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28
一、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一章——理解服务群众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服务群众的含义和意义1.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教学内容2.1 服务群众的定义2.2 服务群众的重要性2.3 服务群众的实践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服务群众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服务群众的重要性3.3 分享服务群众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服务群众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服务群众的感悟文章二、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二章——培养奉献精神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意义1.2 培养学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2. 教学内容2.1 奉献社会的定义2.2 奉献精神的重要性2.3 培养奉献精神的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奉献精神的重要性3.3 分享奉献社会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奉献社会的活动方案三、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三章——掌握服务技能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服务技能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1.3 引导学生将服务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服务技能的定义和分类2.2 服务技能的重要性2.3 掌握服务技能的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服务技能的含义和分类3.2 讲解服务技能的重要性3.3 分享掌握服务技能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服务技能的培养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提升服务技能的计划四、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四章——参与社会实践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1.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1.3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内容2.1 社会实践的定义和意义2.2 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2.3 社会实践的经验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社会实践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3.3 分享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感悟3.4 小组讨论:如何策划和参与社会实践3.5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个社会实践项目五、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五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职业形象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意识1.3 引导学生掌握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2. 教学内容2.1 职业形象的定义和意义2.2 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和技巧2.3 良好职业形象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职业形象的定义和意义3.2 讲解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良好职业形象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制定一个提升职业形象的行动计划六、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六章——倾听群众声音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倾听群众声音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关心群众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倾听群众声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倾听群众声音的定义和意义2.2 倾听群众声音的方法和技巧2.3 倾听群众声音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倾听群众声音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倾听群众声音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倾听群众声音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倾听群众声音3.5 总结:引导学生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声音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倾听群众声音的感悟文章七、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七章——解决群众问题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3 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解决群众问题的定义和意义2.2 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3 解决群众问题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解决群众问题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解决群众问题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解决群众问题3.5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问题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解决群众问题的活动方案八、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八章——提升服务质量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提升服务质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提升服务质量的定义和意义2.2 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2.3 提升服务质量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提升服务质量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提升服务质量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提升服务质量3.5 总结:引导学生追求卓越、提升服务质量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提升服务质量的计划九、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九章——创新服务方式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创新服务方式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创新服务方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创新服务方式的定义和意义2.2 创新服务方式的方法和技巧2.3 创新服务方式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创新服务方式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创新服务方式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创新服务方式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创新服务方式3.5 总结: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创新服务方式的活动方案十、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章——构建和谐社会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促进和谐的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构建和谐社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意义2.2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巧2.3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3.5 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和平、促进和谐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感悟文章十一、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一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1.2 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2. 教学内容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意义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2.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3.3 分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5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文章十二、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二章——提高法律意识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法律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教学内容2.1 法律意识的定义和意义2.2 提高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2.3 法律意识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法律意识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高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3.3 分享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并提高法律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提高法律意识的活动方案十三、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三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善于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团队协作精神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团队协作精神的定义和意义2.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技巧2.3 团队协作精神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计划十四、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四章——提升自我修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自我修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教学内容2.1 自我修养的定义和意义2.2 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和途径2.3 自我修养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自我修养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和途径3.3 分享提升自我修养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修养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并提升自我修养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提升自我修养的感悟文章十五、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五章——展望未来、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具备前瞻性、规划未来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2 展望未来的方法和技巧2.3 持续发展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展望未来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展望未来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持续发展理念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持续发展的活动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核心理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我奉献,我快乐》教学设计三原职教中心张瑛【导入】案例:丛飞——中国义工第一人,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994年来到深圳,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
十多年来,他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后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在长达11年里,先后资助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
从2005年开始,丛飞先后当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
2006年2月9日夜晚,白衣白裤的丛飞登上央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深圳市爱心市民、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称号。
2005年4月22日入院,后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
2005年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6年2月9日,丛飞入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4月11日,丛飞决定捐献眼角膜。
2006年4月20日去世。
“感动中国”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生前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的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昨晚8时40分溘然长逝,年仅37岁。
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成为他最后的爱心之举。
引导学生思考:丛飞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教师点明事件所反映的问题,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恪守职业道德的核心——我服务学生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你接受过的服务?你对他们的服务满意吗?为什么?(一)服务群众的内涵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服务对象的利益出发,满足服务对象要求,尊重服务对象利益,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涵义及基本要求2)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从业者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服务和奉献意识。
3.运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和树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意识。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而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自觉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的基础,只有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这些要求,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自觉践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学生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及其意义,只是从“知”的层面解决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服务与奉献的意识,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信念,并做到知行统一,把服务与奉献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则应是本节课的更高更重要的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社会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也给学生认同和内化这些道德要求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多增加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又有一定吸引力的案例素材,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自觉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
3.结构线索从道德认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入手,到道德情感与信念(在服务和奉献中提升道德境界,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再落实到道德行动(在实践中抵制腐败,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等。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教学目标: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培养诚信、守信、公道的品质,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廉洁意识,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的作用,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教学难点:职业道德特点,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教学方法:举例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案例: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是他们主要的工作内容,这个职业也让很多人向往。
古代的老中医在弟子满师时总要赠送两件礼物,一把雨伞和一盏油灯,意思是训诫弟子为患者治病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一心赴救。
但近年来,有的患者看病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
这说明,有的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潜在的起诉对象。
而医生不是“杀手”更不是“强盗”,恰恰相反,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
医生的职责包括:救死扶伤,爱护病人,为病人着想,为患者治病要不分昼夜,一心赴救。
所有的医生都应该遵守这些职责。
【教学过程】一、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
职业道德具有行业性。
漫画展示对比:服务行业要对顾客做到有问必答,在顾客有需要的时候提供优质的服务,但当涉及到国家安全机密的要严格保密。
讨论:对于职业道德,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观点一:职业道德是大道理,我是小人物,因此职业道德对我没用。
观点二:职业道德是一纸空文,社会上很多违背职业道德的人生意很火,所以谁遵守谁吃亏。
观点三:违背职业道德而获得的利益只是短暂的,遵守职业道德而获得的利益才是长期的、永久的。
问题:对于职业道德的看法还有哪些?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职业道德是职业人的责任和义务,是职业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