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场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4
展览陈列区是核心部分,并与观众服务设施部分构成对外开放部分;而藏品库区、技术用房、学术研究用房、行政用房、设备辅助用房构成了内部作业部分,并服务于对外开放部分。
1.博物馆建筑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含:观众出入口、管理人员出入口、临时展品出入口、藏品出入口、后勤辅助出入口;根据性质和规模,有的出入口可以合并。
2.观众服务区内各功能房间基本围绕门厅或大厅布置,并都处在博物馆建筑空间序列的前部。
3.学术研究区应布局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所包含的房间之间不需要很紧密的联系,但与藏品库要有紧密联系。
4.藏品保管区由藏品库和为藏品库服务的各相关房间组成。
藏品库组成完全独立的区域,由总门控制与外界隔离;而为藏品库服务的房间都应布置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5.文保技术区与藏品保管区接近,其中的熏蒸室、实验室要与藏品库有一定距离。
6.行政管理区要靠近内部入口,又要有畅通的过道与陈列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取得联系。
7.设备后勤区可布置在博物馆偏僻一角,也可在馆区内单独设置。
博物馆可行性分析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在决定是否建设一座博物馆之前,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还能为后续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背景与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博物馆建设的背景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以及社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是关键。
例如,一个具有丰富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地区,可能对建立一座以展示本地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有较高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潜在观众的规模和类型。
这包括当地居民、游客、学生以及专业研究人员等。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预估不同类型观众的数量和参观频率,从而评估博物馆未来的客流量和影响力。
此外,分析周边地区是否已经存在类似的博物馆,以及它们的运营情况和竞争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有助于确定新建博物馆的特色和定位,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二、选址与场地分析博物馆的选址直接影响到其可达性、吸引力和运营成本。
理想的选址应该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方便观众前来参观。
例如,靠近主要的交通枢纽、公共交通站点或者停车场。
场地的大小和布局也需要充分考虑。
要确保有足够的展览空间、储存空间、公共活动区域以及配套设施,如休息区、卫生间、餐厅等。
同时,场地的环境和安全性也不容忽视,要避免位于自然灾害频发或者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
另外,还需要评估场地的获取成本和后续的改造费用。
如果是新建场地,需要考虑土地购置和建设成本;如果是利用现有建筑进行改造,需要评估改造的难度和费用。
三、藏品与展览规划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因此藏品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是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需要明确藏品的获取渠道,是通过捐赠、购买、考古发掘还是其他方式。
同时,对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吸引力和独特性。
展览规划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需要制定详细的展览主题和内容,以及展示方式和布局。
展览要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
展览场地总体情况汇报范文
展览场地总体情况汇报。
根据对展览场地的实地考察和总体情况的综合分析,现对展览
场地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展览场地位于市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场地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站,方便观众前来参观。
场地
附近有商场、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了便利的就餐和
住宿条件。
其次,展览场地占地面积较大,可容纳大型展览活动。
场地内
部空间布局合理,拥有多个展厅和活动区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展
览的需求。
场地内部设施完备,包括灯光、音响、空调等设备齐全,能够为展览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再次,展览场地的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
场地周围种植了
大量绿植,空气清新,环境舒适。
同时,场地内部的装饰和布置也
十分考究,能够为展览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最后,展览场地管理规范,安全设施完备。
场地管理团队经验
丰富,能够为展览活动提供专业的服务。
同时,场地内部安全设施
齐全,包括消防设施、紧急疏散通道等,能够保障观众和参展人员
的安全。
综上所述,展览场地总体情况良好,具备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的
条件。
我们将充分利用场地的优势,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展览活动,为观众和参展人员提供更好的展览体验。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场
地管理方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展览活动的顺利举办而努力。
相信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展览活动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东莞松山湖艺术博物馆场地分析
一、松山湖科技园区位分析
园区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以及穗-莞-深-港一小时生活圈黄金走廊腹地。
松山湖园区以“生态城市”为目标,从园区大生态结构、松木山水库环境,园区道路设计和多式交通体系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空间的大结构框架。
通过以水为基、生态为系,实现“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设计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创造了“松山湖模式”。
一小时生活圈黄金走廊腹地兆示了松山湖的沉重使命,“生态城市”是松山湖科技园区里建筑设计的总纲
二、基地环境
●基地周围环境
基地与国云大厦、东莞市粤港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市泰通科技实业公司、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电子所、雨林木风计算机科技公司等蕴含大量高素质科研人员的科研机构毗邻。
●基地周边建筑分析(图)
基地附近有两座现代化建筑,松山湖图书馆,为线性排布,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两者均是体块穿插丰富,极具雕塑感的造型。
;深灰色的图书馆与白色的交流中心交相辉映,如何让艺术博物馆融入这片环境,与这黑白两幢建筑和谐共处,在设计中需要多加考虑。
因此,新建的艺术馆其造型
1、可以以体块穿插的手法设计,一方面与周边建筑协调,另一方面与艺术馆的性质切合。
2、也可以简化造型,使环境不至于混乱。
●基地详情
基地原是一片荔枝林,从古自今,荔枝就与东莞有着不解之缘。
荔枝
林的去留或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地与荔枝林设想:
a.荔枝木遮荫,荔枝木下荔枝桌椅;
b.荔枝荫停车场;
C.荔枝木作为建筑材料或设计结合荔枝相关等
D.保留部分荔枝林,作为休息空间,室外景观
●水域
在基地附近,有一大一小两个水塘,水塘的作用可以引起局部小气候,设计时若运用的好,不仅可以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还可以促进通风,在节能环保方面给设计加分。
三、地域性分析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通风散热,遮荫避雨是岭南地域性对建筑的要求。
●遮荫避雨的手法:风雨廊道、庭院
四、景观分析
湖景资源最大化,若条件允许,建议保留一部分荔枝林,将剩余荔枝林与两个湖作为后花园,满足人们的景观需求的同时为艺术馆提供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
五、交通分析
1.人流(2个来源:红棉路、科研区)
2.车流(3个来源:红棉路、礼宾路)
3.入口设置
红棉路,通向新城路的交通要道,且周边有较多的高新产业,因此车流量较大;基地东北侧有两个停车场,(图中蓝色图块所示),为周边建筑所用,因此,该侧的辅路在上下班时期车流量会很多。
车流方向
辅路
入口
展览区
办公区
结合上述分析,艺术馆的功能布局大体如下图所示,主入口开向红棉
路,展览区在基地西北侧,该侧有成片的荔枝林和水池,景观较好;
东北侧为办公区,靠近辅道和停车场。
小组成员:
丘柏青 0213
郑宜武 8113
钟喜 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