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排水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11.69 KB
- 文档页数:11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排水工程)引言概述: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是指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并将交底内容进行记录。
本文将针对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交底记录的管理。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内容。
1.2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准备所需的排水管道、管件、阀门等材料,同时检查和保养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完好性。
1.3 制定安全措施: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施工现场的警示标识、应急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2.1 排水管道的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排水管道的走向和坡度,确保排水畅通,并避免出现死角和积水现象。
2.2 管道连接技术: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橡胶密封环连接、热熔连接等,确保管道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漏水和渗漏。
2.3 排水设备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正确安装排水设备,如排水井、检查井、泵站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便捷。
三、施工安全注意事项:3.1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施工,设置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2 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鞋、防护手套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3 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施工设备的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操作或调试设备,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交底记录的管理:4.1 记录内容的准确性:交底记录应详细记录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案、关键技术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记录内容准确无误。
污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质控(市政)表C.0.7工程名称:管道施工交底日期:排水管道施工交底内容:1.2.2 施工准备1.2.2.1 技术准备1.在施工前,需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交底工作。
2.收集并掌握基础资料:施工前,需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沿线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施工供水、供电条件等基础资料。
对现况管线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与施工管线的关系,经核实后,标注在图纸上。
3.进行施工测量:需办理测量交接桩手续和复测工作,并完成护桩及加密桩的引测。
4.原材料和半成品检验试验工作已完成。
1.2.2.2 机具设备1.设备:汽车吊、挖掘机、10~20t自卸汽车、推土机、振动夯、蛙式打夯机、压路机、供电设备、环链、钢丝绳等。
2.工具:吊具、钩子、撬棍、探尺、钢卷尺、盒尺、角尺、水平尺、线坠、铅笔、钳子、螺丝刀等。
1.2.2.4 作业条件1.拆迁工作及交通疏导:地上、地下管线设施改移或加固措施已完成,施工期交通疏导方案、施工便桥的搭设方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现场条件: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地下水位降至槽底0.5m以下。
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物探和坑探调查清楚。
3.施工技术方案已完成审批手续。
1.2.3 施工工艺1.2.3.1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槽、验槽→中粗砂垫层及工作坑→下管→对口→检查→管道试压→回填土方→冲洗消毒1.2.3.2 操作工艺1.沟槽开挖及验槽1) 测量放线需参照由测量队制订的市政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执行。
2) 沟槽降水、沟槽开挖、边坡设置及沟槽支护等需参照“管线基坑明挖土方”施工。
3) 验槽:基底高程、坡度、轴线位置、基底土质需符合设计要求。
槽底宽度需根据设计情况确定,包括管道结构宽度及两侧工作宽度。
2.管道垫层及工作坑1) 管道垫层:直埋段管道一般需铺设砂垫层,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宽度、密实度需符合设计要求。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X市XXXX工程现场一、施工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项目概况:本次施工项目位于XXX市中心,主要包括道路建设、桥梁建设、排水系统建设等市政工程内容。
三、技术交底人员:1.施工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监理单位:XXX市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3.相关设计方4.建设单位四、技术交底内容:1.工程概况:a.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工程背景介绍;b.施工过程及方法;c.施工条件;d.施工安全措施,特别是与现场交通、周边环境的协调。
2.施工过程及方法:a.施工单位详细介绍施工流程;b.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c.施工依据主要法律法规等。
3.施工条件:a.工程所处地点及周边环境;b.现场勘查结果。
4.施工安全措施:a.工程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和组织管理;b.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c.应急救援预案。
五、问题沟通与解答:1.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工程概况、施工流程、施工条件等进行问题沟通,并解答施工单位提出的疑问;2.监理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提出的方案进行审批;3.监理单位与施工相关设计方和建设单位对工程技术细节进行沟通。
六、签字确认:1.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2.监理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3.相关设计方和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1.施工单位:根据技术交底内容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并报告施工计划;2.监理单位:根据交底内容进行监督和审批工作。
八、备注:1.参加技术交底人员名单;2.会议记录摘要。
以上是XXX市政工程的技术交底记录,双方当事人应认真阅读,并按照相关内容进行施工和监理工作。
任何修改或追加的事项需经双方确认并在记录上签字确认方可实施。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工地办公室参会人员:1. 施工队负责人: 张xx2. 工程监理: 王xx3. 施工人员: xxx会议内容:1.工程概述:1.1 项目名称:xx市政工程项目1.2 工程地点:xx市xx区1.3工程范围:包括道路路基、排水系统、绿化带等1.4 工程计划开始时间:xxxx年xx月xx日1.5 工期:预计完成时间为xx个月1.6项目目标: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高质量的市政工程建设2.安全工作:2.1强调施工现场的安全重要性,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2工作人员需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参与培训和应急演练2.3督促所有参与施工的方面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改进3.工程进度安排:3.1工程各个部分的施工顺序及优先级3.2工期计划安排,确保按时完成3.3工程进度监控与报告,及时调整施工计划4.施工过程要点:4.1施工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要求,不得擅自更改设计4.2施工过程中需对土方开挖、回填、压实、排水等进行严格控制4.3混凝土浇筑时需注意质量控制,确保强度、密实度和外形等要求4.4钢筋安装时需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固定牢固4.5绿化带施工时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按照相应的养护要求进行管理5.质量控制:5.1强调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如土方、混凝土等5.2采用严格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5.3对施工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工艺操作正确5.4根据工程图纸和规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并监督执行6.环境保护:6.1施工期间要合理配置施工设备6.2施工完毕后要进行环境清理,并做好土壤修复等相关工作6.3对占用的道路、人行道等进行恢复,确保无影响通行7.沟通协调:7.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报告和解决工程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7.3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利益,积极沟通解决产生争议的问题会议总结:本次技术交底会议重点就施工工期安排、安全工作、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明确了施工队和监理、设计等各方的责任。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1)施工作技艺术交底部施工技术交底记录2022年8月1日施工管理表5中工程名称和分项工程名称的披露内容:1。
施工前应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高程控制桩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施工过程中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损坏时,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根据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研究制定交通疏导方案,并完成实施。
当施工期间现有行人交通受到影响或堵塞时,应在施工前采取措施,确保行人交通顺畅、安全。
4.施工前,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压实和CBR试验。
如有必要,应进行颗粒分析、有机物含量、可溶性盐含量、冻融膨胀和膨胀试验。
5.施工前,根据现场规模和环境条件修建临时施工道路。
临时施工道路应满足施工机械运输和行车安全的要求,不得妨碍施工。
6.优先建设城市道路建设范围内的新的地下管线、人行隧道等地下构筑物。
对于已有的浅埋地下管线,如果在运行中可能损坏,应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加固或搬迁措施,并在办理手续后实施。
7.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和不明物品,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知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处理。
巧家县小河镇广场工程分项工程信息披露单位-接受者施工技术公开记录2021年10月29日施管表5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内容:1、施工前,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对所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及时补钉桩校正。
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不易被扰动且必须牢固,并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米不易少于一个。
3、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经常校核。
4、对既有管道、构筑物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必须校测。
5、施工测量允许偏差项目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平地山地允许偏差±20√l(l)±6√n(l)40√n(”)1/10001/30001/5000五家渠市青湖路改扩建工程第一期二标分部工程机动车道施工测量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开槽施工管道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其它方法施工管道直接丈量测距的两次较差注:1l为水准测量闭合线路的长度(km);2n为水准或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排水管道垫层基础项目名称:工程项目项目地点:地区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交底日期:XXXX年X月X日交底人:XXX受交人:XXXX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是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排水管道的施工。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特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工作内容管道垫层基础施工是排水管道施工的重要环节,本次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材料与设备准备:-所需材料:混合料(水泥、砂、石头)、钢筋、模板等;-所需设备:混凝土搅拌机、铲车、打桩机等。
2.基础施工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基准点,确定基础标高;-移除场地上的杂物和软土,确保基础施工的稳定性。
3.模板搭设:-根据基础尺寸和要求,搭设模板,要求模板平整、稳固,并保证模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尺寸、形状与设计要求一致。
4.钢筋布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基础进行钢筋布置;-确保钢筋的规格、间距和连接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的清理、固定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牢固性。
5.混凝土浇筑:-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合料;-选取合适的施工节奏,进行连续性浇筑;-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混凝土的偏压和夹杂物的出现。
6.后续处理:-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基础进行养护,保持基础的湿润,避免龟裂和开裂现象;-在养护期间,对基础状态进行监测,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三、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确保基础尺寸和标高的准确性;2.施工材料和设备要合格、可靠,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3.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4.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施工作业规程;5.管道垫层基础的施工顺序和操作要点要清晰明确;6.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四、施工人员签字确认交底人:(签名)交底日期:(年/月/日)。
给排水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一、项目简介:
本文档是针对某项目的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交底的记录。
项目
位于XX地区,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主要包括XX建筑物。
施工单位为XXX施工队,施工期限为XX天。
二、施工内容:
本项目的给排水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雨水
系统的安装,涉及到室内水管、下水道、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三、技术交底内容:
1. 供水系统技术交底:
a. 供水主管道安装:主管道的材料、规格,铺设方式和施工方法等;
b. 分支管道安装:分支管道的布置和连接方式,接口处理等;
c. 给水管材料选择和安装:选择合适的给水管材料,确保水质安全,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
d. 给水设备安装:水表、水泵等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
e. 给水系统检测方法:检测给水系统水压、漏水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 排水系统技术交底:
a. 下水道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物类型和使用功能,合理设计下水道的布局和规格;
b. 下水道安装:下水道管材、连接方式、坡度等的设置,确
保排水顺畅;
c.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卫生间、厨房、洗衣房等区域的排水设备选择、安装和调试;
d. 检测排水系统:对排水系统进行水封、漏水等方面的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3. 雨水系统技术交底:
a. 雨水管道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雨水管道的规格和布置;。
市政工程排水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施工现场参与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队长、施工员等一、施工技术要求1.1本工程的排水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1.2施工前应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工艺和方案。
1.3施工单位应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并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安全防护措施。
1.4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1.5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控工程质量。
二、施工准备工作2.1施工前应组织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施工工艺及要求,并落实相关责任人。
2.2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测量,并获得合规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
2.3施工前需进行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检查,并做好登记备案。
三、排水系统施工工艺3.1埋地管道施工3.1.1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基坑开挖,确保管道铺设的合理深度和坡度。
3.1.2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施工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
3.1.3管道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口材料进行连接,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3.2检修井施工3.2.1井身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井身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3.2.2检修井的管道连接、砼浇筑等工作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3.3排水设备安装3.3.1排水泵的安装应按照技术要求,确保泵的稳定运行和设备安全。
3.3.2排水阀门、流量计等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正常操作和准确测量。
四、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4.1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计划,按照施工工艺和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4.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4.3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五、施工质量验收5.1完工后应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包括排水系统的功能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评估。
技术交底记录(一级)编号:部分布,层间夹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
粉质黏土:软塑状,灰黑色,以黏性土为主,夹淤泥质粉质黏土,含少量腐殖质。
3施工总体部署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项目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项目生产经理以及项目商务经理组成,项目部下设“:工程部、技术部、质安部、器材部、商务部、工地试验室、综合办公室。
4关键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前准备开工前对现场进行仔细的实地勘察,依据中线走向结合管线设计高程,对现状地面进行实测,确定沟槽深度、宽度,同时查看沟槽线位内的地下设施及地面构筑物,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并对图纸提供的现状接入管进行复测,检验高程线位等是否与设计相同,若不同应上报设计院处理。
测量放线(1)组织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核无误后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对工程进行点面相结合的测量控制。
(2)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定出管道中线及井位置并定出水准基准点作为整个工程的控制点。
每次测量均要闭合,严格控制闭合误差。
(3)沟槽开挖前应随同工程监理人员复核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成果,测量偏差应在规范许可的允许偏差内。
沟槽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前准备 测量放线 基坑开挖基础垫层管道安装检查井施工回填 基坑支撑模板安装检查验平整场地检查验检查验检查验检查验管道沟槽开挖(1)沟槽开挖前应掌握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及其他设施的情况,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
当发现管线位置后应做好清晰的标志以保护好地下管线。
(3)穿吴新干线直径2.2m管道沟槽深度达6m,需要采用钢板桩进行支护。
内支撑采用φ325×10螺旋焊钢管,间距5m。
内支撑与桩体之间设置1道腰梁,腰梁采用I25b 普通工字钢。
内支撑、腰梁和桩体之间必需焊接,焊角尺寸为8mm。
施工单位可根据所拥有材料的实际情况,选用力学性能指标更高的拉森钢板桩,但不可选用力学性能指标更低的拉森钢板桩。
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标题: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引言概述: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是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施工后的验收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确认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在进行排水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仔细研究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了解施工范围、工序和质量要求。
1.2 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周期等内容。
1.3 确认施工人员及设备施工单位应核实施工人员的资质和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证书和经验。
同时,确认施工所需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 安全第一在进行排水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2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施工人员的分工协作、施工材料的储存和管理等,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2.3 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三、施工中的质量控制3.1 施工过程记录施工单位应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数据,包括施工进度、材料使用情况等,以备后续查验。
3.2 质量检查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3 整改措施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四、施工后的验收工作4.1 施工验收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结果符合要求。
4.2 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应及时记录施工验收的结果和过程,包括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标准等内容,形成完整的验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