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咏春拳黎叶篪

  • 格式:txt
  • 大小:3.29 KB
  • 文档页数:2

佛山咏春黎叶篪
黎叶篪(1901—1968年)咏春大师陈华顺弟子之一。原籍南海小塘新安乡上滘村(现金沙镇),世居佛山市禅城区朝阳大街积厚里(朝阳一巷)。其父在佛山经营油糖粉面、火水、故衣,家境颇盛。
黎叶篪年幼时,曾得到当地名医李哲文(著名学者简祝居高徒)的提携,13岁时经举荐拜陈华顺(找钱华)为师,学习咏春拳以防身强身。同门师兄弟有陈汝锦、雷汝济、陈锡侯、黎厚培、黄露茵、何文侣、吴小鲁、吴仲素、冯少青、阮济云、阮奇山、姚才、欧佐庭、李哲文、叶问共十六人。黎叶篪天生聪敏,悟性甚高,加上学武刻苦,深得师父喜爱,觉得其为练武之才。陈华顺深知自己年事已高,离世前嘱咐黎以后继续随师兄雷汝济研习深造。在陈华顺过世后,黎叶篪遂到西便巷师兄雷汝济的医馆继续修习咏春拳术,并学习跌打医术。通过师兄的悉心指点,黎的咏春拳术不断完善提高。
黎叶篪生平广交武林朋友,平时除了和同门师兄弟交流学习外,还常与挚友白鹤派高手吴绍忠切磋拳术,与八卦棍高手广东十虎之一的周泰研习棍法,颇有心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佛山地区举行武术表演大赛,黎叶篪与彭南应邀作评判评委,因此而结识。因两人同为咏春同门,志趣相投,自此成为挚交,经常一起交流咏春拳术。(彭南师承陈汝锦弟子招就,按辈份黎叶篪为师叔祖)彭南为人谦逊,在和黎交流中深知黎在咏春拳术上有一定的修为,并有其独到见解,于是虚心向黎请教。而黎也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所悟传与彭南,彭南咏春拳术得以渐入佳境,并把其发扬光大,传人众多,自成特色,使这一脉咏春也成为现在咏春几大流派之一。(此处出处参照彭南高徒韩广玖著作《咏春拳》之“彭南师傅简介”)。
黎叶篪为人宽厚,武德纯良。他善收藏古董,不少英、日商人欲向他购买均不允,并于1956年向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珍贵文物三件;解放后在市二运公司工作期间,看到搬运工人常扭伤手脚,他献出雷汝济秘传跌打药方,并自制“刀伤散”发给南海小塘故乡的农民兄弟;土改前夕,将南庄田亩产业悉数献出。经近30多年的刻苦练习,黎拳技也日益精湛。尽管其一生历尽坎坷,几度起落,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咏春拳的那份执着,时常坚持练功,并把自己平生所学及拳术心得心法编集成册。在“知天命”之年,回顾自己漫漫人生,经过深思熟虑,为了自己所学拳术能流传于世,继而开始授徒。黎授徒有自己的原则:一重人品,二须是练武之材,三不分贵贱,四分文不取。过去学咏春拳者大多为富家子弟,而黎所授之徒多

为搬运、打棉胎等普通工人,他待徒如子,亦师亦友。公开场所不说师徒关系,学武之时严格按照师徒辈份办事,徒弟们都尊称其为“篪伯”。其门徒有劳华、劳煊、杨生、杨德、许三珠、霍焕珠、严文、孔满、黎相、蒙日初、苏云峰、何汝康、周镜昌、周伟昌等。
现在流传于世的咏春拳流派众多,而各大流派手法打法都大同存小异,百花齐放。而黎系咏春其独特之处,在于打练讲求内外兼修,以气摧动,长韧发力。二字钳阳马开膝塌腰,意在拑紧阳经。气沉丹田,顶舌提肛,含胸拔背,沉肩聚肘,头悬项直。小念头不求快打,缓缓出力,刚柔并重,打练功架是方形,除了招式定型定位外,还有伸筋拔骨,锻练肌肉力量的作用。寻桥打练功架是菱形,运用勾弹针踢,吞吐闪侧的步法与腰身配合,知松知紧,分轻重,晓俯仰。标指打练功架是圆形,发挥禠摩擒拿,摊拦耕绑,制肘伏瓜等手法。所谓一方一圆一菱形,多练拱手多压腰,七星斜飞步游走,常舞长棍木桩求。
咏春拳历史渊源流长,时至今日,支派甚广,都自喻为正宗派别,对于此处孰是孰非也不必过于探究,都应归于创拳祖师与前人。其实正是支派众多,也使传承发扬光大有了坚实的基础,才显现出咏春拳的强大生命力。佛山咏春拳,也是咏春拳的一支。脉络相承,打法有别。黎叶篪大师虽已离世多年,但他“传承 探索 追求 发扬”的精神,时常鼓舞着众弟子们把咏春拳的技艺推向更高的境界。
咏春拳一代大师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所敬仰!

以上资料根据黎叶篪之子著作《佛山咏春拳黎叶篪》以及彭南高徒韩广玖著作《咏春拳》两本书上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