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课时随堂训练题1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5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某一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图1图2为“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示意图”。
完成2—4题。
2、以图中天体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A.1级B.2级C.3级D.4级3、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北半球夏至时,地球位于A.甲处B.乙处图2C.丙处D.丁处4、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与太阳距离太远B.宇宙环境不安全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图3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4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345、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6、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完成7—8题。
7、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a B.bC.c D.d8、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A.山岭B.褶皱图5C.断层D.隆起读图6,完成9—10题。
图69、图6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D .④10、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 读图7,完成11—12题。
11、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7A .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B .乙地背斜成山C .丙地向斜成谷D .丙、丁之间有断层 1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13—14题:图813、在a 、b 、c 、d 四区域中,最有可能成为储油气构造的是A .aB .bC .cD .d14、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A .①B .②C .③D .④15、“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雨马儿跑”,晴空呈蓝色,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散射与反射B .吸收和散射C .吸收与反射D .散射与吸收16、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有关A .①B .②C .④D .⑤ 17、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之一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有关A .①B .②C .④D .⑤ 图9读图10,完成18—19题。
高一地理城市化随堂练习2019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城市化随堂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 单项选择题1.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A. 广州、深圳、珠海B. 广州、珠海、澳门C. 广州、中山、深圳D. 广州、香港、深圳2. 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为工业化B.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C.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 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3. 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的是( )A.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 良好的区位条件C.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和资源导向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4.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从2019 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B.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C. 2019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D. 2019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略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5.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A. 侨乡的背景B. 良好的区位条件C. 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6. 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B.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7.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B. 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C. 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一起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D. 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8.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 )A. 珠海B. 深圳C. 汕头D. 广州9.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处于劣势的是( )A. 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 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C. 工资水平D. 区位条件深圳在改革开往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渔村,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解析:选B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人口发展特点。
下图为某某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这一期间,某某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下降B.增长加速C.增长减缓D.增长停止3.目前,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解析:2.C 3.D 第2题,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25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因此人口低速增长,且呈减缓趋势。
第3题,某某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4.B 5.D 第4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
第5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下表为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影响的预测值。
其中16~5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据此回答6~7题。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就业压力最大C.老年人口数量最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7.有专家推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实际出生的人口可能少于预期值,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育龄妇女年龄过大B.抚养孩子成本高C.人均耕地少,粮食不足D.政策支持力度小解析:6.D 7.B 第6题,表中显示全面二孩政策下2030年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此时,我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是最高,就业压力也不会最大,B错误;老年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人口总量,计算可知2050年最大,C错误;人口总量由增大到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D对。
全国2022年高一地理下册课时练习免费试卷选择题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 B C分别表示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是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答案】【1】D【2】B【3】B【解析】试题分析:【1】仔细读取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下沉,对于沿海地区而言,会导致海水入侵;温室效应的表现就是全球变暖;沿海地区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污染物质量超过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海洋污染。
答案选D。
【2】题干中的信息明确有“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及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入海径流和泥沙量减少。
答案选B。
【3】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会减轻淡水变咸,A叙述对;会导致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提高,B叙述错;会减轻海洋污染,C叙述对;会延缓海岸侵蚀后退,D叙述错。
答案选B。
选择题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
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泾黄渭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A. 结冰期长B. 含沙量大C. 流速慢D. 流量小【2】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①气候变湿变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污水排放增多④煤炭储量增加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3】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开采煤炭②清洁生产③加固堤坝④植树种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1】B【2】C【3】D【解析】【1】河水的“清与浊”主要是因为河流含沙量多少所致。
高一地理下册不一样样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随堂练习地理学过去仅指地球的画图与勘查,今日已成为一门范围宽泛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下册不一样样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随堂练习,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武汉城市圈(包含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整体方案,获取国务院批复。
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
读图,达成 1~3 题。
1.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 黄冈B.红安C.武汉D.大冶2.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B.与鄂州市对比,黄石市的服务种类少C.与麻城市对比,红安县供给的服务种类少D.与大冶市对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3.对于城市等级的表达,合理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供给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量越少,均匀距离越近【答案】 1.C 2.B 3.C【分析】第1题,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是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
第 2 题,鄂州和黄石都是省辖市,两者等级同样。
等级越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越大,供给的服务种类越多,其数量越少,均匀距离越远。
第 3 题,等级低的城市正好相反。
以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表示图,读图达成4~5题。
4.以下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挨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旅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旅馆C.星级旅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旅馆、家用电器5.相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出乙,人们追求服务老是优先考虑甲B.到乙地追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追求服务C.位于丙地的人追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D.实质状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6.该地区未来的道路规划如图中所示,相关甲、乙两地的表达,正确的是 ()A.乙地的城市等级未来会追上甚至超出甲地B.致使甲地未来衰败的原由是资源的枯竭C.合肥的盛行与乙地状况近似D.乙地的城市等级未来绝不会超出甲地【答案】 4.C 5.D 6.A【分析】第4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甲、乙、丙三地服务范围挨次减小,服务职能级别挨次降低;第5 题,实质上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固定的。
选择题下列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平运动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 升降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C. 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 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答案】D【解析】考查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A错误;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和海洋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B 错误;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C错误;大西洋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位于大西洋海岭处,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 内力作用能使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 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 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选择A项。
选择题读“台湾岛形成过程示意图”,影响台湾岛成陆的主要因素是()A. 外力作用B. 内力作用C. 海水侵蚀作用D. 堆积作用【答案】B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海底沉积岩层受挤压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台湾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内力作用。
故选B。
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B.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C. 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地壳运动、泥石流和滑坡D.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答案】A【解析】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A正确。
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外力作用,B错误。
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地壳运动,而泥石流和滑坡主要是外力作用,C 错误。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
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全部来自于地球内部B. 外力作用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力量C.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D.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答案】C【解析】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课前自主探究]:一.1.行星 2.太阳系河外星系二.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3.类地巨远日三.1.光照条件 2.(1)日地(2)体积、质量(3)水[课后综合检测]:一.1.B 2.B 3.C 4.D 5.B 6.D 7.B 8.C 9. C 10.A 二.11.(1)水星海王星地球土星 (2)E、F B、D(3)B (4)用逆时针方向标出。
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无水的存在,温度较低。
12.(1)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条件。
(2)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液态水消失或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等。
(只要答对一条即可)(3)不能。
因为该行星温差太大,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课前自主探究]:一.1.气体球氢和氦 6000K 2.(1)电磁波 (2)高温、高压核聚变质量 (3)低纬度高纬度 3.(1)光、热生物 (2)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二.1.光球色球日冕 2.大规模黑子耀斑 11年3.(1)电离层无线电短波 (2)磁场磁暴 (3)两极极光 (4)地震水旱灾害[课后综合检测]:一.1. C 2. B 3. D 4.B 5.D 6.B 7.C 8.D 9.C 10.B二.11.(1)光球层日冕层 (2)耀斑色球 (3)黑子光球色球(4)降水量电离磁暴12.(1)赤道减少极点 (2)20°~25°极点和赤道极点(3)赤道纬度递减极点 (4)纬度增大第三节[课前自主探究]:一.1.(1)地轴北极星(2)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恒星角速度线速度两极角速度赤道两侧 2.(1)太阳(2)自西向东(3)恒星年(4)椭圆 1月初快 7月初慢二 .1.黄道平面赤道平面23°26′2.回归三.1.(1)球体性质昼夜 (2)交替 24小时 2.(1)早 1小时 4分钟 (2)15° 24 中央经线 120° 3.(2)右偏左偏不偏四.1(1)大于长短相反 (2)小于短长相反 (3)最长最短极昼(4)最短最长极夜 (5)昼夜等长 (6)昼夜等长 2.(1)直射纬线递减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赤道及南半球各地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赤道及北半球各地五.2.(1)阳光直射极昼、极夜 (2)回归线极圈(3)热带温带寒带[课后综合检测]:一.1.C 2.B 3.D 4.B 5.C 6.B 7.D 8.D 9.C 10.A二.11.(1)画为逆时针方向。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①星光闪烁的是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是行星③一闪即逝的是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是流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各种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
①最高一级天体系统②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③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④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08年6月2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批准将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发现的161 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汶川星”,以此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难者。
读“太阳系成员示意图”,完成3~4题。
3.“汶川星”应位于()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④和⑤之间
4.以下不是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运动共同特点的是()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类地性
5.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
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D.金星属于巨行星
6.新华社巴黎2009年1月20日电: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
研究小组日前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存在的大量水冰纯度很高,这说明了()
A.人类很快就能移居火星
B.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C.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利于水的形成
D.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
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关系的是()
2008年12月1日傍晚,天空出现了“双星伴月”天象奇观,金星、木星这对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娥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星、木星是月球的卫星
B.金星、木星是太阳的卫星
C.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
9.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组成“笑脸”的天体的是()
A.总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0.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争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
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分析下表,完成11~13题。
A .有生命存在
B .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 .有昼夜交替
D .是八颗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12.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距日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
B .没有液态水
C .大气无保温作用
D .昼夜交替周期长
1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
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上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效应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g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代表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字母:__________、
________。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____________向
____________,而且轨道面几乎在____________,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4)行星f与地球相比,不能产生生命物质条件最主要的原因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5.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①地球磁场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水能经常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反思小结
答案
1.A[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可看到形态各异的天体;闪烁的是恒星,明亮的且有明显移动的是行星,一闪即逝的是流星,轮廓模糊的应是星云。
]
2.B[天体系统共分为四级,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两千多亿颗。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而比地月系高
两级。
]
3.B[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
4.D[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是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
]
5.C[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左邻右舍是水星和地球,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
6.B[生命是否存在主要考虑以下条件:①是否有液态水;②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有适宜的温度。
火星上有水冰存在,只能说明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
7.D[地球包含在太阳系之内,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之内,而太阳系与河外星系不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
8.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大,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
9.D[河外星系不包含地球。
]
10.B[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 11.D[从材料可以看出火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地球相似。
]
12.A[火星与地球相比距日较远,获得太阳辐射比地球少。
] 13.B[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表面的温度高低有关。
]
14.(1)天王星海王星(2)b d(3)西东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4)距日太远,温度太低
15.①—d②—a③—c④—b
解析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削弱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生命的伤害。
正是由于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具有足够的引力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引住,否则,质量和体积太小,它的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而不存在大气层了。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当,所以地球有介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