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1
外加剂水泥适应性试验规程
(1)按规定取样,称取水泥 300g 倒入搅拌锅内,然后称取
水 87g 或 105g 及按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并放入搅拌锅内;
(2)搅拌 3 分钟,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 30 秒时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3)在表达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
(4)试验数量不应少于二个,结果取平均值,室内允许误差为±5mm。
水泥适应性试验报告我公司的产品为P.O42.5级散装水泥,销量有70%左右是在上海市场。
上海富康建设有限公司原先使用的第二代萘系中高效外加剂型号为ZX300,与公司产品的适应性较好,目前,上海富康建设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三代外加剂的试点工作(包括ZX360聚羧酸中效外加剂,TX600聚羧酸中高效外加剂、SX700聚羧酸高效外加剂),为了使公司产品与第三代外加剂相匹配,我公司对水泥、熟料与不同的外加剂进行了分析试验。
这次试验采用了德清南方的熟料和洪山南方熟料进行比对,这两种熟料的全份析如下:不同熟料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净浆适应性试验结果如下:三代外加剂掺量是0.9%,用水量是87g。
以下试验外加剂使用掺量与此相同。
从数据上看,德清南方以及洪山南方的熟料与ZX300外加剂以及TX600外加剂适应性较好。
同时,f-CaO低以及碱含量低的熟料与外加剂适应性也相对较好为了综合比较我公司水泥与不同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做了以下试验:水泥与不同混凝土外加剂的净浆结果4组试验采用的助磨剂是周边水泥厂正在使用的掺入量0.3‰的助磨剂。
综合熟料与水泥试验结果分析如下:一、水泥与ZX300外加剂以及TX600外加剂适应性较好。
二、公司现使用的掺入量为 1.5‰的助磨剂比周边公司使用的0.3‰助磨剂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要好。
三、标准稠度需水量小的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较好。
四、微量元素尤其是碱含量对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有较大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我公司在今后的控制中注意控制好熟料化学成分,降低熟料f-CaO以及碱含量,控制熟料中C3A的含量,同时降低水泥产品的标准稠度需水量,控制好适当的水泥比表面积、细度和颗粒级配,从而进一步提高水泥与贵公司外加剂的适应性。
德清南方水泥有限公司2011-7-2。
甄别及调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试验方法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使用泵送减水剂时,这种现象更加频繁。
不相适应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扩展度更小,而此时的减水剂用量已经相当大,通俗的说法就是“打不开”;二是坍落度损失大,有时甚至出现假凝, 即在搅拌开始时水泥浆很稀,随即迅速发粘、变干,出机后混凝土和易性很差;三是虽然坍落度和扩展度都不小,但混凝土泌水,有时滞后1~3小时泌水并且严重;四是砂浆包裹不住石子,发生离析但却并未大量泌水;五是新拌混凝土中未观察到明显不适应,可是硬化后强度偏低。
特定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发生不相适应的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和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
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需要经过试验和分析,要想调整到相适应,就必须进行试验。
于是,从何处着手开始试验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了。
第一步宜从检测拟用的水泥pH值开始,也就是水泥的碱度。
用pH试纸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当然用pH计或pH笔更好。
可以用三份水溶解一份水泥(以重量计),充分搅拌后沉淀澄清,取清液一滴置于广泛pH试纸上,观察试纸背面变色程度以确定水泥的碱性。
一般pH值应在12以上,但也有普通硅酸盐水泥pH值只有9~10,个别的更低。
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是含偏酸性的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而使pH值偏低。
第二步是考察。
考察的第一部分是要尽量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
水泥厂每班做一次熟料的萤光快速分析,每个月有一个平均值,虽然不可能写在水泥合格证上,但也不是一个保密资料。
如果我们能得到近期任何一日的熟料分析结果也可以。
根据分析数据可以计算出水泥中的四种矿物: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的数量。
影响水泥适应性的矿物是C3A、C3S和C4AF。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的品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目录1 总则2 基本规定2.1 外加剂的选择2.2 外加剂掺量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3.1 品种3.2 适用范围3.3 施工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4.1 品种4.2 适用范围4.3 施工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5.1 品种5.2 适用范围5.3 施工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6.1 品种6.2 适用范围6.3 施工7 防冻剂7.1 品种7.2 适用范围7.3 施工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 膨胀剂8.1 品种8.2 适用范围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8.4 设计要求8.5 施工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9 泵送剂9.1 品种9.2 适用范围9.3 施工10 防水剂10.1 品种10.2 适用范围10.3 施工11 速凝剂11.1 品种11.2 适用范围11.3 施工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1.0.3外加剂混凝土的制作与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1 外加剂的选择2.1.1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1.1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方法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方法是用于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应性和优化使用方法的实验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方法:1. 抗压强度试验:这是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基本试验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常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GB/T 50081-200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
试验时,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加入外加剂来改变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2. 抗折强度试验:这是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的试验方法。
试验常按照GB/T 50081-2002中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进行,通过对试样进行三点弯曲加载,测量抗折强度来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 塑性粘度试验:这是用来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的试验方法。
常见的试验方法有斯图特维尔粘度法和环绕流法。
斯图特维尔粘度法通过测量混凝土在特定剪切速率下的粘度来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环绕流法是在一定剪切速率下测量混凝土通过环绕管的流动性能。
4. 固化时间试验:这是用来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的试验方法。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凝结时间测试机进行试验,该机器可监测混凝土的早期凝固反应特征,并确定凝结时间。
5. 硬度试验:这是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硬度的影响的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包括洛氏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和巴氏硬度试验等,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硬度来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的硬度影响。
6. 收缩试验:这是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通常使用线性收缩试验、干燥收缩试验和自由收缩试验等方法来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7. 耐久性试验:这是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抗碱骨料反应试验等。
以上是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方法。
在进行试验时,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并按照相应的国际标准进行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标准一、引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配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它能够通过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从而使混凝土更加适合各种不同的工程应用。
然而,由于市场上的混凝土外加剂品种繁多,性能差异很大,因此对混凝土外加剂进行性能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外加剂的类型、性能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以及实验室操作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标准。
二、外加剂的类型1. 水泥类外加剂:包括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防冻剂等;2. 矿物类外加剂:包括矿物粉、矿渣粉、粉煤灰等;3. 钢渣类外加剂:包括钢渣粉、炉渣粉等;4. 聚合物类外加剂:包括聚丙烯纤维、聚合物乳液等;5. 其他类外加剂:包括氧化钙、硅烷等。
三、性能检测方法1. 减水率: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它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减水率是评价减水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试验室内减水率试验进行测定。
2. 保水率:保水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保水性能的外加剂,它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水分蒸发,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保水率是评价保水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试验室内保水率试验进行测定。
3. 抗渗性:抗渗性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静水压试验和水压试验等方法进行测定。
4. 抗冻性:抗冻性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低温冻融试验进行测定。
5. 耐久性:耐久性是评价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碳化试验、硫酸盐侵蚀试验、氯离子侵蚀试验等方法进行测定。
6. 其他性能测定:如早强性、流动性、收缩性、弹性模量等。
四、检测标准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标准已经比较完善,常用的检测标准有以下几种:1. GB/T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通用技术条件》;2. JG/T 223-2007《混凝土外加剂》;3. ASTM C494/C494M-17《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hemical Admixtures for Concrete》;4. EN 934-2:2009《Admixtures for concrete, mortar and grout -Part 2: Concrete admixtures - Definitions, requirements, conformity, marking and labelling》。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分析与试验【摘要】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处理不好会使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下降,增加施工操作难度,本文主要分析的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并列举试验实例分析。
【关键词】外加剂;水泥;适应性;试验引言外加剂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除砂、石、水、水泥以外的重要组成成份。
各种外加剂的应用更是使混凝土材料实现高性能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有时存在不相适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加剂的应用效果以及混凝土的性能。
但是在试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水泥与外加剂按相关标准检验均合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和假凝等异常现象,导致工程无法施工,或者引发工程事故,使试验工作陷于被动。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普遍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1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含义与水泥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外加剂,多是减水型外加剂,并且主要是减水组分与水泥及其他外加剂组分之间存在着适应性问题,故人们经常又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称之为“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2 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2.1水泥方面的因素水泥中C3A的含量在无石膏存在的情况下,水泥中C3A迅速水化产生水化铝酸钙,在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则形成钙矾石可以降低减水剂的减水作用。
因此C3A含量增加对减水剂的吸附增大,减水作用相应的就减小。
其次是水泥的陈放时间和水泥温度。
水泥陈放时间越短高效减水剂对其塑化作用效果越差。
水泥的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一般越快,减水剂对水泥的塑化效果越差。
这时就会出现减水剂的减水率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大等情况。
再次水泥颗粒级配。
水泥颗粒级配对高效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水泥比表面积相近,水泥颗粒中小于3μm颗粒含量的增大,在减水剂的掺量较大或水胶比较大的情况下,可增强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性,还可加剧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损失。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摘要:本文在总结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性的表现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从而得到提高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适应性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实现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
但在其使用过程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就是问题之一。
1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从功能上分,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防水剂、膨胀剂、防冻剂、泵送剂、加气剂、阻锈剂、速凝剂、保水剂、增稠剂、减缩剂、保塑剂以及矿物外加剂。
实际应用中,还会涉及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外加剂。
2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指外加剂掺入后对水泥及新拌混凝土性能和硬化后性能的影响。
最直观的是对水泥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影响,通常用混凝土拌和后的坍落度损失来表示。
2.1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性的表现(1)水泥异常凝结水泥以硬石膏为调凝剂时,由于这类石膏对木质素系减水剂、糖钙类减水剂以及多元醇类减水剂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导致石膏的溶解度降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硫酸根离子与C3A反应生成钙矾石,会使C3A急剧水化,当水泥中C3A含量较高时(大于8%),可使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
案例:某搅拌站用所在地区某品牌水泥给建筑工地供应C40混凝土,由于没有坚持对每一批水泥在开盘前做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致使出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目测有200mm,而到工地往混凝土泵车中卸料时,却发现该车混凝土已经卸不出来,通知厂内送一桶减水剂加入搅拌后,目测坍落度有170mm,基本可以满足泵送要求,但刚卸1m左右时,又卸不出来,立即把该车混凝土返厂,加入大量水及少量的减水剂,才勉强卸出,险些凝固在搅拌车中。
此外,水泥过分缓凝是减水剂导致水泥异常凝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十分关键。
若因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而导致混凝土过于快凝或者是坍落度损失过大等问题,总是会归咎于外加剂。
混凝土如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将会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仅归咎于外加剂是较为片面的。
从具体实践来看,通过分析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导致混凝土不达标的原因,可以看出原因是很多的,既有外加剂质量的影响,也有水泥化学成分的影响,因为水泥本身就是由各种矿物构成的,其所用的石膏种类、掺和物、所含碱量高低等,也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水泥矿物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分析从结构上来看,水泥矿物主要是由铝酸三钙(C3A)、硅酸二钙(C2S)、硅酸三钙(C3S)、铁铝酸四钙(C4AF)等构成,其中,C3A 的水化速度最快,其次是C3S,再次是C2S和C4AF。
以回转窑生产的水泥熟料为例,其矿物构成通常是C3S:45%~65%。
C4AF:10%~18%。
C2S:15%~32%。
C3A:4%~11%。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与外加剂匹配程度上,C3A水化最快,而且,其对外加剂的吸附也最快,其次是C3S。
可见,C3A和C3S对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产生主要影响。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C3A,C3S能达到如下两个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施工要求:C3A不大于8%或C3A+C3S不大于65%,即只要能确保C3A不大于8%,C3S在50%~55%范围内,同时,采用二水石膏进行配制,这样的水泥强度通常能有良好的外加剂适应性。
将其与萘系高效复合减水剂、一般木质素类减水剂、泵送剂等进行配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都是比较小的,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标准要求。
但如果C3A大于8%或C3A+C3S大于65%,即会发生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的问题,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会比较大。
在水泥各种矿物中,C3A是影响外加剂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提高水泥早期强度,水泥厂都会提高C3A含量,但也给外加剂应用带来很大难度。
外加剂(减水剂)对水泥适应性试验方法1 适应范围本方法适应于间接评价混凝土中外加剂(一般指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
2 方法提要比较测定水泥砂浆全分散状态下的外加剂饱和掺量、坍落扩展和流动度损失,以此评价若干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坏。
3 试验仪器a 胶砂搅拌机符合JC/T681 的要求;b 截锥圆模及模套、卡尺,均应符合CB/T2419的规定;c 抹刀;d 玻璃板厚度5mm,尺寸500mm*500mm;e 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0.1g;f 台秤称量5kg;4 材料一次试验用材料水泥500g;砂和水量按预定混凝土中的砂灰比和水灰比计算确定。
5 试验方法5.1 测量外加剂饱和掺量和最大坍落扩展度5.1.1 标准方法将称量好的水泥、砂倒入胶砂搅拌机锅内,搅拌30s后,再加水和外加剂搅拌3min。
搅拌好后,立即将砂浆一次性装入放在玻璃板上的截锥圆模内,上口用刀刮平,然后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测量砂浆坍落扩展度d,以砂浆扩展面得两个垂直方向为直径的平均值(mm)表示。
出现最大坍落扩展度且砂浆又不泌水时的外加剂掺量为外加剂饱和掺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5.1.2 简便方法水泥、砂和水量与前相同,外加剂先估计一个掺量区间,由低到高分成若干级,并预先将外加剂每级之间的差量称好。
(1)将称量好的水泥、砂倒入胶砂搅拌机锅内,搅拌30s后,再加水和最低一级的外加剂搅拌3min。
拌好后,立即将砂浆一次性装入放在玻璃板上的截锥圆模内,上口用抹刀刮平,然后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测量砂浆坍落扩展度d.(2)将测量完扩展度的砂浆从玻璃板上刮起(注意尽量减少损失),重新放入胶砂搅拌机锅内,并加入一级差量的外加剂,搅拌3min后,测这级掺量的坍落扩展度。
(3)逐次增加一级外加剂掺量,重复上述实验,当砂浆扩展度不再增加或出现泌水时,不再继续增加外加剂掺量试验。
上一级的外加剂总参量即为外加剂饱和掺量,上一级测得的坍落扩展度即为最大坍落扩展度。
混凝土外加剂耐久性试验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化学物质,以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如强度、流动性、耐久性等。
而混凝土外加剂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耐久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外加剂耐久性试验标准。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确保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耐久性能。
三、试验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所需材料包括: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混凝土外加剂、水和试验设备。
2.试验流程(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试验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制备:按照设计配合比制备混凝土。
(3)试件制备: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振实,然后平整表面,最后标记试件编号。
(4)试件养护:放置试件在养护室中进行养护。
(5)试件检测:取出试件,进行各项检测。
四、试验内容1.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目的:测试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按照试验要求,制备试件。
(2)试件养护:放置试件在养护室中进行养护。
(3)试件检测:取出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2.抗渗性试验试验目的:测试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按照试验要求,制备试件。
(2)试件养护:放置试件在养护室中进行养护。
(3)试件检测:取出试件,进行抗渗性测试。
3.冻融循环试验试验目的:测试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耐冻融性的影响。
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按照试验要求,制备试件。
(2)试件养护:放置试件在养护室中进行养护。
(3)试件检测:取出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
4.碳化深度试验试验目的:测试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碳化性的影响。
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按照试验要求,制备试件。
(2)试件养护:放置试件在养护室中进行养护。
(3)试件检测:取出试件,进行碳化深度试验。
五、试验结果的评估试验结果评估将根据试验内容和试验目的来进行。
1.抗压强度试验评估标准: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和试验要求,评估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1 外加剂在不同水泥中的应用效果:工作中采用净浆流动度及流动度经时损失来检验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在工作实践中,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比较好的判别标准归纳为:1) 混凝土和易性明显改善,密实性好;2) 减水效果显著,混凝土龄期强度大幅度增长;3) 能有效地控制坍落度经时损失。
水泥适应性差表现为:1)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出现异常凝结; 2) 减水效果不明显;3) 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4) 混凝土泌水率增加,分层离析现象严重。
2 影响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的因素2.1 水泥矿物成分对适应性的影响影响水泥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是水泥中铝酸三钙C3A及硅酸三钙C3S的含量,大量试验验证,C3A含量低而C3S含量较高的适应性较好,混凝土强度也高,而C3A含量越高,掺用外加剂后应用效果越差。
由于C3A水化反应快,减水剂进入到水泥后,首先被C3A吸附,在减水剂掺量不变的条件下,C3A含量高的水泥由于大量吸附了减水剂,必然使得溶液中减水剂浓度迅速下降,用于分散C3S和C2S等其它组份的含量显著减少,工作状态明显变差,因此C3A含量高的水泥减水效果较差。
2.2 调凝剂对水泥适应性的影响水泥常用的调凝剂为石膏,石膏品种又分为:二水石膏、半水石膏和硬石膏,这几种石膏都可作水泥调凝剂,但是硬石膏溶解性差,对有的外加剂如糖钙、木钙等,不但不能促进石膏溶解,反而使水泥因缺少调凝成分而产生混凝土假凝或急凝现象,原因是水泥中用硬石膏或者是工业废料石膏作调凝剂。
研究资料表明:调凝剂影响水泥的适应性还与石膏的细度及用量有关,如石膏研磨细度不够会影响石膏的溶解性,即使应用二水石膏也会产生急凝现象,在C3A含量高的水泥中,调凝石膏仍按常用量掺加,不论选用何种石膏,混凝土凝结时间也会提前,这主要是水泥中C3A水化最快,C3A含量较高,少量石膏不能满足它的吸附,从而影响了石膏的调凝效果。
但有的水泥C3A含量并不高,采用的是溶解性较好的二水石膏,石膏的用量和细度也合格,却仍会出现不正常凝结现象,经研究发现主要是石膏研磨温度的影响,水泥生产厂为了缩短熟料冷却时间,经常将温度较高的熟料与石膏同磨,二水石膏在150℃高温下脱水成为半水石膏,温度再高至160℃以上,半水石膏还会成为溶解性差的硬石膏,从而影响了水泥的适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