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410397 学分-学时-实践4-64-40)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东南大学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教学改革的产物,是组成东南大学电工电子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平台课程的课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一个以工程实践或社会生活为背景的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使学生能将已学过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单片机等知识综合运用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及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这是在所有实践性课程中最具活力,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各学科专业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践课题。

本课程是研讨型课程,采用教师授课、自主学习与研究、演讲与讨论、设计与实践、答辩与验收等多种教学方式。

课程学时:课内总学时64学时,其中:授课11学时,专题讲座11课时,讨论11课时,实践31学时(实践2课时作1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1:2

适用范围:电类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含半导体器件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信号与系统、单片机技术(微机)或嵌入式系统。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1.授课内容

(1)电子系统设计导论:介绍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和系统实现过程,学习现代电子系统构建与设计的方法。

(2)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与构建,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资源配置、结构与总线设计、电源配置,掌握输入输出接口通道、人机交互等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掌握运用汇编与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与程序调试方法。

(3)信号获取、处理、传输与执行:学习电子系统与外界信息交互(信号检测与执行控制)的方法、元件选择与电路设计。

(4)电子系统实现:以一个具体的综合性课题,将以上各部分内容贯穿起来综合运用,让学生学习电路与系统的搭试、构建、调试、测试的方法;向学生介绍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子系统工程实现中的工程问题。

2.专题讲座

(1)模拟电路设计:学习信号发生、放大器(尤其是小信号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常用传感器与检测电路的设计和使用;对于通信工程、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等专业,还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学习设计和使用专业所使用的模拟电路。要充分利用Multisim等EDA软件工具,提高设计的水平。

(2)传感器与检测电路:了解通过传感器将外界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方法与常用电路,掌握信号的转换、滤波、放大、整形等方法。

(3)数字电路设计:学习并掌握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方法,特别要学会运用VHDL语言或Verilog 语言在FPGA/CPLD中设计数字电路,熟练运用各功能模块,并应用这些模块来设计数字系统,掌握QuartesII 或ISE等开发工具和逻辑仿真的方法。

(4)电源设计:学习并掌握电子系统中对各类电源(工作电源、参考电源、基准电源、隔离电源)的需求分析、选择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3.讨论、演讲与答辩

(1)系统设计:针对所选择的课题,在系统设计后进行系统结构、实现方案的论证。

l课题验收(作品、报告)占80%

2)平时成绩是指课堂表现,讨论的参与程度,表现出的理解、思维、表达、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

3)实验表现包含在课程实验中表现出来的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的程度,工程实践能力,实验结果与阶段性成果等方面的因素。

4)课题验收评分标准如下:

l课题功能、指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完备性(20%)

l课题完成程度(包括功能和指标)(40%)

l课题在构思、功能、电路、指标等方面的创造性(15%)

l课题验收时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发挥(15%)

l课题设计总结报告(10%)

根据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确定项目的难度系数,难度系数在1.0~1.5间;

同时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动员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课题作5分钟的演讲,对优秀者给予10分以内的加分。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田良、王尧、黄正瑾、陈建元、束海泉编。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第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正瑾主编。电子设计竞赛赛题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电子综合实训

电子综合实训 电子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子技能综合实训 目的:HX203T FM/AM收音机装配 系部:电子工程系 姓名: 学号: 指导: 20xx年5月27日 1 目录 1、引言????????????????????3 2、设计目的??????????????????3 3、设计方案??????????????????3 4、方案设计??????????????????4 、收音机的基本原理?????????????4 、最简单收音机原理?????????????4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4 、3CXA1691M(CD1691M)与HX218AM/FM型收音机?6 5、HX203收音机AM/FM音机简述?????????9

6、安装步骤??????????????????11 7、调试????????????????????13 8、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4 9、实训注意事项????????????????15 2 摘要: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子科学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富强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对每个电子方面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是高频电子电路的一门最重要的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可以加深我们对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中的有关电路的原理、组成与功能的认识,同时该课程设计也融合了模电与数电的知识,巩固我们队已经学过课程知识的总结。 关键词:收音机,课程设计,调幅,调频,CXA1691M (CD1691M)。 1、引言 电子技术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要我们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有个更加详实的体验,不能在面对这样的东西时还像以前那样一筹莫展。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

电子设计实训

学号:087000569 专业:商务英语姓名:王磊 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目的: 使自己对电子元件及电路板焊接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打下基础,为自己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实践内容: 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感应电路板的测试与维修和电路的焊接,51单片机的使用及编程,Fresscale单片机的使用及编程,各种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电机驱动电路及程序等等。 实践过程: 1.任务分析 设计并制作一个声音导引系统,声音导引系统有一个可移动声源S,三个声音接收器A、B和C,声音接收器之间可以有线连接。声音接收器能利用可移动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不同距离,产生一个可移动声源离停靠线Ox线误差信号,并用无线方式将此误差信号传输至可移动声源,引导其运动;可移动声源产生的信号为周期性音频脉冲信号频率不限,脉冲周期不限。

2.方案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2.1声源发生及声源检测方案的设计与比较 方案一:采用超声波作为声源发生装置,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声源位置,此方案电路设计简单,容易实现,但超声波传播具有单向性,容易形成盲区,造成检测的偏差。 方案二:采用共鸣腔作为声源发生和检测装置,通过一个合适的频率使共鸣腔发出最佳声音,此方案不容易形成盲区。 综合各种原因,我们选用方案二。 2.2电机驱动设计与比较 方案一:采用两个继电器和三极管组成的电路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及PWM输入。此方案优点是电路较简单,缺点是继电器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可靠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两对互补型晶体管F9540 和 IRFZ44 接成桥式电路,两个斜对角晶体管道通,分别控制电机正反转,采用互补型对管的目的是用最简单的电路实现对电机的驱动,这种电路由于工作在管子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型电路可以简单的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而且电子开关速度快、稳定性好。 基于上面的理论分析,最终我们选用了方案二。 2.3电机的选择与比较 采用直流减速电机。直流减速电机转动力矩大,体积小,重量轻,装配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其内部由高速电动机提供原始动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课程中讲解,在前三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Net专业的基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但对面向对象思想的认识较肤浅,对设计模式还没有概念。通过本门课 的学习,使学生对面向对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程序的不断重构和演变,把设计模式的学 习门槛降低,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掌握创建型设计模式 ?掌握结构型模式 ?掌握行为模式 本课程主要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面向对象基础 课程目标: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重点和难点: ?面向对象中多态和接口的使用 知识点: 1.类与实例 2.构造方法、方法重载 3.属性与修饰符 4.封装、继承、多态 5.重构、抽象类、接口 6.集合、泛型 7.委托与事件

第二讲简单工厂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简单工厂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对程序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及灵活性的理解。 ?对紧耦合和松耦合的理解 ?对UML类图的理解 ?简单工厂模式的使用 知识点: 1.代码编写规范 2.面向对象编程 3.面向对象的好处 4.紧耦合与松耦合 5.简单工厂模式 6.UML类图

第三讲策略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策略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对策略模式的理解及使用 知识点: 1.商场收银软件 2.简单工厂实现商场收银 3.策略模式 4.策略模式实现 5.策略与简单工厂结合 6.策略模式解析

第四讲工厂方法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工厂方法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工厂方法模式实现计算器程序 知识点: 1.简单工厂模式实现 2.工厂方法模式实现 3.简单工厂VS工厂方法模式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日期:2011-4-13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简易温度控制仪,可以在四联数码管上显示测得的温度。主要分四部份电路:OP07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部分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文氏电桥电路,得到温度与电压的关系,通过控制电阻值改变温度。利用单片机将现在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同时实现现在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切换。 关键词放大电路转换电路控制电路显示

目录 1 引言 (4) 1.1 系统设计 (4) 1.1.1 设计思路 (4) 1.1.2 总体方案设计 (4) 2 单元模块设计 (5) 2.1 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5) 2.1.1 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设计 (5) 2.1.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5) 2.1.3 A/D采集电路的设计 (5) 2.1.4 单片机电路 (6) 2.1.5 键盘及显示电路的设计 (6) 2.1.6 输出控制电路的设计 (6) 2.2元器件的选择 (6) 2.3特殊器件的介绍 (7) 2.3.1 OP07A (7) 2.3.2 ADC0809 (7) 2.3.3 ULN2003 (9) 2.3.4 四联数码管(共阴) (9) 2.4各单元模块的联接 (10) 3.1开发工具及设计平台 (11) 3.1.1 Proteus特点 (11) 3.1.2 Keil特点 (11) 3.1.3 部分按键 (12) 4 系统测试 (17) 5 小结和体会 (20) 6 参考文献 (21)

1 引言 电子系统设计要求注重可行性、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使用方便和易维护性等。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由技术指标将系统功能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形成若干单元功能模块。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尽量采用熟悉的电路,注重开发利用新电路、新器件。要求电路简单,工作可靠,经济实用。 1.1 系统设计 1.1.1 设计思路 本次实验基于P89L51RD2FN 的温控仪设计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1.1.2 总体方案设计 热敏电阻测温调理电路 设计要求 1.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 -20℃ --100℃; 2.系统可设定温度值; 3.设定温度值与测量温度值可实时显示; 4.控温精度:±0.5℃。 设定输入 单片机 LED 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控硅 继电器 控制 对象 风扇 信号调 理电路 A/D 采集 电路 加热丝 传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

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 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 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 2、提出方案 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⑵电容滤波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

3、详细电路图: 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 的点解电容。另外,由于实际电阻或电路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 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 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文章结合温州大学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实际,运用Web技术,研发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提高维护人员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该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教室报修、计算机报修、日常维护记录、灯泡更换记录、设备更换记录等功能模块。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教室管理;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先进教学手段。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之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在高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教室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引发了设备在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多媒体教室的工作重心也从建设方面转移到维护和管理方面。结合多媒体教室维护与管理实际,设计研发出基于校园网、功能完整、结构清晰的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有效地保证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维护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需求分析 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非多媒体设备资产性的管理与设备日常维护、更换等记录,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但目前记录这些信息大多还停留在纸质或Excel表格形式上,且各个教学楼的信息由不同的维护人员来记录和更新,记录格式不统一,信息不规范,数据易丢失,不利于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和修改,对设备的维护也不能及时地提供科学参考。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研发一个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是多媒体教室科学、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结合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工作事宜,该系统功能基本需求如下: 教室报修单的录入、查询、打印、统计等功能,其中教室报修项目包括投影机、中控、音箱、讲台、线路、功放、幕布等项目报修。 计算机报修单、日常维护记录信息、灯泡更换记录信息及设备更换记录信息的录入、查询、打印、统计等功能。 2 总体设计 针对需求分析,对教室的运行与管理工作进行整理与归类,以维护人员与部门主管两个角色,为本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维护人员根据日常维护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如投影机、幕布、计算机、音箱、功放、线路,等故障,在系统中的教室报修或计算机报修模块中报修,部门主管

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报告

目录 摘要 (2) 1、前言 (3) 2、设计过程 (4) 2.1、任务及要求 (4) 2.1.1、任务 (4) 2.1.2、要求 (4) 2.2、总体设计方案 (4) 2.2.1、系统设计原理 (4) 2.2.2、总体控制框图 (4) 2.3、硬件电路 (5) 2.3.1、SCT89C52单片机介绍 (5) 2.3.2、时钟电路 (7) 2.3.3、复位电路 (7) 2.4、软件电路 (9) 2.4.1、系统流程图 (9) 2.4.2、系统程序 (9) 3、结果 (11) 4、结论 (11) 5、参考文献 (12) 6、致谢 (12)

摘要 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的综合性的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 在古代,彩灯主要作用是照明,人类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 到了现代彩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店面的装饰。变换无穷的彩灯样式,给城市增添活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深受人民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将彩灯摆放成各种图案,增添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彩灯逐渐被LED彩灯所代替,可以通过单片机编程控制的LED彩灯变换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LED灯单片机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 Design Principle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非机械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计算及放大原则,掌握工业规模生物反应物料的处理及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了解生物工业的相应辅助系统,空气净化除菌,生物用水及制冷的工程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工程中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化工容器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完成对常用生物反应器——机械搅拌通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的计算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 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及案例教学。 2.重点内容: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及比拟放大;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空气净化过程设备;生物工程供水与制冷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设计,零部件及材料的选用。 3.难点内容:生物反应器质量传递对反应器比拟放大的影响;空气除菌、生物供水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及结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五)考核方式 对设计计算、结构及图纸的绘制评出成绩。 二、课程设计内容(二选一) (一)年产10万吨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糖化锅的设计:确定糖化锅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年产50吨红霉素厂发酵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机械搅拌通风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环节及学时 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设计程序为:任务布置、设计计算、工艺方案确定、设备结构确定、绘制工艺流程图及设备装配图。 四、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 张元兴.生物反应器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孔荣.发酵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982 [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1985 [6] 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7] 胡建生.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9] 王专文.人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前言 随着社会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媒体正渗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停留在“粉笔、教鞭和纸张”固有模式的传统教育体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受到了极大限制,已不能适应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知识密集型人才的需要;及传统教育所存在的缺少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细分、潜力挖掘和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智能化设计,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应用到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新的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以解决传统教学所在的负面问题。根据方面的要求和建设目标,通过系统集成,达到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化的功能,本着经济适用,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升级需要。保护投资商利益,注重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多媒体教学系统简介: 多媒体教学系统由计算机、、中央控制、实物展台、功放、音箱等设备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信息(包括各种软体的使用、碟片、各种实物、声音)的播放功能;实现多媒体电教室的现场扩音、播音,配合大屏幕投影系统,提供优良的视听效果。 一、本系统设计说明 1、概述 当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我国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的过程中,已取得

了相当成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全新的教学环境,来设计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市场的趋势所在。 随着现代化教学系统在各大院校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集多功能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演播系统於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教育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非常感谢贵方给予我们参加本项目设计的机会,我们将本着诚挚、认真的态度,根据本项目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利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我们丰富的工程经验,充分考虑整体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操作简易性、经济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施工方案,以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2、工程简介 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综合设备性能价格比组建,使学校的教学体系更上一个新台阶。 本工程项目采用“/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即我们以工程总承包方式提供完整的全新设备,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施工、调试、验收及质量保证期内的维修等。 3、设计项目 ?多媒体教学系统。 ?线缆铺设配套 4、设计依据 1)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设备资料; 2)长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维修所结累的专业经验; 3)有关设计标准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T 50314—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32/191-1998)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作用 本次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模式,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熟悉已给题目,然后设计系统方案、画原理图及PCB、软件编程,并做出课程设计报告。因此,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各个设计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逐步掌握系统开发的以下相关技术: (1)熟悉系统设计概念; (2)利用所学数电、模拟电路知识,设计电路图; (3)利用PROTEL软件画原理图及PCB; (4)熟悉系统项目设计报告填写知识; (5)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分析和思考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环节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就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分析和思考能力,全面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全面提高系统及电路设计、原理图及PCB 绘画等硬件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体现出电子系统设计的真谛。下面是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 1.系统方案认识 根据所设定的题目,能够给出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题目:信号发生器产生电路,请设计一个能产生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电路,并制作原理图,然后阐述其原理。 基本原理: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框图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主要由CPU、D/A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电流/电 压转换电路、按键和波形指示电路、电源等电路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当分别按下四个按键中的任一个按键就会分别出现方波、锯齿 波、三角波、正弦波,并且有四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作为不同的波形指示灯。2、各部分电路原理 (1)DAC0832芯片原理 ①管脚功能介绍(如图5所示) 图5 DAC0832管脚图 1) DI7~DI0:8位的数据输入端,DI7为最高位。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

数字电阻电容测量仪仿真设计 1、测量原理图 图1 测量原理图 R C V 电路主要由单片机U 1、NE555定时芯片U 2和检测电容C X 组成。NE555定时器芯片的6脚与7脚相连,与电阻R 和待测电容C X 组成单稳态触发电路。 上电复位后,比较器OP 1、OP 2的输出为高电平,R=S=1,RS 触发器处于保持状态,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稳态0。 系统需要测量时,单片机的P37引脚上输出负向窄脉冲V TR 控制单稳态触发器进入暂态,即可实现一次测量,工作时序图如图2所示。V TR 电平变低后,比较器OP 2的输出为低电平。此时,S=0,R=1,RS 触发器处于置1状态,单稳态触发器进入了暂态1。G 3输出的低电平使三极管T 截至,电源通过电阻R 开始对待测电容充电,如图2的V CX 波形所示。当V CX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三分之二后,比较器OP 1 翻转,使得R=0。由于 V TR 的脉冲宽度为T 1,在V CX 升到三分之二电源电压前已经拉高。此时,R=0,S=1,单稳态触发器的暂态1结束,返回到稳态0,暂态的持续时间为T W ,如图3的V O 波形所示。在暂态期间,如果V TR 的低电平宽度变为T 2,V CX 到达翻转点后还没有变高,基本RS 触发器就会进入到R=0,S=0的禁止状态,输出V O 的波形无法预测,测量出错误结果。因此,要保证T 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EIT47402C 中文名称: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英文名称: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nstructional softwar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总学时:68学时 总学分:3 预修课程(编号):《计算机基础》、《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并修课程(编号):无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Authorware为创作平台,介绍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与制作技术,涉及到图形与文本的处理、动画制作、多种交互方式的使用、视频播放、配置音乐与解说词的方法、菜单制作、外部程序的链接、计算图标编程、程序的调试与打包、安装程序和自动演示程序的制作以及程序生成向导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能自行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软件。教学采用学练结合的方法,边学习边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系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软件的基本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以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以教学设计为理论基础,以多媒体开发工具为创作平台,介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专题项目实践,使学生能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自行设计和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成为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高级人才。 课程要求:

(1)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方法;掌握所有图标的用途、用法及主要属性;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掌握常用系统函数和系统变量;掌握主要类型课件的制作规律。 (2)学习在Authorware中使用外部媒体、外部插件、外部函数、调用外部程序的方法。 (3)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质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 2学时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第二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 第二章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 2学时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计划 第二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第三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第三章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 4学时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第二节 Authorware—典型的集成开发平台 第三节图标编程方式 第四节脚本编程方式 第四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图文演示设计 4学时 第一节图文创建环境 第二节图形、图像的处理 第三节文本的处理 第四节相关的设置 第五节文本的演示设计 第六节图片的演示 第五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设计 8学时 第一节交互功能 第二节按钮交互功能 第三节热区交互功能 第四节热对象交互功能 第五节目标区域交互功能 第六节下拉菜单交互功能 第七节条件交互功能 第八节文本输入交互功能 第九节按键交互功能 第十节次数限制交互和时间限制交互的功能 第十一节事件交互功能 第十二节永久性交互功能 第六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声像控制设计 6学时 第一节数字电影图标的设置

多媒体教室设计技术方案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方案设计说明 设计方案包括讲解课件及内容服务器系统、教育应用级投影机系统、多媒体讲台及中央集中控制系统、音响扩声系统等。其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系统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易操作性强。同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保证经济性。具体说要满足以下要求: 1.可靠性: 保证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具备一定的抗干扰及容错能力,误操作的纠正能力。软硬件功能模块标准化,便于数据可靠传递。 2.先进性: 保证系统及单元选用最新的成熟技术,力争新增设备十年内不落后。保证系统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易维护性: 保证系统具有自检和错误报警提示功能;系统各单元故障排除快速简捷;保证主机和备件的通用性、互换性。 4.易操作性: 系统便于掌握,简便直观,一键式操作,方便老师课堂上课。保证系统易于扩展、升级。 5.经济性: 在保证先进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的前提下,系统还要有较好的经济性,使整个系统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6.可扩展性:

在今后的设备与功能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系统在不改变基础建设的前提下,费用支出少甚至不用支出而能实现所需功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设计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体现当代高科技成果的结晶。在升级的过程中不用追加更多的投资,以保护用户的利益。系统具有强大的控制与管理功能,可以与其它音视频和计算机系统相连,进行多种形式信息的沟通。 二、系统设计标准 普通型: 投影机与幕布距离:≥4米 播放环境:阴暗,窗户加装遮光布 隔音要求:可安装隔音墙,以提高音效 座位台阶:前后排台阶升起高度一般为300~390mm 座位布置:每排排距,简装版为≥1050mm;标准版 为≥1100mm 满足整个系统的要求下划分,本次多媒体教室应用系 统由如下子系统组成: 1、专业投影幕布及教育应用级投影机系统 高亮度,超高对比度,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2、讲解课件及内容服务器系统 超大内存,存储大量教学资料 3、多媒体讲台及中央集中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设计理念的多媒体智能讲台,外形设计美观、大方、高雅,使得整个教室更具现代科技感和时尚美,有效提升学校的档次。 智能讲台带智能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老师站在讲台上即可对教室内的教学设备进行控制,如控制投影机开关机、视频切换、音量调节、灯光控制等,真正实现“所见即能控”,提高老师的上课效率,减少控制室内设备所需的时间和 遇到的烦恼。

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报告

目录 1、前言 (3) 2、设计过程 (4) 、任务及要求 (4) (4) (4) 、总体设计方案 (4) (4) (4) 、硬件电路 (5) (5) (7) (7) 、软件电路 (9) (9) (9) 3、结果 (11) 4、结论 (11) 5、参考文献 (12) 6、致谢 (12)

摘要 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的综合性的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 在古代,彩灯主要作用是照明,人类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 到了现代彩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店面的装饰。变换无穷的彩灯样式,给城市增添活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深受人民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将彩灯摆放成各种图案,增添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彩灯逐渐被LED彩灯所代替,可以通过单片机编程控制的LED彩灯变换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LED灯?单片机控制系统? 1、前言 现在彩灯多用于节日装饰或商店广告牌,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化技术的开发速度越来越快,智能度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利用单片机控制LED彩灯,使彩灯变化多种多样,通过按钮的控制可以使彩灯切换成不同的点亮方式,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 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 的高速单片机。 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

教学系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概述 (3) 1.1本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 1.2本课件的功能 (3) 1.3本课件的主要特点 (4) 2、功能需求分析 (4) 2.1开发背景 (4) 2.2需求分析 (5) 2.3课件的运行环境 (5) 3、系统设计 (6) 3.1项目的总体方案 (6) 3.2项目的详细设计方案 (7) 4、技术实现 (28) 4.1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28) 4.2主要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33) 5、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件1系统结构图 (37) 附件2 代码 (38)

《教学系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当今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指明了新的趋向。它能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现代化、充分显示学校多媒体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更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本次设计的“教学系统设计”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还可以与交流对象互动,回答一些常见问题,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教学现代化、

“Teaching Design”designing and mak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teaching widely,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a new way of modern teaching,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is became a new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can help th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rnization, display the school multimedia fully. Teachers can use multimedia courseware resources to display teaching contents more vividly for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ing is more close to the actual and very good for our teaching.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y adding sound, animation, tex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courseware can exchange object interaction, answer some asked questions frequently, and arouse students ' participation, what is more,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reatly and efficiency. Keyword: Multimedia courseware、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modernization

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王金庭

Vol.9No.9 2012年9月 第9卷第9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 ep.2012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目前人才市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主要学习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包括:信息的传感与获取、信息的表达与度量、信息的存储、信号通过系统的响应、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识别与分离、信息的人机界面等。该专业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很宽,专业的适用面很广,测重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以及硬件平台上软件系统的开发。因此,本专业对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是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本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高频电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制作、EDA 技术、DSP 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PROTEL 等各门理论课和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已经掌握了的实践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和调试。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资料查找、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分工与管理、科学研究、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性报告写作、表达、交流沟通、团队协作、毅力等综合素质;能使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原理性知识和未来将要从事的工程设计工作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顺利地由书本走向实际,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少走弯路,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本课程的教学基础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制件、 EDA 技术、DSP 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PROTEL 等各门 理论课和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所学过的课程,要求如下: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掌握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发生 电路、电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后能独立完成共射极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运算电路、电路比较器、RC 弦波振荡等单元电路的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独立完成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等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以及设计性实验报告的撰写。掌握模拟电路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的技能。 2.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 电路、脉冲的产生与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后能独立完成门电路的功能测试、加法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触发器、计数器、AD 和DA 等数字单元电路的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独立完成多路智力抢答器或多功能数字钟等综合性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掌握数字电路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需要掌握硬件系统、指令系统、汇编和C51程序设计方法、定时与中断系统、单片机的接 口、系统扩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后能独立完成定时器、中断等单片机的基础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独立完成艺术彩灯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整机安装和调试;掌握单片机开发的流程和单片机小系统的使用。 4.EDA 技术课程需要掌握EDA 的基础知识、设计输入 方法。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后能独立完成组合逻辑、时序电路基础实验。能独立完成简易存储示波器等用EDA 技术实现的综合系统设计。掌握VHDL 的开发流程和EDA 小系统的使用。 5.电子线路设计制件课程需要掌握单元电路的设计流 程,安装及调试技术。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后能独立完成精密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等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独立完成系统电路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安装调试和VHDL 控制程序的编写,以及综合性电路设计性实验报告的撰写。 6.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需要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 原理、基本结构、相应的测量电路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要点。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本课程首先从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中的分类基础内容的回顾与复习入手,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将学生各先修课程中自成体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融合贯通;对综合性电子系统最常用的单片机小系统和FPGA 小系统进行讲解和实践;课程最后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较复杂的完整的电子作品设计,包括:设计的前期规划、功能分析、作品制作和调试。本课程总共51学时,计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5学时,实践教学26学时,具体的教学内 《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金庭,刘 伟 (湖北经济学院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本文介绍了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在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课 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的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介绍了该课程教学近几年来在我校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电子系统设计;教学体系;工程设计 1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