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57.7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中国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 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 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

教学指导:

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除山地外,我国1 月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1 月0℃等温线大致东起淮河,经秦岭至105°E 处,沿四川盆地西缘折向西南,穿过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从“中国1 月平均气温分

布” 图上来看,台湾岛南部和海南岛的气温在

16℃以上,

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气温低于-24℃,南北温差在40℃以上(实际温差约50℃)。

讲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南北纬度位置的差异是形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且白昼时间短,所得太阳光热少。而南方则相反,所得太阳光热多;二是冬季风的活动加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冬季风发源于高纬度的大陆内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冷干燥,而我国北方紧邻冬季风的发源地,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故加剧了冬季北方的严寒,南方则由于重重山岭的阻挡,冬季风势力逐渐减弱,降温幅度不大(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归纳得出基本的结论并板书——冬季等温线分布密集,南北温差大。做好思维导图笔

记。

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课堂小结

淆这两种作物的分布)

(3)用彩色笔描绘各温度带的界线,看一

看各温度带与主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

关系。

说明:通过读图、填图,以加深对温度带

空间分布的了解,以及对温度带划分依据的理

解。有关积温和作物熟制的关系,教学中要求学

生了解积温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但并不要求记

住积温的数值。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等值线

图是表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一种常用方法,常见的有等

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判读等值线图,首先要理解等值线的特性:

①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②同图等距——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

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

数值间隔相等。(因地图用途的某种特殊要求,有时同一

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的间隔也可以不一样)

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但可重

合(如陡崖)。

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

闭合。

⑤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

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⑥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

单一,等值线弯曲反映出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的因素较复

杂。

其次是把握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以等温

线为例):

看版图回顾,注

意方法回顾。

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问题的能

力。

2.1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教学过程

教授新课中

(1)在图中勾画800毫米、400毫米、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

方。(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秦岭一淮河线平

行,秦岭一淮河以北大都少于800 毫米,但长白山

地区可达800~1 000 毫米;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致与夏季风影响所及的界限相当;西北内陆地区

除新疆西北部外,大多不足200 毫米)

(2 )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我国降水多的地方是台湾山脉的东侧和喜马拉雅

山的东南坡,年降水量都在3 000 毫米以上。台湾

火烧寮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 557.8 毫米,1912 年

的最高纪录达8 409 毫米。降水少的地方是塔里木

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也

在20 毫米以下,成为全国的干旱中心,其中吐鲁

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多年平均降水量仅5.9 毫米,

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3)我国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

律?

归纳得出基本的结论——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中国4 个城市降水

量逐月分配” 图,完成P.36“活动”:

(1)比较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 个城市

年降水量的大小,说出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

样的空间分布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减少)

(2)看一看广州、武汉、哈尔滨3 个城市年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

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3 个城市总体上呈现出共同规律:降水季节分

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季。

教学说明:对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

充、质疑。勾画800

毫米、400 毫米、

200 毫米等降水量

线,回答它们大致

经过的地方。

观看图片,思考

原因,简要分

析。

阅读“中国 4 个

城市降水量逐月分

配” 图,完成活

动题,代表回答。

同学上台勾

画,从错误

中学习,进

而归纳得出

降水空间分

布规律。

动手圈出地理

事物,学会用

地理原理分析

地理现象,图

片加深印象。

学会读降水柱

状图,读图找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