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作品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4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逸飞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陈逸飞 (1946.4.14-201X.4.10)生于宁波。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逸飞的个人家庭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陈逸飞早年经历周庄情结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名气,如今已在海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周庄得以被发现,陈逸飞和杨明义功不可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杨明义,一直在山水画的领域里执着地追求,写生的足迹踏遍苏州市郊的每一个角落。
偶然一次,在别人桌子的玻璃垫板下,他发现了一张陈旧泛黄的老照片,上面的水乡风景却令他不由地怦然心动。
于是,他拿着这张老照片四处打听,却无一人知晓是何地方。
杨明义仍不死心,照片中的水乡越来越强烈地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终于,有一位不知名的农民随口说了一句:“那是周庄呀!”杨明义立即询问了去周庄的线路,摆渡来到了离苏州四十公里的周庄。
那时的周庄,还是个非常朴素落后的水乡小镇,杂货店、大饼油条店,还有满街巷一字排开的木质马桶,淳朴憨实的乡村民风、完美保存的水乡格局令杨明义惬意非凡,思路泉涌,相机在他的手中不停地闪亮.....1而那时的陈逸飞,作为中国第一批去美国的自费留学生,已然在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业余时间靠给别人修画卖画维持生计。
陈逸飞主攻油画,以画人物肖像见长,但在美国市场销路并不理想,杨明义把在周庄拍的照片寄给远在美国的陈逸飞,建议他以照片上的水乡为素材创作油画。
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幻变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周庄不仅让他的第一次画展取得了成功,更令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八十年代初,杨明义携刚回国的陈逸飞踏上了发现周庄的神奇之旅。
无需解释的人生——怀念陈逸飞先生仙逝十二周年12年前的今日,陈逸飞先生积劳成疾,仙逝上海。
天妒英才,入土为安,年仅59岁。
忆起二十年前,青葱岁月钟情习画,偶于美术书店翻阅到先生的画册,即刻被其传神描摹的海派风情,肤如凝脂的民国女神,深深震撼与吸引,恍惚间便身临其境,仿佛听到周璇余音绕梁的佳音,一步踏入爱玲笔尖营造的世界。
流连往返欣赏多次后,咬牙掏出积攒了五个月的零花钱,终于购置了先生的画集,视若珍宝,满心欢喜。
逸飞先生是浙江镇海人,出生于宁波,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进入上海画院从事油画创作。
其代表作《黄河颂》、《占领总统府》等,在文革结束后举办的多个大型画展中获奖。
1980年先生赴美国纽约研习深造,四年后获亨特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留美期间的画作风格受到哈默画廊的主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的赏识,哈默画廊遂成为其经纪人,并成功举办六次个人画展。
先生也因此迅速成为西方世界里最著名的中国画家,其作品又在纽约国际画廊等全球多家重要美术馆展览收藏。
记起一则趣闻。
真正让逸飞先生蜚声中外的,是1985年哈默博士的访华。
1984年,先生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双桥》的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在哈默画廊展出,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轰动,尤其是那些杂糅了西方油画和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出来的姑苏小桥流水、江南田园风光的作品,将美国观众引领着带入了神话般的境地。
展览大获成功,第二年哈默博士访华时,重金购买了《双桥》,并将其赠予小平同志。
这次隆重的外交馈赠,不仅即刻使得先生誉满京城,名震天下,也直接促进了周庄等江南水乡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说是趣闻,其实也是商业营销的成功典范。
但是,这样的艺术炒作与创意广告甚妙。
难道不是吗?窃以为,比之“你的画作我举牌、我的钞票你洗白”类蝇营狗苟的行为,有趣脱俗高雅吧?在油画上取得成功后,先生又开始涉足影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以及《逃亡上海》,都是描绘上世纪民国上海风土人情的电影佳作。
《启航》《占领总统府》赏析《启航》赏析《启航》冷灰色的背景使画面气氛显得浓重、压抑,船舱上边几道亮丽的橘色装饰纹样与船舱内橘色灯光、董必武的淡橘色长衫与船窗的深橘色又形成某种联系,橘色穿越似地把整个画面提亮,使画面在庄重严肃之中又不乏激情。
画面中,冷色、暖色、深色、浅色互相穿插,色彩表现充分、有序。
看似激情澎湃的画面背后却有一种有序的稳定的结构在控制着画面的节奏。
《占领总统府》赏析《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于1977年,堪称陈逸飞最经典之作,也是其留名于美术史的力作。
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开始。
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恢弘。
即使今天看来,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陈逸飞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批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痕迹,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
其中《占领总统府》是最经典之作。
在当时,中国有一批写实主义的优秀油画作品涌现出来,《占领总统府》是其中重要的一件,作品无论是艺术语言、艺术功力还是刻画角度都使人为之一震。
著名画家王琦谈到这幅作品时说:“当时,深为其坚实的素描基本功、鲜明强烈的色彩感、严谨的造型能力、把握宏大场面的群体构图以及表达不同人物的生动形态与神态的艺术技巧所吸引”。
具体谈到《占领总统府》的画面上,除了俄罗斯的写实主义油画技法之外,好像还隐藏了什么东西在里面,想来这些他们二人也不一定会察觉到,只有历史会不含偏见的记录。
如果要解释的话,也只能去谈这大上海地域的特殊环境了,如果拿《占领总统府》这幅油画与法国画家德拉克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相比较的话,人们会发现某些共有的东西在里面。
而或有一种图式的师承关系。
《《占领总统府》跳出当时一统天下的构图法则,突破旧规,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该作采用三角框架式的立体结构,把画面中人们目光聚集在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构图严谨,形式感强烈,使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
陈逸飞与他的仕女画作者:李天义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5期摘要:上海当今有两个文化男士值得你得去品味,一个是言语犀利的余秋雨,一个是画笔绚烂的陈逸飞。
余秋雨浙江人,1966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陈逸飞宁波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二人同被喻之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文化人士,思想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2005年,陈逸飞正当事业如日当中时倒在了工作台上,余秋雨泪横满面地说:陈逸飞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一生都在构造他的艺术王国,他以饱满的激情赋予了中国女性最崇高的美。
关键词:中国文化;绘画艺术;仕女画;画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执政即将卸任时曾说,我退位后最想去做的两件事是,听美国民谣皇后琼贝兹演唱乡村歌曲,她用千般柔情去爱一个心目中的男人(鲍勃,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情感枉然一世却没有回音;第二件事去大都会博物馆观看一个中国男人(指陈逸飞)的绘画作品,他用绚丽的色彩,一生都在描绘心目中的女神,留下千古遗韵而驾鹤仙去。
陈逸飞生前就读于美国纽约亨特学校,个人作品曾在纽约哈默画廊、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大家世界级的美术展厅举办个人画展,对于他的中国风格的油画,特别是以西洋绘画的浓烈色调雕琢的中国仕女,受到了美国艺术家们的无比青睐。
奥巴马绝非是一个附属风雅的总统,他本人在198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当学生时,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有幸观看了这位中国新秀的画作,当一种东方绘画文化用西洋的色调展示传统中国女性的矜持与善良时,受到震撼的不单单是奥巴马本人,那些追风族的美国青年,将陈逸飞的所画的西方女子乐坊系列中的《大提琴手》(1983),《钢琴手》(1984),《长笛手》(1987)等作品,放置在教室和走廊最显眼的地方。
其中,奥巴马就是陈逸飞追风文艺青年一族中的成员。
陈逸飞最出色的中国仕女画中的《丽人行》、《浔阳遗韵》、《罂粟花》、《恋歌》、《夜宴》等,那些散发着胭脂味道的,具有旧上海20、30年代的红尘侍女,在世界上都被视为珍品而收藏。
油画作品《罂粟花》鉴赏忘了是高中的哪个课本出现了陈逸飞先生的《罂粟花》,当时老师还分析过这个作品,现在印象还很深刻。
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原来这幅画真的很出名,在 1997年拍得387万港元,创当时华人画家作品最高拍卖价纪录。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
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在《罂粟花》中看到的画面就是一个非常写实的女子,侧坐右手托着头,左手拿着把扇子轻触下颌,在深邃的黑色背景衬托下画中人神情端庄幽怨。
陈逸飞笔下的古典女子,在黑色背景下,无不映衬着典雅,高贵,透着一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金黄色的灯晕里,旗袍柔和地泛着丝绸的光泽,上面有繁密的团花和镶滚,内衬与旗袍的裙摆随意地铺洒在地面。
整个画面的色调都很协调,无论是女子身上的旗袍与内衬的搭配,还是头饰、耳饰、首饰和手上拿的扇子的颜色,画面呈现的是一个金黄色的灯晕笼罩下的华贵少妇形象。
画家的笔触应该是很细腻的,女子的头发和服饰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通过旗袍的反光程度,可以感觉到旗袍表面的质料的光滑,同时感受到的光的层次感。
为什么除了此女子外,只有黑色的背景,就别无他物了呢,连女子侧坐的靠背也没有。
我想黑色的背景与人物本身产生的强烈的色彩对比,会更突显女子忧郁哀愁的神情。
想象一个女子在幽暗的黑夜里,一个人坐着,眉头轻蹙,在深思或在轻愁着某些事情,黑暗的背景就像她无边的寂寞,向四处蔓延。
画中女子手持的团扇,绘的就是罂粟花,陈逸飞借用它美丽的造型,去配合绘画的主题:美丽的女子如同罂粟花,令人沉迷。
而主人翁幽怨的神情,仿佛也暗示着在复杂的感情世界里,女性的含蓄与痴情,在如同慢性毒药般的感情生活中,无法自拔。
画家简介陈逸飞 (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生于宁波。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陈逸飞《雪景》赏析陈逸飞(1946.4.14-2005.4.10),生于中国宁波,浙江镇海人。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陈逸飞一生都在追求“大美术”,在陈逸飞的绘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历史题材”阶段,脍炙人口的《黄河颂》就诞生在这一时期。
第二阶段是赴美创作阶段,亦称“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在水乡系列中有《家乡的回忆——双桥》的恬静与厚重,说到水乡系列就不得不说陈逸飞与周庄。
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杨明义把周庄的照片寄给他,建议他画以水乡为素材的油画。
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幻变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周庄不仅让他的第一次画展取得了成功,更令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八十年代初,陈逸飞第一次走进周庄,便其乐陶陶于周庄。
从而陈逸飞画出水乡系列,虽然陈逸飞先生故去,但他却永远活在故乡的回忆里,活在他的水乡世界里。
第三阶段是回国创作阶段,亦称“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和视觉艺术拓展”阶段,其间,水乡风景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仍有发展,这一阶段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延续至2005年4月陈逸飞离世。
《雪景》也是在这一时期的巨作,引起了举事风波。
陈逸飞的英雄主义,水乡系列,音乐系列,仕女及西藏系列这几种题材都从各方面演绎了陈逸飞的艺术特色,四种题材的系列作品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实践。
这些作品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赏,成就了陈逸飞今天的艺术成就、影响及地位。
而几年前推出的《雪景》也与世人见面了,在人们的心目中,陈逸飞的画往往意味着温情、细腻、宁静和柔美,而他西藏系列的作品却将粗犷豪放演绎到极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并且这是他西藏题材中最高水平。
陈逸飞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后,曾有过短暂的彷徨,正是由于从未停止过的对于美的追求,陈逸飞开始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新时期,西藏成为其艺术生涯中集大成的题材。
关于陈逸飞的介绍陈逸飞 (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
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和《周庄》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
”——陈逸飞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如此进行自我界定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
”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
1个人经历编辑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赴美国留学。
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
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
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
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
”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
”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陈逸飞电影作品:《海上旧梦》影片《海上旧梦》简介:1993年,陈逸飞完成了这部长分钟的电影处女作《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
这部片子从筹备、摄制到完成,前后年多时间,至少花费三百万元人民币。
陈逸飞想为自己五幅一套的《海上旧梦》系列组画拍二十分钟左右的素材,经过朋友的劝说和陈逸飞自己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最终这部电影应运而生。
《海上旧梦》将时间拉回了1842年6月那个月黑风高之夜,这个城市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它的繁华,它是东亚最美丽的城市,它在太平洋的岸边拼合了各种文化,混杂了不同的语言、服饰、时尚和价值。
它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奇迹,又是一个瞬间的奇迹。
陈逸飞本人的形象进入了这部电影,他在追随、在窥视,并把我们带入了其中。
那个艳丽而神秘,着一袭华贵旗袍的女人是他追随的对象。
这个有一份高贵,一份典雅,一份美艳的女人是那个上海的象征。
于是,陈逸飞沟通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昔日的上海,一个是处于二十世纪最后岁月的我们。
那个女人是“灵媒”的代码,她给我们跨入那个空间的可能。
城市与女人同样诡异缥缈,成了昔日文明的幻影。
《海上旧梦》显示出一种中国化的镜头语言。
这一镜语系统讲究单镜头性,它在叙述上突破了直线的时间结构,而建立起高于空间幅度的陈述方式:即把时间空间化,把空间心灵化。
影片提供的不是某个事件的具体发展,而是一个个包括社会内容的历史画面。
影片的镜头跳跃于各种生活图影,从而构成对时空关系的意象性剪辑,并使之统一于思想和情感之中。
在观赏《海上旧梦》时,它的这一镜语特征让我们时时记起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记起声、光、色在片中的修辞意义。
《海上旧梦》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陈逸飞的绘画作品描述人文背景,因此它在人物形象和色调处理上沿袭了他的一贯风格。
但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化和的不断延伸,《海上旧梦》早已超越了仅仅作为背景资料的摄影素材,而成为一部真正的诗化电影,他的个人风格则为影片增添了更加作者化的色彩。
中国的大都市上海曾是十里洋场的聚集地,是旋生旋减的各种事件不断交替的舞台。
68幅著名书画赏析1、王原祁《卢鸿草堂⼗志图(之⼀)》【赏析】此图借《草堂⼗志图》之名,以泼墨设⾊⽽成,运以诸家笔意。
卢鸿为唐代隐⼠、⽂⼈,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林景物。
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2、陈逸飞《弦乐四重奏》【赏析】细致的⼈物造型充满雕塑感,精密的构图与柔和的线条把四名乐⼿⼿连琴,琴连⼿,互相连系,增添了视觉上的和谐感。
熟练的灯光处理把光线聚焦在⼈的脸孔上,营造出庄重⾼贵的⽓氛。
画作不只是把题材画得写实,更具有内涵精神的深度,焦点尖锐,形神兼备。
3、陆抑⾮《苍兰》【赏析】此作虽⼯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儒的⽓息。
画中⽣动⾃然的穿插、精致⽽灵动的线条、艳丽⽽⾼雅的⾊彩、法度严密⼜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绝秀巧,⽣意盎然”。
墨⽯因构图需要⽽塑造,不仅稳定了画⾯,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4、林风眠《秋岚》【赏析】画⾥层峰迭障,秀丽宜⼈,满⼭的树⽊晕染了红、黄、蓝⾊彩学三原⾊,富丽万千,粉墙黛⽡的屋舍,形成⿊⽩对⽐。
⼭岚轻轻飘过林端、群峰之间,敷施⽩粉使透明感、光线⽴现,有⼀种云⽓蒸腾的空灵。
整幅画作意境幽缈,秋季才有的丰实华美,林风眠对美好景物的绮想彷佛跃然纸上。
5、黄胄《驯马图》【赏析】黄胄⼀⽣以新疆少数民族风情为创作主题,少数民族⼈民群众的朴实⽽鲜明的形象是他艺术创作的主⾓,⽽驴、马、狗等动物形象则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本幅《驯马图》就是这样充分地体现出了黄胄⾃⾝的创作特征。
2011年5⽉22⽇,中国嘉德春拍夜场《⼤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
当晚8点12分,这幅黄胄《驯马图》从380万起拍,以5250万的落槌价被3113号买家收⼊囊中。
6、陆俨少《⽇出天开⼭川映辉》【赏析】陆俨少画重章法,长于⽤线勾云划⽔,常⽤⽩云笔勾勒层峦叠嶂,尤⽤墨块压挤留⽩为云为⽔,烟雾起伏画⾯之上,别具特⾊。
陈丹青:无可替代的陈逸飞陈逸飞(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代表作《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
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博士访华时,曾将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
逸飞长我七岁。
我19岁那年认识他,那时他才26岁,是在1972年,距今30年了。
记得是由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女才子刘耀真引见,上午好太阳,送我到画室大门口,她说你自己进去吧。
只见逸飞正从大画布前退开远观,我竟一时羞怯,回身退出来。
结果还是刘耀真领我进入,介绍过,他就看我携去的画,片刻便熟,叫我以后去“白相”。
那夜记日记,写了两回,只恨写不像,终于没记完。
陈逸飞当年誉满上海,虽然另有夏葆元、魏景山声名响亮,但逸飞较夏、魏二位年纪轻,好比现在说的“黑马”,不容小视,因他当年正有大作《开路先锋》入选全国美展,与景山合作,轰动一时。
此前我已百般曲折识得葆元,结交为师,惟不曾见过逸飞与景山。
这几位于我学画实在有终生的影响,可是当年不曾喊老师,直呼其名:葆元、景山、逸飞。
那天我见逸飞,他正画双联画《红旗颂》油稿,其时我从未见过那么大的画,竖着,高约三米,一枚画临阵宣誓的兵士,一枚画纪念碑前敬礼的新中国女孩。
我说为首那女的真好看,逸飞咧嘴笑道:是我老婆呀。
我这才知道他已婚,瞧着他只像大学生。
1974年批林批孔,逸飞画鲁迅伏案在“批孔”,忽然叫我去,说是你耳朵蛮好,鲁迅侧面这只耳朵,你来给我对着画画看。
一早去了,居然画到下午,历五小时,只是描那只耳朵。
翌年他与景山合作鲁迅故事的油画连环画,又给叫过去,说是我画过连环画,会得构图,帮他俩弄弄看,于是当场勾来勾去。
出版后他到处跟人说:呶!构图是这小鬼弄的呀!同年,我在江西实在混不下去,他说不要紧,我来想办法,当即给苏州朋友杨明义写信去,后来再加好几位师友一帮衬,居然真的混到江北农村落户了。
观陈逸飞画展有感陈逸飞(1946-)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
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从总体而言,陈逸飞从开始学画到成为一名青年画家,正恰处于一个文化思维封闭、艺术气氛淡薄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心底的艺术而在剩下为数不多而又百折不回的艺术痴迷者中间,却蕴藏着一些极具实力的真正艺术家,只要稍有机遇,就会脱颖而出,大放光彩。
陈逸飞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他从小就在周围寻找着与艺术有关的点滴信息,美术人门画、连环画、苏联电影,都是他的教材。
进入美术学校之后更加如鱼得水,勤奋刻苦。
他曾对我说,那时学生宿舍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但他在熄灯之后还要悄悄溜到素描教室里去用功。
我完全能够想象当时那种用功劲头。
由于周围的艺术信息单调,唯一倡导的是以苏联为范本的写实主义,陈逸飞白天黑夜地把素描的基本功打得非常结实,在俄罗斯写实主义油画技法中找到了足以滋养长大的技术性基础,这是时代给他的第一步推动。
时代给他的第二步推动,是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绘画实践。
在美校大学部毕业以后,陈逸飞正好遇到“文革”。
环境迫使他和年轻的同伴们不得不放弃典雅的艺术之梦,投身于强烈的社会震荡之中。
陈逸飞在街头画巨幅宣传画、考察并描绘黄河流域,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的作品。
时代给他的第三步推动,是历史的反思。
“文革”结束,陈逸飞与全民族的知识精英一起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而在美术界,他应该算是反思得比较早的一个,早在1979年他创作了油画《踱步》,正是他反恩的形象记录。
第四步推动就是改革开放把他推向了国际舞台。
儿子眼中的陈逸飞作者:卢金德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0年第09期这,本是一篇陈逸飞长子陈凛自己写的文章,但他执意认为“采访记”更好。
从命。
那就“一问一答”吧。
坐在对面的陈凛穿着简明、现代,这种感觉很明白地告诉我:人与人的直接对话,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仍然是人们最本质的生活方式。
卢:你的父亲陈逸飞在国外和国内都很知名,你是他的儿子,在和他相处的日子中,我们很想知道你眼中的父亲。
陈:我父亲逝世后,时常有人来采访我,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从儿子的角度怎样认识你父亲的”。
当时考虑的并不多,这一两年我静静地,也认认真真地经过了一番思考。
从大的方面讲,父亲出国在国外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回国后在艺术上也取得很好的成就。
各方面对父亲的评价很多,有的是评价父亲为人的,有的是评价艺术的。
特别是这几年,他的成就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
所以,我有时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和媒体对我父亲有这么好的评价?我归纳他们的说法,大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的父亲活着的时候是很为别人着想的。
特别是随着他的画艺在国内外名声日增,拜访和求他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然主要还是艺术上的,人家有困难、有问题求他帮忙,只要他能帮得上忙的,他很乐意的。
有的帮不上忙的,也给人家一个答复。
但是,当他把别人事情做好的时候,知书达理的当然说声谢谢,但有些不近人情的,连一声也不吭。
可是父亲对这些很不在意,我们感到很奇怪。
父亲就是这样,人家做对不起他的事,他并不在意。
好多人要他办事,比如政府机构、朋友,有些人想在艺术上求父亲帮助的,他很乐意帮他们忙。
比如慈善机构要他做慈善事,政府机构在宣传上要画些画,父亲不会拒绝的。
有好些与他们不相识的,父亲只要有空,也都抽空帮忙;实在不能相助的,总给个答复。
我有时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父亲为何对每个人都这样。
父亲英年早逝,固然与他执着于艺术事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太顾情面,大概他们一代人都这样的。
父亲逝世,开追悼会时来的人很多,这些人大都不认识父亲。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风光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风光摄影师。
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到中国的美丽景色,并将其展现给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1. 陈逸飞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风光摄影师,他擅长捕捉中国的自然景观。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中国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例如,他的作品《黄山云海》展示了黄山的美丽和奇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他通过运用光线和构图等技巧,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 王维东王维东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风光摄影师。
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他的作品《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而闻名,展现了桂林壮丽的山水风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受到中国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敬畏和热爱。
3. 杨舒平杨舒平是一位以拍摄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敦煌莫高窟》以其精湛的技术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名。
他通过捕捉莫高窟独特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带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4. 李昌平李昌平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城市风景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上海夜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细节而著名。
他通过运用长曝光和灯光效果,将上海的夜景展现得如诗如画。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还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5. 赵博赵博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民俗风情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西藏朝圣者》展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朝圣文化。
他通过捕捉朝圣者虔诚的面容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他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以上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中国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真实记录。
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城市风景,他们的作品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语言高远、典雅,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给人表面上的视角效果,而是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书画的效果和诗歌相似,具有可读性,能激发人们的美感,引起思索和联想,高层次的赏者,能看到字画上未曾显示的许多东西。
一幅好作品,必然是在继承传统上体现时代风格,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我们鉴赏古代作品或现代作品,都应本着这个标准来识别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岩《墨竹》立轴【赏析】华岩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陈逸飞油画作品《江南水乡》,同系列作品中最精彩的一件!1980年旅美后,陈逸飞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江南水乡系列把全新的中国写实艺术介绍至西方,为西方文化打开了窥探传统中国日常的窗口,引起高度关注。
陈逸飞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对中国仍然缺乏了解之时,成功的用艺术创作打开一扇门,将东方的婉转含蓄之美带到西方视野之中,赋予世人对于海派华人艺术新的理解。
下面为本站藏品,陈逸飞油画作品《江南水乡》。
陈逸飞1997年2月作品。
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 陈逸飞《江南水乡》 4.4尺 1997年作品说明:陈逸飞通过江南水乡的作品,将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带到西方,他在西式写实技术与中式浪漫格调的融合中,探索自己的风格,体验民族情感。
这幅《江南水乡》在笔触表现上十分细腻,近乎每一座小屋、每一笔波光都渗透着浓浓的乡情,静谧中透出淡淡的哀愁。
古朴的村庄、流淌的小河,一座精致的小桥,每一处都带着诗一般的沧桑美感。
画面中一冷一暖的色调,让我们感受到色彩变化的丰富,黄橙色暖暖的阳光,以右边为主;左边的暗绿色则表现出淡淡的宁静感,陈逸飞巧妙的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随着河流的流向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处,拉大了画面的空间。
牵绊着思乡的情绪,凝成无法用文字陈述的梦幻般的思绪。
陈逸飞水乡系列作品拍卖早在2005年12月上海保利拍卖公司拍卖的陈逸飞于1988年创作的《晨曦中的水乡》以671万元的价格成交,当时创造了陈逸飞画作的最高拍卖价格,同时这一幅作品的平均拍卖价格高达约70万元/平方尺。
尺寸为:110cm×140cm。
△陈逸飞《晨曦中的水乡》671万元陈逸飞其它部分水乡系列作品拍卖情况:· 1983年作周庄布面油画成交价格:287.50万尺寸:86×106cm拍卖时间:2017-07-01拍卖公司:敬华(上海)拍卖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作水乡· 微澜油彩画布成交价格:225.49万尺寸:106.7×76.2cm拍卖时间:2016-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作苏州运河油彩画布成交价格:177.86万尺寸:76×106.5 cm拍卖时间: 2016-04-04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水乡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27.75万尺寸:76×107cm拍卖时间: 2015-12-20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周庄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45.00万尺寸:118.5×148.5cm拍卖时间: 2014-12-21拍卖公司:凤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满载而归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68.00万尺寸:76×107cm拍卖时间: 2014-12-1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阳光水乡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22.00万尺寸:58.5×78.5cm拍卖时间: 2014-07-05拍卖公司: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无题水乡布面油画成交价格:529.00万尺寸:76.4×101.7cm拍卖时间: 2014-06-25拍卖公司:盘古拍卖·1980年代前期作苏州水道油彩画布成交价格:273.36万尺寸:76.2×106.7cm拍卖时间:2014-05-25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陈逸飞 1985年作晨曦布面油彩成交价格:483.00万尺寸:82×107cm拍卖时间:2014-05-18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1985年作苏州运河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68.00万尺寸:76.7×107cm拍卖时间:2014-05-1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作春风又绿江南布面油画成交价格:402.50万尺寸:120×150cm拍卖时间:2013-11-1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0年作水乡·古镇水街油彩画布成交价格:575.00万尺寸:142.5×147.5cm拍卖时间:2013-07-08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周庄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45.00万尺寸:86×127cm拍卖时间:2013-05-1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周庄布面油画成交价格:805.00万尺寸:74.5×106cm拍卖时间:2012-07-15拍卖公司: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1998年作苏州水乡布面油画成交价格:437.00万尺寸:200×200cm拍卖时间:2012-06-0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86年作水乡拂晓(苏州)布面油画成交价格:575.00万尺寸:113×133cm拍卖时间:2011-12-11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水乡·桥布面油画成交价格:492.80万尺寸:76.5×106.5cm拍卖时间:2010-12-08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81年作远离黑暗(苏州)油彩画布成交价格:263.64万尺寸:85×105cm拍卖时间:2010-10-04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黄昏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00.00万尺寸:150×180cm拍卖时间:2008-01-09拍卖公司:中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水乡回望布面油画成交价格:418.00万尺寸:100×150cm拍卖时间:2007-11-03拍卖公司:北京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 1988年作双桥布面油画成交价格:319.00万尺寸:112×106.5cm拍卖时间:2005-12-30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陈逸飞,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年,布面油画,89×151cm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匡时“当代艺术专场”中,陈逸飞1984年创作的《童年嬉戏过的地方》以2127.5万元领衔全场,同时刷新了陈逸飞“水乡”系列的拍卖纪录。
4月10日,艺术家陈逸飞猝然离世对于收藏界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对于他的遗作价格是否会出现飙升令业界颇为关注。
其实,陈逸飞在世时,他的作品价格在中国油画家中已经进入一级军团,早在1999年4月20日,他的一幅《浔阳遗韵》已经拍出2970000元的高价。
距去世最近的一场拍卖,即2004年11月21日北京瀚海秋季大拍中,作品《上海滩》成交价为1705000元,而且该幅作品为他2004年的近作。
得知陈逸飞去世,收藏界和艺术品经营界感到颇为震惊,对于其遗作价格飙升的预测多持保守态度。
其中一位业界资深人士称,陈逸飞的作品市场价格本来已经处于一个稳定而且较高状态,人一去世艺术品不可复制的特点更为突出,再加上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所以他去世后作品价格一定会逐年攀升。
但由于陈逸飞存世作品量相对较少,所以操作空间不够大,热炒的可能性也就较低。
另外由于他属于英年早逝,59岁的年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尚未达到艺术的顶峰期。
这两个因素将会限制他遗作价格的飙升。
回顾那些艺术家离世引起的作品价格攀升情况,能够让我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比如沙孟海去世前,一幅四尺整张的作品价格一般在3000元,现在相同尺幅价格是10万左右。
最为典型的是陆俨少,1993年他去世前,作品一平尺价格在2000—3000元,去世后五六年涨到10000—20000元一尺,十年后的现在,价格为70000—80000元一尺。
所以,艺术家的离世对于作品价格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是并不是惟一的动力,这要结合画家的综合情况,以及市场对于遗作的操作情况。
]:《浔阳遗韵》 2970000 RMB 中国嘉德 1999-4-20 山地风》 2860000RMB 中国嘉德 1994-11-7
《丽人行》 2310000RMB 中国嘉德 1997-10-26
《春风又绿江南》 2310000 RMB 中国嘉德 1997-4-20
]:《霞飞路上》(2004年作) 2200000RMB 中国嘉德 2004-11-7
《恋歌》 1980000RMB 中国嘉德 1996-10-18
《上海滩》(2004年作) 1705000 RMB 北京翰海 2004-11-21
《红影》 1320000RMB 中国嘉德 2004-5-15
《多梦时节》 1265000 RMB 中国嘉德 1998-10-27
《上海滩》(1998年作) 1221000 RMB 中国嘉德 1998-5-10
代表作:
上海旧梦之一--黄金岁月
ren ti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