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失败的原因
- 格式:pdf
- 大小:211.45 KB
- 文档页数:2
龙源期刊网 健力宝:败于争夺与欲望作者:张小平来源:《商界评论》2013年第03期曾被称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死在了无休止的多元化和资本运作、股权争夺上。
多元化的背面是专注,好样本就是娃哈哈,而至于资本运作以及股权纷争,这几乎是中国企业出问题的习惯方式,由此你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形态有多不成熟。
当健力宝的销售蒸蒸日上时,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很想在多方面进行扩展,进行多元化发展。
愿景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很残酷,谁也没有想到,健力宝却因此陷入了泥潭。
从2002年底到2004年初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健力宝连续收购西北化工、河南的宝丰酒业、华意电器、湖北双环科技等企业后,健力宝的资金流出现危机。
很多本该上市的新产品只能放在展览室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盲目的扩张使得健力宝不断地拖欠供应商贷款、经销商货物,陷入了一场荣誉和信任危机当中。
接着,产品变味事件爆发,近2亿元的产品和价值几千万元的原材料堆在仓库里,健力宝彻底陷入资金的泥潭中。
而健力宝脱离了“专注”这条道路,走了很多弯路,最后才重新回到运动饮料的定位上。
然而此时的体育价值已经变迁了,运动会没有变,变的是消费者的选择。
由于缺乏品牌维护,健力宝品牌价值迅速衰落,最后迫于无奈进行改制,最后被浙江国投收购,从此健力宝进入“张海时代”。
张海上任后,立刻对健力宝进行改革,放弃了18年来的运动饮料路线,朝“时尚饮料”方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这也让健力宝成功的基因及核心竞争力,一点点地被削弱、剔除。
事实上,健力宝品牌更大的内伤来自于决策人过于追逐通过资本运作来获利,结果使得健力宝负债累累,影响了最终的发展。
1997年健力宝大厦的落成,就曾由于巨大的投资,导致公司出现危机,缺乏流动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健力宝下一步的发展。
在张海任职期间,健力宝更是出资近5亿元购买了平安股份7400万股,这笔钱最终压垮了健力宝集团。
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商人张海无法专注于健力宝本身,而是企图通过资本投机来获得更多的财富,而健力宝的巨额资金却被用于填补张海入主健力宝之后的诸多资本运作漏洞。
健力宝营销风险[摘要]在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凭借许海峰的射击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并最终夺得15枚金牌,位居第四。
奥运会上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健力宝也获得了不可想象的关注,健力宝也借此之机大作宣传,被誉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正式发展成为“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却由于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管理不善,机制缺失,成本失控,不思变革,任人不当,不求上进,最终导致企业走向衰亡;企业想避免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昙花一现,就要提高领导者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提高市场竞争意识,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决策者素质。
[关键词]健力宝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现代的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到处充满了机会,也处处暗藏着危机。
在这个机会与危机并存的经济社会中,很多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捉紧机会,大胆格新,抢占市场先机就有可能发展壮大,比如早年的健力宝,在23届奥运会借着拿着首金的梦想,使之一跃成为“中国魔水”,为后来企业盈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初选用人不当,管理不当,缺乏产权,营销人员素质不佳,健力宝企业一方面迅速发展壮大而管理层却没有采取与之配合的正确管理方法,最终导致健力宝一步步走升衰亡。
今天我试着以健力宝为鉴,分析其经营得失,尝试着从中总结出一套有利于企业长久经营的管理之道。
一、健力宝初期成功的经验总结可口可乐是个神话,但是在中国健力宝也是一个神话。
健力宝在早期发展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可口可乐,但是现在可口可乐还是延续着他的神话,健力宝已是明日黄花了。
健力宝在80年代初创新的推出运动饮料,迅速的抢占了一份市场,然后赞助在23届奥运会拿下中国的奥运首金,使健力宝成为“中国魔水”。
通过企业的大胆创新运动饮料和明确的广告投入和公关建设,使健力宝成为中国民族运动饮料的奠基者!由此在民族运动饮料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力宝早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在产品市场上的锐意创新和重要的公关建设。
《大败局》读后感(精选5篇)《大败局》读后感1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给人诸多启示。
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
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
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
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
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
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
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
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
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
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
他的失败让人可叹可惜。
案例六:顺驰孙宏斌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后遭遇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二是破坏行业竞争规则,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同行。
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性格。
健力宝失败的原因张海入主健力宝后,创造了“第五季”和“爆果汽”这两个全新定位的产品,由其所带动了销售高潮。
殊不知,这两个产品短暂的成功背后,彰显的却是张海品牌经营的重大失误。
失误的根源,在于张海把最有价值、最值得保护的健力宝的品牌价值降低了。
对于为何会放弃健力宝十多年来的“运动饮料”形象,转而重新创造“第五季”这样的时尚品牌概念,张海一方的营销人员自有一套说法:“我们企业自己对健力宝的分析,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功能性饮料,它应该是一个大众化的饮品。
只是因为此前与体育结下的不解之缘,使市场给了它这样一个定位。
但调研证明,最终它是作为大众化饮料被老百姓喝掉,而不是作为运动饮料被喝掉的。
”———因此,张海与蒋兴洲产生了创造“第五季”这样的时尚子品牌来收编健力宝原有产品的思路。
但显然,专家的质疑和市场的最终反应都证明了这一品牌策略的失败。
毫无疑问,人们十多年来认识的健力宝形象一直在淡化,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第五季是健力宝的。
可以说张海虽然给健力宝带来了希望与活力,但是也给这个深入人心的老品牌带来了品牌价值的伤害。
一、概念之败:炒作谋杀了功能诉求放弃了健力宝,张海把“宝”全压在了自己一手创造的“第五季”和“爆果汽”身上,其中不乏营销广告的大手笔,如猛砸3100万元在央视世界杯直播时播放“第五季”广告,请日本明星滨崎步做形象代言人……然而,虽然“第五季”抢过了健力宝的风头,但它本身并不成功。
张海给“第五季”创造的概念是“饮料界内永不衰落的第五季”———这是一种“概念营销”。
但他的“概念营销”显然没有脚踏实地。
最明显的是内涵不清晰:一个品牌要有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有更丰富的内涵。
张海把收编原健力宝的所有产品包括茶、水、果汁等都叫“第五季”,完全没有功能诉求的表现,这就违背了产品核心价值的树立,是一种纯粹的炒作行为。
再看“爆果汽”,它是在追求时尚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采用了欧洲已经失败过的黑色包装,带给了消费者一种吸引眼球的新鲜感,在明星效应和广告效应下火了一把,在2003年销得非常好。
健力宝的盛衰“健力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它曾在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被日本的《东京新闻》称为“中国魔水”,堪称当时中国饮料业的第一品牌。
特别是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重压下仍能高速成长,不能不让人们把它与“乐凯”、“燕京啤酒”等联系到一起,看成是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01年11月23日,广东一家地方媒体的一篇题为《健力宝降旗》的文章披露了健力宝的困境与尴尬:因资金紧张、决策失误,健力宝将被外资收购!接下来的日子里,沉寂了几年的健力宝一下子又成了媒体的焦点。
先是创始人李经纬“实话实说”:健力宝没有企业竞争力;后是收购结果大出所料:收购方由预料的外资方突变为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其代理人大谈健力宝振兴之道;接下来,再起波澜: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裁公开声称是受托收购;再往后,就是难解的谜团和无尽的猜测。
但拨开媒体的炒作和当事人的掩饰,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此时的健力宝已非彼时的健力宝,耀眼的光环已不复存在,健力宝衰落了!在我国刚刚踏人世贸组织的大门,还在谈论“狼”的凶残的时候,一个民族企业的神话就破灭了。
人们不禁要问:健力宝怎么了?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行业背景下生存发展起来的。
要想分析健力宝这棵企业之树,必先观察中国饮料行业之林。
饮料行业的发展、消费量的变化是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戚相关的。
据统计,1980年以前,全国软饮料产量不足30万吨,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繁荣,1996年已达到890万吨。
其中特别是1991年到1995年间,平均增长率高达66%,这使得软饮料行业当时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同时,进入80年代,我国正在渐渐兴起“体育热”。
而当时中国运动员能喝的饮料用一句当时流行的顺口溜来概括就是:“茶水、汽水、橘子水,酸梅精冲白开水”,而在国外运动型饮料早在六七十年代就产生了。
一到国际比赛,中国健儿们的脸面就像手里端着的酸梅汤,土得掉渣儿。
广东健力宝公司一、健力宝的成长历程从宏观角度来看健力宝的成长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一”,即以张海收购企业为风水岭,前半部分是“一帆风顺”,后半部分是“一波三折”。
它在上世纪末期曾经轰轰烈烈、盛极一时,新世纪初又突然销声匿迹、不为人知。
这不禁使得每个以民族品牌为骄傲的国人扼腕叹息。
1984年,健力宝诞生于中国三水成为中国民族运动饮料的奠基者!由此在民族运动饮料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发明出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而普通人也能喝”的促超量恢复合剂用以消除运动性疲劳。
后来时任三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得知此消息后,动员各方面力量,在不懈的努力下,于1984年,开发出来一种橙黄色的可口饮料,渗透着运动基因的健力宝能量配方也随之横空出世。
与碳酸饮料的本质区别是——健力宝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含碱性电解质运动饮料的产品空白,含气是它为优化口感而特设的表现形式。
生于1984年的健力宝喜逢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事,在深圳百事可乐公司代工下,第一批易拉罐装健力宝面世。
凭借精良的包装、无可挑剔的口感及功能,健力宝披荆斩棘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首选饮料,伴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凭借许海峰的射击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并最终夺得15枚金牌,位居第四。
奥运会上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健力宝也获得了不可想象的关注。
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健力宝也借此之机大作宣传,被誉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正式发展成为“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健力宝还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饮料,并曾连续十年被评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饮料”。
问世至今,健力宝创造的“中国之最”达60项之多。
在国人心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987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成立。
健力宝成为当年全运会的最大赞助商,声名大噪。
1991年,健力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广健力宝饮料,并动用巨资购进纽约帝国大厦其中整整一层。
健力宝为什么有段时间消失了
健力宝有段时间消失了是因为销售量不好以及利润低。
健力宝的创始人在创造了健力宝品牌之后,将很大一部分股权卖给了政府,一举打开了全国市场,健力宝最鼎时,年销量是全国排名第二“哇哈哈”的两倍。
但是后来,李经纬一贯的我行我素,也导致了健力宝的衰败,由于健力宝的固步自封,它的销量开始下降,政府在数次会议后决定,拍卖出健力宝的全部股份。
就这样李经纬一下失去了健力宝的控制权,从此健力宝的衰落更加不可挽回。
它的价格昂贵,利润却很低,导致许多厂家都不愿意销售健力宝,曾经的冠军就这样跌下了神坛。
健⼒宝是如何衰败的?衰败的幕后发⽣了什么?健⼒宝于1984年诞⽣,经过创始⼈李经纬⼀系列⾼明的体育营销之后,健⼒宝成为当时饮料市场的领头⽺。
到1997年,健⼒宝发展到⿍盛时期,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和税利四项均排名中国饮料⾏业第⼀,集团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在当时,娃哈哈的销售额还不及健⼒宝⼀半。
据说,在最紧俏的时候,三⽔到处是全国各地前来拉货的卡车,有时⼀车⽪健⼒宝的批条甚⾄被炒到2万元。
可是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可⼝可乐与百事可乐“两乐”相继进⼊中国市场,以及新进国产饮料不断涌现,健⼒宝的上升势头开始放缓。
1997年起,尽管每年⼴告费仍在亿元之巨,健⼒宝销售增势出现停滞。
1999年起,产销下滑速度加快,健⼒宝内部多年累积的体制及管理问题也⽇益突出。
现在看来,健⼒宝衰败的原因有三:改制困局、管理混乱、盲⽬多元化。
改制困局1997 年⼴州健⼒宝⼤厦落成。
作为地⽅最⼤的财政收⼊来源,健⼒宝⼤厦的建设并没有三⽔市政府的批准,政府怀疑健⼒宝有迁出的想法。
1997 年,H 股上市、管理层购买股份被三⽔市政府否决。
1998 年政府收紧健⼒宝资⾦管理权。
1999 年,三⽔市政府换届,⼀批与李经纬熟悉的⽼官员退休。
管理团队提出4.5 亿元MBO ⽅案被三⽔市政府否决。
2002 年,三⽔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宝75%的股权,作价3.38 亿元。
健⼒宝进⼊张海时代。
2004 年,北京汇中天恒受让张海、祝维沙和叶红汉股权,间接持有91.1%股权。
政府查封公司账户,成⽴健⼒宝贸易公司。
2005 年10 ⽉,统⼀集团收购健⼒宝贸易公司,获得健⼒宝品牌。
2002 年李经纬⼈⼤代表职务被免。
2011 年⼴东省佛⼭法院判定李经纬贪污,有期徒刑15 年、并没收个⼈财产15 万元。
管理混乱健⼒宝由李经纬⼀⼿创⽴,长期以来李经纬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
敏锐的头脑和良好的市场感觉给这个企业在发展初期带来巨⼤的好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