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城镇化进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信息

山东省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的城镇化进程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下面我们基于东营市近年来的城镇化监测评价统计数据资料,对该市的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

一、东营市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东营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84万,辖区内有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南军区生产基地,是一座“油、地、军、校”共同建设的年轻城市。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带动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并为东营市的城镇化率“贡献”了大量的城镇人口,截至2009年底,东营市的城镇化率为58.5%,远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通过对东营市历年来的城镇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市的城镇化进程可以细分为六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 城镇化率由3.72%上升至4.67%;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年), 1959年城镇化率下降到3.02%,1962年降至2.99%;恢复发展阶段(1966~1977年), 城镇化率跃升至12.41%;超常发展阶段(1978~1990年),城镇化率增长到40.23%;平稳发展阶段(1991~2000年),城镇化率达到48.27%,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加速发展阶段(2001~2009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14个百分点,达到58.5%,城镇人口年均增加3.87万人,乡村人口年均减少1.05万人。以上发展阶段划分基本反映了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符合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

二、东营市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作为一座新兴的石油城市,东营市的城镇化发展与山东其它城市有明显的不同,主要特点如下:

(一)城乡规划体系比较超前。相对于一些老城市,新建城市更容易实现高起点规划,东营市建市较晚,建市之后即开展了高标准城乡规划编制,形成了相对超前的城乡规划体系,目前开展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城镇体系发展策略上,强调突出发展中心城、重点突破县城和卫星城镇、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较好地贯彻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关精神,充分体现了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部署要求,同时又保持了前两轮城市规划的延续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二)城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2000年以来,东营市城建投资累计达562.81亿元,年均增长27.9%,其中2008年人均城建投资达3160元,位居全省第3位。城市道路、供水、燃气、热力等市政公用设施配套相对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德大铁路开工建设,东营港实现开港通航、散杂货泊位投入运营,东营机场扩建工程飞行区和航站楼主体完工。电力、通讯等也取得长足进展。

(三)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形成了河湖相连、水脉相通的“黄河水城”主体框架。“三网”绿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累计绿化面积45.5万亩。全市建成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5个,总处理能力达22.5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1%,污水厂负荷率达68%。中心城及四个县区均建成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提前实现了“一县一场”,部分县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能力达80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四)产业聚集效应发挥明显。2000年以来,东营市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聚集程度提高,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城镇化进程依靠二、三产业双轮驱动。从2008年起,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2741元。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93.5%提高到96.3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81.6%下降到76.5%?,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11.9%提高到19.8%。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由2000年的55.22%提高至69.80%,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由2000年的23.53%提高至33.4%。

(五)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城乡低保达到全省较高水平,农村基本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救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结束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2009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7%。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建立了物价上涨与提高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实行城乡低保人员生活补贴,增加了困难群体冬季供暖补贴,提高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残疾人救助等补助标准。扎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

三、东营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东营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山东省尽管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发展,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区域协调发展不够,城乡居民生活仍存在明显差异等,这些问题需在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历年来的城镇化发展报告.

[2]东营市历年来的城镇化发展报告及统计年鉴.

[3]孙庆荣,苏国权,等.东营市城市化战略研究.东营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报告.

作者简介:赵丽(1964-),女,山东淄博人,职称:统计师,学历:本科,从事建设统计方向的研究。

苏国权(1963-),男,山东滨州人,职称: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从事建设经济方向的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城镇化进程分析

赵丽 苏国权 山东省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257091

摘要:山东省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东营市;城镇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0)08-0228-01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