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道无线传输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53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无线传输移动通信与有线通信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使得移动通信更加灵活、便捷,用户不再受制于有线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无线传输还能够克服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限制,使得移动通信具有更好的覆盖范围。
2. 移动性与传统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具有更强的移动性。
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使用户在移动的实现通信,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等。
无论是在车上、户外还是在室内,用户都能够实现移动通信,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3. 多样化的业务移动通信不仅仅局限于语音通话,还包括短信、彩信、互联网接入等多种业务。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社交娱乐等各种业务操作。
移动通信的多样化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4. 容量限制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性,移动通信在传输容量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相比于有线通信,移动通信的容量相对较小,无法支持大量用户进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网需要根据用户数量和网络负载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保证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5.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的特点离不开构建和运营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基站、无线信道、核心网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之间通过无线传输进行通信,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以满足用户对通信的需求。
,移动通信具有无线传输、移动性、多样化的业务、容量限制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特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继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2 3G技术标准主要有3G WCDMA CDMA2000 TC-SCDMA.2.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3.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
四种衰落特性:随信号传播距离变化而导致的传播损耗和弥散,由于传播坏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称为阴影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做用产生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得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导致严重的衰落,是多径衰落大尺度衰落是由移动通信信道路径上的固定障碍物的阴影引起的,衰落特性一般服从d-n 律。
小尺度衰落由移动台运动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多径。
4.一般认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3中基本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6.根据衰落与频率的关系,将衰落分为两种: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非频率选择性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传输信道对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随机响应,信号中不同频率的分量衰落不一致,引起信号波形失真。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指信号经过传输信道后,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是相关的具有一致性,衰落波形不失真。
7.微观分集的类型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8.分集的合并方式选择合并,在所接受的多路信号中,合并器选择信噪比最高的一路输出,这相当于在M个系数ak(t),只有一个等于1.其余的为0最大比值合并,在选择合并中,只选择其中一个信号,其余信号被抛弃。
等增益合并,等增益合并器的各个加权系数均为19.为什么扩频信号能够有效抑制窄带干扰?扩频信号对窄带干扰的抑制作用在于接收机对信号的解扩的同时,对干扰信号的扩频,这降低了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扩频后的干扰和载波相乘,积分(相当于低通滤波)大大地削弱了他对信号的干扰,因此在采样器的输出信号受干扰的影响就大为减少,输出的采样值比较稳定10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在GSM系统的应用:跳频系统对抗单频或窄带干扰是很有特色的。
移动通信中无线信道特性的研究作者:胡博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5期【摘要】在无线通信中,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研究移动通信中的无限信道很有必要,这也是提高移动通信性能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移动通信中无线信道特性。
【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信道;特性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目前,在国内的移动通信中,相关人员对无限信道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无线信道的规律,因此,研究移动通信中无线信道特性很有必要。
二、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播一般可归结为反射、绕射和散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无线信号无论是在前向链路还是在反向链路的传播,都会以多种方式受到物理信道的影响。
由于无线信道的复杂性和时变性,信号通过无线信道时会受到各个方面的衰减损耗。
总的说来,信道对无线信号的影响可归纳为自由空间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三种。
在无线信道中,有三种最重要的多径衰落效应:信号强度在一段很小的传播距离或时间间隔内快速变化产生的多径衰落;不同路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随机频率变化以及多径传播时延扩展引起的多径衰落效应。
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会导致信号在不同维(时间、频率、空间)的扩展,对无线通信信号具有明显的影响。
三、通信系统中信道模型的演变通过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将各种无线信道抽象为模型,然后依据这些模型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理论上来说,无线通信信道就是一个线性滤波器。
发射的信号通过这个滤波器后被接收,所以信号传输就是一个信号处理的过程。
信道模型给出了信道的基本统计信息,因此它是信道估计的基础。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信道模型有以下几类:TU模型,ITU信道模型,LTE扩展信道模型。
在GSM网络投入运行之前,TU模型就已经被用来决定GSM中均衡器的需求和性能。
后来3GPP组织提出的一个新的TU模型,其与旧TU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新模型的最大时延只有旧模型的一半。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第一章引言1.1 移动通信的定义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2.1 无线传输基础知识2.2 无线信道的特性2.3 调制与解调技术2.4 多址技术2.5 空分复用技术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1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3.4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4.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4.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章移动通信技术及协议5.1 频率分配与管理技术5.2 移动通信制式与协议5.3 移动通信的网络接入技术5.4 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技术5.5 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第六章移动通信终端与设备6.1 方式终端6.2 基站与天线6.3 其他移动通信设备6.4 移动通信终端的性能指标第七章移动通信业务7.1 语音通信业务7.2 短信业务7.3 数据业务7.4 多媒体业务7.5 移动互联网业务第八章移动通信市场与发展趋势8.1 移动通信市场概述8.2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系统模拟实验实验报告附件2: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白皮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电信法:指国家为保障公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和管理电信业务,制定的法律。
2. 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监督、管理、指导全国电信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的专业监督管理机构。
3. 移动通信频率:指无线电波中为移动通信业务预留的频带,用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
4. 号码资源: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标识用户和设备的数字编号资源,包括方式号码、设备识别码等。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特定物理介质。
移动通信信道承载着方式信号的传输和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送。
通常,移动通信信道可以分为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下行信道是指从基站(基站可以理解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向方式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下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接收呼叫、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基站到方式的单向通信信道。
下行信道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 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用于向所有方式广播公告、系统信息等。
2. 公告信道(Paging Channel):用于向特定方式发送来电通知、短信等。
3. 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多个方式共享使用的信道,用于传输语音、数据等。
4. 寻呼信道(Pilot Channel):用于基站向方式发送信号,帮助方式进行寻呼监听。
5. 同步信道(Sync Channel):用于同步方式时钟和基站时钟。
6. 邻区信道(Neighbour Channel):用于与周边基站进行通信。
上行信道上行信道是指从方式向基站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上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发出呼叫、发送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方式到基站的单向通信信道。
上行信道也有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接入信道(Access Channel):用于方式与基站建立连接和发送呼叫等。
2. 数据信道(Traffic Channel):传输方式发出的语音、数据等。
3. 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传输方式与基站之间的控制信息,如网络注册、身份验证等。
4. 反馈信道(Feedback Channel):用于方式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随机接入:移动通信系统要支持大量的用户接入,信道必须具备随机接入的能力,以确保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网络。
2. 可靠传输:信道要具备传输信号和数据的可靠性,在无线环境中,信道受到噪声、多径效应等环境因素的干扰,通信系统需要采用相应的纠错技术,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特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电话通话、发送短信,还是通过手机浏览网页、观看视频,这一切都离不开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
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特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对于通信质量和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特性,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信道。
简单来说,信道就是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经过的路径。
在移动通信中,这个路径可不是一条笔直的、毫无干扰的“高速公路”,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
移动通信信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径传播。
想象一下,当你在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打电话,信号从你的手机发送出去后,可能会经过建筑物的反射、折射,甚至绕射,然后以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
这就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多个路径传来的信号的叠加。
这种多径传播会带来信号的衰落和时延扩展。
衰落就是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有时候强,有时候弱,让你的通话质量时好时坏。
时延扩展则会导致符号间干扰,使得接收端难以准确地解读发送的信息。
除了多径传播,移动通信信道还存在多普勒频移的现象。
当移动台(比如你的手机)在移动时,相对于基站发送的信号,它会产生频率上的变化。
这就好像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听到的警笛声,随着汽车的靠近或远离,警笛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多普勒频移会影响信号的解调,导致误码率增加,进而影响通信质量。
另外,噪声也是移动通信信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噪声可以来自各种来源,比如自然界的电磁干扰、其他电子设备的辐射等等。
这些噪声会叠加在有用信号上,使得信号变得模糊不清,增加了接收端正确解调信号的难度。
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建筑物密集,信号的反射和遮挡比较严重,多径传播和衰落现象更加明显;而在开阔的农村地区,信号传播相对较为顺畅,但可能会受到更远距离的传播损耗影响。
为了应对移动通信信道的这些特性,工程师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方法。
移动网络中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代移动网络要求高速、高质量无线传输,因此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与进一步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移动网络中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其原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无线传输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信道将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信息传输到接收端的技术。
它分为多个子技术,包括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多址接入等。
调制解调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传输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和调相。
信道编码则是通过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提高数据在无线信道上的可靠性。
多址接入技术是多个用户同时共享同一个频谱资源的方法,常见的多址接入技术有时分多址 (TDMA)、频分多址 (FDMA)和码分多址(CDMA)。
二、无线传输技术的现状目前,移动网络中主要采用的是第四代(4G)和第五代(5G)无线传输技术。
4G技术以长时分复用 (LTE) 为基础,通过OFDM (正交频分复用) 和MIMO (多输入多输出) 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增加系统容量。
此外,4G还采用了高级调制解调技术和高效信道编码,提高了传输质量和系统效率。
相比之下,5G技术在无线传输方面的创新更加突出。
5G引入了更先进的技术,如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和毫米波通信等。
大规模MIMO技术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提高系统容量和数据速率。
波束成形通过选择性地增强某些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提高了信号质量和系统吞吐量。
毫米波通信则利用高频率带宽的特点,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三、无线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移动网络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传输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展。
以下是几个未来发展趋势:1. 更高的速率和容量:未来的移动网络将要求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调制解调和信道编码技术,以提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系统效率。
2. 更好的覆盖范围:移动网络中的无线传输技术需要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包括城市和乡村地区。
电信行业移动通信及其特点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和各种智能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
移动通信,顾名思义,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的信息交换。
这种通信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和获取信息。
移动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无线传输特性。
与传统的有线通信不同,移动通信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信号。
这意味着用户不再受到线缆的束缚,可以在移动中自由地进行通信。
但同时,无线传输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信号容易受到干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如频率复用、功率控制、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调等,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移动性管理。
由于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地切换基站,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的移动性管理能力,以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无缝切换。
当用户从一个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域时,系统会自动完成切换,使得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中断通话或数据传输。
这涉及到位置更新、切换决策、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需要系统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
频谱资源有限性也是移动通信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频谱是移动通信传输信号的载体,但可用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频谱资源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频谱复用、动态频谱分配和频谱共享等。
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频谱频段,如毫米波频段,以获取更多的频谱资源。
多址接入技术是移动通信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常见的多址接入方式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这些技术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通信,而不会相互干扰。
例如,TDMA 将时间分割成不同的时隙,每个用户在指定的时隙内发送和接收信号;FDMA 将频谱分割成不同的频段,每个用户使用特定的频段进行通信;CDMA 则通过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