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2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3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单选题(共16题)1.下列关于可逆反应A(?)+2B(s)⇌C(g) ΔH<0,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达到平衡之后,气体摩尔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平衡后,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再次平衡后气体密度一定减小C.平衡后,恒容下降低温度,再次平衡后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D.平衡后,恒温恒容下,通入气体C,气体C的浓度可能不变2.对于密闭容器中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种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点a比点b的大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一样D.在给定条件下,t1时刻NH3的含量达到最高3.工业合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 ⇌H=-198kJ/mol,反应过程可用如图模拟(表示O2,表示SO2,表示催化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程⇌和过程⇌决定了全部反应进行的程度B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为放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过程⇌速率加快,过程⇌速率减D .1molSO 2和0.5molO 2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9kJ4.科学家利用过渡金属氮化物(TMNS)在常温下催化实现氨的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TMNS 大大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焓变B .TMNS 表面上的N 原子最终被还原为氨C .TMNS 表面上氨脱附产生的空位有利于吸附2ND .用同位素标记后的152N 进行该合成反应,产物中不只有153NH 5.在100⇌条件下,发生CO(g)+H 2O(g)CO 2(g)+H 2(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压强不再变化 B .生成H 2O 的速率和消耗H 2速率相等时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 .H 2的质量不再变化6.下表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I 2+I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氧化性:H 2A .AB .BC .CD .D7.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Fe 2O 3(s)+3CO(g)⇌2Fe(s)+3CO 2(g)是可逆反应。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第二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
有特殊要求的物质检验
常见的要求有:(1)不限制任何试剂;(2)只用一种试剂;(3)不用任何试剂。
(1)在解物质鉴别题时,要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①被鉴别的一组物质的阴离子不同,一般用强酸溶液鉴别。
如NaCl、Na2CO3两种溶液可用盐酸鉴别。
②被鉴别的一组物质的阳离子不同,一般用强碱溶液鉴别。
如NaCl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5种溶液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
③分析所给物质组中有特征反应现象的物质或离子,从而找出试剂。
如Ba(OH)2溶液与(NH4)2SO4、(NH4)2CO3等溶液共热,同时产生沉淀和气体,则用Ba(OH)2溶液可鉴别Na2SO4、NH4Cl、(NH4)2SO4、NaCl等一组溶液。
(2)不用任何试剂,方法也有多种。
①若可以用物理方法,观察颜色可确定某些物质,再利用这些物质鉴别其他未知物。
②将溶液两两混合,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物质。
注意,有些溶液的反应由于互相滴加顺序不同,能产生不同的现象。
1。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
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高考重要的考点之一,钠和水反应探究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通过钠和水反应实验,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其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及其用途。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3)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不同变化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钠的有关性质;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用。
(2)鼓励学生大胆预测,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并形成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方法观;(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处理公共危险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3)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活动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普遍具有研究的热情、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钠是一种性质活泼的金属,大部分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气反应。
通过学习第一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学生已经知道了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问和探索性实验,引导和激发学生动起手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五、教学过程【魔术】教师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火”(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