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4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为地质学和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此类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储层分类和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储层分类研究。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区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和地质分析方法,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及岩心物性分析等。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往往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
粒间孔主要分布在颗粒间,而晶间孔则常见于矿物晶粒之间。
此外,溶蚀孔的发育程度往往较高,对储层的物性影响较大。
(二)孔喉关系与连通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孔隙连通性差,使得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然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连通性。
(三)矿物组成与成岩作用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复杂,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的孔隙度,而溶蚀作用则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提高储层的物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参数,将储层分为以下几类:I类为高孔高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物性较好;II类为低孔低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也较低;III类为特低渗型,这类储层虽然具有一定的孔隙度,但渗透率极低;IV类为裂缝型,这类储层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储层的分类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技术手段,对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取样。
通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结合测井数据、地震资料等地质信息,对储层进行分类研究。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孔隙大小、形状及连通性存在明显差异。
(二)孔喉特征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特征是影响储层渗透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储层的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对储层的渗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压汞实验中,可以发现储层的孔喉特征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和连续性。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可以得出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
同时,结合现场测井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储层的渗透率。
研究表明,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通常较低,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一)分类依据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地质信息,本文提出了以孔隙类型、孔喉特征、渗透率等为主要依据的储层分类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分类结果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将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粒间孔型储层、晶间孔型储层、溶蚀孔型储层等。
不同类型的储层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地质信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
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
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
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
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
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
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低渗透油藏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
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
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
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
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
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
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逐渐成为重要的油气资源之一。
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与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特征的储层分类,以期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样品本研究选取了某地区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
通过对样品的观察与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三、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洞孔、裂缝孔等。
其中,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溶洞孔和裂缝孔对提高储层渗透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孔隙度测量,我们发现在不同尺度下,各类型孔隙的分布和比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 孔喉特征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特征是影响流体在储层中运移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实验,揭示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大小、形态及连通性。
结果表明,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小的孔喉半径和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受到限制。
四、储层分类研究基于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我们进行了储层分类研究。
根据孔隙类型、孔喉特征及储层渗透率等因素,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分为以下几类:1. 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这类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和运移能力,是油气开发的主要目标。
2. 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这类储层虽然孔隙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对流体的运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这类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但渗透率较低,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其渗透率。
4. 复杂结构型储层:这类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结构和连通性,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论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我们揭示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分布及孔喉特征。
低渗透储层分类标准及其综合评价——以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Ⅱ油层组为例刘晓博;李会光;张连梁【摘要】敖包塔—葡萄花油田钻遇扶杨油层FⅠ油层组有效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5%之间,平均为12.6%;空气渗透率一般分布在0.1~10×10-3μm2之间,属低孔、特低渗透性储层.通过对选用7项宏观参数与7项微观参数确定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并建立分类标准,确定出每个评价参数的分级标准,将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Ⅰ油层组的储层分为四类,其中Ⅰ类最好,为低渗透储层;Ⅰ类次之,为特低渗透储层;Ⅲ类再次之,为超低渗透储层;Ⅳ类储层最差,为极差储层.依据专家经验及大量反复实验的结果上确定了权重系数,预测了FⅠ油层组的储层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 Ⅰ油层组以Ⅰ类储层和Ⅰ类储层区为主,其中最有利储层区(Ⅰ类储层区)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葡332~葡54~葡115-51、葡31、葡462、敖10等井区.【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敖包塔—葡萄花油田;FⅠ油层组;低渗透储层;储层分类;储层综合评价【作者】刘晓博;李会光;张连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五厂,天津300280;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涩北二号采气作业区,青海格尔木市;中国石油测井青海事业部地质评价中心,甘肃敦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 概述关于低渗透储层的概念和分类评价标准,目前认识还不完全统一。
目前储层分类评价常用的参数为: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砂岩)钻遇率、渗透率、孔隙度、砂体面积、泥质含量、孔隙结构参数、层内非均质性等,对以上多项参数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专家经验,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灰色理论、模糊理论、聚类分析等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1-2]。
这些评价方法较适合于中高渗透率的储层,随着近年来低渗透储层的大量探明,这些评价方法面临着挑战,主要是评价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权重的确定。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而备受关注。
这类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系统,其储集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开采效果和产能预测。
因此,研究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储层分类,对于优化开采策略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储层分类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裂隙孔等类型。
这些孔隙的分布和形态受到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在扫描电镜(SEM)观察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孔隙的形态和大小。
2. 孔喉关系与连通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连通性差。
这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阻,影响了油气的采收率。
通过对铸体薄片的研究,可以发现储层中的主要流体通道和渗透屏障,进一步揭示了储层的流动性能。
3. 矿物组成与胶结类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对孔隙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等,而胶结类型则决定了孔隙的形态和大小。
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可以分析储层的矿物组成和胶结类型,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孔隙结构特征。
三、储层分类方法基于上述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储层分类方法:1. 孔隙度与渗透率分类法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将储层分为高、中、低三类。
其中,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和流动性能;而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则相对较差。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储层的储集和流动性能。
2. 孔隙类型与分布分类法根据孔隙的类型、大小及分布情况,将储层分为溶蚀型、粒间型、裂隙型等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详细地描述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分类方法姜瑞忠;乔杰;孙辉;傅建斌;彭国强;乔欣【摘要】针对目前低渗透储层分类研究中存在分类方法较多且不统一、实用性差等诸多不完善问题,以新疆某低渗透区块为例,首先对分类参数进行筛选,再结合实际储层分类参数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该区块储层初步分类界限,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分类参数进行表征及综合分析,判断各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强度,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压敏因子、有效孔隙度、原油粘度、可动流体百分数、主流喉道半径和粘土矿物含量.通过根据影响强度对每个参数赋予权重,构建储层综合分类系数,提出八元综合分类法,利用该方法绘制目标区块实际单井产能分布散点图,发现计算得到的储层综合分类系数与区块单井产能分布呈现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建分类方法的准确性;最后,根据现场对目标区块油井产能的分类,利用八元综合分类法将储层按照产能高低分为4类.【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8(025)001【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参数筛选权重分析八元综合分类法储层分类【作者】姜瑞忠;乔杰;孙辉;傅建斌;彭国强;乔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低渗透油藏储量约占中国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的50%以上,尤其是近几年其储量约占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2/3以上[1-3]。
因此,能否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将影响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中高渗透储层内部的流体渗流为达西线性渗流,产能与地质流体参数以及人为控制参数之间具有明确的约束关系,目前利用渗透率和含油丰度等参数分类可以很好地表征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和开发效果,但低渗透储层受到液固界面的严重影响,流体渗流属于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由于孔隙结构和粘土矿物组成不同,同样的地质流体参数呈现完全不同的渗流规律,因此,迫切需要确定能够反映低渗透储层特有开发机理的评价参数,建立新的储层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