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中的文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和中国化
- 格式:pdf
- 大小:715.44 KB
- 文档页数:21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当今世界的特征(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优势互补)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8.化解冲突的手段(1)从个人层面: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2)从国家层面: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目录1.第一课同住地球村2.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4.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5.第五课少年的担当6.第六课我的毕业季7.第七课从这里出发温馨提示:目录已做超链接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当今世界的特征(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优势互补)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2018年⾼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考点⼀:中华⼈民共和国成⽴01.(2018届重庆市⾼三5⽉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
在开国⼤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曲》等核⼼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 意味着⼈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校2018届⾼三第⼆次联考⽂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办法》,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 巩固新⽣的⼈民政权B. 取缔⾮法的社团组织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登记的⽬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的⼈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关。
03.(⼭东省烟台市2018届⾼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中共中央指⽰:“凡三万⼈⼝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迟三个⽉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民群众的重要⽅法之⼀。
”这⼀指⽰A. 为渡江作战进⾏战前总动员B. 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和巩固⼈民政权D. 标志⼈民代表⼤会制度建⽴【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抓住关键信息、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时间“1949年7⽉”结合新民主主义⾰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三第⼆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段不断出现⾰命⾼潮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影响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也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引领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影响与引领。
一、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国际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快速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与学习的机会;二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以其特有的经济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国家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注重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体现了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
这种经济模式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可行性,引起了其他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与建设,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参与与引领,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创新的思路。
二、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领域的国际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得到世界的认可;二是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政治理念与制度。
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了中国的政治稳定,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国家发展不动摇、人民利益不动摇,为全球政治稳定注入了一股积极的力量。
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政治理念与制度也在国际间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理念,都引起了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注和学习。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发展势头,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国际经济、政治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
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员,一方面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如何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一、对全球化的认识1、概述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充分发展,尤其是运输和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将国家、民族、组织、个人等社会单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方各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相隔多远,都相互影响并在如此密切的相互影响之中继续推动世界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整合和向前发展的横向和纵向的历史过程。
2、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全球化的首要因素。
其次,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再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促使全球化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有下面三个阶段:第一,开始阶段(1500-1750年),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事件;科技的突破为欧洲尤其是欧洲南部国家开辟国际市场提供了先进物质技术条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曲折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是工业革命、殖民地开拓时期,民族意识的兴起和发达国家对全球利益的争夺促使全球化的发展,二战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两极格局是当时的显著特征。
第三,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星期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民族国家也兴起,冷战宣告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4、全球化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并有其独特的影响。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我国存在三大核心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主张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三晋文化圈,主张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至于荆楚文化圈,既不主张礼义教化,又不主张政刑法制,而是采取一种相对消极的“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
这反映出()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B.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C.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D.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2.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已经不足辨。
孟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这说明,战国时代()A.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增强B.礼乐成为夷夏交往准则C.百家思想呈现争鸣态势D.汉化与胡化同时并存3.甲骨文中,“德”字写作“”。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惟王恭德裕天”,首次出现了带有“心”字的“德”字。
这反映出西周()A.敬天法祖思想流行B.人文主义思想发展C.遵循天人感应思想D.文字书写载体变化4.下面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作品《高逸图》。
以下评价中,最贴近这一作品的是()A.突出传说故事及神仙形象B.画外蕴藏着人文主义精神C.趋向写意并侧重笔墨神韵D.笔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5.汉光武十九年,洛阳县令董宣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不肯向包庇犯法奴仆的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赢得了强项令的美名,后人将此事改编成京剧《强项令》,留下了“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 的经典唱词,影响很大。
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汉光武帝政治改革成效不佳B.董宣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相当普遍C.后世改编重在传递浩然正气D.出现类似事件取决于官员的性格6.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
目录1.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2. 其次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4. 第四课与世界共进展5.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6. 第六课我的毕业季7. 第七课从这里动身温馨提示:名目已做超链接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当今世界的特征(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进展的世界。
世界正经受着一轮大进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进展不平衡等问题照旧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严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进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展。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本钱。
〔优势互补〕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淌,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进展供给了的时机,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乐观态度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加风险意识,留意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预备。
6.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布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多样的文化供给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与进展的前提和根底。
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加的元素,激发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会与冲突的缘由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推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会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