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民族精神的内涵
- 格式:pdf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2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四项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导语】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控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作者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供大家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中华文化的气力,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气力,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当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华、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光辉的古代中华文化当中,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当中,彰显于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事业当中。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大胆、发奋图强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大胆、发奋图强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爱国主义的作用:不管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发奋图强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勤劳大胆可以体现为吃苦刻苦、节俭节省、艰苦朴素、不畏*、大胆坚强等,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为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过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诚信友善等诸多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坚定忠诚的体现。
爱国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顽强奋起,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其次,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
集体主义倡导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追求共同目标、互助合作、勤俭持家、关爱他人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品质。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使他们不畏困难,敢于创新,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此外,诚信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人民注重诚信,重视信誉的建立和维护,为人处事以诚信为本,以友善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倍加努力地奋斗,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诚信友善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努力奋斗,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与繁荣。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之在当今社会继续焕发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无。
高中政治文化的知识点一、文化的内涵1.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1.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 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的多样性1. 民族节日(1)地位: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关键字】精神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分析】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一)自主学习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保守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⑴团结统一①表现: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②作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⑵爱好和平①表现: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作用: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⑶勤劳勇敢①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②作用: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保守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理解】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理解】①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团结统一:“土尔扈特东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④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⑤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爱国主义的意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涵:(1)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理解】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诗词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理解】①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③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有“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表现在(1)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与科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5.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中共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丰富和发展,展现其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途径:(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把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根本途径)意义:(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