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_奉献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
职业道德的五个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因此,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
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
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竭力。
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即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
任何时候用人单位只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踏踏实实工作,持良好态度工作的人。
这就要求从业者只有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专心致志搞好工作,才能实现敬业的深层次含义,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
一个人如果看不起本职岗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会失去自身发展的机遇。
虽然社会职业在外部表现上存在差异性,但只要从业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终会有机会创出一流的业绩。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就是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
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任,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2、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不弄虚作假。
在职业行为中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诚实劳动。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优秀员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公司的一名员工,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讲话稿。
服务群众是我们作为优秀员工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作为社会一员的义务和担当。
在这篇讲话中,我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思考和经验。
首先,作为一名服务群众的员工,我们要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关注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理解群众的期望和追求。
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
其次,服务群众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我们要高度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勇于迎接挑战。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问题和任务,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抛弃、不放弃。
同时,我们还要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诚信和正直,以身作则,争做社会公众信任和尊重的对象。
第三,奉献社会需要我们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
公益活动是我们将爱心和关怀传递给他人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我们奉献精神的具体行动。
无论是捐款捐物、参加义务劳动,还是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环境保护,我们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个人努力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
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岗位和环境,都应该将服务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只有通过长期积累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优秀员工。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贡献出更多的力量!谢谢大家!(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之服务群众与
奉献社会
1.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
服务群众是职业行为的本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其中,“服”有承担、担当之意,“务”的本意是勉力从事。
服务群众的内容有:
(1)首先,要求热情周到,从业人员对服务对象和群众要主动、热情、耐心,服务细致周到、勤勤恳恳;
(2)其次,努力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提供方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2.奉献社会
(1)奉献:是指不期望有所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2)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也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高层次职业的修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和利益追求结合起来,应当在求利的过程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个人求利首先应当以奉献为前提条件,把个人的利益融合在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倾向,从而形成自觉奉献、健康追求的高尚情操。
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初心和使命1.引言: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性“初心不改,砺志必坚”,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名言。
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南针和动力源泉。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和奉献精神,为民服务、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2.什么是为民服务?为民服务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智慧和财富。
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民服务都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首先,为民服务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弥补社会不公,推动社会平等和谐发展。
其次,为民服务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意愿,满足人民特殊需求和合理诉求,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为民服务要注重实际效果,要在行动中注重实效,不仅要关注行为,更要重视结果。
3.为民服务的具体形式(1)政府机关:对于政府机关来说,为民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政府官员应该做到“民生为本”,关注社会生产生活的全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
此外,政府机关应该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听取人民的呼声和诉求,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直接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需问题。
(2)公益组织:公益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在公共事务中履行社会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益组织需要面对各种形式的社会难题,如环保、儿童教育、贫困救助、灾后重建等。
公益组织需要使命感和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在工作中,公益组织也需要注重质量、效率和公正性,确保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3)普通民众: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语来为他人服务,并以此为奉献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捡拾垃圾、志愿服务、献血、救助受伤的行人等等。
只要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力量去献爱心和善意,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和幸福。
4.奉献社会的价值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奉献社会是一种推动力。
七个模范内容摘要:一、前言二、七个模范的定义和背景三、七个模范的具体内容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6.艰苦创业7.勇于创新四、七个模范的现实意义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七个模范六、结论正文:【前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展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品质概括为“七个模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个模范的定义和背景】七个模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艰苦创业和勇于创新。
这七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全体人民应当努力追求和践行的品质。
【七个模范的具体内容】1.爱岗敬业: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充满热爱,尽职尽责,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办事公道:坚持公平正义,处理事务公开透明,维护公共利益。
4.服务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奉献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6.艰苦创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7.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规陋习,勇攀科技高峰,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七个模范的现实意义】七个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七个模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七个模范】1.从自己做起,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注重道德修养,坚守诚信,做到言行一致。
3.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5.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例子:1. 你看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他们难道不是像战士一样勇敢地冲向战场吗?不管病毒多可怕,他们始终坚守,为每一个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就是最伟大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就像钟南山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冲在最前面,多让人敬佩啊!2. 消防员同志们啊,那可是在火海里穿梭呀!每次火灾发生,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不顾自身安危去营救群众,这不就是在实实在在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吗?他们就好像无畏的英雄,为了大家的安全拼命!3. 老师们不也是在默默奉献着嘛!他们用心教育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这不就跟园丁精心培育花朵一样吗?这就是真正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呀!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付出呀!4. 那些社区志愿者们,可千万别小瞧了他们哟!他们经常义务帮忙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为社区居民做了那么多好事,这难道不是在践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吗?他们就像是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5. 交通警察同志们,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站在路口指挥交通,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他们简直就是道路上的守护者,这绝对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啊,要是没有他们,那交通得乱成啥样啊!6. 科研人员们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日以继夜地搞研究,研发出各种先进技术,这多了不起啊!他们不就像探索未知的勇士吗?这就是最高级别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呀,他们的成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7. 还有那些基层工作者们,走村串户,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多么辛苦啊!但他们却毫无怨言,这不就是实实在在地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嘛?他们就如同贴心的家人,让人心里暖暖的呀!我觉得,这些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敬仰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真正意义!。
一、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一章——理解服务群众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服务群众的含义和意义1.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教学内容2.1 服务群众的定义2.2 服务群众的重要性2.3 服务群众的实践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服务群众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服务群众的重要性3.3 分享服务群众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服务群众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服务群众的感悟文章二、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二章——培养奉献精神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意义1.2 培养学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2. 教学内容2.1 奉献社会的定义2.2 奉献精神的重要性2.3 培养奉献精神的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奉献精神的重要性3.3 分享奉献社会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奉献社会的活动方案三、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三章——掌握服务技能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服务技能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1.3 引导学生将服务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服务技能的定义和分类2.2 服务技能的重要性2.3 掌握服务技能的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服务技能的含义和分类3.2 讲解服务技能的重要性3.3 分享掌握服务技能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服务技能的培养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提升服务技能的计划四、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四章——参与社会实践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1.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1.3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内容2.1 社会实践的定义和意义2.2 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2.3 社会实践的经验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社会实践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3.3 分享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感悟3.4 小组讨论:如何策划和参与社会实践3.5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个社会实践项目五、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五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职业形象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意识1.3 引导学生掌握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2. 教学内容2.1 职业形象的定义和意义2.2 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和技巧2.3 良好职业形象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职业形象的定义和意义3.2 讲解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良好职业形象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制定一个提升职业形象的行动计划六、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六章——倾听群众声音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倾听群众声音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关心群众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倾听群众声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倾听群众声音的定义和意义2.2 倾听群众声音的方法和技巧2.3 倾听群众声音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倾听群众声音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倾听群众声音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倾听群众声音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倾听群众声音3.5 总结:引导学生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声音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倾听群众声音的感悟文章七、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七章——解决群众问题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3 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解决群众问题的定义和意义2.2 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3 解决群众问题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解决群众问题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解决群众问题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解决群众问题3.5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问题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解决群众问题的活动方案八、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八章——提升服务质量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提升服务质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提升服务质量的定义和意义2.2 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2.3 提升服务质量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提升服务质量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提升服务质量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提升服务质量3.5 总结:引导学生追求卓越、提升服务质量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提升服务质量的计划九、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九章——创新服务方式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创新服务方式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创新服务方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创新服务方式的定义和意义2.2 创新服务方式的方法和技巧2.3 创新服务方式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创新服务方式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创新服务方式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创新服务方式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创新服务方式3.5 总结: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创新服务方式的活动方案十、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章——构建和谐社会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促进和谐的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构建和谐社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意义2.2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巧2.3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3.5 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和平、促进和谐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感悟文章十一、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一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1.2 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2. 教学内容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意义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2.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3.3 分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5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文章十二、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二章——提高法律意识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法律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教学内容2.1 法律意识的定义和意义2.2 提高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2.3 法律意识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法律意识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高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3.3 分享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并提高法律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提高法律意识的活动方案十三、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三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善于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团队协作精神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团队协作精神的定义和意义2.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技巧2.3 团队协作精神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计划十四、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四章——提升自我修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自我修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教学内容2.1 自我修养的定义和意义2.2 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和途径2.3 自我修养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自我修养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和途径3.3 分享提升自我修养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修养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并提升自我修养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提升自我修养的感悟文章十五、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五章——展望未来、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具备前瞻性、规划未来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2 展望未来的方法和技巧2.3 持续发展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展望未来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展望未来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持续发展理念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持续发展的活动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核心理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的五个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因此,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
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
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竭力。
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即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
任何时候用人单位只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踏踏实实工作,持良好态度工作的人。
这就要求从业者只有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专心致志搞好工作,才能实现敬业的深层次含义,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
一个人如果看不起本职岗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会失去自身发展的机遇。
虽然社会职业在外部表现上存在差异性,但只要从业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终会有机会创出一流的业绩。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就是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
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任,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2、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不弄虚作假。
在职业行为中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诚实劳动。
每一名从业者,只有为社会多工作、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并付出卓有成效的劳动,社会所给予的回报才会越多,即“多劳多得”。
职业道德的五个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因此,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
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
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竭力。
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即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
任何时候用人单位只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踏踏实实工作,持良好态度工作的人。
这就要求从业者只有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专心致志搞好工作,才能实现敬业的深层次含义,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
一个人如果看不起本职岗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会失去自身发展的机遇。
虽然社会职业在外部表现上存在差异性,但只要从业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终会有机会创出一流的业绩。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就是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
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任,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2、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不弄虚作假。
在职业行为中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诚实劳动。
每一名从业者,只有为社会多工作、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并付出卓有成效的劳动,社会所给予的回报才会越多,即“多劳多得”。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涵义及基本要求2)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从业者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服务和奉献意识。
3.运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和树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意识。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而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自觉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的基础,只有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这些要求,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自觉践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学生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及其意义,只是从“知”的层面解决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服务与奉献的意识,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信念,并做到知行统一,把服务与奉献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则应是本节课的更高更重要的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社会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也给学生认同和内化这些道德要求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多增加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又有一定吸引力的案例素材,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自觉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
3.结构线索从道德认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入手,到道德情感与信念(在服务和奉献中提升道德境界,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再落实到道德行动(在实践中抵制腐败,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等。
无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无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大家好啊!我叫小明,是一个刚上四年级的小学生。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作文题目,叫"无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群众"。
我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来长大后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我相信只要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将来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亲可敬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社会的典范。
比如,那位在火车上救助乘客的勇敢司机叔叔,他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还有那些白衣天使般的医生护士们,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精疲力尽却依然在岗位上默默付出。
再比如,那些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毕生事业的老师,他们倾其所有,耐心教导学生,传播知识,造福社会。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被这些无私奉献社会的人感动过呢?我常常被他们的高尚品德所折服,也希望将来能像他们一样,为了别人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说到服务人民群众,让我想起了上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的情景。
公园里有很多垃圾,有人随手乱扔。
妈妈看到后非常生气,就带着我和爸爸一起捡起地上的垃圾,把公园打扫干净。
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们都做到了爱护环境,维护整洁有序的公共场合,这也是一种服务大家的方式。
除了这个,我们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老师有什么困难我们尽力去帮助,这都是在服务身边的人。
有时候,一些小小的行为就能温暖别人的心,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觉得无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不仅仅是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样做。
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小朋友,只要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将来一定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一定也希望将来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吧?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帮助身边的人,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