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
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报告1. 引言1.1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50岁女性,平素在农村养殖业务,曾有多次与孔雀鸡接触史。
近期出现高热、腹泻、腹痛等症状,就医于当地医院。
初步检查发现患者患有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在近期内进食了未经处理的孔雀鸡肉,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患者病情急剧恶化,需要进行及时的诊疗。
我们对患者展开了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希望能够尽快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升康复率。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疾病概况,为后续的诊疗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1.2 疾病概况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中受到感染的大肠杆菌引起。
这种细菌可以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和生命危险。
孔雀鸡毒支原体是一种引起孔雀鸡咽喉头部淋巴滤泡炎症的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感染孔雀鸡毒支原体会导致咽痛、咽炎、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
当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共同感染一个患者时,病情可能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两种病原体的不同感染途径和病理机制会相互作用,加重病情。
及早了解和掌握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方法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病因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对这种混合感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2. 正文2.1 病因分析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疾病。
病因分析主要是由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共同引起的。
孔雀鸡毒支原体主要通过孔雀鸡的分泌物传播,包括粪便、唾液和眼泪等。
当感染了孔雀鸡毒支原体的孔雀鸡与受感染的大肠杆菌接触时,会导致二者共同繁殖并引发感染。
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细菌,主要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因也与宿主的免疫系统状态有关。
如果孔雀鸡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孔雀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侵袭而发生混合感染。
鸡球虫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概述:1发病情况2010年5月,我县黄各庄某养殖户饲养的秦皇岛正大艾维因肉鸡2100只,在36日龄时突发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带血为特征的球虫病,用球虫药治疗3天后,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鸡群并未好转,开始出现死亡,先后死了50余只,此鸡群已按正大防疫程序防ND,IBN,IB疫苗,饲料也由正大公司提供。
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钝,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增加,腹泻中带血,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冠和肉鬓苍白,贫血,消瘦,个别鸡眼睑粘连,单侧失明,呼吸困难,打喷嚏,腹部肿胀,皮肤紫红色,触摸有波动感。
3剖检变化心包膜肥厚呈白色,心包液增多,心包表面及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心包膜与胸膜粘连不易剥离;气囊发炎,浑浊增厚,内有浑浊的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肺瘀血,水肿,暗紫;肝脏瘀血、肿大,表面富有白色易剥离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积液,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肿大、瘀血、充血;肾肿大、充血,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小肠增厚,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腔内有心包性粘连;盲肠肿大,黏膜增厚,充满血液和血凝块。
4实验室诊断4.1寄生虫分离取5只舍内死鸡和鸡的盲肠黏膜涂片,镜检可见脱落的大量上皮细胞及各个发育阶段的卵囊。
取发病鸡群的正常粪便按饱和盐水悬浮法收集虫卵,涂片,镜检便可见大虫卵囊,经采样分离纯化镜检,卵囊符合球虫卵囊的特征。
4.2细菌分离取患鸡的心血,肝组织进行触片,革兰氏镜检,可见有数量不等的革兰氏阴性,两极钝圆,浓染,单个或成双排列的粗短杆菌,无菌采取肝组织直接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边缘整齐或波状,稍起,表面光滑,粉红色或深红色的圆形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呈黑色或黑红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呈灰白色的小菌落。
4.3药敏试验用常规药敏纸片法对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一例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作者:范锋郭丽来源:《家禽科学》2024年第07期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情况,以期为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病例发生在一个规模化养鸡场,鸡群出现食欲不振、羽毛松乱、腹泻、血便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经过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和病理剖检,确诊为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
在诊治过程中,采用了药物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关键词:鸡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4)07-0103-03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在鸡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血便、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贫血等症状。
而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的消化道疾病,表现腹泻、脱水、败血症等临床症状。
当鸡同时感染鸡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时,临床症状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环县毛井镇某养殖户,在2023年5月20日从外地引入了1 200羽10日龄三黄鸡雏鸡,饲养8 d左右发现部分鸡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闭目呆立、视力减退、可视黏膜苍白。
随着病程的延长,病鸡腹泻严重,排出绿色、黄白色稀粪,粪中带血,且可见病鸡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满粪便。
少部分鸡卧地不起,个别病鸡眼睑肿大。
养殖户自行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至6月2日,同群相似症状的发病鸡数量不断增加,病情严重的病鸡出现了死亡。
笔者收到求诊电话后即刻赶往现场,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等诊断手段,最终确诊鸡混合感染了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
后续使用地克珠利、大肠杆菌高免血清、杆立克等药物治疗,病鸡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配合卫生清洁、全面消毒、补充营养等措施,发病率降至0。
30日后回访,病鸡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与食欲恢复正常,身体恢复健康。
1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鸡精神沉郁,活动意愿下降、经常扎堆,采食量下降。
一起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作者:陈芝萍等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7年第5期一起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陈芝萍福建省武夷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武夷山354300叶淑超福建省建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控中心福建建瓯353100摘要 2017年3月,武夷山市五夫镇溪尾村养鸡专业户张某饲养的3 000羽雏鸡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部分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经治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鸡球虫病大肠杆菌病诊治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7)05-0069-022017年春季气候变化无常,雨量偏多,湿度较大,对养鸡户影响较大。
农村散养户减少,集约化养鸡增加,有的养殖户预防和消毒意识薄弱,鸡群患病数量就随之增多。
现将一起土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武夷山市五夫镇溪尾村养鸡专业户张某,该户有雏鸡育雏室一栋(80 m2),四栋地面平养室,每栋约120 m2,平时该户每批进栏3 000羽,存栏6 000羽,以饲养土鸡为主。
在2017年3月中旬,张某带着病死鸡10余羽来动物疫控中心就诊。
经了解该批雏鸡共3 000羽,为2月底购入,7日龄时用鸡新支二联活疫苗加倍量饮水免疫,13日龄时用鸡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加倍量饮水免疫。
在15日龄时出现十几羽鸡零星死亡,采食量逐渐减少。
该户曾用阿莫西林、土霉素加入水中供鸡群饮用,治疗2 d后鸡群死亡数反而有所增加。
2 临床症状部分鸡出现双翅下垂,缩颈闭目,精神沉郁,呈昏睡状态;有的独立分群、食欲明显减少,饮水量增加;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污染,伴随排白色或黄绿色带血稀便;仔细观察还有个别出现呼吸困难,鸡临死前有扭头、仰头等神经症状;病程稍长的鸡表现为消瘦,被毛无光泽且粗乱,爪干脱水,最终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剖检11羽濒死鸡,可见心包膜增厚呈黄白色,心包液增多变黄,个别心包膜与胸膜壁黏连不容易剥离;肝脏肿大并呈暗红色,同时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浑浊;十二指肠肠壁变厚,肠管有明显的出血点,腔内有大量黏液及凝血块,盲肠明显肿大变粗,外观呈暗红色,并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内容物中有凝血块;肾脏有尿酸盐沉积;泄殖腔内有的是黄绿色稀粪,有的是红色稀粪。
一例鸡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摘要介绍了一例鸡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情况,提出具体的治疗措施,总结了治疗体会,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球虫;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诊治寿宁县下党乡某规模养鸡场的一群三黄鸡于42日龄陆续发病,主要特征为拉稀、眼睑肿大、喘气、腹泻等。
通过诊断最后确诊为球虫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现将其诊疗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发病情况该规模养鸡场购进三黄鸡共3 000羽,于简易鸡舍内平养,该鸡舍的卫生条件较差。
40日龄时部分鸡出现精神萎顿,打喷嚏、有罗音、少数张口呼吸、厌食、羽毛松乱、采食量下降等现象。
第2天,部分病严重下痢,粪便稀薄并混有黏液,红白色相间,肛门周围污秽,鸡眼睑肿胀。
死亡8羽,前来求诊。
2 病理变化共剖检6羽病死鸡,其中3羽死鸡患有严重的腹膜炎、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肠黏膜出血、充血,有粪臭味。
肾、脾充血肿胀。
心包膜增厚,心包腔内有多量纤维渗出物;有胶冻样渗出物围绕肝脏表面,肝脏显浅绿色,明显肿大;囊内有淡黄色干酪渗出物,气囊壁浑浊,增厚。
4羽死鸡的小肠肠管呈暗红色,且明显变粗。
肠无其他明显病变,只有内容物中黏液增多的现象。
肠黏膜有白色斑点,出现充血、出血、增厚等现象。
2羽病鸡有眼炎,黏稠状分泌物在挤压病死鸡的鼻孔中流出。
3 实验室检验取病鸡的粪便或病变部位的刮取物少许,置于载玻片上,与甘油水溶液(等量混合液)1~2滴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圆形的裂殖体和裂殖子存在。
采取鸡新鲜的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发现有卵圆形球虫卵囊。
取死鸡的肝组织,做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的小杆菌,成双或单个存在,外观形态为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无菌操作取肝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经37 ℃培养24 h,长出圆形、边缘整齐、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近似灰白色的菌落,直径2~3 mm。
将纯培养物再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上,红色菌落可于24 h后形成。
临 床 兽 医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 31卷 第6期4.4 手术治疗进行尿道切开术与膀胱切开术移除结石。
(1)患犬以0.08ml/kg剂量肌肉注射犬眠宝0.52ml进行诱导麻醉。
(2)气管内插管后,以异氟烷维持麻醉。
(3)该犬以仰卧保定,行一般术部消毒,并以碘酊清洗包皮,插入导尿管至阻塞处。
(4)于尿道阻塞处上方的腹中线皮肤切开3cm,以不可吸收线拉开阴茎缩肌。
(5)切开尿道海绵体与尿道,取出结石三颗,并用内含氨苄西林(1mg/ml)的灭菌生理食盐水冲洗尿道。
(6)简单间断缝合法缝合尿道,再以生理食盐水测试是否有渗漏。
(7)简单连续缝合法缝合皮下组织,再以不可吸收线行简单间断缝合皮肤。
(8)随后将导尿管深入膀胱内进行导尿,仅抽出很少量的尿液。
(9)皮肤切创后弯至包皮外侧,将包皮向外侧牵引开,之后经由白线行腹中线切开。
(10)以湿润的纱布分离出膀胱,在切创位置的膀胱前端和后端位置,切开膀胱,取出六颗结石。
(11)再以内含氨必西林的灭菌生理食盐水经由导尿管冲洗尿道与膀胱内后,将少量尿沙冲洗出来。
(12)膀胱先以简单连续缝合法缝合,再以十字缝合法缝合第二层,再依序缝合腹壁及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肌肉注射二氯苯胺苯乙酸钠(25mg/ml)0.3ml,最后以碘酊软膏涂抹术部。
术后于点滴中添加B12 1.5ml,复合维生素B 1.5ml,当日晚上静脉注射氨苄西林120mg和皮下注射呋塞米10mg。
4.5 术后护理12月3日:经诊断与评估后,决定于12月4日进行外科手术移除膀胱与尿道的结石,并给予口服药阿莫西林250mg/cap与糖浆30ml混合,3次/d,2 ml/次。
12月4日下午:进行尿道切开术与膀胱切开术移除结石。
12月5日:精神状况良好,以流质饲食,饮食排便正常,但有血尿,左侧后腹部血水肿,伤口干燥。
给予口服药物阿莫西林、氨甲环酸、二氯苯胺苯乙酸钠与糖浆75ml充分混合,一天服用3次,每次5ml,继续输液手术中使用的点滴,伤口用碘酊每日涂抹两次。
12月6日:精神状况良好,以流质喂食,饮水量充足,饮食排便都正常,尿量多且有血尿并有少量血块,伤口干燥,伤口以碘酊每日涂抹两次。
12月7日:精神状况良好,以流质喂食,饮食排便都正常,仍有血尿与少量血块,伤口干燥,伤口以碘酊每日涂抹两次。
12月8日:精神状况良好,改以宝路罐头喂食,饮食排便都正常,血尿有改善,前三分之一为尿液,后2/3为血尿,伤口以碘酊每日涂抹两次。
12月9日:精神状况佳,饮食排便都正常,血尿有改善,但用力排尿时仍会出现血块,给予口服药阿莫西林、氨甲环酸、以上药物与45ml糖浆混合成药水,3次/d,每次3ml,持续5d,伤口以碘酊每日涂抹两次。
12月10日:精神状况佳,血尿有改善,颜色明显变淡,伤口以碘酊每日涂抹两次。
12月11日:仍有少量血尿,患犬精神,食欲及排便都正常,且伤口愈合情形良好,于当天上午办理出院,并嘱咐畜主多给患犬饮水。
12月12日:回院复诊并拆线,患犬精神佳,据畜主表示患犬排尿正常且已完全没有血尿的情形。
5 小结本次因为患犬的道路结石位于身体原端比较靠近尿道开口的地方,距离膀胱比较远,推的过程中易卡在阴茎骨膨大处或是前列腺的部分,加上结石有四颗,不一定能全部推回去,而且结石表面不平滑,推回膀胱的过程易造成尿道的伤害,所以在医生的考虑商量下,直接采用尿道切开术取出结石。
尿路手术不论哪一种都有感染的可能,所以此次手术后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患犬第一次手术后腹壁愈合良好,此次缝合腹壁时,有用刀片稍微刮除腹壁与第一次手术后生成的结缔组织以促进愈合。
并且使用简单连续缝合法缝合加强张力。
维生素C可以维持许多必需的生理功能,也能帮助伤口愈合,抵抗感染,此次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生素C有帮助与黏膜生长。
参考文献[1] 崔中林.实用犬猫疾病防治与急救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40-241.[2] 华修国.犬猫尿结石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7):32-35.[3] 何英,叶俊华.宠物医生手册[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76-277.1 发病情况2014年10月25日,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甘江村某养殖户在林地散养的2 000只45日龄土鸡突然大量死亡,养殖户求诊。
主诉:当时阴雨不断,不能外放,近10 d来鸡群一直关在鸡舍内地面平养,5 d前部分鸡出现采食量下降,拉稀,并有死亡,用环丙沙星饮水,但不见好转,25日早上发现鸡舍内死亡68只,鸡群精神状况很差。
笔者等前往诊治,诊断为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 现场检查现场发现,该批鸡采用地面平养,鸡群密度大,鸡舍潮湿,鸡舍地面到处是红色或黄绿色稀便,大量的鸡踩在粪便上。
鸡群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但饮水量却增加,大部分鸡排红黄色或黄绿色稀便,也有部分鸡排白色稀便,部分病情较重的鸡闭目呆立,用手触摸发现腹部胀满,个别鸡眼和头部肿胀。
对4只刚刚死亡,且症状典型的鸡解剖发现:鸡肛门周围的羽毛上沾有红色粪便,肠壁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含大量的血块状堵塞物,肠壁上有丝状物,肾脏肿大略显充血,有白色尿酸盐沉积;鸡肛门周围沾有黄绿色粪便或白色粪便,肠壁含有大量的恶臭黏状物,并伴有充血和零星出血,心脏肿大,细胞膜增厚,肝脏肿大,用手轻轻一搓变成碎状,且肝脏表面含有一层白色的纤维薄膜。
器官和支气管、盲肠扁桃体以及腺胃等其他实质器官无明显病变特征,皮下肌肉无出血病变。
根据天气状况,饲养环境,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鸡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3 治疗(1)建议养殖户早上8:00~晚上10:00打开所有的门窗,鸡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李海龙(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局,甘肃天水 741020)·187·临 床 兽 医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 31卷 第6期10点以后为保持鸡舍内温度可适当关上部分门窗,但鸡舍背风面的窗户要打开加,以强通风换气;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鸡舍,并用0.5%的氢氧化钠和0.2%的高锰酸钾交替喷洒消毒2次;(2)药物治疗:阿莫西林粉100 g,维生素C片150片/次,混合拌料;氟本尼考饮水,100 g /次,投药2次/d,早上9点和下午4点各一次,连用4 d。
紧急治疗后,第2 d早上发现死亡15只,当天死亡6只,第3 d 早上检查时没有发现病死鸡,用药4 d后鸡群恢复正常。
4 体会(1)鸡球虫和大肠杆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1~2月龄的鸡群最易发病,3月龄以后的鸡感染率比较低;(2)鸡舍潮湿、鸡群密度大、通风换气不良等环境因素极易诱发本病;(3)这两种病都是通过接触粪便感染,散养鸡最易发病。
因此,要每天及时清扫鸡舍粪便,每2~3 d用酸碱性不同的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4)20周龄至70日龄的鸡群每隔10 d左右用土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物预防大肠杆菌病;用阿莫西林、氟本尼考或磺胺-6-甲氧嘧啶等药物进行预防。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等。
本病可在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发生,可造成鸡只生长停滞、淘汰率增加以及产蛋下降10%~40%,目前,该病在我国已广泛流行。
1 传染性鼻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1 与传染性支气管炎鉴别诊断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发病重,呼吸症状明显,流鼻液,无头部肿胀。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肿大苍白,肾小管、输尿管有多量尿酸盐沉积,药物治疗无效,病死率高,患病成年鸡呼吸症状不明显,产蛋量急剧下降,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蛋白稀薄如水,畸形蛋增多。
1.2 与传染性喉气管炎鉴别诊断传染性喉气管炎多见于成年鸡,出血性炎症,呼吸困难,咯血(血性黏液),气管黏膜出血性坏死,久病鸡喉气管黏膜带一层干酪样假膜,无头部肿胀,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治疗无效。
1.3 与支原体病鉴别诊断支原体发病慢,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时间较长,一般数周或数月,肿睑的鸡在鸡群中传播较慢,并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气囊发炎、混浊、增厚,囊腔内附有豆腐渣样分泌物,而传染性鼻炎气囊无此病变。
1.4 与维生素A缺乏症鉴别诊断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趾爪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
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致嗉囊的黏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黏膜表面。
2 治疗2.1 添加敏感药物按每100kg饮水中添加复方支原净(主要成分是泰妙菌素、替米考星)10g(首次倍量),连饮4~5 d;饲料中添加0.02%的电解多维,连用10 d。
2.2 开展卫生消毒及时清除鸡粪、垫料,每天用聚维酮碘、百毒杀按1∶300的比例对鸡舍地面、墙壁、道路和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一次,保持鸡舍内外干燥、卫生。
2.3 加强饲养管理改喂优质的雏鸡饲料,调减饲养密度为9~12只,改善通风条件,做好防鼠工作,保持环境安静。
3 体会3.1 诊断要及时从临床症状上看,该病与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病有相似之处,常伴有并发感染,故传染性鼻炎在诊断时要注意鉴别。
要充分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如群内死亡率高,病期延长时,则更需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因素,调整相应的治疗措施。
3.2 卫生消毒饲料、饮水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加强饮水用具的清洗消毒和饮用水的消毒是防病的经常性措施。
人员流动是病原体的重要机械携带者和传播者,鸡场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换鞋 等防疫制度。
因工作需要而必须多个人员入舍时,当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带鸡消毒。
鸡舍尤其是病鸡舍是个大污染场所,因此必须十分注意鸡舍的清洗和消毒。
对周转后的空闲鸡舍应严格按照“一清、二冲、三烧、四喷、五熏蒸”,一清:彻底清除鸡舍内粪便和其他污物;二冲:清扫后的鸡舍用高压自来水彻底冲洗;三烧:冲洗后晾干的鸡舍用火焰消毒器喷烧鸡舍地面、底网、隔网、墙壁及残留杂物;四喷:火焰消毒后再用2%火碱溶液或 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喷洒消毒;五熏蒸:完成上述四项工作后,用福尔马林按42ml/m3,对鸡舍进行熏蒸消毒,鸡舍密闭24~48h,然后闲置2周。
进鸡前,采用同样方法再熏蒸一次。
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入新鸡群。
3.3 正确使用药物要注意用药的方式方法,有效控制病情。
用复方支原净、磺胺类、抗生素类、喹诺酮类药物饮水或拌料,或肌肉注射,均可以很好控制鼻炎,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药量、疗程不足,会增加病情。
另外,在冬季治疗鼻炎时,注意使用磺胺类、抗生素的同时,适当配合抗病毒药物,例如在饲料中添加银翘散、扶正解毒散等中药方剂,才能有效控制疾病,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3.4 注意和相似疾病的鉴别要防止误诊发生继发感染,增加治疗成本。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与传鼻症状相似,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将导致传鼻病症加重或继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支原体,使病程延长,增加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