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说课稿课件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6.60 MB
- 文档页数:28
初一英语翻转课堂说课稿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颠倒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解决问题和深化理解。
以下是一份初一英语翻转课堂的说课稿。
# 初一英语翻转课堂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对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我的家庭”,主要内容包括:- 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
- 描述家庭成员的句型。
- 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视频:制作一段介绍家庭成员的英语视频,包含本课的词汇和句型。
2. 阅读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家庭成员的英文短文,供学生课前阅读。
3. 互动软件:使用在线互动软件,如Quizlet,供学生进行词汇练习。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阅读材料。
- 学生使用互动软件进行词汇练习。
2. 课堂导入:-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前学习的内容。
3. 词汇教学:-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课前学习的词汇。
- 教师点拨,纠正发音和用法。
4. 句型教学:- 学生模仿视频,练习描述家庭成员的句型。
- 教师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
5. 口语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
-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听力训练:- 播放与家庭成员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回答问题。
7. 课堂小结:-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总结本课要点。
8. 作业布置:- 学生准备一个关于自己家庭的简短介绍,下节课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样的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视频和阅读材料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通过讨论、练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翻转课堂讲稿第一篇:翻转课堂讲稿翻转课堂讲稿一、未来课堂什么样现在,我们是背着书包上学堂;未来课堂,这样的图景不再,孩子不用背着书包,而是带着酷炫的ipad、移动设备走进课堂。
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预测,自带设备将是1至2年内就将实现的技术。
自带设备亦成为自带技术,指人们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移动设备带到学习或工作环境的做法。
给学生选择自带设备的机会,以节省熟悉新设备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设备上可利用和建构个性化的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对新学科新知识进行探索。
可以想象,这样对于孩子而言,学习将变得更加自主化。
自带设备作为技术手段,将预示出很好地适应个性化学习风格的愿景,让学生具备更强的主人翁意识。
利用云计算技术,借助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以及微课程制作,让开放内容深入到中小学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课堂的图景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孩子们的发展需求。
在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发布会,都对未来课堂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分析,可以想象,云课堂、“创客”、大数据等一系列酷炫的应用,都将在未来5年内进入课堂,真正地颠覆我们传统的观念。
这些图景并不是假设,而正在成为现实。
今天介绍给大家的,就是从2011年起,在美国学校里逐渐流行起来1的,现已在我国多所学校试点,即将引领我们教育变革的“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起源“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
为了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
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创立了可汗学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革新,“汗学院”做出了信息时代极富意义的探索。
翻转课堂高中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正式进入说课内容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教学结构颠倒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等资料自主学习新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加深理解和应用知识。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这节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让学生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三是提高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高中生物中的“细胞分裂”这一章节。
我们将重点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及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1. 教学视频:制作一段关于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包含动画演示和关键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2. 课前作业:学生需要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一份关于视频内容的小测验,以确保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细胞分裂的知识点。
3. 讨论问题:设计一些与细胞分裂相关的讨论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细胞分裂在癌症发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哪些本质区别?”等。
四、课堂教学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问题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课前准备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并适时提供指导。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4. 知识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例如,分析某种药物治疗癌症的作用机制与其对细胞分裂的影响。
翻转课堂《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83~86《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为以后求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微课学习,感知周长,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会用微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周长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三、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微课知识,感知周长1、同学们,通过微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吗?你能描绘出熟知物体的周长吗?2、小结:(师边演示边总结)象这样数学书封面边线的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你能很快找出教室里其他物体面上的周长并指名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3、进一步感知周长(1)出示儿童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池口的周长在哪里?(2)出示练习题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2~3个,能用一笔描出它的周长吗?看谁描得又快又好!有机选择几名学生展示,反思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二)创设操作情境,探索测量方法1、探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1)出示83面“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物体周长。
(2)小结:所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息和O(3)出示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