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1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课时达标13(见课时达标P25)1.解释下面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3)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
(2)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3)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2.解释下面句子中“何”的意义和用法。
(1)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 答案(1)疑问代词,“什么”。
(2)疑问代词,“为什么”。
(3)程度副词,“多么”。
3.解释下面句子中“乎”的意义和用法。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____________(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呢”。
(3)介词,相当于“于”“在”。
4.解释下面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____________(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____________答案(1)副词,“才”。
(2)副词,表转折,“竟,却”。
(3)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5.解释下面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2)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3)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答案(1)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2)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3)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
6.解释下面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
(1)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____________(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____________(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____答案(1)副词,“将,将要”。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4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二)一、(2018·潍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
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
”母子遂相慈孝。
人皆以公为仁恩。
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5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一、(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当国。
世卿奏匡时五要。
居正欲重罪之。
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世卿饶心计。
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
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
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
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
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
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
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
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
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
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
帝雅重之。
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
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
廷臣遂疑世卿党比。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
章复十余上,不报。
乘柴车径去。
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
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解析】选A。
课时达标20(见课时达标P39)一、(2018·陕西榆林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五年,督广东学政。
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
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
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
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
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等并获谴。
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
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
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
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
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
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
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
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
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
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
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
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
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
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
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
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
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
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真题体验·亮剑高考一、(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选D。
2019高考语文专项狂练七套第一套文言文一、(湖南永州2019届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信美容仪,善骑射。
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
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
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
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
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
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时荆州虽陷东魏,民心犹恋本朝。
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
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信于淅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
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
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
未若先破八能。
”遂奋击,八能败而齐民亦溃。
信乘胜袭荆州。
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
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
寻拜领军。
仍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
改封河内郡公,增邑二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
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
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
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B.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C.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D.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服章,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也泛指服饰、衣冠。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3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3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3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一)的全部内容。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3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一)一、(2018·厦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文中的具体语境。
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Ⅰ文言实词的5大命题点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可以通用的字。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颊毛”,假借为连词“而”。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C [A项,“受”通“授”,传授。
B项,“颁”通“斑”,花白。
C项,没有通假字。
D 项,“共”通“供”,供应。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1)蜀之鄙.( )有二僧。
(《为学》)(2)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课时达标12(见课时达标P2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爱好B.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安稳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穿着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倍:背向解析倍:加倍,愈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兵:战争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困苦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察:调查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曾经解析兵:士兵,军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朝见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的确D.其文约,其辞.微辞:言辞解析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伐无道.,诛暴秦道:王道B .轩东故.尝为厨 故:过去 C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回头看 D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固执解析 顾:表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 B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通晓 解析 通:普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 .⎩⎪⎨⎪⎧ ①请息交以绝.游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君安与项伯有故.D .⎩⎪⎨⎪⎧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请息.交以绝游解析 A 项,绝:①断绝;②横渡。
B 项,兵:兵器。
C 项,故:①形容词,旧;②名词,交情。
D 项,息:①名词,风;②动词,停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 .⎩⎪⎨⎪⎧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 .⎩⎪⎨⎪⎧ 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C .⎩⎪⎨⎪⎧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D .⎩⎪⎨⎪⎧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解析 A 项,树:①名词作动词,种植;②名词,树木。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1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一、片段训练1.(2018·长沙模拟T12B项)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
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原文: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
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
”治之益急。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仍然严惩了他”理解错误,原文“治之益急”意思是“追究得更加急迫”。
译文:秦桧死后,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
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
有人说:“县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
”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
2.(2018·榆林模拟T12 C项)李星沅经验丰富。
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
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原文: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
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
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
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
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
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
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错误。
据原文“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可知,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
译文:星沅没有中第时,寄居在陶澍幕府,掌管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
又先后连任官职江南,熟悉盐、漕、河诸多利弊。
当时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官员)诉说用度缺乏,朝廷大臣主张南粮改为用征银布帛等代替,在北方省份采购粮食。
星沅说折银太多征收不容易,折银太少采购不够。
粮食低贱银两贵重,民间经过太多环节损失亏耗。
且州县以此为借口额外勒索,官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防备他们都很难。
(星沅)屡次上书论述,改征的提议于是废止不行。
3.(2018·南通模拟T7B项)黎阳孙尉曾经慕名拜访杜生,杜生看他就像蝇蛆一样,孙尉听到他的话,怅然若失。
原文:归数日,忽忽自咎曰:“痛哉,杜生视吾侪若蝇蛆矣。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杜生看他就像蝇蛆一样”于文无据。
联系原文看,应是孙尉主观上认为“杜生看他就像蝇蛆一样”。
译文:回家几日后,失意地责备自己说:“太痛心了,杜先生看我们这些人就像苍蝇蛆虫一样了。
”4.(2018·大庆模拟T12B项)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
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原文:其廉介类如此。
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错误。
文中“追省再三”的意思为“追回来再三检査”,“省”是“省查,检査”的意思,而非“叮嘱”之意。
译文: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
但自己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经上路了,还要追回来再三检查才派送。
5.(2018·福州模拟T4 D项)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原文: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
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竟不能拔。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是无中生有。
依据文章内容可知,程千里虽然被活捉,但是并没有投靠贼廷。
译文: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于是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生擒蔡希德。
双方精锐的骑兵交战得很激烈,差一点就要生擒蔡希德,但是蔡希德的救兵到了,程千里于是收拢骑兵撤退,可是护城河的桥坏了,他掉进了坑里,反而被蔡希德抓住了。
程千里抬头告诉自己的骑兵说:“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军队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
”士兵们听到后都流下了眼泪,早晚严防死守,叛贼最终也没有攻下城池。
6.(2018·六安模拟T12 B项)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原文:久之,复游太学。
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注】不如也。
”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
由是名震京师。
(【注】龟山:指杨时,字中立,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不是献章“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而是邢让试着叫献章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献章的和诗“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
(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
译文: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
(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说:“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
”(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
7.(2018·重庆模拟T12 C项)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
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原文: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
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
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然儒者推其博物。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不被认可”“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与原文不符。
据原文“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然儒者推其博物”可知,听讲的学生背后讥讽(责骂)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
译文: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
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
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
”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
8.(2018·太原模拟T12 D项)郭震有胆有识。
娑葛认为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认为应当毫不怀疑地坚守营垒对敌。
原文: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
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
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
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
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
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认为应当毫不怀疑地坚守营垒对敌”错。
原文郭震“坚卧营为不疑者”意思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
译文:神龙年间,郭震升任安西大都护。
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
郭元振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
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
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
副使解琬知道了这件事,劝郭元振趁夜逃走。
郭元振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
二、综合训练(2018·郑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181 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
少孤贫,事继母孝。
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
后移师安徽,克太湖。
历迁.协领。
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
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
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
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
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
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渍,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
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
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
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
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
”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
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
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
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
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
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
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
寻命佐新疆军务。
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
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
调伊犁将军。
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
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
道肃州,病卒。
身后不名一钱,凡无以为敛。
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B.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C.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D.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解析】选A。
抓住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为”“军”“赴”“议”“袭”“通”“克”等来判断,就可准确判断各句间的层次关系,从而进行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