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的真实战斗力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3
朝鲜战争美国真实牺牲多少人
美军伤亡26万左右,韩国军队伤亡114万左右,中国军队伤亡65万左右,北朝鲜军队伤亡40万左右。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
扩展资料
朝鲜战争美国真实牺牲多少人
死亡:美国54246人,联合国军628833人。
将近70万人被用最落后的`武器击毙!我不禁感叹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战斗力。
失踪:美国8177人,联合国军470267人。
近48万人!这么久了,失踪和死亡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死不见尸罢了。
和前项加起来,死亡人数近120万人!这是美国官方数字,你能想象得到吗?在亲临这个地方之前我真的没想到。
被俘:美国7140人,联合国军92970人,共有10万人之多!我们的被俘人数也没这么多。
受伤:美国人103248人,联合国军1064453人,共近117万人。
上述几项加起来近250万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太伟大了!。
中外名将点评朝鲜战争中的军队(1)彭德怀:美国空军用于朝鲜的虽不多,目前仍占优势但空军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同时,空军也有它的困难。
敌人的坦克和炮兵暂时占优势,这是敌人比我们强的地方。
在战术方面我们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近战,用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这些都是敌人害怕的。
我军的政治素质比敌人高。
伪军战斗力弱,易打难捉,美军较强,死多活少。
一般无自由,易遭敌人联合兵种的袭击。
正面阵地从战术上分割敌人时,敌人并不害怕,因其白天可恢复原状。
敌最害怕的是威胁其战役供应线,渗入(敌)后方,首先打掉其火力阵地和指挥所。
我军无空军,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榴弹,白刃战),必须采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未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猛攻。
敌人以大量飞机,坦克,火炮进攻,我仅持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少数山炮,并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证明敌人攻击精神不强。
但由于敌火力猛烈,我伤亡相当大。
聂荣臻:美帝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株守成规,善于变化。
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
美国防部长马歇尔: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
他们的主要秘密——-实力,位置和意图——-保守得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一倍。
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
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
麦克阿瑟: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
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熟练,充分。
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
敌人供应良好,步兵训练优良,小型武器和轻便装备充分,但几乎没有起支援作用的空军,而且大炮,高射炮,运输和交通设备等方面都特别缺乏。
中国的军事力量缺乏工业基地,甚至连建立,维持和运用普通海军所需要的原料也感缺乏。
它无法供应顺利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和在战争中已被使用的其它科学发明。
军队编制仅属一支保安部队,而非战斗部队。
他们只有轻武器,没有海军和空军,缺乏坦克,大炮及其它许多军需品。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这里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军队列表,暂缺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前信息。
目录[隐藏]∙ 1 志愿军介入初期o 1.1 联合国军▪ 1.1.1 美国▪ 1.1.2 韩国▪ 1.1.3 英国▪ 1.1.4 加拿大▪ 1.1.5 澳大利亚▪ 1.1.6 法国▪ 1.1.7 新西兰▪ 1.1.8 荷兰▪ 1.1.9 泰国▪ 1.1.10 希腊▪ 1.1.11 土耳其▪ 1.1.12 菲律宾▪ 1.1.13 南非o 1.2 中、朝方▪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2 北朝鲜∙ 2 僵持初期o 2.1 联合国军▪ 2.1.1 美国▪ 2.1.2 韩国o 2.2 中、朝方▪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2.2.2 北朝鲜∙ 3 停战前o 3.1 联合国军▪ 3.1.1 美国▪ 3.1.2 韩国▪ 3.1.3 英国▪ 3.1.4 加拿大▪ 3.1.5 澳大利亚▪ 3.1.6 法国▪ 3.1.7 新西兰▪ 3.1.8 荷兰▪ 3.1.9 泰国▪ 3.1.10 希腊▪ 3.1.11 哥伦比亚▪ 3.1.12 土耳其▪ 3.1.13 比利时▪ 3.1.14 菲律宾▪ 3.1.15 南非▪ 3.1.16 埃塞俄比亚▪ 3.1.17 卢森堡o 3.2 中、朝方▪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注释∙ 5 参考文献志愿军介入初期[编辑]联合国军[编辑][注 1](1950年10月-12月)∙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注 2]美国[编辑]∙(直辖)第10军(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
o3师。
o7师。
o第1海军陆战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注 3]。
o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
▪24师。
o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
▪2师。
▪25师。
▪骑兵1师。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志愿军对于西方各国有多震撼?朝鲜战争停战后,看世界各国的反应在国际上的各种斗争之中,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一个小国也会逆流而上成为世界大国,同样曾经的遥遥领先的国家,也有可能很快退步。
在国际上,中国显然是正在崛起,而且也在一步一步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中国的志愿军装备非常落后,却还能让拥有顶尖武器的美军签了停战协议。
这场战役可以说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甚至还有很多国家在后来研究我国的志愿军。
可能当时的联合国军队是不会想到这一点,一个初生的新政权带来的军队,怎么可能能和他们经历过二战的军队相比。
但是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最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绝对是打出了国威,也让帝国主义不敢再轻易和我们作对。
这一路非常艰难当时我们支援朝鲜,也只花了短短的时间就打赢了资本主义强大的国家,有人是这样评论,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英美的一流武器。
这也是新中国出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在抗美援朝期间的很多场战役中都可以看出中国志愿军的这种勇猛,即便对方派出十几台飞机大炮我们只用土枪,我们也能够顽强抵抗数十个小时。
所以说中国的胜利是必然的,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处于弱势,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打赢。
这场失败让联合国军队久久不能自已,他们很久都不能明白为什么会输,不过他们这种做法是非常正常的,其实战争刚刚开始中国也做好了非常艰苦的准备。
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抗日战争加上内战已经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我们空军和海军基本上为零,也只有陆军有作战力量。
当时我们的武器是从各个战场上从敌军手里抢过来的,甚至有的士兵在战场上就是直接从敌人的尸体上拿起武器来对付敌人。
当时有人戏称我们的武器,应该叫做万国牌,就是来源非常杂。
当时我们处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也答应为我们提供一些武器,但是因为战争进行得太快,而且运输武器也很困难,后面的一些补给一直都达不到。
与当时的中国相比,对面的同盟国全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仅仅是GDP就占据了世界的80%。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中国共派出多少军队参战?抗美援朝战争的几点基本情况:①战争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共打了两年零九个月。
如果加上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的时间,则为三年零三十三天。
②作战地区:北起鸭绿江,南至“三七线”,以后转到“三八线”附近。
③作战兵力:对方是以美国为首的打着联合国旗号的侵略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
除了美国以外,还有它的15个仆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希腊、南非联邦,通称16国,还没有把南朝鲜算为一个国家。
如算在内,即为17个。
另外,还有5个派有医疗队的国家,即丹麦、印度、意大利、挪威、瑞典。
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有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特别是美国,除了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陆、海、空军以外,手里还握有原子弹。
对方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达111万余人,其中美军54万余人,南朝鲜军51万余人,仆从国军队4.8万余人;美国侵朝兵力占它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半数;我方参战为,中国、苏联(出动了一些空军)、北朝鲜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18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134万人,朝鲜人民军45万人。
志愿军先后入朝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铁道兵10个师、坦克3个师、公安军2个师、工兵14个团。
先后入朝部队占全军陆军的70%、空军的41%、炮兵的73%、防空军的60%、坦克兵的30%、工兵的57%、公安军的11%、铁道兵的100%。
在战争期间敌我双方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总兵力:敌我双方均已达300多万人。
敌我总兵力对比为1∶1. 4,地面部队则为1∶1.7,我优于敌人。
④作战的武器装备,我则远远劣于敌人,对方战争开始时(1950年10月),有飞机785架、舰艇106艘、坦克886辆、火炮10388门,对方最多坦克达1543辆,最多火炮达19530门,最多舰艇达310艘(其中美军210艘,南朝鲜军67艘,仆从国33艘),最多飞机达2082架(其中美军1823架,南朝鲜军146架,仆从国军113架)。
朝鲜军事力量详表概况朝鲜人民军的前身是金日成主席于1932年4月25日创建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并于1948年2月8日发展壮大成为正规化的朝鲜人民军。
朝鲜人民军的组织、训练、条令和军事艺术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
苏联为这支新部队提供武器并帮助训练。
朝鲜人民军主要军官包括金日成在二战时在苏联接受训练和获得军事经验。
此外,苏联陆军的顾问协助朝鲜人民军制订战术和作战级别的计划。
简史规模现役部队约108.2万人。
国防政策为防止美日韩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朝鲜武装力量始终处于“攻势防御”状态。
据介绍,朝鲜前线司令部拥有的陆军3个军团和朝鲜海空军50%的力量以及12个特种游击旅可同时突破“军事分界线”南侧的美韩联军防御。
朝鲜海空军剩余的50%力量和炮兵指导局管辖的弹道导弹部队则将对集结在公海的美日韩军舰和驻韩、驻日美军基地进行打击。
以民兵为主的二线部队将负责长时间反空袭行动。
最后,最高司令部手里还握有占总兵力40%的特种部队、机械化步兵、远程炮兵和工兵作为总预备队,随机应变。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朝鲜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所有公民都有根据国家需要服兵役的义务。
服役期:朝鲜人民军陆军6~8年、海军5~10年、空军为3~4年。
义务兵可服役至40岁。
武装力量组成陆军朝鲜陆军拥有92.3万人。
编有20个军(其中1个装甲军、4个机械化军、12个步兵军、2个炮兵军、1个首都防御军)、26个步兵/摩托化步兵师、15个装甲旅、24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独立步兵旅;1个特种作战军8.8万人,10个阻击旅、14个轻步兵旅,17个侦察团、1个炮兵旅;6个直属重型炮兵旅、1个“飞毛腿”地对地导弹旅、1个“蛙”式地对地导弹旅,14个特种炮弹火箭炮旅。
主战坦克:约3500辆,主要有T—54/—55型、T—62型、59式。
轻型坦克:约560辆,主要有PT—76型、M—1985型。
装甲输送车:2500辆、主要有STP—40/—50/—60/—152型、Type—531型、M—1973型。
西安兵马俑在线5月19日讯中国人民志愿军究竟有多强悍?三位美国高级将领告诉你一切!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开国之战,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与联合国军长达三年的浴血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同时也为新中国换回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而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作为志愿军主要对手的美军给出了很多非常高的评价。
尤其是美军的一些中高级将领,他们的评价里面几乎都包含了赞扬的成分在里面。
原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范弗里特曾经这样评价志愿军:“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
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
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
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
他们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几天。
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
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有时甚至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范弗里特而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马修·李奇微曾在他的关于朝鲜战争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志愿军:“中国人是坚强而又凶狠的斗士,他们会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
而他们也是最值得尊重的敌人,他们从不杀死受伤或者被遗弃的伤员,他们会把伤员放在美军车队的必经道路上,之后离开。
他们从不像医疗车队开火,也从未进攻过任何医疗站。
” 而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还这样说过:“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
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斗就打响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经典战例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为实现国家统一,从三八线附近将韩国军队和美军击退至洛东江的作战行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6日,美国总统H.杜鲁门命令驻远东美海空军参战。
为打击和歼灭韩国军队和美军,朝鲜人民军在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指挥下实施南进作战。
战前,朝鲜人民军编有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少量空、海军。
韩国军队编有8个步兵师和一些独立部队,驻日美军为3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并可得到空军第5航空队、海军第7舰队的支援。
人民军在南进作战中先后组织实施了五次进攻战役。
汉城战役(6.25~29) 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迅速转入进攻,韩国军队决心固守汉城。
26日,美空军飞机攻击人民军南进部队。
人民军在南方游击队配合下,采取正面突破与翼侧迂回相结合的战法,全线突破三八线,于28日在空军支援下攻占汉城。
为阻止人民军南进,韩国军队炸毁汉江大桥。
中部和东部战线人民军占领春川、江陵等地;海军在西部沿海白翎、大青等岛屿实施登陆。
水原战役(6.30~7.6) 汉城战役后,韩国军队迅速收拢部队,在汉江南岸、横城和大关头一线构筑防线,企图阻止人民军南下,为美军前调争取时间,随后配合美军夺回汉城。
此时,美军通过空运和海运从日本调往朝鲜。
人民军决心在美军主力到达前突破汉江防线,歼敌主力于水原地区。
美军和韩国军队以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封锁汉江。
人民军在群众支援下迅速修复汉江大桥,于7月1日夺占南岸桥头阵地,3日攻占永登浦,突破敌汉江南岸防线,4日攻克水原。
5日,空运入朝的美陆军第24师先遣队在乌山以北投入战斗。
人民军先头部队在坦克支援下从正面发起冲击,并以部分兵力迂回敌侧后,激战两小时歼敌大部。
6日,人民军各部队分别攻克平泽、安城、原州、忠州和三陟等城市。
大田战役(7.7~20) 7日,联合国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由美陆军五星上将D.麦克阿瑟任总司令。
朝鲜战争伤亡人数1953年7月27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战绩公报。
公报称:自1950年6月25日至本日止,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093839名,其中美军397 543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 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 064辆,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各种炮7 695门,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艘。
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战绩为:毙伤敌671 954人,俘敌46 088人,劝降435人,共计718 477人,其中美军290 000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2 006辆、汽车3 165辆、装甲车44辆、飞机10 629架、各种炮583门;缴获敌坦克245辆、汽车5 256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各种炮4 037门、各种枪73 262支(挺)。
这是一个丰硕的战果。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果统计方面的严肃性是有口碑的,即或是对手,也常有称道之语。
孟良崮战役攻占孟良崮后,因清点战果时发现了尚有万余人漏网,粟裕即令部队重新投入战斗,方将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一部全歼,就是一例。
在军委作战局工作过的张清化、雷英夫等老同志也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军委领导对统计的准确性非常重视、非常仔细、非常认真。
淮海大战时曾为歼灭黄维兵团的骑兵究竟是一个营还是一个团就不厌其烦地往返电报与参谋人员反复核实。
毕竟这关系到对战场形势的基本估计,也必须认真核实。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双方大多数时间都处在阵地战状态,任何一方绝对控制战场或缴获对方全部挡案的情况都很少,除俘虏人数外,对对方的杀伤数字只能靠估计和推测。
在使用远射程攻击武器时尤其如此,所以双方对战果统计数字出现误差都是难以避免的。
中朝军队对歼灭美军的估计数字可能偏高,美军当时虽然先后有120余万人参战,兵力最高时亦有58万之多,但在朝保持的地面部队人数最高时也只有40余万人(韩军最高兵力达到64万余人)。
而对韩军的估计数字可能偏低,韩军不易捕捉,败阵后即化装四散奔逃,往往统计数低于其实际损失数。
震惊!朝鲜战争被埋没了50年的惊人真相!出处:西陆东方军事作者:supersjc时间:2010-06-29 10:03:08美国华盛顿的朝战纪念碑上的数字:在朝鲜,中国志愿军击毙15国联军68万美军5。
4万,歼灭联军242万美军17万。
美国人在开战后还做着"圣诞节前回家团圆"的迷梦,殊不知,将有68万联合国军(其中有5万4千多美国人),永远回不去。
朝鲜战争美军和联合国军、南朝鲜军比中朝联军伤亡小吗?整个二战中美军也没有伤亡这么多人,而中国本土毫发无伤。
朝鲜战争战后盘点:投入兵力:惨烈的朝鲜战争双方投入总兵力300万,联合国军120万,比战初增2。
5倍;中朝方面188万,朝鲜45,志愿军130多万,比战初增3。
5倍。
伤亡:1、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
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
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
5万余人,事故死亡、运输死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
5万余人)。
注:海外有数据说中国非战斗运输队死亡13万人,因此总计牺牲27万人。
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仅供参考。
2、美军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联合国军2256523总计:2429370。
阵亡美军54246人,联合国军628833人。
这个数字远大于1956年△△社公布的数据。
而1956年公布的数据是:美军伤亡失踪被俘总计14万2千(142091人),美军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148万人(1474269人)。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联合国军2256523总计:2429370。
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合计:683079;失踪:美军8177联合国军470267合计:478444;被俘:美军7140联合国军92970合计:100110;受伤:美军103284联合国军1064453合计:116773。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这里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军队列表,暂缺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前信息。
目录[隐藏]∙ 1 志愿军介入初期o 1.1 联合国军▪ 1.1.1 美国▪ 1.1.2 韩国▪ 1.1.3 英国▪ 1.1.4 加拿大▪ 1.1.5 澳大利亚▪ 1.1.6 法国▪ 1.1.7 新西兰▪ 1.1.8 荷兰▪ 1.1.9 泰国▪ 1.1.10 希腊▪ 1.1.11 土耳其▪ 1.1.12 菲律宾▪ 1.1.13 南非o 1.2 中、朝方▪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2 北朝鲜∙ 2 僵持初期o 2.1 联合国军▪ 2.1.1 美国▪ 2.1.2 韩国o 2.2 中、朝方▪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2.2.2 北朝鲜∙ 3 停战前o 3.1 联合国军▪ 3.1.1 美国▪ 3.1.2 韩国▪ 3.1.3 英国▪ 3.1.4 加拿大▪ 3.1.5 澳大利亚▪ 3.1.6 法国▪ 3.1.7 新西兰▪ 3.1.8 荷兰▪ 3.1.9 泰国▪ 3.1.10 希腊▪ 3.1.11 哥伦比亚▪ 3.1.12 土耳其▪ 3.1.13 比利时▪ 3.1.14 菲律宾▪ 3.1.15 南非▪ 3.1.16 埃塞俄比亚▪ 3.1.17 卢森堡o 3.2 中、朝方▪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注释∙ 5 参考文献志愿军介入初期[编辑]联合国军[编辑][注 1](1950年10月-12月)∙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注 2]美国[编辑]∙(直辖)第10军(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
o3师。
o7师。
o第1海军陆战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注 3]。
o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
▪24师。
o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
▪2师。
▪25师。
▪骑兵1师。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朝鲜人民军历史上一只强大军队的崛起,一般要经受无数次被视为兵家常事的胜败,方能够引起世人重视,这个过程有时要十几年(如解放军) 、几十年(如苏军),甚至更长时间(如普鲁士及其继承者德国、日本等),而60年前,在朝鲜半岛北部,一只新兴军队却颠覆了这一规则:正式成军不过两三年;最高司令官在此之前只是个营长、而且仅指挥过几次游击作战;官兵在由数百人扩充到近十万的过程中,在本土几乎没打过一场实战,但一打起来却势如破竹,以苏军的装备、解放军的顽强,将对手几近置于死地,初期装甲兵配合的一个师团竟然可以围歼美军的一个师,这样的战斗力恐怕只有二战初期的德国和日本堪与之媲美。
直到现在,美国、日本及韩国仍把这支军队视为心腹大患加以防范,这只军队就是老斐打小起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朝鲜人民军。
了解一下朝鲜人民军成军历史,也许可以管窥到至今仍然神秘的这只军队的一斑。
先说说朝鲜人民军的那些人,是如何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来源之一:远东苏军88旅苏军远东88旅,是东北抗联对日作战失利以后,陆续退到苏联境内的残部组建的一只部队。
抗联的事说来话长,九一八刚爆发时是抗联的全盛期,大大小小各路部队加起来有十一个军,四万多人,但打到后来,特别是四十年代初期,就剩下不到两千人了,为保存抗联部队的种子,余部大多退入了苏联,在苏联设了南北两个野营,周保中、李兆麟带的那拨人叫北野营,金日成那拨人叫南野营。
进入苏联的抗联也就千把号人,叫司令军长的都有好几个,师长团长一大堆,刚三十出头的金日成也是个师长,又称抗联二路军第一方面军司令,但苏联人对这些司令军长师长一个都不认,带多少兵过来就让你当个多大的官,88旅只下设4个营,官多兵少,有的连排可能有官无兵。
这个旅的叫法挺多,全称是苏联远东红军步兵独立第88特别旅,对外番号为8461步兵特别旅,中国称其为“抗联教导旅”,或“中国旅”,后来俄国人整合该部队时加入进来了一些苏军军官和远东地区的少数民族士兵,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旅的朝鲜人和与汉族官兵数量差不多,军官至少一半以上,士兵至少一个整营,于是苏联人、朝鲜人又把这只部队叫国际旅(其实这批朝鲜人在当时全都是中国籍,党组织关系都在中共)。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抗美援朝:彭主席高喊“三八军万岁”时,为什么智思宏和邓不表态?《跨过鸭绿江》第17集,38军战报来了,志愿军司令部里的欢呼声如雷。
彭一向喜欢破格,亲自发电报给38军表彰。
鸭绿江上的剧照电报初稿起草完毕,让工作人员当众宣读。
当他们读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时,在场的人都不禁点了点头。
彭总见大家都没有异议,马上安排发消息。
然而,当工作人员转身离开时,彭总又拦住了他。
彭总要了电报稿纸,加了“三八军万岁”几个字。
看到这么高的评价,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彭总身上。
彭总眼角隐隐含着热泪,喃喃地喊道:“38军万岁!”。
鸭绿江上的剧照邓华接口道:“同意!他们连夜飞了140里山路,停留在三三里、龙源里、松谷峰血战。
三十八军活该!”志愿军司令部其他人如梦方醒,高呼:“三八军万岁!”。
《跨过鸭绿江》这一剧情虽然看起来颇具壮志激情,但细节上却与真实的历史略有偏差,彭总拟写电文时,其实身边并没有那么多的人,也并未出现群情激昂高呼口号的场面。
鸭绿江上的剧照据《洪学智回忆录》记载,1950年12月1日,洪学智、邓华到彭总办公室,报告我军各部门在敌人撤退后的行动情况。
我进去的时候,彭总正在看前面的战报。
一边看,一边笑着说:“打得好!”然后把这份宏大的报告递给洪和邓观看。
不过,两人的态度,却并不如《跨过鸭绿江》剧中那么激动。
看完战报,邓华说:“他们是主力,他们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一副理所当然样子。
洪学智说:“他们上次受到彭将军的批评。
这一次,他们必须有所作为。
这是一支作风不服输的老军队!”,也是轻描淡写态度。
鸭绿江上的剧照彭总有主见,说:“不错,这是一支好军队。
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总的命令来奖励他们!”然后拿起笔,亲自起草了获奖信息,交给邓红观看。
看完他们同意了,彭总把消息交给工作人员,让他发消息。
参谋正要离开,彭总又把他叫了回来,加了“三八军万岁”几个字。
当彭看到他们没有说话,他笑着说:“如果你不表明你的立场,你就同意!”。
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的真实战斗力朝鲜人民军最初是以原抗联和八路军朝鲜籍归国人员为骨干组建起来的,在朝鲜战争初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自开战一直到仁川登陆前,美日对朝军的评价非常高,称朝军拥有类似于二战德军那种强悍的战斗力。
对于这种说法,本人持保留态度。
在我看来,过分地夸大对手强悍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遮羞布而已。
要评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得从编制,装备,人员素质,指挥能力,部队作风、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
下面就部队基本情况、装备、训练、兵员素质、指挥人员素质、实战表现等几个方面简略谈谈,权当抛砖引玉。
1、部队基本情况朝鲜人民军从建军的第一天起就深受苏军、日军以及解放军的影响,可以说是三者的混和体。
众所周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人民军的创建都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扶持。
朝鲜人民军的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基本上都是苏联模式,条令是翻译的苏军条令,并特别重视政治教育。
在军队体制上,朝鲜人民军实行的是一长制,各级编有政治副长。
朝鲜人民军为政治副职取了一个颇有朝鲜特色的名称--文化副长。
营以上军官每人都配小车和女秘书,这一点让志愿军官兵尤其看不惯。
由于朝鲜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五十年之久,许多朝鲜人曾经在日军中服过役。
不少人是在中国战场上反正,加入朝鲜义勇队,返朝后这些人成了最初建军时的骨干来源之一。
因此朝鲜人民军受日军的影响也颇大。
比如说,虽然编制体制是苏式的,但各级编制的称谓是却是军团、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这是典型的日式称谓。
受日军影响最深的是,朝军部队延续了日军等级森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作风,军中打骂体罚现象相当严重。
从一些志愿军将士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我军无军衔标志,不易识别职务高低,在中朝两军交往时,朝军的校官、尉官们往往表现得神气颐指。
在运动战时期中朝两军混居一地时,甚至有人民军营连级军官傲慢地命令我军高级将领为其打洗脸水的事情发生。
在获知眼前衣着朴实,被其视为勤务兵的人居然是志愿军高级将领后,这些朝军中下级军官顿时吓得手足无措。
相比中下级军官,朝鲜师团以上的高级军官们则对志愿军非常尊敬,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高级军官中有许多人原来就是八路军、东北抗联、解放军中的中下级指挥员,对我军的了解较多,在与我们共同浴血奋战中结成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还因为朝军高级军官们的政治水平比中下级军官强得太多。
这种等级森严,没有军事民主,强调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作风虽然限制了下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在作战经验并不算太丰富,战斗骨干比例偏少,战斗经验不足,各级军官实际指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能起到坚决贯彻上级意志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朝鲜人民军在作战时往往异常勇猛,死战不退,在士气高涨,指挥员意志坚决时往往表现得很顽强,但战术相对刻板。
但一旦攻击受挫,或者军官丧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或者指挥员自身战斗意志不足的情况下,部队往往士气低落得特别明显,战斗力一落千丈,前后判若两人,甚至部队整体崩溃瓦解。
这种现象在一些缺乏八路军或者四野归国官兵做骨干的部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解放军对朝鲜人民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些从中国归国的高级将领和成建制返朝的部队中。
从中国返朝鲜的官兵总数几乎占到了开战时人民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解放军的一些机动灵活的战术、部队建设的一些经验也带到了朝军中。
与许多人想象的相反,解放军对朝鲜人民军的影响不仅远不及苏军,甚至还不及日军。
这是因为朝鲜人民军是由苏联顾问一手组建并训练的,从一开始就将全盘苏化作为建军方向。
解放军的那套克敌制胜的法宝,比如机动灵活;军事民主;不以夺取土地为目标,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以战养战;官兵平等;诉苦运动;群众工作;优待俘虏,瓦解敌军等通通被被苏联顾问及朝军中苏联归国军官视为“不正规”和“游击习气”而摈弃。
取而代之的是苏联那套正规而刻板的单纯军事路线。
在这一点上,以金雄为首的从中国返朝的军官们对此有不同看法,曾试图进行一些抵制、矫正和揉合,但由于朝鲜国内、军内整体政治风向的原因,实际上收效甚微。
开战之初,真正被朝军统帅部视为精锐的是全盘苏化,几乎未受解放军影响的第3、第4师团。
2、装备作为日本长期苦心经营的战争基地,日本战败投降时在朝鲜境内留下了许多装备物资。
但朝鲜人民军从一开始起走的就是全苏械化的道路。
日军留下的装备物资大部分支援给了东北民主联军,少数留用的也只是交给各保安队、警备队、训练所作为训练使用。
朝军中的苏式装备都是二战时期苏军使用的成熟产品,或者说就是战后苏军换装汰换下来的装备。
朝鲜境内集中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工矿企业,能保证部分轻武器弹药及火工品的供给,也能自制部分轻武器(比如仿制PPSH41的49式冲锋枪),但重武器全都依赖从苏联进口。
作为开战时朝鲜人民军进攻的主要拳头,105装甲旅和独立坦克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两支装甲部队装备的是T34-85型,在当时仍是苏军的一线装备。
同时期的我人民解放军仍是杂械,给部队后勤供应上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相比较而言,朝军的全苏械化在后勤保障上比我军的万国牌杂械要优越得多。
但根据后期志愿军的使用经验,苏式枪械并不比我们的杂械好用,例如TT33不如毛瑟驳壳枪,DP28轻机枪不如捷克式,PPSH41不如美制M3,莫辛纳干步枪不如中正式和美制M1903步枪,郭留诺夫重机枪的轮式枪架不适应朝鲜山地。
苏式装备对朝鲜人民军战斗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
人民军一个师团拥有122毫米榴弹炮12门,76毫米加农炮36门,SU76自行火炮12门,120迫击炮18门,82迫击炮81门,60迫击炮108门,45毫米反坦克炮42门。
这种装备水平不仅强于李伪军,而且也远远强于同期解放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
但是由于朝鲜工业配套能力不足,绝大部分炮弹只能依赖从苏联进口。
一旦补充量赶不上消耗量,朝军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
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在仁川--汉城防御战期间,朝军坦克部队因为极缺高爆榴弹,所以只能使用穿甲弹对付美伪军的有生力量,其作战效果可想而知。
令人费解的是,朝鲜人民军在装备供应上不但极度崇尚苏械,而且在具体做法上也非常刻板。
这不仅表现在志愿军入朝初期,急盼我们出手援救的人民军官兵看到志愿军装备的杂械时,失望,不屑,鄙夷之情溢于言表。
而且在战争初期大田战役后,人民军损失巨大,武器弹药装备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刻板地从苏联紧急进口装备,顶着美机的轰炸历经千辛万苦地输送到前线,途中损失大半。
在洛东江战役和釜山战役中,能运到前线的物资平均每个师团每天仅15吨左右,鉴于当时一线人民军的满员率仅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每人每天的物资供应量充其量仅3公斤左右。
苏械装备中自动火器多,弹药消耗量大,如此之少的供应量自然严重削弱了前线人民军的战斗力。
许多火炮就是因为缺乏炮弹而不得不拉回后方休整,从而使前线部队火力锐减。
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对于在汉城、水原、大田这三次战役中缴获的大批美式装备物资却利用率极低,大批完好的美式装备被弃之一边无人问津。
仁川登陆后的9月17日夜间,美陆战1师扫荡了富平市。
这里是战前驻韩美军作为补给基地而建设的城市,在仓库里原封不动地堆放着战前美军留下的各种炮弹和机枪子弹等约2000吨。
美军为意外地得到这批物资而大喜过望。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从7月初到9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占领富平市达两个半月之久,期间尽管前线极缺作战物资,却始终没有充分利用缴获的举动,最后原封不动地悉数奉还敌人。
我军那套以战养战,利用缴获补充自己的作风在人民军中并未得到传承。
3、训练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的训练是很严格很刻苦的。
这对于将一支新编成的,三分之二的人无实际战斗经验的军队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一定作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训练教范全部是照般苏军的,不走样地学。
由于军队的传统、作战环境、作战式样以及保障能力的不同,适用于苏军的教范未必就适用于朝军。
举一个例子,吴瑞林将军在《抗美援朝中的第42军》一书中有如下记载:我志愿军刚进入朝鲜时,42军在东线派125师副师长茹夫一带两个营深入敌后寻找人民军残部。
找到朝军12师团两个建制不完整的大队(营),组成了中朝联合游击支队。
该支队在敌后试图利用暗夜歼灭或驱逐伪8师警戒部队,但万万没想到,12师团受到苏军训练的影响,突击队在夜间冲击时也高呼“乌拉!”,从而暴露目标,遭敌近距离火力杀伤,伤亡惨重,连续两次攻击失败,只能放弃原计划绕道转移。
12师团就是由47军中的朝鲜族战士编成的,朝鲜战争爆发时的番号是第7师团。
开战后不久改称12师团,并在8月攻势中荣获“安东”师的荣誉称号。
该师团指战员长年在47军编成内作战,对解放军那套战略战术应该非常熟悉。
该师团回到朝鲜时,距战争爆发仅有两个月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进攻的准备,部队的换装和重新整编,那么进行苏式整训的时间不可能太长。
战争爆发后战斗频繁激烈,更不可能有时间从容整训。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相隔半年时间,这支原四野出身的部队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受苏军训练的影响如此之深,其他部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4、兵员素质从兵员素质上来说,开战时朝鲜人民军中具有作战经验的约占三分之一。
一部分来自抗联,一部分来自八路军,大部分来自四野,极少数来自苏军。
抗联和八路军战士富有敌后游击战的经验,这一点在美军仁川登陆后,洛东江前线朝军大溃败时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保存了大批有生力量。
来自四野的战士对于运动战,穿插、迂回经验丰富,也打过一些攻坚战和野战阵地防御(例如47军的黑山阻击战,使日后朝军第7师团的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些官兵成为了人民军的中坚力量。
曾在苏军中服役的朝鲜藉官兵人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坦克部队,这是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进攻的中坚力量。
作为朝鲜人民军进攻利矛的第105装甲旅和独立坦克团在大田战役后损失惨重,朝军将105装甲旅升格为装甲师,但仅仅运去少量坦克作为补充,却将开战后苏联紧急援助的大部分坦克组建第16、17装甲旅,分别装备T34型43辆、40辆。
装备补充相对较易,但技术兵种养成时间较长,且新单位各方面磨合不够,战斗力有限。
因此,朝鲜人民军坦克兵的素质在开战后有明显的下降。
总体而言,相对于由伪警察、伪宪兵为骨干,再加上一些无任何作战经验的壮丁拼凑起来的李伪军来说,战争初期的朝鲜人民军兵员素质应该说相当不错。
战争爆发后不久,以各边境警备队扩编而来的第7、8、9、10师团由于紧急补充了大量新募人员,训练不足,战斗骨干不足,军官素质不足,因此其整体素质与早期编成的七个师团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美军介入后,朝方速战速决的希望破灭,一线的朝军各部损失极为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朝军统帅部热衷于将北朝鲜境内动员的人力组建新的师团、旅团。
从开战初期的10个师团、1个坦克旅团和1个独立坦克团,迅速膨胀到了半年后的28个师团,3个坦克师团以及一些旅团和警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