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案3 第二课时学案《我们怎样学地理二》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
地理:1.2《我们怎样学地理》学案(2)(湘教版七年级上)[目标导学][自学质疑]一、地图1、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的比例,并用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
2、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人刻在泥板上原始地图,第二老是巴比伦人刻在陶片上的。
3、思考P7活动题,课后完成。
4、地图可以分为 (包括: )和( )。
5、一张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
二、学会辨别方向1、基本方向有四个,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四个方向是。
2、方向判定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向标法,通常指向正北方,又指北针;二是不标示方向,遵循原则确定方向;三是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3、在室外使用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背朝,左手是,右手是。
4、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常有四种:(1)、(2)、(3)、(4)。
三、比例尺大小判定与选择1、使用比例尺的原因是:实际地理事太,纸太,以同时的比例缩小不失真。
2、比例尺是与实际距离之比,有三种表示方式分别是。
2、完成P9活动题1。
3、大小一样的地图,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内容。
比例大的表示范围,内容。
四、图例和注记1、地图中常用和颜色表示各种地理事物,也就常说的,并且会用文字与数字来补充,也就是常说的。
2、了解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3、完成活动题P10。
[互动释疑]一、小组互动释疑二、师生交流释疑[反馈延伸]1、构成地图的要素是()A.颜色、图例、方向 B.经纬度、比例尺、颜色C.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D.等高线、方向、经纬度2、关于地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A.比例尺用来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B.比例尺用来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放大的程度C.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D.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下列地图比例尺中,属于大比例尺的是()A.10万分之一B.25万分之一C.1:500000D.1/8000000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那么内容最详细的是:()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 重庆地图D.巴南地图5、学校(假设长200米,宽150米)总务处刘主任请我为学校绘制一张地理课本大小的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合()A.1∶1000B.1/3000000C.1 / 40KM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6、读“某地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学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
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首要。
要把许多地理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敲碎地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不可能到过许多遥远的地方,从而把地理事物完整的记录下来。
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天下景物与事物,是人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
教材把地图的学习安排在开头,就是源于上述认识。
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学校的全貌,分别绘出学校的鸟瞰图(把原有的景物描在纸上)、平面图(用符号表示鸟瞰图中的景观)、地图(加入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地图组成要素)。
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就把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引到了地图的组成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上了。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
地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让学生获取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才会在终身地理学习中获得主动权,才会获得常新的地理知识。
教材从许多方面教学生收集地理知识的方式:网上查询、图书馆查阅、社会实践中了解情况等。
同时让学生在收集地理信息时学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
学习地理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对地理素材的整理、区别、加工的过程。
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去认识地理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成因,辨证地分析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地理问题并带有自己创新意识的能力。
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类型需求的多样化,学生通过野外旅游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指导就成为必要。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数在小学对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的学生对方向一无所知,循序渐进,务求扎实掌握,打好基础。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米
线段式:
教师:强调比例尺的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做单位。
计算过程中单位必须统一。
厘米换千米,去掉5个零;厘米换米,去掉2个零。
小试牛刀: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
(3千米)
小组探究: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探究并填表)
比例尺范围内容中国地图小大简略
北京地图大小详细
总结: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反之。
教师:多媒体展示校园地图和中国地图,判断比例尺大小,总结画地图时应选用什么样的比例尺?
学生:比较、分析回答:校园选择大比例尺,中国地图选择小比例尺。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使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师讲解:地图的种类和应用
(1)地图的种类
教师: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地图,并总结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引导学生讨论电子地图的传统纸质地图的优缺点。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图。
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电子地图内容更新快,携带方便;传统纸质地图内容更新慢,携带不方便。
【设计意图】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图、了解地图。
(2)地图的应用场景
情景探究:
想知道巴以冲突的发生地,应查阅什么地图?(世界政区图)。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编者李瑞芳一.学习目标:1.应用:搜集地理信息,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并学会在野外辨别方向;2.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3.知道:地图基本要素和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二.定向诱导:要学好这节课,首先我们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越。
其次,要知道怎样辨别方向,当我们面北而立,前面是方,后面是方,左边是方,右边是方。
三.自学探究:怎样看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怎样收集地理信息?如何思考地理问题?野外旅行中怎样学习地理?1.如何用指向标确定方向?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有时需要平移指向标。
例如,问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这时要把指向标平移到B点上;如果问某地理事物是什么走向,需要把指向标平移到该地理事物的中间部位。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关系?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如何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计算图上事物的实地距离,要先量出事物的图上距离,将比例尺公式变形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实地距离。
求出数值后,要注意换算成所需要的单位。
五.反馈总结:1.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A.东方B.南方C.北方D.西方2.地理活动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下列比例尺最适宜的是()A.1:2000000B.1:500C.1:30000D.1:1000003.图中的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30千米B. 60千米C.300 千米D. 600千米4.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A.中国地图B.世界地图C.河南省地图D.鹤壁市地图。
我们怎样学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按照绘制地图、认识地图到运用地图(地图的选择、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的设计逻辑,帮助学生感受地图在地理学习、日常生活、生产建设、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同时,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用多种方法学好地理。
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主要种类,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地理实践力)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根据需求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地理实践力)4.结合生活实际,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综合思维)5.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6.结合实例,说明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养成在户外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重点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难点:1.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2.比例尺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作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教学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使用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开展地理考察等。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
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地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1、自主学习:读图1-12和图1-13,思考:(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师精讲点拨】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探究结论】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教师精讲点拨】: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
2.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4.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2.熟悉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定义,以及地图与地球仪的比较。
在地图上用什么方法去辨别方向。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内容。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叫比例尺?(书上第9页)图例和标记是什么?(书上第10页)1、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2、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师: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3、练习:学生分组全作、讨论转换表达的形式。
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指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活动第2题,计算实际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4、练习:比较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完成表格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魇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互动: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
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4、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难点: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数在小学对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的学生对方向一无所知,循序渐进,务求扎实掌握,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读图法、实践法
教学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四种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同生活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挂图以及一些小地图的判读,初步学会看读地图,能够在地图上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并掌握地图的简单应用。
2、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地理信息,获得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问题思维能力;3、初步具备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一些简单的生活地图运用学习,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2、认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培养一定的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要思考地理问题(一)课前预习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9内容,知道比例尺的概念并运用比例尺的概念计算(1)比例尺=()/()在地面上1千米的距离,在地图上画1厘米长,描述为:(2)计算:比例尺:图上3厘米,实地距离660千米,比例尺是:实地距离:比例尺1:1000000地图上,量的AB距离3厘米,AB两地实际距离是千米。
图上距离: CD两地50千米,在比例尺为 1:1000000的地图上长厘米。
学习任务二:认识比例尺三种形式并掌握三形式的转化(1)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
(2)三形式的转化: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100千米,是比例尺的哪种形式?表示成数字式()A、1:1000B、1:10000C、1:1000000D、1:10000000学习任务三:结合图1-17、1-18,判断比例尺大小并掌握比例尺大小、范围、详略关系1、比较大小:比例尺最大的是()A、1:1000B、1:10000C、1:1000000D、1:100000002、绘制地图时,选用比例尺大小不一样,学校地图或乡镇地图选用(大或小)的比例尺,而画一幅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就要选用(大或小)的比例尺,3、地理兴趣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宜选用下列哪种比例尺()A、1:50000B、两千分之一C、图上一厘米等于实际距离3千米D、1:10000学习任务四:结合课本P12-13,知道学好地理的方法1、阅读课本P12总结收集地理信息的渠道有那些?2、阅读课本P13,总结进行地理考察,我们要有怎样的准备?(二)课中实施1导入:从《中国地图》中,可不可以知道重庆到成都直线距离有多长呢?(同学一般情况下肯定不知道)其实,我们是完全可以根据地图来算出任意两个地方的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