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归纳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涉及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数据丢失和安全漏洞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预防这些问题,并了解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2.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必须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
了解如何更新操作系统,使用防病毒软件,并防止未经授权的程序访问系统资源。
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了解如何设置防火墙,使用加密技术,以及如何备份重要数据,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4.存储设备安全:了解如何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数据的泄露。
5.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内容。
了解如何加密个人文件,防止信息泄露,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防止身份盗窃和网络欺诈。
6.正确使用计算机: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可以避免很多安全问题。
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如不轻易打开未知的邮件,不乱点击网页等,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和安全漏洞的产生。
7.建立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基础。
了解如何识别和避免网络诈骗,如何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如何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以上是计算机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计算机和数据安全。
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大全如下:1.不要将软件程序,包括源代码,发送给他人,除非您确定该人不会泄露您的作品。
2.在公共网络中存储和处理敏感信息时,请确保您已经设置了足够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请不要在可移动磁盘,闪存或存储卡上安装软件,除非您已经对该软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且确定它是安全的。
4.请不要使用不受信任的外部设备,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您的计算机受到安全漏洞的影响。
5.如果您在公共网络中使用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请注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泄露。
6.请不要在不可靠的公共计算机上使用您的计算机,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您的敏感信息泄露或计算机受到攻击。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数据安全,了解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
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滥用和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计算机安全侧重于保护计算机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指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信息;完整性指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可用性指保证系统一直处于可操作状态。
二、常见的安全威胁1.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程序的恶意代码,可以破坏或操纵计算机系统。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它们可能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损坏系统文件。
2.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可能导致个人和机构的数据泄露、丢失或被篡改。
黑客可以利用漏洞、弱密码等方式入侵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滥用或破坏。
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的方式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的手段。
钓鱼邮件、钓鱼网站等都是网络钓鱼的常见形式。
用户一旦泄露了个人敏感信息,黑客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实施其他的攻击。
4. DoS/DDoS攻击:DoS(拒绝服务)和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或占用大量网络带宽来使目标系统或网络不可用。
这种攻击常常会导致服务瘫痪,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三、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措施为了保护计算机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和安全补丁,及时更新。
2.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3. 尽量避免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插件。
4. 提高对网络钓鱼的识别能力,谨慎点击邮件和链接。
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
1.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2.计算机安全的威胁
3.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指的是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数据和资源。
完整性指的是确保数据和资源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
可用性指的是确保用户可以正常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
4.计算机安全的控制措施
计算机安全的控制措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防火墙、安全审计和漏洞修补等。
身份验证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系统和数据。
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加密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防火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
安全审计可以监测和跟踪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
漏洞修补可以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5.计算机安全的最佳实践
计算机安全的最佳实践包括定期备份数据、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教育用户有关安全意识和风险、及时检测和响应安全事件等。
这些最佳实践可以提高计算机安全,并保护系统和数据免受各种威胁。
6.计算机安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总的来说,计算机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不受非法访问、使用、破坏、泄露及滥用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是保护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数字化时代中重要数据和资源的关键。
通过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威胁、基本原则、控制措施、最佳实践以及法律和道德问题,人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安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安全多媒体单选题讲解计算机安全一.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1.计算机安全的属性不包括________。
A.信息的保密性B.信息的完整性C.信息的可用性D.信息合理性答案:D2.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这一属性是指系统的___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靠性答案:D3.得到授权的实体需要时就能得到资源和获得相应的服务,这一属性是指系统的___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靠性答案:C4.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属性是指系统的___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靠性答案:B5.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的属性是指系统的___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靠性答案:A6.发信方对自己曾经发信的行必须承认的特性指的是信息的______。
A.保密性B.不可抵赖性C.可用性D.可靠性答案:B7.下列情况中,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的攻击是_______。
A.木马攻击B.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C.信息在传输中途被篡改D.信息在传输中途被窃听答案:C8.下列情况中,破坏了信息的保密性的攻击是_______。
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信息B.计算机病毒攻击C.信息在传输中途被篡改D.信息在传输中途被窃听答案:D9.使用大量垃圾信息,占用带宽(拒绝服务)的攻击破坏的是信息的______。
A.可控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靠性答案:C10.数据备份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是________。
A.可审性B.完整性C.保密性D.可用性答案:D11.密码技术主要是用来_______。
A.实现信息的保密性B.实现信息的可审性C.实现信息的可控性D.实现信息的可用性答案:A12.从技术上讲,计算机安全不包括______。
A.实体安全B.使用计算机人员的人身安全C.系统安全D.信息安全答案:B13.数字签名实现信息的_______。
第一章.绪论1.1.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①计算机网络实体面临威胁(实体为网络中的关键设备)②计算机网络系统面临威胁(典型安全威胁)③恶意程序的威胁(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间谍软件、木马程序)④计算机网络威胁的潜在对手和动机(恶意攻击/非恶意)2、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①窃听②重传③伪造④篡改⑤非授权访问⑥拒绝服务攻击⑦行为否认⑧旁路控制⑨电磁/射频截获⑩人员疏忽1.2.1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主要因素:(1)偶发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功能失常及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漏洞或逻辑错误等。
(2)自然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计算机网络的破坏也称为人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
可分为几个方面:①被动攻击②主动攻击③邻近攻击④内部人员攻击⑤分发攻击1.2.2不安全的主要原因:①互联网具有不安全性②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③数据的安全问题④传输线路安全问题⑤网络安全管理的问题1.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3.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
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网络的系统安全;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最终目的)。
1.3.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①保密性②完整性③可用性④不可否认性⑤可控性1.3.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层次:①物理安全②逻辑安全③操作系统安全④联网安全1.3.4网络安全包括三个重要部分:①先进的技术②严格的管理③威严的法律1.4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1.4.1网络安全基本模型:(P27图)1.4.2OSI安全体系结构:①术语②安全服务③安全机制五大类安全服务,也称安全防护措施(P29):①鉴别服务②数据机密性服务③访问控制服务④数据完整性服务⑤抗抵赖性服务1.4.3PPDR模型(P30)包含四个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
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属性和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
•计算机安全服务的主要技术
计算机安全服务技术概念和原理。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预防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预防、常用防病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的功能。
•系统还原和系统更新
系统还原和系统更新的基本知识。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一)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1)了解计算机安全所涵盖的内容;
(2)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属性;
(3)了解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二)计算机安全服务的主要技术
(1)了解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概念和区别;
(2)了解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防火墙的概念;
(3)了解Windows防火墙的基本功能。
(三)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预防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常见的表现现象;
(4)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区别;
(5)了解计算机病毒、木马的预防方法;
(6)了解典型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的功能和常用使用方法。
(四)系统还原和系统更新
(1)了解系统还原的概念;
(2)了解系统更新的概念。
(五)网络道德
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
学时建议:自学2学时,自检自测1学时
学习自测:第8章选择题在线测试。
网络安全期末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1. 信息安全概念:涉及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防止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泄漏、破坏等。
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等。
2.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关系: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及其运营数据进行保护的措施。
3. 常见的威胁:病毒、蠕虫、木马、僵尸网络、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钓鱼、恶意软件等。
4. 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安全威胁和漏洞,评估潜在损失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5. 系统安全的要素: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安全机制、安全控制。
6.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用户身份验证、资源访问控制、文件系统安全、用户权限管理等。
二、密码学与加密算法1. 密码学基础概念:明文、密文、秘钥、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
2. 对称加密算法:DES、AES、RC4、ChaCha20等。
特点是加密速度快,但秘钥的安全性较差。
3. 非对称加密算法:RSA、ECC、Diffie-Hellman等。
特点是加解密使用不同的秘钥,安全性较高,但加密速度慢。
4. 数字证书和PKI基础:数字证书的作用和组成部分,公钥基础设施的概念和架构。
5. 密码学协议:SSL/TLS、IPsec、SSH等。
三、网络攻击与防御1. 病毒、蠕虫和木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常见的防御技术。
2. DOS和D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和类型,如何防御。
3. 钓鱼和社会工程学攻击:钓鱼和社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如何避免受骗。
4. 黑客攻击和渗透测试:黑客攻击的类型和手段,渗透测试的概念和步骤。
5.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的原理和类型,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6. 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策略的原则和步骤,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
四、安全策略与控制技术1. 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身份认证的方式和技术。
2. 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安全审计的意义和目的,日志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属性点击折叠1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对于计算机安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给出的解释是:为数据处理系统所建立和采取的技术以及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2计算机安全所涵盖的内容从技术上讲,计算机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体安全实体安全又称物理安全,主要指主机、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各种通信线路和信息存储设备等物理介质的安全.(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主机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如系统中用户账号和口令设置、文件和目录存取权限设置、系统安全管理设置、服务程序使用管理以及计算机安全运行等保障安全的措施。
(3)信息安全这里的信息安全仅指经由计算机存储、处理、传送的信息,而不是广义上泛指的所有信息.实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安全。
所以,从狭义上讲,计算机安全的本质就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要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阅读、修改和泄露。
它主要包括软件安全和数据安全。
3计算机安全的属性计算机安全通常包含如下属性: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保密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等.可用性:是指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4第四阶段,以下一代互联网络为中心的新一代网络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
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不可抵赖性:是指通信双方对其收、发过的信息均不可抵赖,也称不可否认性。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可审性:是指系统内所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操作均有说明性记录可查。
上述属性也是信息安全应具备的属性。
二、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安全标准点击折叠1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很多,它既包含人为的恶意攻击,也包含天灾人祸和用户偶发性的操作失误。
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破坏或未经授权的修改及停机的威胁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讨论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一、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安全是一个涉及硬件、软件和网络的综合问题。
它涵盖了以下关键概念:1. 机密性:确保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只能被授权用户访问,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2. 完整性: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
3. 可用性:确保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正常运行,防止服务中断或停机。
4. 可靠性:确保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可靠性,防止硬件或软件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
5. 可控性: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访问权限,限制用户的操作范围和权限。
二、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安全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个人层面:计算机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金融诈骗等问题。
2. 组织层面:计算机安全保护企业机密和商业秘密,防止竞争对手获取重要信息或进行网络攻击。
3. 社会层面:计算机安全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防止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等危害。
三、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计算机安全面临多种威胁和攻击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1.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软件可以感染计算机系统,窃取信息或破坏系统。
2. 网络攻击:黑客利用漏洞入侵网络系统,窃取敏感信息、进行拒绝服务攻击等。
3. 数据泄露:由于数据管理不当或内部人员失职,敏感数据可能会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4. 社交工程:黑客通过伪装身份或诱骗等方式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进行诈骗、网络钓鱼等。
5. 弱密码:密码设置不当或使用弱密码容易被破解,导致账户被盗用或信息泄露。
四、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更新并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病毒和网络攻击。
初中信息技术易考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对于保护个人隐私、预防网络攻击及数据泄露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信息技术中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或篡改网络中的数据,保障网络和信息的完整性,确保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安全性与风险性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指的是网络系统能够抵抗各种网络威胁和攻击的能力,而网络的风险性指的是网络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和攻击的程度。
1.2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的机密性指的是网络中的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员访问和读取,完整性指的是网络中的信息未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指的是网络的服务能够正常提供给用户使用。
1.3 认证、授权和审计计算机网络的认证是指验证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和真实,授权是指授予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和执行特定操作的权限,审计是指对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和操作进行监测和记录。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见威胁和攻击方式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见威胁和攻击方式对于有效预防和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方式:2.1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的一类恶意程序,常常会破坏或盗取计算机中的信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要注意不要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及时对系统进行安全更新和杀毒防护。
2.2 网络钓鱼和欺诈网络钓鱼是指利用虚假信息或方式来诱骗用户泄露个人或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密码等。
用户应该谨慎对待网络上的诱导链接和虚假信息,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
2.3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漏洞或弱点,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行为。
用户应当保证自己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安全,定期更换密码、加强防火墙等措施,以减少黑客攻击的风险。
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定义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中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的量越来越大,如何保障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被丢失,是任何计算机应用部门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的硬、软件生产厂家也在努力研究和不断解决这个问题。
计算机安全类型造成计算机中存储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病毒侵蚀、人为窃取、计算机电磁辐射、计算机存储器硬件损坏等等。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万种。
恶性病毒可使整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崩溃,数据全毁。
这样的病毒也有上百种。
计算机病毒是附在计算机软件中的隐蔽的小程序,它和计算机其他工作程序一样,但它的功能会破坏正常的程序和数据文件。
欲防止病毒侵袭主要是加强行政管理,杜绝启动外来的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插入防病毒卡或使用清病毒软件清除已发现的病毒。
人为窃取是指盗用者以合法身份,进入计算机系统,私自提取计算机中的数据或进行修改转移、复制等等。
防止的办法一是增设软件系统安全机制,使盗窃者不能以合法身份进入系统。
如增加合法用户的标志识别,增加口令,给用户规定不同的权限,使其不能自由访问不该访问的数据区等。
二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盗窃者进入系统,没有密钥,也无法读懂数据。
密钥可以是软代码,也可以是硬代码,需随时更换。
加密的数据对数据传输和计算机辐射都有安全保障。
三是在计算机内设置操作日志,对重要数据的读、写、修改进行自动记录,这个日志是一个黑匣子,只能极少数有特权的人才能打开。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汇总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汇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安全的概念、计算机犯罪的分类、计算机系统生命周期、计算机安全体系结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逻辑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2.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概念、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库的备份与灾难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3.操作系统的安全: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操作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保护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4.防火墙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的概念、防火墙技术的分类、主要技术、防火墙的配置方法以及防火墙的安全漏洞等方面的内容。
5.防病毒技术: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病毒防治软件以及病毒的检测和清除等方面的内容。
6.加密技术:包括加密技术的概念、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和电子认证、密钥管理以及加密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7.网络安全协议:包括网络安全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协议的安全评估以及网络安全协议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8.网络安全审计:包括网络安全审计的概念、网络安全审计的内容、网络安全审计的方法和步骤、网络安全审计的自动化以及网络安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汇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归纳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归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安全定义: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服务不中断,数据不受破坏。
2.计算机安全体系:计算机安全体系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安全,计算机数据安全。
3.计算机安全机制:计算机安全机制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计算机应用安全机制,计算机数据安全机制。
4.计算机安全威胁:计算机安全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系统崩溃。
第一章网络安全的概念与现状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
(1)网络实体安全:如计算机的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标准,计算机硬件、附属设备及网络传输线路的安装及配置等;
(2)软件安全:如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复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
(3)数据安全:如保护网络信息的数据安全,不被非法存取,保护其完整、一致等;
(4)网络安全管理:如运行时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理等,包括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
1.3络不安全因素
网络的安全因素主要有:
(1)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
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
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合理的网络设计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
不合理的
网络设计则会成为网络的安全威胁。
(2)网络的开放性。
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
精心整理
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属性
点击折叠
这里的信息安全仅指经由计算机存储、处理、传送的信息,而不是广义上泛指的所有信息。
实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安全。
所以,从狭义上讲,计算机安全的本质就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要保障信息不会被非法阅读、修改和泄露。
它主要包括软件安全和数据安全。
3?计算机安全的属性
1?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TCSEC(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系统评价准则是美国国防部于1985年发布的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的第一个正式标准,现有的其他标准,大多参照该标准来制定。
TCSEC标准根据对计算机提供的安全保护的程度不同,从低到高顺序分为四等八级:最低保护等级D类(D1)、自主保护等级C类(C1和C2)、强制保护等级B类(B1、B2和B3)和验证保护等级A类(A1和超A1),TCSEC为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评提供准则和方法,指导信息安全产品的制造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