。
我的意思是,我们两个被这种强大的感情重塑了。
好吧,有时是我们两个,有时或许只是我,而这时我是你的跟踪者,你的精神病患,我是那个幻想失控的人。
渴求某个对你没有欲望的人可以帮助你理解这种极其强烈的感情的本质;它更多地与我有关,而不是与你有关。
你是我欲望的客体。
我是主体。
我是那个我。
当我们是彼此欲望的客体时,很容易明白在这愉悦的状态下没有任何负面的东西。
我们成了浪漫的象征,我们实现了所有太过浪漫的幻想。
这是它本来应该的样子。
你走进一间房间……我们的眼神相遇……从这第一刻起……等等。
完全可以这样说:对于另一个人的无法抗拒的欲望包含着相当多的投射。
我不相信一见钟情,理由稍后会变得清晰;但我的确相信“一见钟欲”。
有时它就像性欲一样简单,或许男人在这点上更直白,但通常欲望是复杂的;是一系列的渴望和需要、希望和梦想,是整个宇宙无人居住的繁星在寻找生命。
而没有什么比欲望感觉更像生活的了。
人人都知道这点;血脉喷张,没吃白粉却像瞌药般兴奋。
欲望是如有魔力、恍惚似的狂喜。
当人们经常说着“我愿意再次堕入爱河——那最初的一个月,半年,一年”时,他们根本不在谈论爱情——他们的意思是欲望。
但谁又能怪我们呢?渴求你令我感觉强烈,使我的身体如狐狸般敏锐。
对你的欲望令我活在平常的时间之外,召唤我进入一场我想我从未有过的、与灵魂的对话,诱使我比以往表现得更好,像某个其他人,某个好人。
对你的欲望充满了我的心,就这样成了一种清除空间的练习。
在这个混乱而拥挤、膨胀而喧嚣的世界上,你成了我的冥想点。
我想着你,很少去想其它,于是我意识到了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有多么荒诞和徒劳。
日常生活碎片般的状态最终变得连贯起来。
不再飘散在时间和空间里,我被集于一处,而那个地方便是你。
简单。
完美。
直到出了错。
真相是:除非将欲望转化至爱情,不然欲望会令我们失望;它会做不到它曾一度做到的事;那些欢乐,那些战栗。
我们的阵阵欢愉消失了。
我们不再行走于空气中。
我们发现自己回到了通勤列车上,靠自己的双脚站立。
语言泄露了这点;我们说回到地面[1] 。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令人大为失望。
当欲望消失,爱情亦是,恋爱关系亦是。
但我仍怀疑爱会如此轻易地改变。
不愿离别,爱着便能渐渐理解:所爱之人并非超人或世界小姐。
我们生活在一种升级文化之中。
我觉得这侵染了恋爱关系。
当新模式更光鲜、更有趣的时候,为什么要守着去年的模式呢?人,如同物,在我们的社会中被丢弃;我们不再介意工作稳定性,我们不提供恋爱关系中的安全感。
我们发表着要与时俱进的陈词,就好像我们要做一些新时代的聪明事,而这时我们真正想要的,无非是要解决掉这个女友/男友/丈夫/妻子。
我不想回到五十年代,那时候夫妻们不管怎样都在一起,但谁又能说那样的恋爱关系就容易?广告总是允诺新型号用起来更方便。
当然,当你“升级”到下一段恋爱关系时,它也更容易些——在一段时间里如此。
如果你漂亮或可爱,英俊或富有,一连串的恋爱关系会只有欲望而没有承诺。
当性欲渐息,当最初的幻想消逝,我们开始在现实生活中看见,这另一个人并非我们的女神或救主。
我们变得吹毛求疵。
我们有了怀疑。
我们也开始看见自己,由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整个生命中一直避免面对自己,这突然的看见便令人不悦,于是我们怪责这另一个人,以便自己可以落荒而逃。
换一个伴侣要比面对你自己简单得多,但关于爱情的许多奇事之一便是,它的确要求我们面对自己,这时它会给予我们坚强的性格,使那艰难的任务成为可能。
如果欲望是种魔药,有立竿见影之效,(参见《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那么爱情便是个奇迹,其效果只有在时间里才逐渐彰显。
爱情是恒久的。
而欲望在此刻。
一种升级文化,一种此刻文化和一种名人文化,在这里,富有而有名望的人们无止境的伴侣交换司空见惯,并不看重恒久。
我们是新唐璜,我们的诱惑需要更快速更频繁,而我们把这些心灵之罪掩藏于欲望性感的头条标题之下。
唐璜——以拥有一千零三个女人而闻名,当然因其罪而被拖入地狱。
欲望从不受宗教所爱。
佛教主张清心,基督教把欲望看作通往肉体罪恶之路,看作对神的分心。
伊斯兰教要求女人在公众场合遮盖自己,以免任何男人受刺激,危及他的灵魂。
在犹太教的传统里,欲望毁灭了大卫王和参孙,一如当代的黛利拉[2] 仍然把她们的男人们调教得服服贴贴。
然而,不该遗漏《圣经》里的那首叫《所罗门之歌》的情诗;它与任何一首此后所写的情诗一样浪漫,并在爱情的宫殿里为欲望正了名 .。
然而,不该遗漏《圣经》里的那首叫《所罗门之歌》的情诗;它如同ila,而且还相当正确。
欲望美妙。
魔药有时正是所需要的。
你可以如你所愿,爱我,离开我,任何三十岁以下的人都应该经历许多爱和别离。
我不是说欲望属于年轻人——当然并非如此——但当你正在长大时,你有很好的理由经常堕入爱河,就算只是去发现那根本不是爱。
当欲望不再关乎发现,而只是一种避免爱情的廉价方式时,问题产生了。
把欲望本身视为终点是不对的。
色欲本身是终点,而假如这就是你要的全部,那么没问题。
欲望更微妙,因为我怀疑它的真正功能是朝向爱情的,而并非去往另一个方向的借口。
有一种基于科学的论断,把欲望理解为一种爱情的策略,一种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爱情。
爱情是一种令人们聚在一起的方式,欲望是一种让人们彼此相爱的方式,该论断如是说。
这种理论把我们最高的情感价值读解为物种保护。
毫不奇怪,我憎恶这种解读,我更喜欢诗人的说法。
当但丁在谈论爱情说它感动太阳星辰时,我相信他。
他不像我们那样知道那么多关于苍穹的构造,但他知道心灵的复杂性。
我的感觉是,爱情由欲望引领,欲望深化成爱情,它不仅仅是令社会稳定、物种生存的自私基因。
爱一个人是条捷径,令我们得以了解成为另一个人是何种感觉。
爱情冲破了我们习惯而顽固的自私,冲破了那种狭隘的、渐渐使我们闭塞的“以我为先”,冲破了无爱生活的死巷。
有不同种类的爱,并非所有的爱都以欲望为始,但欲望在我们的感情中占据了一个有影响力的位置。
它释放出的力量无视任何一种传统,跨越性别、年龄、阶级、宗教、常识和行为习惯。
这令人振奋,亦有必要。
它令人沉迷。
如同所有强大的物质,欲望需要小心处理,而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几乎,但不是一定。
荣格,由炼金术出发,把欲望说成是一只白鸟,当它出现时,应该一直尾随它,但不该总把它带到地面。
简单来说,我们无法总是依照欲望行事,也不该如此,但压抑它亦令我们一无所获。
追随白鸟是一种勇敢的方式,承认有些爆炸性的事情正在发生。
或许那将炸毁我们整个世界,或许它会引爆心灵的密室。
肯定的是,事情会改变。
我并不认为这只欲望的白鸟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如令人自然兴奋的白粉替代品一样诱人。
作为毒品的欲望比作为信使的欲望更粗俗。
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事都有一个实际含义和一个诗意的含义,而有些时候只有诗歌才能回应。
对我而言,当我信任我的欲望时,无论我是否按其行事,生活总会变得困难得多,但又奇怪地被照亮了。
当我不信任我的欲望时,无论出于怯懦或常识,慢慢地我会进入阴影处。
我无法解释这点,但我发现这是真的。
欲望值得尊敬。
它值得上那些纷扰。
但它不是爱情,只有爱情才值得上一切。
--------------------------------------------------------------------------------“回到地面”原文为come back down to earth,意为脚踏实地。
黛利拉(Delilah):圣经旧约中,参孙的情妇。
她将参孙出卖给非利士人,在参孙睡觉时剪掉了他的头发,使参孙丧失了能量。
分享到推荐341人510人喜欢喜欢回应推荐喜欢dfishadow (fighting and enjoying) 2011-02-17 10:03:53写得太好了!是我读过解读欲望与爱情最好的一篇~~~比罗素和弗洛姆写得都更简明、透彻Vero灿烂君(想要将你的身影缠绵入诗~) 2011-02-17 16:14:54当但丁在谈论爱情说它感动太阳星辰时,我相信他。
他不像我们那样知道那么多关于苍穹的构造,但他知道心灵的复杂性。
洛氪人(學鋼筆畫兒) 2011-02-17 18:46:37求原文洋三芋小姐(今天今天星闪闪) 2011-02-17 22:05:35 同求:::::::::::::: (快快慢慢) 2011-02-17 22:53:44ss呵呵果(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2011-02-17 23:21:15 深刻[已注销] 2011-02-18 15:22:17正有这种疑惑。
Shiou (以梦为马以汗为泉) 2011-02-18 17:14:58 MR (The trick is not minding) 2011-02-19 00:18:34 Mrosa 2011-02-19 02:08:46过于复杂和过于简单都不是爱粟栗栗(专吃AB血型公老鼠) 2011-07-12 09:12:47“面对欲望,温特森无疑是矛盾过的。
一方面欲望带给她想象,使身体的触觉变得敏锐,也使灵魂脱离于现实世界,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也因此而变成了那个更好的人。
人们愿意再次坠入爱河,那最初的一个月,半年,一年。
其实他们在讨论的根本不是爱情,而是欲望。
而另一方面,温特森也明知真相,除非将欲望转变成爱情,不然欲望会令人失望,它所带来过的欢乐和战栗都会消失。
”——周嘉宁Sunflower (。
) 2011-07-30 12:22:06M青豆2011-07-30 12:47:46M嘟嘟嘟(~~~~) 2011-07-30 17:36:02求原文+10086Véronique (ça ne va pas) 2011-07-30 17:43:56又是社会学吧。
宝宝闯江湖(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2011-07-30 18:05:11喜欢!天边外2011-07-30 18:10:23这是出自《写在身体上》的吗shen 2011-07-30 18:15:45求原文~~~公园同学(你必须做自认为做不了的事。
) 2011-08-11 05:01:44m&同求原文或出处明媚(浮生若萌) 2011-08-11 06:51:51原文在这里/pages/journalism_01/journalism_01_item.a sp?journalism_01ID=226感觉翻译得稍微有点啰嗦Why is the measure of love loss?In between those two words – love, loss, and standing on either side of them,is how all this happened in the first place: Another word: Desire.While I can’t have you, I long for you.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who would miss a train or a plane to meet you for coffee. I’d take a taxi across town to see you for ten minutes. I’d wait outside all night if I thought you would open the door in the morning. If you call me and say ‘Will you…’my answer is ‘yes’, before your sentence is out. I spin worlds where we could be together. I dream you. For me, imagination and desire are very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