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2.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厂卫制3.小明同学搜集到一幅某朝疆域图残片,上面有“大都”“中书省”“陕西行省”等字样。
据此判断,这是()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4.从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5.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6.历代政府都注重对官员的监察。
在元朝时,在中央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枢密院D.御史台7.下面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8.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9.元朝时,现在的北京人归哪个行政区管辖?()A.尚书省B.辽阳行省C.澎湖巡检司D.中书省10.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训练1.元朝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其中属于东南地区的是()A.台湾府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C.澎湖巡检司D.安西都护府2.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以下关于台湾地区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A.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抵达流求B.元朝设澎湖巡检司,首建行政机构C.郑成功击败日本殖民者,收复台湾D.康熙统一台湾,设置行省3.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清代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
两代这样做主要是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C.强化地方自治的需要D.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4.《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而元人赵天麟也认为行省“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由此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A.具有较强独立性B.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C.加强了中央集权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李治安提到: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而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
这反映了元代A.优化边疆治理B.削弱行省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6.“元代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的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由此可知,元代此举()A.以文化分流为行政划分原则B.客观上促进了文化融合C.有利于文化趋同制度的推行D.合理设置区划巩固统治7.在行省制度下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分设治所于南昌、武昌,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势。
可见这一制度着眼点是()A.顺应山川之势B.遏制地方割据C.发展南方经济D.推进民族交融8.如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仔细观察,判断下列解读与之吻合的是A.该地图是清朝疆域图,都城在大都B.今天的西藏在地图中的宣政院辖地C.今天的山西省隶属于图中陕西行省D.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统一多民族国家9.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1.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自治区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B.夷洲C. 大都D. 琉球3. 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4.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元朝 B.唐朝 C.西汉 D.清朝5. 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是( )A.北魏 B.元 C.金 D.清6.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下列四幅疆域图属于元朝的是( )7. 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
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 A.中央集权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8.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这是描述的哪个朝代的疆域( )A.北魏 B.金 C.元 D.清9.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0. 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11.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12. )《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13.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14. 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 市舶司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西域都护【答案】C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 行政军事监察B. 行政外交军事C. 财政监察外交D. 财政军事监察【答案】A3.“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描绘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疆域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C4.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5.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为后代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6.澎湖巡检司是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的行政机构,历史上哪一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这一行政机构A. 汉朝政府B. 唐朝政府C. 元朝政府D. 明朝政府【答案】C7.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司农司D. 行省制【答案】D8.元朝时,管辖现在的北京的行政区是A. 尚书省B. 辽阳行省C. 行中书省D. 中书省【答案】D9.元朝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其中,设置宣政院加强的管辖地区是A. 新疆B. 台湾C. 西藏D. 东北【答案】C10.据有关资料统计,□□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下图《元宣政院印》是元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A.台湾B.海南C.新疆D.西藏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下列说法不符合元朝史实的是() A.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B.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C.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理东北地区D.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3.比较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4.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这表明元朝的御史台主管()A.行政B.财政C.军事D.监察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6.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7.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A.汉朝B.唐朝C.元朝D.宋朝8.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台湾省B.琉球府C.夷洲县D.澎湖巡检司9.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这描述的是我国哪一朝代的疆域()A.秦朝B.唐朝C.北宋D.元朝10.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二非选择题1.元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1)元朝建立后,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的中央集权制度。
(2)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臓、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它的统治范围之内,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是(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2元朝有诗云:"胡人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该诗句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民族开始形成,它是( )A.维吾尔族B.满族C.回族D.藏族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更好地管理西藏,元朝设立了( )A .西域都护B .宣政院C .驻藏大臣D .伊犁将军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 .台湾府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台湾省5.在元朝,直属于中书省的管辖区域被称为“腹里”。
当时被称为“腹里”的包括( )A .山东山西河北B .山东山西河南C .山东山西陕西D .山东山西北京6.下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7.《元史。
地理志》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之边,唐所谓羁糜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8.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司制D .行省制9.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A .防止分裂割据B .实现国家统一C .强化思想控制D .开发边疆地区10.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这主要反映了()A.宋朝军事力量强大B.元朝疆域辽阔C.元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D.汉唐阶级矛盾尖锐2.“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这句话反映的史实是()A.我国对外交往频繁,中外联系日益紧密B.宋朝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民族交融,民族之间没有任何差异D.宋元时,我国各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发展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的是()兴虾〉©,成_人中都4.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填入()ownr?i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御史台5.元朝时,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A.枢密院B.通判C.节度使D.御史台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元朝时设立什么机构来管辖琉球()A.市舶司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西域都护7.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8.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9.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A.徐杰:西汉和唐朝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D,陈民:元朝和明朝10.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 夏朝B. 秦朝C. 唐朝D. 元朝2.元朝时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分管全国军事事务的是( )A. 太尉B. 枢密院C. 御史台D. 禁军3.元朝时,直属中央的中书省管辖,被称作“腹里”的是( )①山东②山西③河北④河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中央王朝在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政权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 西周B. 秦朝C. 元朝D. 南宋6.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7.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一份重要遗产。
以下对这份遗产叙述正确的是( )A. 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B. 创新了中央官职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C. 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D. 实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分权,使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8.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A. 汉朝政府B. 唐朝政府C. 宋朝政府D. 元朝政府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政权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掉西夏政权④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10.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朝时设立的机构是( )A. 宣政院B. 御史台C. 澎湖巡检司D. 枢密院二、非选择题11.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相对应的名称:A(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________B(都城):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一。
选择题1.“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这是描述的哪个朝代的疆域( )A.北魏B.金C.元D.清2.“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4.元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省B.州C.郡D.县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16.《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8.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9.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1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2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12.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下列说法不符合元朝史实的是()A.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C.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理东北地区
D.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2.我国元朝时开始实行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关于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
②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③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
④有利于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秦朝
B.隋朝
C.西夏
D.元朝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5.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
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的是()
A.山东、山西、河北
B.山东、河北、河南
C.河北、山西、陕西
D.山东、山西、北京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
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7.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
D.中书省
8.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州
D.澎湖
9.下图《元宣政院印》是元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10.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不属于其进步性表现的一项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二非选择题
1.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了哪一位首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图二中的宣政院负责管理元朝哪一地区的事务?元朝政府是怎样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有何历史意义?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x藏、云南,西北至今x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
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
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DDADABDD
二非选择题
1.(1)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1)“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2)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
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
(3)西藏、台湾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