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及其作品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7
外国文学史之巴尔扎克一、巴尔扎克创作分期与主要作品: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1829年发表的《舒昂党人》是巴尔扎克严肃文学创作的开始。
从1829年至1835年,是《人间喜剧》创作的第一阶段。
随后创作转向正面描写当代生活和社会风俗。
此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有《高布赛克》,中篇小说《苏镇舞会》《夏倍上校》,长篇小说《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其中长篇小说《驴皮记》是一部哲理小说。
2、1835—1842年是《人间喜剧》创作的第二阶段。
至此,巴尔扎克已写了70多部作品,《人间喜剧》的框架已基本构成。
此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古物陈列室》、长篇小说《塞查·皮罗托盛衰记》《钮沁根银行》《幻灭》等。
《幻灭》展示了新闻界和文坛的种种黑幕,塑造了一个青年野心家吕西安的形象。
3、1842—1848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这一阶段巴尔扎克更加关心当代生活,七月王朝的现实成为他批判的主要对象。
《贝姨》写出了七月王朝时期资产阶级的荒淫无度、道德堕落。
《邦斯舅舅》描写了两个音乐家的悲惨遭遇。
《农民》再现了复辟王朝时期农村激烈的阶级斗争。
二、葛朗台形象:《欧也妮·葛朗台》通过葛朗台一家的故事形象的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厉害关系和冷酷的现金交易。
老葛朗台是一个通过政权更迭大发横财的暴发户,是大革命后得势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又是复辟王朝时期游刃有余的大财主。
他积聚财富的历史充满了血腥味。
他既是大土地所有者,又是一个金融资本家,他的得势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土地、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事实。
巴尔扎克写出了法国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家过程,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聚敛财富的特点。
葛朗台的形象是对资产阶级金钱拜物教的生动写照。
三、《人间喜剧》的分类: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巴尔扎克(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
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人物生平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由于他的父母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所以在巴尔扎克还没有满月时便送给了乳母寄养,只有在礼拜天才能与家人团聚。
巴尔扎克排行老大,其后还有弟妹三人。
但因为长期在乳母家寄养,所以他的童年既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也没有得到多少欢乐。
他曾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到:“这是任何人命运中所不曾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
”1816年11月,巴尔扎克考入大学法律系。
法科学校毕业后,他拒绝了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
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巴尔扎克主要作品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具有深厚的社会意义和
思想内涵,描写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的作品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其小说多以农民、贵族和市民等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集,是他一生的心血之作。
该作品共由90多部小说组成,涵盖了法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人物和事件,被誉为现实主
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法国社会画卷,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特征。
《草叢》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农村小镇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巴尔扎克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利益和欲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部作品被誉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失落的原始角色》描述了一个失去自我、进入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年轻诗人所经历的心理历程和生活困境。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和思想的反思,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异化和压迫。
巴尔扎克通过对主人公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的描绘,探讨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处境和生存困境,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
总的来说,巴尔扎克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展现了
法国19世纪社会的方方面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他的作品被誉为
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键入文字]
巴尔扎克生平著作年表
【历史故事外国历史】巴尔扎克生平著作年表
1799
5 月20 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生于法国西部杜尔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祖父是农民。
父亲是大革命时期的官吏,后来他在姓氏上自行加上贵族头衔标志。
11 月9 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开始大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1807
在旺多姆市的教会学校读书。
1811
从四年级起,开始醉心于读书,并且写作,在同学中赢得了“诗人”的外号。
1814
路易十八登位,波旁王朝复辟。
巴尔扎克随同全家迁居巴黎,在保皇党开办的寄宿学校上学。
1815
6 月,拿破仑“百日政变”失败,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1816
11 月,在巴黎法科学校学习。
以后他一边读书,一边先后在两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1819
法科学校毕业,立志从事文学创作。
由于他违背父亲希望他当律师的意愿,家庭对他的生活开支作了限制。
8 月,构思和撰写长篇小说《斯戴拉》、悲剧《苏拉》、喜剧《柯尔萨尔》、《两个哲学家》的草稿。
1820
5 月,摹仿古典大师创作手法写出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并在家中宣读,但未能获得
1。
巴尔扎克的主要作品
1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Victor Hugo),1802年出生于法国,是19世纪浪漫
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具有
世界级的影响力。
巴尔扎克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作了许多著
名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 主要作品
1.《悲惨世界》(Lesmis rables),是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
以故事和剧情叙述对当时法国社会存在的贫富不均和统治阶级压迫表r 填状况;
2.《赌徒》(The Gambler)是巴尔扎克着名的小说之一,简洁而
生动,讲述了一个赌徒在赌场中的绝望与坚持;
3.《法兰西小子》(The French Son),以比利牛斯山脉为背景,叙述了少年梅里伦旅行的心路历程;
4.《禁勒耶夫人》(Hanoi Fair Lady),以重新叙述的法式歌剧
的元素,详细描绘了18世纪的贵族社会,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情感上的
体验;
5.《大卫及西蒙小姐》(David and Miss Simon),是巴尔扎克
的系列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普鲁士的爱情故事。
3 巴尔扎克的作品
巴尔扎克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而且他有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气息,贴近当时的社会文化现实,是给人们智慧和温暖的礼物。
他作品里的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感情以及多变的色彩,也让这个被称为"普罗大众的睡眠诗人"的文豪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第八讲巴尔扎克及其创作一、文学地位:“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
” ——雨果二、生平(1799~1850)1.失败的商人,成功的作家2.沉重的债务,失败的婚姻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带着未曾实现的梦想和莫大的遗憾与世长辞。
三、巴尔扎克的创作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涯,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829到1834年,是《人间喜剧》的酝酿阶段,发表小说42篇,大多是中短篇精品。
《苏城舞会》《高布赛克》(1830)《驴皮记》(1831 )《夏倍上校》(1832)《欧也妮·葛朗台》(1833)2.1835到1842年,即有计划地为《人间喜剧》大厦准备构建的阶段,发表16部长篇、10部中篇和8个短篇,篇篇堪称佳作。
《高老头》(1835)序幕并点出整套作品的中心——金钱在当今社会中的杠杆作用。
•《禁治产》(1836)《古物陈列室》(1839)《幻灭》(1839)等3.1842到1848年,系统地出版《人间喜剧》的阶段。
巴尔扎克一面修改、汇编旧作,一面不断补充新作。
《农民》(1844)是本阶段的新成果。
《人间喜剧》以每年三至四卷的速度出版,至1846年9月,16卷本已全部出齐《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补编为17卷,于1848年出版。
至此一座由90余部小说构成的《人间喜剧》大厦已基本落成。
四、巴尔扎克复杂的世界观1.哲学观:巴尔扎克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一点决定了他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宗教观:巴尔扎克并非宗教信徒, 却肯定宗教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 人间喜剧> 前言》:“基督教, 特别是天主教,”“既然是压制人类邪恶的一套完整的制度, 因此它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大因素。
”《巴尔扎克论文集》:“宗教就是全部社会。
它不是神的设施,而是人的需要。
巴尔扎克及其作品1.评价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
马克思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赞誉他作品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
2.矛盾的世界观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充满矛盾的,这正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动荡不安、斗争激烈的时代的反映。
(1)他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残存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
(2)他曾是启蒙思想家的信*徒,也羡慕拿破仑的业绩。
(3)他接受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也接受过封建的教义。
(4)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但对神秘主义也颇感兴趣。
(5)在大革命中获利的中产阶级家庭地位,使巴尔扎克倾向大革命;但革命失败后巴尔扎克又向贵族靠拢。
(6)巴尔扎克明白宗J的工具作用,却也认为宗J对抑制人类泛滥的“情*欲”和调和阶级矛盾、防止人民革命有重要作用。
(7)巴尔扎克曾表示同情劳动人民,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的人道观的体现。
3.创作(1)巴尔扎克是个多产的作家,仅收入《人间喜剧》的长、中、短篇小说就有90多部。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2)《人间喜剧》包含着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巴尔扎克“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3)巴尔扎克立意要写出一部艺术的历史,要用小说来进行社会研究,要以社会为舞台,让读者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间戏剧”。
他的名言是:“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人们的秘书。
1.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
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2.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他之前,法国小说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故事
的格局,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力都有一定局限。
巴尔扎克拓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几乎无限度扩大了文学的题材,让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仿佛与文学的诗情画意格格不入的东西都能得以描绘。
他借鉴了其他文学题材的特点,把戏剧、史诗、绘画、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小说创作中,在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技巧。
巴尔扎克的书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朱安党人》、《驴皮记》、《妇女研究》、《钱袋》、《高老头》、《夏倍上校》、《三十岁的女人》、《入世之初》、《幽谷百合》等。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现实主义大师。
他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朱安党人》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
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
《驴皮记》讲述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落得穷途末路,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
这张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
《妇女研究》于一八三〇年二月完稿,最初发表在同年三月十二日的《时尚》杂志上,署名“《婚姻生理学》的作者”。
一八三一年秋,收入《哲理小说和故事》。
这是作家早期写的一篇机智俏皮的小品。
《钱袋》《钱袋》是巴尔扎克 1832 年完成的一部作品,通过对画家希波利特·施奈尔、德·凯嘉鲁埃伯爵与德·鲁维尔夫人及其女儿阿黛拉伊德之间交往的叙述,凸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高老头》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夏倍上校》做妻子的为了虚荣、享受、金钱、地位,不惜忍心害理,指丈夫为白痴。
奥诺丽纳是三个女性中最纯洁最严肃的一个,但因为追求想入非非的爱情,对人生抱着不可能的奢望,终于造成了无可挽救的悲剧,与丈夫同归于尽。
《三十岁的女人》本书实际上是不同时间发表的六个短篇的组合,在收入《人间喜剧》时,作者统一了六个故事的主人公姓名,总标题改为《三十岁的女人》。
巴尔扎克生平及其作品介绍一、生平1799年出生于法国古城图都尔。
他的父亲当时是个军需官。
50岁时与18岁的布商女儿结婚。
妻子漂亮专横,酷爱神秘主义、磁性感应、和浪漫主义书籍。
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他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乡村一个警察家寄养,一直到四岁,然后进了一所寄宿学校。
8-12岁,他在教会学校读书,过着及其严格的幽禁生活,母亲难得来看他,而他也极少回家。
15岁那年,父亲被任命为第一师的军需处长,全家来到巴黎,两年后,巴尔扎克进了法律系,作为实践,他在诉讼代理人的事务所当了一年半的见习生,又在公证人的事务所工作过,可他没心思去听法律系的课,却去听文学课和哲学课,老师都是进步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生物学家,这段经历使他接受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喜欢从哲学上去探讨问题。
而在事务所,他也开阔了眼界,看到形形色色的家庭内幕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819年他向家庭宣布了自己要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终于获得两年时间来证实自己有无这方面的才能。
他住在一个阁楼里,清茶淡饭,埋头写作,或者跑图书馆看书找资料。
他雄心勃勃,决定写一部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
一年半以后,他这部诗剧没有获得家庭的通过,因为情节和诗句都很平庸。
巴尔扎克并没泄气,他说:“这只证明写悲剧不是我的事”。
但是,他需要钱维持生活,于是搁下小说创作,和一个年轻人合写“黑小说”,1822年两人用“罗纳爵士”的笔名出版了两部小说,后来又用笔名出版了另外六部作品。
这几部小说情节离奇,但对农村和帝政时代的社会和人物有所描绘,对宗教也有所抨击。
不过这些早年急就的作品,对他以后的创作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毫无顾忌的描写、缺乏逼真的形象、粗俗的伤感气息。
由于这些小说都没有获得成功,不能改善他的经济状况,于是他想到做生意。
凡是和巴尔扎克关联的东西,都会变得规模庞大。
他出版古典作品,借钱出了一本普及本的《莫里哀全集》,接着又出了一本《拉封丹寓言诗集》,销路不好,亏损九千法朗,他不死心,为了挽救出版,他又借钱开办印刷厂,越陷越深,为了挽救印刷厂,他又铸造铅字,但不到两年就无法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