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忆读书
- 格式:pdf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8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书目”“折扣”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感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对读书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三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如此热爱?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作者成年后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其要点。
3.教师提问: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点评。
七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精选16篇)七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的好处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程序及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三、导读课文↓四、感知课文↓五、小结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问题设计如下: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
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忆读书》课文原文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读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那时候,每当我打开一本新的书,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沉浸其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疲惫。
我记得当时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从百科全书到童话故事,从小人书到经典文学作品,我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每当我有空闲时间,我就会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发上,埋头于书海中。
读书给了我很多乐趣和启发。
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动物的百科全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有的喜欢生活在草原上,有的则在深海中生活。
这些知识使我对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
除了百科全书,我还喜欢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例如《红楼梦》,这是一部描写清朝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书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我对文字的敏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字,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用文字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读书还给了我一种独特的享受。
每当我读到一段特别动人的文字或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我就会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尽管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很难有时间去阅读。
但我仍然会尽量挤出时间来读一些书籍。
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通过阅读,我可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回忆起童年时的读书经历,我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
那时候,我可以尽情地沉浸在书海中,享受文字给我带来的乐趣和启发。
读书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还培养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我希望将来我能够继续保持对读书的热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课文《忆读书》精讲一、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是总说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作者开门见山,坦言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怀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为第二大段,详细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
作者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她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读这些书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部分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投入。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为第三大段,以作者自身的读书经历为例,告诫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也是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主要观点。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为第四大段,概括了作者一生的读书体会,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了文章的主旨。
这部分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二、文章赏析《忆读书》——一篇深情且智慧的随笔,冰心以其独特的笔触,引领我们一同回顾她的读书历程,并分享了读书的重要价值。
文章巧妙的结构,宛如一位慈祥的奶奶,娓娓道来,拉近了我们与她的距离。
文章以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作为开端,直接点题,同时给人以亲切感。
沿着时间的线索,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从幼年时期的初次接触开始,逐渐深入到对读书的深思与感悟。
冰心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展现了读书的乐趣和益处。
她回忆了自己在读《三国演义》时,因关羽和诸葛亮的离世而落泪,这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她与书中人物的深厚情感。
同时,她也分享了读书如何扩大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对写作的巨大帮助。
这些感悟源于她的读书体验,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冰心的文字质朴而真挚,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触动人心。
她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她对读书的热爱与执着。
她的文字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人在阅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忆读书》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散文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冰心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更传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得以深入理解读书如何对个人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以及冰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读者的深情厚谊。
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
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36 天罡72 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