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运用城市规划去表现城市的人文内涵,用独特的城市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彩,强化城市地域特色。城市地域特色是受多方因素影响的,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特色的创造,使城市既有地域性,又富时代气息,以绚丽多彩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每个城市都在不断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定位,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有效的延续并扩展城市特色,促进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文化;地域文化

abstract: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city’s history i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respect for their country and national tradition, to show the city humanities connotation with city planning, u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ity unique, fully dis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wind color rich, strengthening c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o create a focus on 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is a regional, and rich flavor of the times, to greet the arrival of twenty-first century to blew attitude. each city are constantly in pursuit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orientation, city planning can effective continuation and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运用城市规划去表现城市的人文内涵,用独特的城市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彩,强化城市地域特色。城市地域特色是受多方因素影响的,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特色的创造,使城市既有地域性,又富时代气息,以绚丽多彩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每个城市都在不断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定位,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有效的延续并扩展城市特色,促进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文化;地域文化 Abstract: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city's history i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respect for their country and national tradition, to show the city humanities connotation with city planning, u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ity unique, fully dis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wind color rich, strengthening c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o create a focus on 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is a regional, and rich flavor of the times, to greet the arrival of twenty-first Century to blew attitude. Each city are constantly in pursuit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orientation, city planning can effective continu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further. Key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1-09T14:08:47.53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5期作者:张自安[导读] 通过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营造更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 山东省菏泽市建设工程勘察院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当前城市规划的弊端、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规划;弊端;规划理念;创新与发展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得到最佳城市布局和空间规划。通过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营造更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并从创新角度谈谈城市规划的改进和发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城市规划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当前城市规划的弊端 (1)首先,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力,珍贵古遗迹遭到破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上遗留下来各种珍贵的古建筑和遗迹,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古迹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从大炼钢、文化大革命,再到今天的旧城区改造,都使一些珍贵遗迹遭受了毁灭性的危害。 (2)其次,环境保护不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对于城市下水道的规划不当,使得大的污水流入河道,严重的污染了生态环境。 (3)再次,区域规划不协调,没有做到地方统筹。一些城市规划的管理人员由于自身观念的限制,在规划的过程中仅从自身城市布局出发,并没有结合周边城镇的发展情况制定一个协调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4)最后,个人意见导致的城市规划混乱。这里的个人意见主要指的是市政领导,由于私人原因对于城市规划进行干预,严重的影响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有序的进行。另外,据统计,我国600多个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违法建筑的现象,一些开发商和市政领导进行不法交易,对土地擅自开发利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现代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2.1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规划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将生态保护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营造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管理者提出了“区域绿地”的概念,其主要宗旨实现区域性的生态保护,并突出本地的人文特色,利用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合来营造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城市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也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2.2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无论是城市基本建设还是旧城区改造工程,都逐渐扩大了规模,提升了速度。作为城市规划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积极地创新思路,拓宽视野,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外的优秀城市规划经验,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拓宽旧城改造中的保护范围,宁可牺牲些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多保护一些有价值的、有特色的老建筑、老街区,不能留遗憾。城市规划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历史建筑加以保护,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并得到合理修缮,成为城市秉承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部门应从规划入手,制订法规,健全机制,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3提倡节能,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面积小、密度大,节能是其维持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而建筑节能是其中的焦点。城市规划建筑应当倡导节能的建筑设计和运作,极力避免“光污染”的产生,努力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城市环境;同时还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和大气气象学的原理进行空气净化,达到环保的要求。通过充分利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进行保温隔热、节能防污,达到高新科技和传统材料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创造一个高效、以人为本的具有强烈城市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城市生态节能更新项目可以选用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及燃气补能系统、辐射吊顶技术、内遮阳节能系统、绿色材料及保温体系、屋顶花园、节能照明系统、智能控制即时展示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十大绿色节能技术。还可以利用最新智能灯光控制和设计节约照明用电。紧凑型节能荧光灯、高光效荧光灯、高强度气流放电灯等都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通过数码控制技术利用光线模拟出不同时段自然界的光环境,设计不同区域的灯光效果。 2.4注重公众参与,促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城市规划虽然是有关市政部门的管辖范围,但是可以积极的采纳各方建议,吸收各方优势,如可以用招标的形式征询专业咨询机构及学术机构参与课题的研究及开发规划。政府通过这种公平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专业机构,为其规划及政策的制订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通过论坛、讲座、展览等多种渠道,使政府与市民社会达到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使规划结果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政府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界市民共同组成一个工作团体进行规划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协商等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对该问题的关注,以上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 论文名称: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 城市设计的影响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 任课教师: 班级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谈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影响 【摘要】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如果说古代城市性质、功能比较简单的话,那么近代,特别是现代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就变得十分复杂。为解决众多的矛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关键词】田园城市明日之城 CIAM 城市意向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设计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i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第一 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 理想城市设想加以具体化,是新城城市设 计上的先行者。虽然霍华德也建立了两个 小城市作为试点,但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按大伦敦规 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哈罗城是图-1 田园城市 它的代表,是英国第一代新城。经过第二代伦康新城(Run Corn)、霍克新城(Hook, 未建),到现在已建起以密尔顿·凯恩斯(MiltonKeyens)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除 英国以外,法国、瑞典、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日本、美国也掀起了 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甚至中国也在效仿。可以说新城运动几乎遍及世界 所有的大城市。 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 散大城市的人口,创造田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 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新城规 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理论得到了发展。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吉伯特 (F.Gibberd)是哈罗新城的设计者,他所著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是 一本比较有影响的论著。该书总结了英国新城建设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书中强 调城市设计是三度空间的环境设计,既要考虑功能,又要考虑艺术。书中还包括了城 市素材,城市设计遗产,城市美学和原则以及城市形式和视觉要素等。这些都是讲述 城市空间艺术,并以功能和艺术相结合的原则,论述了城市总体和各个部分的空间设 计原则和方法。在艺术观方面他继承了西特(C.Sitte)、沙里宁(E.Saarinen)和 莱特(F.L.Wright)的艺术观,讲究人的尺度,强调有机和谐,特别是人工和自然要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city planning, must from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needs, consider as a whole to local and glob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 s: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一、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1.1人性化。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地域特色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形式.docx

地域特色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形式城市展览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在我国而言。它却实实在在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城市展览馆在我国虽然较为新颖,但却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熟悉。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的不断取得,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社会上对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样的,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建设了属于自己城市的规划展览馆。而下文就基于城市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形式展开了探究。 1城市规划展览馆概述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建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城市的发展路径、发展历史、以及城市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属性向大众所展示。这样的建造目的就已经将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展示形式做出了限定,其展示的必然是自己所属城市、所属地域的特色。也就是说,城市规划展览馆其展示内容是有限制的,需要细细思量才能将一座城市的底蕴以一个小小的展览馆的形式表现出来。自我国进入改革开发以来,经济春风的吹拂下,城市建设和规划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建设在规划与速度上的成就,城市其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却远远不能与规划、建设速度相比较。基于这点,越来越多的城市掀起了建设城市规

划展览馆的浪潮,力图通过展览的形式凝聚人心、增加城市底蕴。但是,城市规划展览馆虽然建立了,要怎样的展览才能将城市的底蕴表现出来又成了众人的难题。值此之际,地域特色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之间的联系开始得到众人研究。 2地域特色与城市规划展览 2.1地域特色 什么是地域特色?通俗的讲,地域特色就是让你一想起一个特定的事物,就会联想到某个地域的存在。我国学界对地域特色有其独有的理解,大多数研究者同意地域特色是以国家或地区、民族为地域单位,由当地人民群众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它在人类群体生活的基础上,依附于人们的生活、情感、习惯和信仰而产生,服务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并在不同的时代进行着发展和演变,经过千百年历史的不断积淀,而在某一地域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趋同性的生活模式。地域特色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征。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人们潜意识以为地域特色在社会上已经被弱化,但事实并不如人们所猜想的那样,虽然在各色文化的冲击下,古老的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以至于人们都在争相奔走呼吁,要保护现存的地域特色。然而实际上,消失的只是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整个时代的传统的地域特色,而新的顺应时代特点的全新地域特色则从消失了的地域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张自安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张自安 发表时间:2018-08-29T09:13:01.2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4期作者:张自安[导读]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当前城市规划的弊端、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山东省菏泽市建设工程勘察院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当前城市规划的弊端、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规划;弊端;规划理念;创新与发展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得到最佳城市布局和空间规划。通过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营造更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创新角度谈谈城市规划的改进和发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城市规划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当前城市规划的弊端 (1)首先,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力,珍贵古遗迹遭到破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上遗留下来各种珍贵的古建筑和遗迹,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古迹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从大炼钢、文化大革命,再到今天的旧城区改造,都使一些珍贵遗迹遭受了毁灭性的危害。 (2)其次,环境保护不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对于城市下水道的规划不当,使得大的污水流入河道,严重的污染了生态环境。 (3)再次,区域规划不协调,没有做到地方统筹。一些城市规划的管理人员由于自身观念的限制,在规划的过程中仅从自身城市布局出发,并没有结合周边城镇的发展情况制定一个协调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4)最后,个人意见导致的城市规划混乱。这里的个人意见主要指的是市政领导,由于私人原因对于城市规划进行干预,严重的影响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有序的进行。另外,据统计,我国600多个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违法建筑的现象,一些开发商和市政领导进行不法交易,对土地擅自开发利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现代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2.1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规划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将生态保护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营造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管理者提出了“区域绿地”的概念,其主要宗旨实现区域性的生态保护,并突出本地的人文特色,利用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合来营造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城市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也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2.2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无论是城市基本建设还是旧城区改造工程,都逐渐扩大了规模,提升了速度。作为城市规划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积极地创新思路,拓宽视野,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外的优秀城市规划经验,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拓宽旧城改造中的保护范围,宁可牺牲些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多保护一些有价值的、有特色的老建筑、老街区,不能留遗憾。城市规划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历史建筑加以保护,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并得到合理修缮,成为城市秉承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部门应从规划入手,制订法规,健全机制,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3提倡节能,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面积小、密度大,节能是其维持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而建筑节能是其中的焦点。城市规划建筑应当倡导节能的建筑设计和运作,极力避免“光污染”的产生,努力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城市环境;同时还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和大气气象学的原理进行空气净化,达到环保的要求。通过充分利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进行保温隔热、节能防污,达到高新科技和传统材料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创造一个高效、以人为本的具有强烈城市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城市生态节能更新项目可以选用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及燃气补能系统、辐射吊顶技术、内遮阳节能系统、绿色材料及保温体系、屋顶花园、节能照明系统、智能控制即时展示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十大绿色节能技术。还可以利用最新智能灯光控制和设计节约照明用电。紧凑型节能荧光灯、高光效荧光灯、高强度气流放电灯等都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通过数码控制技术利用光线模拟出不同时段自然界的光环境,设计不同区域的灯光效果。 2.4注重公众参与,促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城市规划虽然是有关市政部门的管辖范围,但是可以积极的采纳各方建议,吸收各方优势,如可以用招标的形式征询专业咨询机构及学术机构参与课题的研究及开发规划。政府通过这种公平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专业机构,为其规划及政策的制订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通过论坛、讲座、展览等多种渠道,使政府与市民社会达到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使规划结果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政府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界市民共同组成一个工作团体进行规划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协商等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对该问题的关注,以上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面前一项紧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 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和优雅的生活态度。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展。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状况。可以说自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之初,对人的关怀就成为其紧扣的核心与主题。 到了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英国的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他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规划理论”。其思想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之后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均为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物。 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城市结构模型,开创了技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居住区街坊的规划也得到了进化,同时带动了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设计运动。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处在一个战后的转性时期,不免流露出不少的时代局限性,如他们大多数只偏于绘制蓝图,陈述结果,但私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建设,从而产生很多矛盾;他们大多进行的是物质环境实体方面的规划,缺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完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展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风土人情,不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有些决策者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只是一种政绩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格外重视眼前的利益。很多房地产以及土地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滞后而施工超前的情况,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同时用地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松散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开发商,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争夺。城市规划规程中更多的是对多元素、多因子、多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参与,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的权利没有得到重视,利益集团的参与导

规划设计理念

1 规划设计理念 1.道路系统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 2.流线 2.1按行车流线分 2.1.1人车混流:总体布局上用一条大弧线将几个 地块连接起来,使整个小区由原来的被分割成几个的部 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住宅一组团为基本单元, 加强环境设计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主、一组团绿地为辅, 二者结合的综合绿化系统。 道路系统设计处于自然、融于自然,形成住区建筑物的灵魂线,完善各组团空间的限定。同时结合形态丰富、趣味盎然的绿化景观,墙整个地块的不同功能区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1.2人车部分混流 2.1.3人车分流 a. 立体分流形式:通过在立体空间上建立多层次网络系统来实现人车分流,一般适用于人车冲突较大的区域以及地势存在高差的区域,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连廊、地下通道、地下车库联通,以及城市屋顶街道、步行平台等。 b. 平面分流形式:通过对道路网络的专门化设计,以及交通管理手段的辅助,引导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从而形成相对完整、安全、舒适的慢行区域,居民在内部能够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这种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居住区。 2.2人车分流道路系统的规划组织原则: 2.2.1进入小区后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在空间上分离,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 立体分流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2.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小区外围的布置方式并以支状近端路 或环状近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院落或住宅单元的背面入口。 2.2. 3在车行路附近或近端处应设置适当数量的机动车停车位,在尽端型 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

2 2.2. 4步行路应贯穿于小区内部各主要功能区,将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院落或住宅单元的正面入口,起到连接各住宅院落的作用。 2.3流线规划分析 2.3.1提炼简洁、高效的交通流线 本规划方案由6m 宽的小区级道路将各个小区入口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形成的曲线形主干道路基本上使各个住户有机的联系起来,这种道路骨架高效得解决了居住区内交通的人、车分流,也满足了住户对区内道路交通快速达到的要求。 3.按规划布置形式 3.1片状式布置 将用地成片成块的布置,形成片块式布置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花园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带形城市(索里亚·伊·马塔)——工业城市(加尼埃) 巴黎改建:奥斯曼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最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新协和村: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经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公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题为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阐述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随后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在实践中常被简单理解为花园城市·就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我国最早的松江新城主干道设置上百米的绿化带·使建筑掩映在绿化中,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榜样。由此各地城市不惜巨资,注重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使得绿化园林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花园城市理念和目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新城建设绿化标准和园林美学,但有些人为的形象工程绿地不成体系,徒具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以花园城市为样本建设的最新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十五年来,经过生活检验,暴露出了若干问题:用地强度较低,使得城市空间过于疏远,交通距离略长。由于沿主干道都是绿化带,因为绿化使得街道单调,缺乏人性化。商业集中在邻里中心,导致汽车依赖,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在我国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成为对城市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成熟。但是城市规划的改革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 Abstract 】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and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was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from scratch to existing and then to a guiding role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the city planning concept also became mature and perfect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urban planning reform is a difficult and systematic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his own viewa of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 Key words 】 urban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design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因此城市规划变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 1.城市规划新理念分析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现如今,城市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浅谈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研究

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必要性及方法探究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每一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征的特色风格,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就需要将城市特色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来。通过分析城市的经济/社会现状、确定城市特色元素,走可持续的城市特色发展之路来达到城市规划预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可持续 0概述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独特而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城市也不例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风向标,是城市与众不同的名片,也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1]。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开始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原先的高速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高楼林立,城市景观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于是,反映城市特色、展现不同城市发展风貌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因此,就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出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显示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社会、自然特色就显得越发重要。 1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内容 城市特色不可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城市规划在展现城市特色时应该是建立在对整座城市本质内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具体而言,涉及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有: 1.1城市地域环境特色 城市特色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这些地域环境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进而逐渐形成了各个时期的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具有显著的地域环境特色,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必须要将城市地域环境特色考虑进去。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经过长期的发展,将辖区内的小岛、河流链接起来,充分利用境内大量的河道运河,离海边浅滩较近等优势,逐渐发展成如今享誉世界的岛城(120多座)、水城(117条河道)、桥城(400多座桥梁)等极富地域环境特色的城市。 1.2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沙里宁。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必然包含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创造出的或者正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集合,并将其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予以了人格化表现出来。很显然,随着过度追求GDP、经济的增长,许多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规划设计理念

传承田园城镇的规划理念、实践有机疏散、产城融合、复合功能、都市村落等核心概念,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新田园城镇形态。 可持续发展的小镇生命体:强调紧凑布局、适当密度、混合用地、多元居住、街道设计、开发空间为特征的都市村落,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长的综合城镇有机体。 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修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重建地区生态廊道。将生态修复、社区景观设计结合,提供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生长。 ?以分级化、开放化、景观化为原则构建整体的道路系统,重视社区内部通行道路的街景设计。 ?提倡低碳出行,在交通体系的设计中,引导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使用公交系统和自行车; 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设计具有宜人的步行和车行系统,各种交通系统便捷有效地衔接,共同构成有机、便捷的交通网络。?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充分结合,打造积极的、非独享的开放空间体系,以多点式、多样式、多主题的活动场地与社区景观系统相融合。以社区主干道及生态廊道形成对开放空间和邻里中心的珍珠项链式的串联。 ?保持尺度适宜且配套完善的城镇尺度。以5分钟步行尺度为原则配置基本生活配套的邻里中心。大型城镇级配套设施分主题分散布置,并与邻里中心的位置相结合以提升基本生活配套的可运营性。外向型休闲商业配套设施与居住适当区隔但保证其可达性。

?提供适中的开发强度,保证环境品质的同时提升社区活力。在容积率使用的过程中强调非独享开放空间的优先性。 ?提供多样化的居住产品满足不同支付力但相同价值取向的客户需求。不同价格的产品相对混合布局以提升社区的匀质性。创造多主题组团。 ?以人本意识和归属感的建立为社区规划的原则。设计软硬件结合的社区识别系统,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创造社区的差别和唯一性,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以激发社区感。

现代园林设计浅谈

现代园林设计浅谈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 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裂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错、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

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 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1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