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01 路由协议概述V2.0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48
2.6帧检验和
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3.平衡式传输(主站作为启动站的各种报文)
3.1 主站的询问顺序
主站请求链路状态→子站响应链路状态→主站复位远方链路→子站肯定确认
子站请求链路状态→主站响应链路状态→子站复位远方链路→主站肯定确认
链路过程若失败则重发3次,3次后停止通讯并置链路为断开状态。
主站的工作流程是主站总召唤→时间同步→召唤1级用户数据→进行遥控→时间同步→召唤2级用户数据→召唤分组YX→召唤分组YC
子站故障主动上传→主站肯定确认
3.2 复位远方链路报文
3.2.1主站复位远方链路帧(C_RL_NA_1)
3.5.5 子站发送总召唤结束帧(M_IC_NA_1)
子站时钟同步确认帧(C_CS_NA_1 ACTCON)
3.10.2 子站发送遥控命令确认帧(预置/执行)(C_DC_NA_1)。
101协议与104协议协议名称:101协议与104协议一、背景介绍101协议和104协议是电力行业中常用的通信协议,用于实现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101协议和104协议的基本概念、通信要求、数据格式等内容,以便确保协议的正确实施和应用。
二、101协议1. 概述101协议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系统通信协议,用于在电力系统中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该协议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
2. 通信要求101协议要求通信双方具备以下要求:- 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通信;- 支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同步;- 支持数据的可靠传输,具备重传机制;- 支持数据的加密和认证。
3. 数据格式101协议的数据格式如下:- 帧头:标识数据帧的起始位置;- 控制字:用于指示数据帧的类型和控制信息;- 地址域:用于标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 信息体:包含实际的数据内容;- 帧尾:标识数据帧的结束位置。
4. 应用场景101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保护和监控等领域。
通过101协议,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和通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104协议1. 概述104协议是一种高级电力系统通信协议,用于在电力系统中实现数据的交互和通信。
该协议采用基于TCP/IP的通信方式,具有高速、可靠的特点。
2. 通信要求104协议要求通信双方具备以下要求:- 支持点对点和多点对多点通信;- 支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同步;- 支持数据的可靠传输,具备确认和重传机制;- 支持数据的加密和认证。
3. 数据格式104协议的数据格式如下:- 帧头:标识数据帧的起始位置;- 长度字段:指示数据帧的长度;- 类型字段:指示数据帧的类型;- 传输原因字段:指示数据帧的传输原因;-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包含实际的数据内容;- 帧尾:标识数据帧的结束位置。
4. 应用场景104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和数据交换等领域。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C h i n a M o b i l e P o i n t t o P o i n t版本号: 3.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网络结构 (2)5 CMPP功能概述 (3)6 协议栈 (3)7 通信方式 (3)7.1 长连接 (4)7.2 短连接 (6)7.3 本协议涉及的端口号 (6)7.4 交互过程中的应答方式 (7)8 消息定义 (7)8.1 基本数据类型 (7)8.2 消息结构 (7)8.3 消息头格式(Message Header) (8)8.4 业务提供商(SP)与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间的消息定义 (8)8.4.1 SP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8)8.4.1.1 CMPP_CONNECT消息定义(SP→ISMG) (8)8.4.1.2 CMPP_CONNECT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9)8.4.2 SP或ISMG请求拆除连接(CMPP_TERMINATE)操作 (9)8.4.2.1 CMPP_TERMINATE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9)8.4.2.2 CMPP_TERMINATE_RESP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9)8.4.3 SP向ISMG提交短信(CMPP_SUBMIT)操作 (10)8.4.3.1 CMPP_SUBMIT消息定义(SP→ISMG) (10)8.4.3.2 CMPP_SUBMIT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1)8.4.4 SP向ISMG查询发送短信状态(CMPP_QUERY)操作 (12)8.4.4.1 CMPP_QUERY消息的定义(SP→ISMG) (12)8.4.4.2 CMPP_QUERY_RESP消息的定义(ISMG →SP) (13)8.4.5 ISMG向SP送交短信(CMPP_DELIVER)操作 (13)8.4.5.1 CMPP_DELIVER消息定义(ISMG→SP) (13)8.4.5.2 CMPP_DELIVER_RESP消息定义(SP → ISMG) (16)8.4.6 SP向ISMG发起删除短信(CMPP_CANCEL)操作 (16)8.4.6.1 CMPP_CANCEL消息定义(SP → ISMG) (17)8.4.6.2 CMPP_CANCEL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7)8.4.7 链路检测(CMPP_ACTIVE_TEST)操作 (17)8.4.7.1 CMPP_ACTIVE_TEST定义(SP → ISMG或ISMG→SP) (17)8.4.7.2 CMPP_ACTIVE_TEST_RESP定义(SP → ISMG或ISMG→SP) (17)8.5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之间的消息定义 (17)8.5.1 源ISMG请求连接到目的ISMG(CMPP_CONNECT)操作 (17)8.5.2 源ISMG请求拆除到目的ISMG的连接(CMPP_TERMINATE)操作 (17)8.5.3 链路检测(CMPP_ACTIVE_TEST)操作 (18)8.5.4 源ISMG向目的ISMG转发短信(CMPP_FWD)操作 (18)8.5.4.1 CMPP_FWD定义(ISMG→ ISMG) (18)8.5.4.2 CMPP_FWD_RESP定义(ISMG→ ISMG) (21)8.6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与汇接网关(GNS)之间的消息定义 (22)8.6.1 ISMG请求连接到GNS或GNS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22)8.6.2 ISMG请求拆除到GNS的连接或GNS请求拆除到ISMG的连接(CMPP_TERMINATE)操作 (22)8.6.3 ISMG向汇接网关查询MT路由(CMPP_MT_ROUTE)操作 (22)8.6.3.1 CMPP_MT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2)8.6.3.2 CMPP_MT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2)8.6.4 ISMG向汇接网关查询MO路由(CMPP_MO_ROUTE)操作 (23)8.6.4.1 CMPP_MO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3)8.6.4.2 CMPP_MO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3)8.6.5 ISMG向汇接网关获取MT路由(CMPP_GET_MT_ROUTE)操作 (24)8.6.5.1 CMPP_GET_MT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4)8.6.5.2 CMPP_GET_ 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4)8.6.6 SMG向汇接网关获取MO路由(CMPP_GET_MO_ROUTE)操作 (25)8.6.6.1 CMPP_GET_MO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5)8.6.6.2 CMPP_GET_MO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6)8.6.7 ISMG向汇接网关更新MT路由(CMPP_MT_ROUTE_UPDATE)操作 (26)8.6.7.1 CMPP_MT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ISMG→GNS) (27)8.6.7.2 CMPP_MT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7)8.6.8 ISMG向汇接网关更新MO路由(CMPP_MO_ROUTE_UPDATE)操作 (28)8.6.8.1 CMPP_MO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ISMG→GNS) (28)8.6.8.2 CMPP_MO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8)8.6.9 汇接网关向ISMG更新MT路由(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操作 (29)8.6.9.1 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GNS→ISMG) (29)8.6.9.2 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ISMG → GNS) (30)8.6.10 汇接网关向ISMG更新MO路由(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操作.. 308.6.10.1 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GNS→ISMG) (30)8.6.10.2 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ISMG → GNS) .. 318.7 系统定义 (31)8.7.1 Command_Id定义 (31)8.7.2 错误码使用说明 (32)8.7.3 ISMG与GNS之间消息使用的错误码定义 (32)8.7.4 GNS上路由信息的Route_Id的编号规则 (33)9 附录1 短信群发功能的实现 (34)10 附录2 GNS协议目前实现说明 (34)11 修订历史 (36)前言本规范规定了移动梦网短信业务开展过程中各网元(包括ISMG、GNS和SP)之间的消息类型和定义,目前为3.0.0版本,是在原来2.1.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
101协议主要内容一、101协议的概述101协议是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及平台之间通信的开放协议。
它定义了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通信方式、数据加密与认证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101协议的主要内容。
二、101协议通信方式101协议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串口、以太网、无线通信等。
下面是各种通信方式的相关介绍:1. 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最常见的通信方式之一,适用于距离短、传输速率低的场景。
101协议定义了串口通信的数据帧格式和通信流程,确保了设备与平台之间的可靠通信。
2. 以太网通信以太网通信适用于局域网内的设备与平台之间的通信。
101协议定义了以太网通信的数据报文格式和通信流程,支持TCP/IP协议栈,保证了高效且可靠的数据传输。
3.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包括蜂窝网络、Wi-Fi、LoRa等多种方式。
101协议可以与这些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使用,提供灵活且可靠的物联网设备与平台之间的通信。
三、101协议数据传输格式101协议定义了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确保了数据的互通性和可解析性。
下面是101协议数据传输格式的详细介绍:1. 数据帧格式101协议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帧格式,包括同步字节、控制字节、长度字节、数据字节和校验字节等。
这种帧格式简单且易于解析,适用于各种通信方式。
2. 数据类型101协议支持多种数据类型的传输,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和布尔型等。
设备在与平台通信时,需要按照协议规定的数据类型进行数据的解析和封装。
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101协议还支持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可以有效地减小数据传输的大小,提高通信效率。
设备和平台需要共同支持相应的压缩与解压缩算法。
四、101协议的认证与安全性101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认证和加密机制,确保了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设备认证设备在接入平台之前,需要进行认证过程。
平台会为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认证密钥,设备需要使用该密钥与平台进行身份验证,确保通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光伏2.0 101通讯规约V1.00编制:审核:批准:版本:1概述本规约为光伏2.0显示单元与后台调度系统之间的通讯规约。
本规约遵循DL/T634-1997(neq IEC60870-5-101:2002)标准编写。
本规约采用如下定义:控制站:又叫主站,可以执行对被控站的控制和监视。
被控站:又叫子站,受控制站的监视和控制。
控制方向:控制站→被控站的传输方向。
监视方向:被控站→控制站的传输方向。
非平衡传输:控制站通过不断查询被控站实现数据的交换控制。
控制站是源站,启动所有报文的发送,而被控站(子站)仅在被查询时发送报文。
文中将后台系统称作主站,光伏显示单元称作从站。
主站发给从站的报文为请求报文,从站回发给主站的报文称为应答报文。
2帧格式显示单元与主控单元间为点到点结构,异步通信采用FT1.2的帧格式,即:8位信息位+1位起始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
本规约支持固定帧长、可变帧长报文类型。
采用非平衡模式,以下介绍均为非平衡模式下的帧格式。
2.1字节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校验位(偶校验)●1位停止位发送过程中,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线路传输顺序如下:图 1 线路上位流传输顺序2.2可变帧长报文格式用于主站向子站传输数据,或由子站向主站传输数据。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图 2 可变长度帧格式线路传输规定:1)线路空闲传输的二进制数码是“1”。
2)每个字节包括:1位启始位(二进制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二进制1)。
3)一帧报文传输时,各字节间不允许有传输间隙。
4)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
5)帧校验和是控制域、链路地址域、用户数据区8位位组的算术和。
6)接收端需校验以下内容:a)每个字节的启始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b)两个启始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c)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101协议与104协议协议名称:101协议与104协议比较及应用指南1. 引言本协议旨在比较和分析101协议与104协议之间的差异,并为用户提供应用指南。
101协议和104协议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它们分别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
本协议将从协议结构、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效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和说明。
2. 协议结构2.1 101协议101协议采用了面向字符的传输方式,使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帧进行通信。
协议结构包括:起始字符、长度字段、控制字节、地址字段、信息对象地址字段、信息元素数据字段和校验字段。
2.2 104协议104协议采用了面向位的传输方式,使用可变长度的数据单元进行通信。
协议结构包括:起始字符、长度字段、类型标识字段、传输原因字段、信息对象地址字段、信息元素数据字段和校验字段。
3. 通信方式3.1 101协议101协议采用主从站通信方式,主站负责向从站发送请求,并接收从站的响应。
主站与从站之间的通信通过固定的请求/响应机制进行。
3.2 104协议104协议采用对等站通信方式,对等站之间可以相互发送请求和响应。
通信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可以主动发起通信。
4. 数据传输效率4.1 101协议101协议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每个数据帧的长度固定,无法根据数据量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由于采用了面向字符的传输方式,需要进行字符编码和解码操作,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开销。
4.2 104协议104协议的数据传输效率较高,数据单元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数据量进行动态调整。
采用面向位的传输方式,无需字符编码和解码操作,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开销。
5. 安全性5.1 101协议101协议的安全性较低,通信过程中没有提供加密和认证机制,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数据篡改的风险。
用户需要自行实现额外的安全措施来保护通信的安全性。
5.2 104协议104协议的安全性较高,支持数据的加密和认证机制,能够有效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篡改。
101协议与104协议协议名称:101协议与104协议比较分析协议一、背景介绍101协议和104协议是两种常见的协议类型,用于数据通信和传输控制。
本协议旨在对101协议和104协议进行详细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协议定义1. 101协议:101协议,全称为IEC 60870-5-101协议,是一种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的通信协议。
它基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传输数据。
101协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领域,具有可靠性高、传输效率低等特点。
2. 104协议:104协议,全称为IEC 60870-5-104协议,是一种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的通信协议。
它基于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传输数据。
104协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交通信号系统等领域,具有传输效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
三、比较分析1. 数据传输方式:- 101协议: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传输数据,数据包大小固定,传输效率较低。
- 104协议:采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传输效率较高。
2. 连接方式:- 101协议:采用无状态连接方式,即每次通信都需要建立新的连接,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较为复杂。
- 104协议:采用有状态连接方式,即在通信过程中保持连接状态,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较简单。
3. 传输可靠性:- 101协议:由于采用二进制编码和固定数据包大小,对网络抖动和噪声较为敏感,传输可靠性相对较低。
- 104协议:采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重传机制,传输可靠性较高。
4. 通信效率:- 101协议:由于传输效率较低,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104协议:由于传输效率较高,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5. 适用领域:- 101协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领域,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相对较低。
- 104协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交通信号系统等领域,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
101协议与104协议协议名称: 101协议与104协议比较分析一、介绍101协议与104协议是常见的通信协议,用于数据交换和通信控制。
本文将对这两种协议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101协议概述101协议,也称为IEC 60870-5-101协议,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信的协议。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水处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等领域。
101协议基于传统的串行通信,使用二进制编码和可变长度的帧结构。
三、104协议概述104协议,也称为IEC 60870-5-104协议,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信的协议。
与101协议相比,104协议更加高效和灵活。
104协议基于TCP/IP网络,使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和固定长度的帧结构。
四、比较分析1. 通信方式101协议使用串行通信方式,而104协议使用基于TCP/IP的网络通信方式。
因此,104协议可以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通信,而101协议主要用于较短距离的通信。
2. 数据传输效率由于104协议基于TCP/IP网络,它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和更低的延迟。
相比之下,101协议的传输效率较低,且延迟较高。
3. 可靠性和安全性104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它还支持数据的加密和身份验证,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101协议在这方面的支持较为有限。
4. 适用场景101协议适用于较简单的自动化系统,例如小型电力站和简单的工业控制系统。
104协议适用于较复杂的自动化系统,例如大型电力系统和复杂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5.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104协议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它支持多点通信和多个主站的连接,可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系统。
101协议在这方面的支持相对较弱。
六、总结101协议和104协议都是常见的通信协议,用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控制。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协议非常重要。
101协议适用于较简单的系统,传输效率较低,而104协议适用于较复杂的系统,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101规约解读一、101远动规约的基本对话过程1)初始化过程(链路两端均已上电时):主站向子站询问链路状态,子站以链路状态回答主站,主站复位远方链路,子站确认回答;子站向主站询问链路状态,主站以链路状态回答子站,子站复位远方链路,主站确认回答;主站发总召唤命令,子站以全数据回答,主站发送时钟同步命令,子站以同步时钟事件回答。
2)基本问答过程:主站在初始化完毕,并召唤过全数据和时钟同步之后,开始轮询二级数据;而子站如果存在二级数据或一级数据,直接以数据回答,如不存在,则以否定报文回答(否定回答是单个字符“E5H”,也可以“无所请求数据”确认帧回答)。
3)其他问答过程:遥控选择命令以遥控选择确认帧回答,遥控执行命令以遥控执行确认帧回答,召唤电度命令以传送电度数据帧回答。
链路报文格式1)固定帧长帧格式固定长帧报文就是链路初始化报文主站:10 49 06 4F 16 (召唤链路状态)子站:10 0B 06 11 16 (状态正常)主站:10 40 06 46 16 (复位远方链路)子站:10 20 06 26 16 (确认)主站:10 5A 06 60 16(召唤一级数据)子站:ES(没有所召唤的数据)二、总召主站--子站68 09 09 68 5 3 066401 060600 00 14 DE 1668 09 09 68 73 01 64 01 06 01 00 00 14 F4 16主 子:总召唤命令帧C_IC_NA_1子站――主站68 09 09 68 28 066401070600 00 14B4 16遥测点号从16385开始子站――主站(总召遥测传送)68 88 88 68 28 06 15C0 14(20响应总召唤)06014006 00 D2 04 0E 00 EC 03 16 00 44 00 3F 00 CC 04 FF 00 F3 00 16 00 F5 FF 00 00 CB 04 EE 07 A9 FF D7 FF 5A 00 CA 04 17 00 C7 FF 3D 00 5C 08 00 00 00 00 87 01 87 00 8B 01 EB 06 D5 FB F0 FE 16 04 F2 06 00 00 00 00 00 00 94 06 F8 06 F4 06 FD 06 02 07 50 02 32 00 40 02 1C 00 2C 00 DD FF F1 00 E9 00 25 00 3E 02 35 00 17 02 15 FF 92 00 FF 00 15 FF 8E 00 00 01 9E 00 29 00 D8 01 00 00 00 00 DD 16=6:激活=7:激活确认=8:停止激活=9:停止激活确认=10:激活结束=11:远程命令引起的返送信息(未用)=12:当地命令引起的返送信息(未用)=13:文件传送(未用)=14~19:保留=20:响应总召唤=21:响应第一组召唤=22:响应第二组召唤=23:响应第三组召唤=24:响应第四组召唤=25:响应第五组召唤=26:响应第六组召唤=27:响应第七组召唤=28:响应第八组召唤=29:响应第九组召唤=30:响应第十组召唤=31:响应第十一组召唤=32:响应第十二组召唤=33:响应第十三组召唤=34:响应第十四组召唤=35:响应第十五组召唤=36:响应第十六组召唤=37:响应计数量总召唤=38:响应第一组计数量召唤=39:响应第二组计数量召唤=40:响应第三组计数量召唤=41:响应第四组计数量召唤=42~47:为配套标准保留=48~63:为特殊用途保留遥信点号从1开始子站――主站(总召单点遥信传送)68 87 87 68 28 0601FF 140601 0001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1 00 01 01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1 00 00 01 00 01 00 00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1 01 00 01 00 00 00 00 01 00 01 01 01 00 01 01 01 01 00 01 01 01 00 01 01 01 00 01 01 00 01 01 01 01 0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1 00 83 1668 09 09 68 08 28 01 01 03 28 12 00 01 70 16子→主总召结束68 09 09 68 08 0664010A0600 00 14 97 16子→主:总召唤结束帧M_IC_NA_1三、一般询问过程当没有变化数据时:1、主→子:召唤二级用户数据帧C_P2_NA_1 (10 7B 06 81 16)子→主:无所请求数据确认帧M_NV_NA_1或回答单个字符E5H 当有遥信变化(一级用户数据)时,直接以一级数据应答2、主→子:召唤二级用户数据帧C_P2_NA_1子→主:单点遥信变化响应帧M_SP_NA_1子→主: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帧子→主:状态和状态变位的遥信帧带品质描述的单点信息SIQSPI(1bit)=0:OFF(开)RES(3bit):保留=1:ON(合)BL(1bit)=0:未被闭锁SB(1bit)=0:未被取代=1:被闭锁=1:被取代NT(1bit)=0:当前值IV(1bit)=0:有效=1:非当前值=1:无效遥控点号从24577开始1.遥控过程主 子:遥控选择命令的发送帧C_DC_NA_1子→主:遥控选择命令的确认帧M_DC_NA_1主→子:遥控执行命令的发送帧C_DC_NA_1子 主:遥控执行命令的确认帧M_DC_NA_1☆遥控命令DCOS/E=0:执行=1:选择QU:目前固定为0DCS =0:不允许=1:OFF,开=2:ON,合=3:不允许当子站发生事件顺序记录SOE(二级用户数据)时,报告SOE:主→子:召唤二级用户数据帧C_P2_NA_1子→主:单点/双点信息的事件顺序记录M_SP_TA_1/ M_DP_TA_1遥控点号从3073开始11。
bl101协议标准
BL101协议标准是一种支持多种协议的工业物联网设备,它具有数据采集、路由和数据安全等功能。
以下是BL101协议标准的详细介绍:
1.支持的协议:BL101支持Modbus RTU协议、Modbus TCP协议、MQTT协议、
OPC UA等协议,方便用户快速把多种工业设备接入云平台如:华为云IoT、AWS IoT、阿里云IoT、金鸽云等云平台,同时也可以接入SCADA、OPC UA、MES等上位机数据处理系统。
2.数据采集:BL101支持通过4G网络或以太网方式接入互联网,具有速率
快,延时低的特点。
它还支持路由功能以及级联交换机数据采集,方便采集更多的工业设备数据。
3.数据安全:BL101支持数据SSL加密,保障数据的安全。
4.软件功能:BL101的软件功能完善,覆盖绝大多数常规应用场景,用户只需
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使用。
总的来说,BL101协议标准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业物联网设备,它支持多种协议,可以快速将多种工业设备接入云平台,具有高效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安全功能,软件功能完善,使用简单。
国际版101功能和使用说明1 概要IEC101规约是一种适用于串口通讯的问答式远动规约,主站分配给每个子站一个唯一的通讯(链路)地址,并通过对该地址轮巡查询,收集其应答的数据并加以分类处理。
2 规约传输帧的格式和结构IEC101规约使用的传输帧是在870-5-2中定义的FT1.2格式。
该格式有固定帧长格式和可变帧长格式两种。
2.1 固定帧长帧格式启动字符(10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图12.2 可变帧长帧格式启动字符(68H)LL重复启动字符(68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图22.3 帧格式解释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帧计数位FCB 帧计数有效位FCV23222120DIR传输方向位11PRM启动报文位要求访问位ACD数据流控制位DFC功能码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功能码序号 帧类型 业务功能 FCV位状态0 发送/确认帧 复位远方链路 01 发送/确认帧 复位远动终端的用户进程(撤销命令)2 发送/确认帧用于平衡式传输过程测试链路功能-3 发送/确认帧 传送数据 14 发送/无回答帧 传送数据 05 备用 -6,7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 -8 请求/响应帧 响应帧应说明访问要求 09 请求/响应帧 召唤链路状态 010 请求/响应帧 召唤用户一级数据 111 请求/响应帧 召唤用户二级数据 112,13 备用 - 14,15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功能码序号 帧类型 业务功能0 确认帧 确认1 确认帧 链路忙,未接受报文2~5 备用6,7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8 响应帧 以数据响应请求帧9 响应帧 无所召唤的数据10 备用11 响应帧 以链路状态或访问请求回答请求帧12 备用13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14 链路服务未工作15 链路服务未完成3 程序实现的功能说明3.1 站初始化功能支持冷启动和热启动的初始化功能。
101规约解读一、101帧格式1例:10 49 01 4a 16(请求远方链路)2例:68 09 09 68 73 01 64 01 06 01 00 00 14 f4 16 (总召唤)3. 单字节(E5H )无数据应答4. 控制域主站-> 分站分站-> 主站 FCB :主站命令计数位,每次翻转。
正常流程 FCB 位每次翻转,如果主站未收到子站的正确应答,则 FCB 位不翻转,如连续多次(三次以上)未收到,则初始化链路。
子 站判断FCB 位,如果发现未变化,则重发上次的原码。
FCV :主站命令有效位 ACD :子站命令,ACD=1表示有一级数据,要求主站召唤 DFC :子站命令,DFC=1表示数据流满,要求暂停召唤 5.功能码表 主站命令保留 PRM方向子站命令二、101原码分析1.请求远方链路手发报文:10 49 01 4A 16(1)控制域=49, ( 2)链路地址=01H RTU 响应:10 0B 01 8C 16(10 AB 01 AC 16 )结果:响应正确说明:这是规约中的第一步,请求远方链路。
若 RTU 响应后一种报文,表示RTU 有1级数据,那主站在复位远方链路之后立刻召唤1级数据。
2.复位远方链路手发报文:10 40 01 41 16RTU 响应:10 00 01 81 16结果:响应正确说 明:这是规约中的第二步, 数据,那主站在本帧之后立刻召唤3.询问1级用户数据手发报文:10 7A 01 7B 16(1)控制域=40 , (2)链路地址=01HRTU 响应: 68 1B 1B 68 88 01 01 07 05 01 02 00 00 03 00 00 04 00 00 05 00 01 06 00 01 07 00 01 08 00 01 BE 16 10 8F 01 90 16结果:正确(1)控制域=40 , (2 )链路地址=01H(10 A0 01 A1 16 )复位远方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