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炒制方法大全_茶叶的炒制技巧.doc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5
炒茶叶铁锅开锅的正确方法
炒茶叶是一项需要技巧的工艺,以下是使用铁锅炒茶叶的正确方法:
1. 准备好铁锅:选择一个底部较厚的铁锅,它能提供均匀的热量传导,确保茶叶的炒制均匀。
2. 预热铁锅:将铁锅置于炉火上,用中小火加热,逐渐升温。
这样可以避免铁锅过快过热,降低茶叶的烤焦风险。
3. 加入茶叶:当铁锅加热至适宜温度时,加入适量的茶叶。
一般来说,每次炒茶叶的量不宜过多,方便翻炒。
4. 不停翻炒:用木铲或铁铲不停翻炒茶叶,以防止茶叶黏锅或烤焦。
炒制过程中,需要保持持续的中小火力,并控制炒制时间和力度,以避免茶叶受损。
5. 控制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炒制要求,调整炒制时间和温度。
一般来说,浅焙茶叶建议炒制时间约为数分钟,中焙茶叶约为十几分钟,重焙茶叶可延长至数十分钟。
同时注意茶叶颜色的变化,掌握合适的炒制程度。
6. 散热停火:在将茶叶炒制至理想状态后,关闭炉火,将铁锅放在散热架或物体上让其自然冷却。
此步骤很重要,因为茶叶在锅中仍有余温,并且会继续受热。
7. 筛选和保存:将炒制好的茶叶倒入干净的容器中,进行筛选,去掉茶叶中的颗粒和杂质。
然后将茶叶完全冷却后密封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炒茶叶时,要保证炒制过程中没有异味和杂质。
另外,掌握好火候和时间非常重要,不同的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需要的火候和时间会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来掌握。
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
1、生锅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
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
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中低档鲜叶180--200℃。
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
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
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
如此交替进行,约经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2、熟锅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
锅温80-90℃。
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
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
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
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
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
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炒茶的做形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炒茶做形工艺流程。
1.摊青。
采摘新鲜茶叶后,摊放在透风干燥的竹匾或其他容器中,放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风干,一般摊放12-24小时。
本地白茶炒制方法与步骤
本地白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茶叶,它的独特口感和香味令人着迷。
下面是本地白茶炒制的方法和步骤:
1.准备新鲜的茶叶。
采摘的时间非常关键,最好在清晨和晴朗的天气下进行采摘。
采摘下来的茶叶要尽快炒制,以保留其新鲜度。
2.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晒干,去掉多余的水分。
此时的茶叶既不太干也不太湿,非常适合炒制。
3.在炒制过程中需要使用铁锅或者不锈钢锅。
将锅预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将茶叶放入锅中。
4.炒制过程需要进行不断地搅拌和翻动,以保证茶叶受热均匀,并且不会烤焦。
5.在炒制的过程中,你需要时刻注意火候,火力过雄会让茶叶过度烘焙,使口味变得偏苦;火候过小则无法炒制出足够的香味。
6.当茶叶的色泽逐渐变成浅黄色的时候,你可以把茶叶取出来,让它冷却。
7.待茶叶放置一段时间后,即可将其装入茶罐中保存。
本地白茶炒制完成。
总之,本地白茶是一种非常需要认真炒制才能达到最佳口感和香味的茶叶,因此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的心血和时间去制作。
朝天锅炒茶叶使用方法
朝天锅炒茶叶是一种传统的炒茶方法,下面是使用方法:
1. 准备茶叶:选择新鲜嫩叶制作茶叶,可以选择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2. 预热锅:将朝天锅放在炉台上,用中小火预热锅底,烧热锅体。
3. 加茶叶:当锅底温度达到适宜时,将准备好的茶叶加入朝天锅中,一次不要加太多,以保证
每片叶子都能均匀接触锅底。
4. 翻炒:用专用的炒茶工具(如炒茶铲)迅速翻炒茶叶,以免叶子粘底或糊锅。
炒茶要求手快、眼快,以免茶叶烤焦或过熟。
5. 控制时间: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工艺要求,炒茶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炒制茶
叶的时间在5-10分钟左右,期间要不断翻动茶叶。
6. 掌握火候:根据茶叶的变化,掌握好适宜的火候。
茶叶开始变色,散发出香气,可以轻轻用
手摸茶叶的硬度,判断是否达到所需的炒制程度。
7. 防止过燥:当茶叶翻炒到稍微有点起卷时,迅速将茶叶倒出锅,避免过度烘焙过燥。
8. 冷却:将炒制好的茶叶均匀地撒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使其迅速冷却。
以上就是朝天锅炒茶叶的使用方法,不同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偏好可能会有所变化,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茶叶炒制的方法与技巧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
而茶叶的炒制过程则是决定茶叶质量和口感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介绍茶叶炒制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对茶叶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茶叶茶叶的炒制方法与技巧首先要从选择合适的茶叶品种开始。
不同的茶叶品种适合不同的炒制方法,因此在炒制之前要根据茶叶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绿茶适合采用高温短时间的炒制方法,以保持茶叶的鲜绿色和清香味;红茶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发酵和炒制,以突出茶叶的红褐色和独特的香气;乌龙茶则需要经过半发酵的处理,炒制时要注意掌握好火候,使茶叶保持香气和滋味的平衡。
二、采摘与处理茶叶的炒制方法与技巧还涉及到茶叶的采摘和处理过程。
茶叶的采摘时间、采摘部位和采摘工艺都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春季采摘的茶叶质量较高,因为此时茶树的新芽嫩叶最为肥嫩,含有丰富的养分和芳香物质;夏季采摘的茶叶则相对较粗糙,因为此时茶树生长迅猛,新芽嫩叶较少。
在采摘后,茶叶要经过杀青、揉捻、发酵等一系列处理工艺。
其中,杀青是将茶叶中的酶活性迅速停止,以保持茶叶的鲜绿色和香气。
揉捻则是通过揉搓茶叶,使其形成独特的外形和口感。
发酵则是某些茶叶品种特有的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茶叶产生特殊的香气和滋味。
三、炒制的步骤和要点茶叶的炒制方法与技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烘青、炒青、烘干。
烘青是将采摘后的茶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
烘青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以免茶叶受损。
炒青是茶叶炒制的关键步骤,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
炒青时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特点,掌握好火候和炒制时间。
一般来说,茶叶的炒制温度要高于烘青,但也要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茶叶烧焦。
烘干是将炒制后的茶叶进行最后的干燥处理,以便储存和运输。
烘干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免茶叶变质。
四、炒制的工具和设备茶叶的炒制方法与技巧还与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密切相关。
传统的茶叶炒制工具包括铁锅、竹篮等,而现代化的茶叶炒制设备则有电炒锅、烘干机等。
炒茶工艺流程
《炒茶工艺流程》
炒茶是制作茶叶的重要工艺流程之一,它能够使茶叶变得香气扑鼻、味道鲜美。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炒茶的工艺流程吧。
首先,选取鲜嫩的茶叶作为原材料。
接着,将茶叶放入炒茶锅中,炒茶锅是一种专门用来炒制茶叶的工具,它可以均匀地传热,使茶叶炒制均匀。
然后,点火炒制。
炒茶的火候十分重要,需要掌握好炒制时间和温度,以保证茶叶的色泽和口感。
炒制过程中,茶叶会不断发出“啪啪”的声音,这是因为水分被炒干后,茶叶内部的细胞壁破裂所产生的声响。
接着,炒制至一定程度后,需要将茶叶冷却。
冷却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以免茶叶变质。
最后,将炒制过的茶叶进行分类、包装,并进行精选,最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看到炒茶工艺是一个十分细致和繁琐的过程,需要工匠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口感好、香气浓郁的优质茶叶。
茶叶炒制方法大全茶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茶叶。
为了制作出高质量的茶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炒制工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叶炒制方法。
1.绿茶的炒制方法(1)采摘鲜叶:需要在茶树的生长期内,选择嫩叶采摘。
嫩叶含有大量的嫩芽,口感更好。
(2)杀青:将采摘好的鲜叶放入炒锅中,以高温杀青。
杀青的目的是停止鲜叶的发酵过程,保持茶叶的绿色。
(3)揉捻:将已经杀青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这样可以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茶汁与茶叶充分接触,提高茶叶的香气。
(4)炒制: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
炒制的目的是使茶叶干燥,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品质。
(5)萎凋:将炒制好的茶叶放置在通风处,让茶叶自然萎凋。
萎凋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种类而定,一般为数小时。
(6)烘干:将萎凋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除去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状态。
2.黄茶的炒制方法(1)采摘鲜叶:同样需要在茶树的生长期内,选择嫩叶采摘。
(2)杀青:将采摘好的鲜叶放入炒锅中,但温度要低于绿茶。
杀青过程中,鲜叶会呈现出黄色。
(3)蒸堆:将已经杀青的鲜叶放入锅中蒸熟,然后放入棚子中进行堆制。
蒸堆的目的是让茶叶发酵,产生独特的黄茶香味。
(4)揉捻:与绿茶的揉捻过程相同。
(5)炒制:与绿茶的炒制过程相同。
(6)烘干:与绿茶的烘干过程相同。
3.红茶的炒制方法(1)采摘鲜叶:同样需要在茶树的生长期内,选择嫩叶采摘。
(2)萎凋:将采摘好的鲜叶放置在通风处,让茶叶自然萎凋。
萎凋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种类而定,一般为数小时。
(3)揉捻:将萎凋好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要适中,以保持茶叶的形状。
(4)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种类而定,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5)炒制:将发酵好的茶叶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
炒制的目的是使茶叶干燥,提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6)烘干:与绿茶的烘干过程相同。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茶叶炒制方法。
传统炒茶工艺流程传统炒茶可是门很有趣的手艺呢!一、采青。
这可是炒茶的第一步哦。
茶农们得早早地去到茶园里,挑选那些鲜嫩的茶叶。
就像在一群孩子里挑最可爱的那几个一样,要挑刚冒尖儿的、嫩嫩的叶子。
一般呢,都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的状态是最好的。
这个时候的茶叶啊,就像是刚睡醒的小娃娃,充满了生机。
茶农们的手啊,就像温柔的妈妈一样,轻轻把它们摘下来,放到竹篓子里。
这竹篓子也很有讲究呢,透气又环保,能让茶叶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不会被闷坏。
二、萎凋。
采回来的茶叶可不能直接就炒。
得让它们先萎凋一下。
这个过程就像是让茶叶休息休息,放松放松。
把茶叶摊开在干净的地方,最好是通风又有点阴凉的地儿。
这时候茶叶就开始慢慢变化啦,它们会失去一些水分,变得有点软软的。
就像人运动完出了点汗,没那么精神饱满了,但是却有一种别样的状态。
这个过程很关键呢,如果萎凋得不好,后面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对劲儿了。
三、杀青。
杀青是炒茶里很重要的一步哦。
把锅烧热,然后把萎凋后的茶叶倒进去。
这时候锅就像一个大舞台,茶叶们就在上面开始它们的表演啦。
用手或者工具不停地翻炒茶叶,就像在给它们做按摩一样。
这时候茶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它们在唱歌呢。
温度要控制好哦,如果温度太高,茶叶就容易焦糊,那可就前功尽弃了;要是温度太低呢,杀青就不彻底,茶叶的味道也出不来。
这个过程中,茶叶的颜色也在慢慢变化,从绿色变得有点暗绿,而且它们的青草味儿也开始慢慢变成茶香了。
四、揉捻。
杀青后的茶叶啊,就可以进行揉捻啦。
这就像是给茶叶做塑形呢。
把茶叶放在干净的布或者特制的器具里,开始揉啊揉。
这个时候要有点力气,但也不能太用力,不然茶叶就被揉碎啦。
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的细胞破碎,这样茶叶里的汁液就能更好地渗出来,茶的味道也会更浓郁。
你可以想象一下,茶叶就像一个个小面团,被我们揉来揉去,变得越来越紧实,形状也越来越好看。
五、炒干。
最后一步就是炒干啦。
再把锅烧热,把揉捻后的茶叶放进去继续炒。
炒茶的十大手法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炒茶的十大手法那点事儿。
有一回啊,我去一个茶园玩。
那茶园可美了,绿油油的一片,空气中都弥漫着茶叶的清香。
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中呢,突然看到一群人在一个小屋子里炒茶。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嘿,那场面可热闹了。
我就问旁边的一个老师傅:“师傅,这炒茶有啥讲究啊?”老师傅笑着说:“这炒茶啊,可有十大手法呢。
”我一听,哇,这么厉害。
老师傅就开始给我介绍起来。
第一个手法叫“杀青”。
老师傅说,这就像是给茶叶洗个热水澡,把茶叶的青气去掉。
我看着师傅把茶叶倒进一个大锅里,然后用手不停地翻动着。
那锅里的茶叶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锅里蹦蹦跳跳的。
接着是“揉捻”。
这就像是给茶叶做按摩一样。
师傅把杀青后的茶叶放在一个盘子里,用手轻轻地揉着。
我看着师傅的手在茶叶上揉来揉去,就像在变魔术一样。
还有“搓团显毫”。
这个手法可有意思了。
师傅把揉捻好的茶叶搓成一个个小团,然后再把它们散开。
这样可以让茶叶的毫毛显露出来,看起来更加漂亮。
我看着师傅的手灵活地搓着茶叶,心里想,这得练多少年才能这么熟练啊。
“烘干”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师傅把搓团显毫后的茶叶放进一个烘干机里,让茶叶变得干燥。
我看着那烘干机呼呼地转着,心里想,这茶叶可真不容易啊,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能变成我们喝的茶。
除了这些,还有“炒二青”“炒三青”等等手法。
每一个手法都有它的作用,都是为了让茶叶更加好喝。
我在旁边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炒茶这事儿不简单。
最后,老师傅炒好了一锅茶,让我尝尝。
我喝了一口,哇,那味道,清香扑鼻,回味无穷。
这次在茶园的经历,让我对炒茶的十大手法有了更深的了解。
以后要是再喝到茶,我就会想起那些师傅们辛苦炒茶的样子。
嘿嘿,今天就唠到这儿吧,大伙们下次再见哟!。
茶叶炒制方法大全_茶叶的炒制技巧
茶叶的炒制方法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
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
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
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
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
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
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
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太平猴魁的采摘及炒制方法
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立夏前停采。
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l5~20天时间。
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
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一芽二叶(第二叶开面)俗称尖头,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
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阴天午前(雾退之前),午后拣尖。
杀青: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
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
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 100克。
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 3分钟。
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
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毛烘: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
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
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
第三烘温度略降。
仍要边烘边捺。
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
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足烘: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
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
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
切忌捺压。
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
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火青茶的保存技术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
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
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
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炭或干燥剂即可。
2、瓷坛保存: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
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3、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4、热水瓶保存: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
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
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
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桃花潭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
产地青山环抱,云雾缭绕。
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故叶
如碧玉、味似花香。
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