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一、基本要求(一)医院手术室布局1、应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项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
2、宜设置在临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病理科、输血科、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应设立急诊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3、应功能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并便于疏散。
4、应设有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物流应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5、应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具体应:a)工作区域为手术预麻室、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刷手间(区)、麻醉恢复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器械处理间、药品制剂存放间;b)辅助区域为工作人员更衣室、卫生间、沐浴室、办公室、休息室、用餐室、清扫用具存放间。
6、洁净手术部应执行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7、手术间的数量应根据医院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手术量及手术种类进行设置,满足医院日常手术工作的需要。
手术间的数量可根据医院外科系统床位数按1:20~1:25的比例设置,也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A= B×365 T×W×N式中:A——手术间数量;B——需要手术病人的总床位数;T——平均住院天数;W——手术室全年工作日;N——平均每个手术间每日手术台数。
8、隔离手术间用于感染患者的手术,宜设在限制区入口处,有独立出入口。
9、外科手消毒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配置洗手池。
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洁净手术室刷手间可设在洁净走廊内。
水池应达到一定高度和深度,能防止洗手水溅出。
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b)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c)应配备清洁剂,盛放清洁剂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d)应配备清洁指甲的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并定期检查;e)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f)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g)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图。
二级手术室建设标准
二级手术室建设标准如下:
1. 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
2. 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
3. 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4. 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5.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6.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7. 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8. 基本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胃镜、妇科检查床、冲洗车、万能产床、产程监护仪、婴儿保温箱、裂隙灯、牙科治疗椅、涡轮机、牙钻机、银汞搅拌机、显微镜、电冰箱、恒温箱、分析天平、X光机、离心机、钾钠氯分析仪、尿分析仪、B超、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等。
9. 洁净手术室有以下四个级别: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洁净度100级,主要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手术;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洁净度1000级,用于胸
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上述标准仅供参考,请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建设。
2024年手术室管理制度摘要: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2024年手术室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以出现。
本文将从手术室布局、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2024年手术室管理制度。
1. 手术室布局2024年手术室布局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
手术室的尺寸将更大,以适应现代手术设备和操作需求。
手术室内将设置更多的操作台和储存空间,以提高手术效率。
此外,手术室将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照明、通风、空调等设备进行控制,提升手术室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操作性。
2. 设备管理2024年手术室设备管理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所有设备将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排除。
手术室将配备更加先进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如智能手术机器人、虚拟现实辅助手术系统等,以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
同时,设备的安全性也将得到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3. 人员管理2024年手术室人员管理将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专业化。
手术室将配备专业的手术护士团队和麻醉团队,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通过引入院内教育培训计划,提高护士和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加强日常的沟通与协作。
另外,手术室人员将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评估,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
4. 安全管理2024年手术室安全管理将更加严格和高效。
手术室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通过电子化的手术安全检查表、手术安全核对系统等全程监控手术过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手术室还将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如提高手术室的清洁度、引入无菌手术技术等,减少感染风险。
结论:2024年手术室管理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的需要。
通过手术室布局、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改进,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门诊手术室建设标准一、前言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日间手术的核心部门,其建设标准对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对门诊手术室的各项要求进行详细解析。
二、基本要求1. 位置:门诊手术室应位于医院主楼或附楼内,与急诊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相邻。
2. 建筑面积:门诊手术室建筑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
3. 环境卫生:门诊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异味和交叉感染。
4. 设备设施:门诊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如麻醉机、监护仪、输液泵等。
三、空间布局1. 区域划分:门诊手术室应分为无菌区、半无菌区和非无菌区三个区域。
其中无菌区为手术操作区,半无菌区为准备和清洗器械的区域,非无菌区为医生和护士工作的区域。
2. 通道设置:门诊手术室应设置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以保证无菌操作区与非无菌操作区之间的交叉感染不会发生。
3. 操作台:门诊手术室应设置手术台、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手术台应具备升降、前后倾斜和旋转等功能,以满足不同手术的需求。
四、设备要求1. 麻醉机:门诊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麻醉机,具有自动控制和安全报警功能。
2. 监护仪:门诊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监护仪,能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管理等。
3. 输液泵:门诊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输液泵,能够精确控制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
4. 器械清洗消毒设备:门诊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器械清洗消毒设备,能够对器械进行高效彻底的清洗消毒。
五、人员要求1. 医生:门诊手术室应配备专业的手术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手术技巧和操作规范。
2. 护士:门诊手术室应配备专业的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巧和器械清洗消毒流程。
3. 麻醉师:门诊手术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技术和药物使用规范。
六、安全要求1. 灭火设施:门诊手术室应设置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设施,以保证突发火灾时能够及时处理。
2. 紧急救护设备:门诊手术室应设置紧急救护设备,如心肺复苏仪、氧气瓶等,以保证在突发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最新版手术室建设规范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手术和相关医疗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规范对于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保障医患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版手术室建设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总体要求手术室应遵循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设。
所有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及国际相关医疗标准,并满足手术操作的实际需求。
二、空间布局1. 手术室应根据手术类型和规模进行合理分区,包括洁净区、半洁净区和非洁净区。
2. 应设置足够的手术间,以满足不同类型手术的需求。
3. 手术室内应有清晰的指示标识,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迅速找到目的地。
三、环境控制1.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净化系统,保证空气洁净度符合手术要求。
2. 应有恒温恒湿系统,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3. 应有适当的照明系统,提供充足的光线,同时避免产生眩光。
四、设备配置1. 手术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手术设备,如手术台、无影灯、麻醉机等。
2. 应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3. 应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如吸引器、消毒设备等。
五、材料选择1. 手术室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菌、易清洁特性。
2. 地面、墙面和天花板材料应选择不易积尘、便于消毒的材质。
3. 所有设备和家具应选择耐用、易于清洁的材料。
六、安全措施1. 手术室应设置紧急出口,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设备等。
2. 应有完善的电力供应系统,确保手术过程中电力的稳定供应。
3. 应有防辐射措施,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七、信息管理1. 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手术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2. 应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手术数据的安全。
八、人员培训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手术室的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
2. 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九、维护管理1. 手术室应有定期的维护和检查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应有应急预案,以应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百级手术室标准百级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高级别的手术室之一,其建设和管理标准对于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百级手术室的标准要求,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首先,百级手术室的建设要求包括场地、布局、设备和环境等方面。
手术室应位于医院主体建筑的中部,以减少外界噪音和震动对手术的干扰。
室内应设置洁净区、半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以保证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等,以满足各类手术的需要。
此外,手术室的环境要求也十分严格,包括空气洁净度、温湿度控制、照明和通风等方面。
其次,百级手术室的管理要求是确保手术室正常运行的关键。
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手术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手术室内的各项工作。
此外,手术室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包括手术室操作规程、感染控制制度、应急预案等,以规范手术室内的各项活动。
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再次,百级手术室的人员要求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手术室应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包括主刀医生、护士、麻醉师等。
这些医疗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类手术设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手术室内的医疗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配合完成手术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最后,百级手术室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手术室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手术质量评价、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调查等。
通过对手术过程和结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百级手术室的建设和管理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场地、设备、环境、管理、人员和质量控制等。
医疗机构在建设和运营百级手术室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手术室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功能区之一,其管理规范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手术室的布局、设备、操作规程、感染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手术室管理的标准规范。
一、手术室布局1. 手术室应位于医院的相对肃静、独立的区域,远离噪音和其他干扰因素。
其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无异味。
2. 手术室的面积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手术复杂程度而定,普通应满足手术台、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合理活动空间需求。
3. 手术室内应设有洗手间、更衣室、储物柜等附属设施,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日常操作和个人卫生。
二、手术室设备1. 手术台:手术台应具备稳定性和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手术需求。
手术台的表面应平整、无菌,易于清洁和消毒。
2. 手术灯:手术室应配备足够璀璨、无阴影、可调节光源的手术灯,以确保手术过程的良好可视性。
3. 手术器械:手术室应配备全套的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剪刀、镊子、钳子等,以满足各种手术操作的需求。
这些器械应定期检查、清洁和消毒,确保其无菌状态。
4. 麻醉设备: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麻醉设备,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等,以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手术室操作规程1. 手术室内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手术结束等各个环节。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手术室应有固定的手术室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手术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 手术室内应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医护人员,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4. 手术室内应有完善的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系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医疗评估和质量控制。
四、感染控制1. 手术室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包括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等。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和表面菌落计数,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和表面无菌。
3. 手术室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液、消毒剂、无菌巾等消毒用品,以满足医护人员的消毒需求。
卫生部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一、引言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部门之一,对于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手术室管理,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和质量,卫生部特制定了本管理规范,以供各级医院参考和执行。
二、手术室设施和环境要求1. 设施要求(1)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如手术台、手术灯、监护仪等,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手术室应具备充足的照明和通风设备,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良好视野和空气流通。
(3)手术室内应设置洗手间和更衣室,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先后的个人卫生和换装。
2. 环境要求(1)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堆放,地面应保持干燥和洁净。
(2)手术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者过冷,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舒适度。
(3)手术室内应具备良好的隔音和防护设施,以减少外界噪音和干扰。
三、手术室人员管理要求1. 人员配备(1)手术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医护人员,包括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确保手术室运行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巧。
2. 岗位责任(1)手术室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手术医生应负责手术过程的操作和决策,护士应协助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和后续护理工作,麻醉师应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
四、手术室流程管理要求1. 手术安排(1)手术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紧急程度进行合理的手术安排,确保手术室的资源充分利用。
(2)手术室应与其他科室和病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手术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
2. 手术准备(1)手术室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药品和材料,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应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
3. 手术操作(1)手术室应按照像关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2)手术室应建立手术纪录和手术过程的信息记录,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
为了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制定本手术室管理规范。
二、手术室基础设施1. 手术室应具备充足的面积,能容纳手术台、手术设备、手术器械、手术用品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2. 手术室内应设有洗手间、更衣室、储物柜等,以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
3. 手术室应配备麻醉设备、监护设备、手术灯、手术台等必要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三、手术室管理人员1. 手术室应设立专职的手术室主任,负责手术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手术室主任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手术室管理经验,能够有效组织手术室工作。
3. 手术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助理等专业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四、手术室操作规范1. 手术室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进行手术准备,包括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室的清洁消毒、手术台的调整等。
2. 手术室操作中,医护人员应按照手术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手术室操作后,医护人员应及时清理手术室,归还手术器械,做好手术记录和手术室消毒工作。
五、手术室安全管理1. 手术室应设有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惟独获得相关资质和培训的人员才干进入手术室工作。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设备和器械的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手术室应配备火灾报警器、安全门等安全设施,确保手术室的安全。
六、手术室质量管理1. 手术室应建立手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手术室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手术质量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 手术室应建立手术风险管理机制,对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七、手术室信息管理1. 手术室应建立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对手术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2. 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手术预约、手术安排、手术记录、手术报告等功能,方便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
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手术室作为医疗机构最关键的部门之一,在提供高质量外科手术和护理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对于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的方案,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人员数量的合理设置手术室人员的数量设置应综合考虑手术量、手术难度、手术室运行效率等因素。
首先,根据医院手术量和手术种类的不同,确定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总体数量。
其次,根据手术室的具体规模和设备情况,合理划分手术室人员的职能和岗位,并确定每个岗位的人员配备标准,如手术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助理等。
二、优化人员职能和角色在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中,人员的职能和角色设置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划分职能,能够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冲突和重复,提升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例如,应设置专职的手术护士团队,负责手术准备、床位整理、器械准备、麻醉辅助等工作;同时,设置专职的麻醉医生团队,负责麻醉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全程麻醉监护等。
三、人员培训与专业发展手术室是医院内科技含量最高、风险最大的部门之一,因此,对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加强手术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同时,鼓励手术室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班,提升专业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晋升通道和职业发展规划,激励手术室人员积极进取。
四、人员流动与团队建设手术室人力资源的调配也需要注意人员的流动和团队建设。
鼓励手术室内人员之间的多岗位轮岗和交叉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全面性和适应不同手术类型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定期召开交流会议和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整体工作效率。
五、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手术室人力资源的调配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医院可通过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评估手术室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
门诊手术室配置标准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小型手术和简单医疗操作的重要场所,其配置标准直
接关系到手术室的安全、效率和舒适度。
因此,门诊手术室的配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手术室的空间布局、设备配置、环境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门诊手术室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手术室的面积要足够大,能够容纳手
术台、麻醉设备、手术器械柜、监护设备等必备设备,并保证医护人员的操作空间。
手术室内应该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包括无菌区、半无菌区和污染区,以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其次,门诊手术室的设备配置也至关重要。
手术室内应该配备先进的手术台、
手术灯、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电刀等设备,以满足各类手术的需要。
此外,手术室还应配置充足的医疗氧气、负压吸引系统、紫外线消毒设备等,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另外,门诊手术室的环境要求也不容忽视。
手术室内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
气净化,确保空气清新,无异味,无尘埃等污染物质。
此外,手术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装修材料应该具备防潮、防霉、易清洁等特性,以确保手术室的清洁卫生。
除此之外,门诊手术室还需要配备充足的消毒设备和器械清洗设备,以确保手
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同时,手术室内还应该配置充足的应急设备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门诊手术室的配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和
效率。
因此,医疗机构在配置门诊手术室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配置,确保手术室的安全、舒适和高效运转。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对门诊手术室的管理和维护,保持手术室的良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手术室布局与人员配备
一、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得位置与建筑要求
(二)手术室得设置ﻭ(三)手术间得配备
(四)划区管理
(五)手术间清洁与消毒ﻭ(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职能ﻭ
一、手术室得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得位置与建筑要求
手术室应安在洁净得地方,靠近外科病区,并与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化验室等相邻近,有专门电梯往返于手术室与血库之间。
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系统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等候区、更衣室、监护室、办公室、准备间、洗手间、库房、小手术间、手术间、卫生间。
(二)手术间得设置
手术间数与外科病床数之比为1:20~25,手术间面积约为30m2~40m2最大60m2,温度22~25℃,相对湿度40~60%(35~60)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三)手术间得配备
阅片灯、挂钟、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器械台、垫脚凳、麻醉台、污物桶、手术床、固定病人得肩挡、臂架、固定带、输液架、吸引装制。
(四)手术室划区
非洁净区[外走廊、等候室、更衣间、办公室、走廊、卫生间]
准洁净区[监护室、准备间、外走廊、]
洁净区[库房、无菌手术间、内走廊、洗手间、手术间,洁净手术室按含尘浓度分为4等(特别、标准、一般、准洁净)]
(五)手术间洁净与消毒
1、洁净手术室:采用一定空气洁净(乱流式气流、垂直层流、水平层流)措施,使手术室细菌与空气达到一定指标。
(分1~4级)(P54表5-1)
2、清洁卫生(一天小扫、一周大扫)ﻭ特殊感染手术结束—药液(有效氯
消毒液)拖地
3、空气消毒(有空气过滤装置可不用)
(1)紫外线灯照射30~60分钟
(2)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开机30分钟,以后
每过15分钟开机一次,消毒15分钟)
(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开机30分钟)
(4)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HBSAg阳性者)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职能
(一)手术人员配备与站位
巡回护士、第2助手、器械台、器械护士、手术床、病人、麻醉
台、麻醉师、主刀、第3助手。
(二)器械护士得职能
1、手术前工作得配合ﻭ核对病人→准备手术用品→个人无菌准备→铺无菌器械台→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物品→协助医生铺手术单2、手术中工作得配合ﻫ保持与监督术区无菌→配合手术步骤传递器械→遵守传递器械方法→擦净器械上血渍→及时回收器械,并保持清洁、整齐→保存术中取下得标本→配合医生处理术中意外→关腔前清点器械→缝皮后擦拭血渍并协助包扎伤口
3、手术后工作得配合ﻫ清洗器械→打包或浸包→处理吸引器→清洁房间→准备下台手术(三)巡回护士得职能
1、手术前工作得配合
清洁整理手术间→准备手术用物→接病人→核查病人准备→协助摆体位→输液管理→协助术者穿衣→提供与核对手术用物(记录)→调好灯光→连接电刀、吸引器管→监督无菌操作ﻭ2、手术中工作得配合
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物品→记出入量并告之麻醉师→观察病人得舒适及末梢血运→保证输液畅通→处理切下标本→负责与外界联络→关腔时清点器械(纪录签名)ﻭ3、手术后工作得配合ﻫ协助包扎伤口→接引流管袋→完成手术护理记录单→处理与外送标本→护送病人并交班→清理手术室→补充手术用物准备下台手术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