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在世界中》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9.03 MB
- 文档页数:28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2.学习通过案例从地理的视觉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3.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负责任大国的。
(二)过程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头脑风暴式”引入:教师提问:当提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总结:中国目前的现状、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中国在世界中”。
板书: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讲授新课]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阅读: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归纳三个重要时段中国的成就表现,利用展台展示小组归纳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相关的图片,介绍中国的成就。
(板书)板书:三个重要时段: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由于我们不是生于那个年代,所以认识可能比较少,但21世纪是我们的时代,对于21世纪以来的成就大家比较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师生归纳:经济、农业、对外贸易和科学研究等角度入手展开讨论。
下面我们继续来完成活动题。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课时达标〗[建议用时10分钟]1.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是在( A )A.1956年B.1953年C.1957年D.1978年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间是( C )A.2000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目前我们海洋权益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菲律宾一直就我国固有领土黄岩岛挑起事端。
读"南海诸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黄岩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D )①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②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③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基地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南海诸岛在行政区划上由管理( B )A.台湾省B.海南省C.广东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5.下列国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是( A )A.中国B.印度C.德国D.韩国〖课后作业〗[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巩固〗1.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④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仍旧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居前列,但是人均生产总值却很低。
读漫画"二次取经",完成2-3题。
2.下面列举的环境问题中,能够在图中反映出来的有( D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水污染④大气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图中遍地的树桩和荒芜的土地反映了土地荒漠化;黑色的河流反映的是水污染;工厂大烟囱排出的黑烟表示的是大气污染,但是没有明确反映水土流失。
3.下面叙述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可能在唐僧的《环境保护》一书中出现的是( B )A.在耕地中进行植树造林B.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C.使用洗涤剂清洗蔬菜和水果D.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解析:在耕地中进行植树造林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大量使用洗涤剂会污染水资源,大水浸灌的方式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中国在世界中》教案优质课《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东北师大附中王瑶■课标要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是对中国地理的“收笔之作”。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世界地理的地域发展差异中要求到,“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这两条要求,与本章内容有所关联。
在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中并没有针对本章的课标要求内容,但是本章的内容意义重大。
在整个八年级中国地理的学习结束之前,我们应该清楚,“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我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都是本章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收笔之作”让我们审视自我、放眼全球,让我们每个国人看清自己的现状,明确发展的方向,在世界中定好自己的位置。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知道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过程与方法】本堂课遵循“怎样的中国、在世界中做什么的学习思路”,通过参与国际中学生论坛的情境模拟,首先“介绍自己的祖国──中国”,说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接着运用图文资料,举例说出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然后运用文字资料,说出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论坛的最后共议“今日世界之特点”,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联,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结束部分,教材简单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还有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教材利用三个典型事例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
然后列举了我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包括人地关系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提醒同学们不要盲目乐观。
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我国现在是一个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提出的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地理的全部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从资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并且可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也能够独立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没有问题。
但是本节课以情感目标为主,现在学生普遍出现重知识目标、轻情感目标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要认清楚我国面临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启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我国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阶段一.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斐然。
出示图片:①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②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③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3.阶段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加速发展(1)深圳速度(2)我国有6个经济特区展示我国的海南经贸特区和喀什经济特区(1)分析图表数据,初步认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说一说(3)联系生活见闻,说一说4.合作交流:(3)我国一直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4)为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我国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1年底,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其中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3.归纳整理(二)区域发展不平衡(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补充: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2)展示东西部地区的建筑和交通状况(3)解决措施有哪些?补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4)资料介绍: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温家宝总理提出。
1.互动交流2.说一说:读一读: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