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_以中国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形式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48.85 KB
- 文档页数:9
论巧女故事的起源、类型与艺术特征作者:石岷艳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3期内容摘要:巧女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流传很广、内容生动的一种题材,它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勤劳智慧的女性形象。
巧女故事的起源是受我国特有的小农经济影响,类型可分为善劳作会管理的当家型、反暴抗恶的斗争型、为人排忧解难的聪明型、巧女出题择偶型与敬养公婆的孝顺媳妇型五个方面。
人物形象塑造上,注意陪衬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艺术衬托;情节结构上,巧女故事有模式化的特征;艺术构思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极富幻想性。
关键词:巧女故事起源类型艺术特征巧女故事写的是勤劳能干的女子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的有趣故事。
这类故事为我们展开了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图景,塑造了一个个聪敏善良的中国巧女。
这类题材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数量很多且流传很广。
现代针对巧女故事展开的研究很多,主要是针对角色类型、思想基础以及湘西巧女故事等方向,本文综合了从巧女故事的起源、类型、艺术特征等三个方面来对巧女故事展开分析。
一.巧女故事的起源巧女故事的产生和流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受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的。
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虽然妇女无需从事繁重的耕作任务,但是她们从事的纺织等工作,为创建和巩固家庭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劳动人民的家庭中,妇女是男人得力的帮手。
这种强有力的事实足以在一定情况下和一定程度上克服轻视妇女的错误思想,使劳动人民对妇女的才智和作用持有清醒的认识。
这是巧女故事得以产生和流传的必要前提。
比如妇孺皆知的传统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织女依靠自己的纺织技术编织精美的织品来承担供养家庭的责任。
在织女走后,仅靠牛郎的努力,家庭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再比如田螺姑娘也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财富,来为家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故事都准确地向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中妇女的重大作用。
巧女故事不计其数,但在主旨思想上都很统一地歌颂劳动妇女的聪明才智。
《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准备材料:《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阅读目标:1.讨论心目中的优秀女孩子形象,了解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女主角形象特点。
2.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课后自主阅读。
3.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国民间故事阅读过程:一.课前导入播放自我介绍视频,提问:一位优秀女孩子,她的身上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师:每一位孩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你们说的都很棒,一个优秀女孩最重要的品质,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人们把这样具有优秀品质的女孩子作为主角(板书:主角),把发生在她身上事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流传下来,我们就把这样的故事称为:《中国民间巧女故事》。
PPT出示: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介绍巧女含义:具有心灵手巧、能言善辩、有胆有识、机警果断等等刚刚大家说的所有优秀品质的女性称之为巧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巧女故事》。
二、引读《谁当家》阅读要求:1. 故事中的主角是谁?她遇到了什么难题?2. 她的应对方式是什么?3.她的结果是什么?4. 她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学生回答填写阅读表三、自读《选当家》自读《选当家》,完成阅读表。
过渡:想一想这两篇故事中的巧女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四、猜读《三女儿选宝》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位巧女,也知道了她们的相似之处,王老师想让你们猜猜《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的第三个故事《三女儿选宝》,利用前两篇故事的相同点,猜猜这个故事是如何发展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巧女吗?请说一说。
五、猜谜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位勤劳、诚实、好学、善良的三名巧女,我相信你们在这三个故事中一定有所收获,在《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还有几位聪明的巧女,故事中运用的猜谜的形式体现了这几位巧女的聪明,王老师就出几道故事中的谜语让你们猜一猜,看你们有没有巧女聪明吧。
1、选自《巧姑》有位公公让他的三个媳妇回娘家看爹娘,但是他给媳妇出了两道难题。
三位媳妇怎么都想不到答案,她们在路上遇到了巧姑。
传统民间故事影视传播中的母题寻唤民间文学是民间口耳相传的古老文学形式,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其思维和叙事被认为是后世文学艺术的先导。
民间文学思维方式中特有的奇幻性和假想性,与新兴动漫艺术有着天然的共通性。
从20世纪初到现在。
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一直都是影视动漫创作的重要创意资源。
中国国产动漫和民间文学渊源极深,上世纪50年代曾受益于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
但19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11美动漫产业迅速发展。
世界影视动漫产业整体格局的变化,使中国动漫传统受到挑战:一方面面临题材和创意资源匮乏,急需从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学宝库中获得灵感,建构中国动漫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形成品牌竞争力。
另一方面义受到当代文化的现代化及全球化影响,传统民间文学与新兴动漫艺术在时代特质、媒介属性、表现形式、产业规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作为影视动漫创意资源的开发遇到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矛盾的焦点集中于影视动漫对于传统民间文学元素当代审美价值以及对地域元素广域审美价值的挖掘方面。
中外学者在对于民间文学研究中,发现了民间文学叙事中潜藏着一些特定的结构元素,这些元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并以不同的序列组合牛成了丰富的故事样态,这就是民间故事母题。
母题,被视为“民间文学的文化密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恒常性存在。
在各国优秀文艺作品的内核中都可以找到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的母题。
母题,关乎影视动漫的故事内核和叙事范式,也与当下影视动漫叙事有着异质同构的内在联系性。
母题最早用于民间故事分类学,美国学者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将母题的论述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绝大多数母题分为3类。
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一众神。
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精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
试析东北“巧媳妇”类型民间故事的叙事策略作者:赫亚红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9期赫亚红(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东北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是东北这片辽阔土地上绽放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其中的一类民间故事因其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聪慧机智而被人们称为“巧媳妇”故事。
这类故事的各类事件遵循着可续性原则,以时间、人物、因果关系三种方式构成了以首尾接续式的行动序列为主的叙事情节模式。
这种独特的叙事策略对展现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巧媳妇;东北民间故事;可续性;时间;因果关系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9.046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9—0145—03巧女故事在民间故事中是一个重要类型,数量颇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巧女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数为已婚的年轻女子,所以称之为“巧媳妇”,主要描述这类女性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行为与活动。
她们凭借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家庭以及自身的利益,解决了各种复杂刁难的难题,展示了传统女性的机敏,传递着“美善合一”的审美理想。
这类故事的各类事件形成有着某种特定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下面将从事件的组合原则、事件的组合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东北巧媳妇类型的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
一、事件的组合原则——可续性与惊奇悬念可续性指作品描述的相连事件必定向某结局形成指向,读者对于结局发展的期待使得故事中的事件具有了可续性。
[1]也就是说,故事中所描绘的一系列事件一定要是连贯的,可以引发读者对接下来所发生的某件事,某种危机,某个场面或者某个人物的期待与兴趣,使读者产生渴望,产生对下文的诉求。
由于这种渴望,可续性存在于各个事件中。
而要想可续性在故事中很好的存在,更多的是采用设置惊奇与悬念的方式加以实现。
中国民间故事大概分类
中国民间故事大概分类为: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幻想故事、民间笑话五类。
具体介绍如下:
1.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动物常被拟人化。
有的借动物间
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
2.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现实性较强,故事往
往扬善抑恶。
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
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
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3.民间寓言: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
故事,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4.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
色彩。
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
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
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
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叶限》、《吴堪》等。
5.民间笑话: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结构精巧。
往往截取社会生
活的一个侧面,在简短的情节中展开尖锐的矛盾,待矛盾冲突发展到高潮时,突然揭底,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常常运用夸
张手法,突出对象的本质特点,使人在笑声中领悟到生活中的某些真理。
020《名家名作》·评论宋芝佳一、巧女叙事概述对于巧女故事,屈育德先生曾在《略论巧女故事》中,将巧女故事定义为一类表现女主人公以才智解决问题的传统民间故事。
关于婴宁形象的分析文章有很多,从性格角度大多认为她的基本特点是爱花爱笑的少女,但我们不妨从整个事件的全过程来看,婴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迁葬鬼母的心愿,自身也完成了由自由少女到规范妇人这一社会化的角色转变。
这样的转变并不容易,然而婴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爱笑优势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当我们稍稍突破传统民间文学的框架束缚时就会发现,由蒲松龄塑造的婴宁形象客观上也暗合了巧女故事的核心精神—以才智解决难题。
至于巧女形象的特征,两类主人公主要有两点相似。
首先,美貌外表。
仙妻故事多注重对仙妻美貌的描述,与之相似,蒲松龄也别出心裁地以笑立胎、以花为眼表现婴宁的倾城之貌:“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
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
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
花、笑、婴宁三位一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
”①其次,心灵手巧。
学者康丽曾在《中国巧女故事中的角色类型》中对巧女的智慧构成进行了概括,她说:“巧女的智慧是按照民众对理想女性的预期来描述的,体现在心智、手艺和口才三个方面。
”②回到文本中,先说“心灵”,《婴宁》中写道“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
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
“家世不明”的媳妇本不会太受夫家待见,但婴宁嫁入王家后不仅凭借着明媚笑容消除婆婆的怒气,搞好婆媳关系,还善待奴仆,使得上下和谐,可见其玲珑之心。
再说手巧,原文中写道“操女红精巧绝伦”。
虽然鬼母曾对王子服说:“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
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但其实这只是一个母亲对自己爱女看似责备实含关切的嗔怪。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毕竟婴宁进入王家之后就懂得“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可见鬼母对婴宁在持家方面曾精心教导,当然婴宁也很心灵手巧,不然怎会绣出 “精巧绝伦”的女红作品?因此,我们可知已为人妻的婴宁不仅具有倾国之貌,还心灵手巧,善于持家,这些也和巧女故事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极为吻合。
《中国民间故事》分类
《中国民间故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
1、主题和题材分类:
根据故事的主题和题材,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类别。
例如,神话故事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包括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包括狼来了、东郭先生、木兰从军等。
2、地区和民族分类:
根据故事的地区和民族来源,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汉族、苗族、彝族、侗族、瑶族、傣族等不同民族的故事。
例如,苗族的民间故事包括美丽的阿蓉、打嘎夺夫等;彝族的民间故事包括阿诗玛、葫芦笙等;侗族的民间故事包括珠郎娘美、毛红玉英等。
3、形式和体裁分类:
根据故事的形式和体裁,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口头传承的故事、书面记录的故事、小说化的故事、影视化的故事等。
例如,口头传承的故事包括父母给孩子讲述的故事、爷爷奶奶给孙子孙女讲述的故事等;书面记录的故事包括各种民间故事集、文学杂志刊载的民间故事等;小说化的故事包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小说等;影视化的故事包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
4、时代和历史分类:
根据故事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可以将《中国民间故事》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故事。
例如,古代的民间故事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近代的民间故事包括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作品中的故事;现代的民间故事包括改革开放后的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等。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006学年学季:20202 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全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伊利亚特》《奥德赛》《罗摩衍那》《吉尔伽美什》2、顾颉刚先生所写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是( )的具体实施和示范推论法演进法历史演进法历史演绎法3、在所有大众传媒中,()对民间文学的介入最为全面和深入。
网络广播报纸电视4、()是“杭州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的中心刊物。
C. 《风俗周刊》《民谣周刊》《民歌周刊》《民俗周刊》5、马科斯·缪勒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是()B. 《比较神话学》《东方经典》《梨俱吠陀》《儿童和家庭故事集》6、“收复台湾不用愁”属于()。
顺口溜流行语智力测验游戏笑话7、马林诺夫斯基的()出版后,田野作业成为诸多学科研究的基础。
《自由和文明》《原始文化》《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批评的解剖》8、以下哪一项不是以人物故事为主的中国寓言?()反裘负薪魑魅问影谓鹿为马塞翁失马9、根据法国热奈特等学者的观点,《奥德赛》核心的情节单元是()劫难回归报应离去10、()的呈现方式是民间文学与其他文学的根本区别符号文字表演发音11、()大致可以分为“高腔”、“平腔”和“一字腔”三类。
傣剧侗剧白剧壮剧12、以公元8至9世纪查理大帝的英雄业绩为主要线索的史诗是()《尼伯龙根之歌》《贝尔武夫》《罗兰之歌》《凯莱瓦特》13、选出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分类不同的是()A. 《谚语的研究》《谜史》《谜语研究》《广东谜语》14、把“空屋出租”说成“吉屋出租”属于()。
猥琐禁忌语破财禁忌语猥亵禁忌语凶祸禁忌语15、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代表作神话诗( ),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被称为“神话词典”。
《吉尔伽美什》《奥德赛》《伊利亚特》《变形记》16、被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的是()《左传》《资治通鉴》《史记》《战国策》17、()的诞生标志着俗文学对“庙堂文学”的漫长斗争取得了划时代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准备材料:第一组《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第二组《九斤姑娘(节选)》、《其满汗智答大汗》阅读目标:1.讨论心目中的优秀女孩子形象,了解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女主角形象特点。
2.通过群文阅读一组故事,小组合作比较、讨论发现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的表达特点。
3.补充阅读第二组中国民间巧女故事,梳理故事发展脉络,猜测其满汗的智答内容。
阅读过程:一、讨论话题,引出主题1.讨论:一位优秀女孩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2.品质写在词卡上,分类贴。
3.引出主题: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二、阅读+讨论一:巧女故事《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1.当堂阅读,梳理: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分别是谁?有什么优秀品质?2.三个故事对比,寻找相似之处。
3.合作讨论,补充表格。
三、阅读+讨论二:《九斤姑娘(节选)》、《其满汗智答大汗》1.阅读第二组故事,发现主角最突出的优秀品质、配角、结局等要素。
2.两个故事最能让我们感受到主角的聪明是在哪些地方?3.梳理故事中的谜题和谜底。
4.猜测难题的答案。
(聚焦故事《其满汗智答大汗》)世界上变化最快的东西是(),世界上最辣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甜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硬的东西是()。
四、总结1.优秀女孩子重要品质的回应。
2.推荐阅读: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作品:《玛蒂尔达》。
《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群文阅读准备材料:第一组《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第二组《九斤姑娘(节选)》、《巧姑妙答》、《其满汗智答大汗》阅读目标:1.讨论心目中的优秀女孩子形象,了解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女主角形象特点。
2.通过群文阅读一组故事,小组合作比较、讨论发现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的表达特点。
3.补充阅读第二组中国民间巧女故事,梳理故事发展脉络,猜测其满汗的智答内容。
阅读过程:一、讨论话题,引出主题师:今天我想先问男孩子一个问题,优秀女生的身上应该具备的哪些的品质呢?再询问女生的观点。
第5章民间故事5.1 复习笔记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一)民间故事的界定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1.广义的民间故事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
2.狭义的民间故事是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
在民间文艺学中,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与使用主要是狭义的。
(二)民间故事的“AT分类法”方法1.提出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2.含义“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3.分类“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具体分类如下:(1)动物故事(1号~299号);(2)普通民间故事(300号~1199号);(3)笑话(1200号~1999号);(4)程式故事(2000号~2399号);(5)未分类的故事(2400号~2499号)。
4.不足之处(1)尽管多次增补,但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故事仍未列入或列入较少,中国便是其一;(2)关于故事范围的界定、故事类别的划分以及类型编排的顺序等,“AT分类法”也有许多不够合理之处。
尽管如此,《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内容全面的国际通用的检索工具书。
5.三部体现中国民间故事分类构想的类型索引(1)《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德国学者沃·爱德哈德于1937年在曹松叶的协助下编纂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
该书的特点:①把中国民间故事作为相对独立的对象,并按照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加以概括写成。
②归纳出300多个类型,涵盖了中国常见故事的大多数。
③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类型,还发表了许多对中国民间故事各方面事项的见解。
(2)《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1978年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台湾学者金荣华于2000年在台北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一书。
试论湘西巧女故事的类型作者:张思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19期内容摘要:在民间文学中有一种意在表现女性才智的传统生活故事,我们称之为“巧女故事”。
巧女故事在湘西民间流传甚广,由于社会生活的广泛以及民族、地区的差异,湘西地区的巧女故事呈现出纷繁不一的思想倾向和故事内容。
据此,笔者从故事形态学角度,对湘西地区巧女故事的类型作了一次初步地探讨,认为其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才智型;二、贤惠孝敬型;三、自主婚姻型;四、百鸟衣型。
关键词:湘西巧女故事类型在传统的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故事因其致力于表现女性才智,而被称为“巧女故事”。
这类故事讲述的是民间女性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行为与活动,通常以女主人翁为中心,以家庭或家族问题为核心而借以展开,主要展现了民间女性在解决难题时的机智慧黠和迎接挑衅时的勇敢泼辣。
这类故事中既有已婚的妇女,也有未婚的姑娘,她们在遇到难题时,大胆与邪恶势力作斗争,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才能与智慧,不仅大大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艺术性,同时也使这类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目前,学术界已对巧女故事进行了相当的研究,但放眼全局,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对我国的巧女故事进行探讨,而单独就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地区进行研究的论文却寥寥无几。
因此,本文立足于湘西地区,拟对流传在该地区的巧女故事的类型作一番探讨。
湘西地区的巧女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广泛,社会人物的多样以及民族、地区的差异,使得湘西地区流传的巧女故事呈现出纷繁不一的思想倾向和故事内容,按照巧女故事的思想内容,湘西地区的巧女故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才智型这类故事在湘西地区流传较广,其重在表现女主人翁的过人才智,她们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和才能,巧妙地解决了各种与家庭或家族有复杂纠葛的难题,坚定地维护自家的威严和自身的利益。
由于此类故事内容较为庞杂,在此,我们可以将其再细分为以下几种小类:1.智解隐喻型。
这种故事的难题通常是公公提出的隐喻或者谜语。
关于巧妹绣龙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神话传说,是民间传说中不可思议或超⾃然故事的统称。
神话传说也是⼀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关于巧妹绣龙的传说故事,希望⼤家喜欢。
《巧妹绣龙》是⼀则关于龙的神话传说。
决定绣龙 有⼀年,海岛⼤旱,五⽉不下⾬,六⽉不刮风,七⽉不见⼀丝云。
⽕辣辣的太阳,晒得泥⼟龟裂,⽯头冒烟,⽔井⼲了,⽲苗枯了,巧妹绣的牡丹花也枯谢了。
巧妹⼗分忧愁,饭吃不⾹,觉睡不安,⼈也消瘦了。
母亲⼼疼地问她:“⼥⼉呀!你有啥⼼事,快对我说吧!” 巧妹抹着眼泪说:“你看,河⽔⼲了,庄稼枯了;⼤⼈叹苦,⼩孩哭渴,谁不忧愁呢!” 母亲叹了⼝⽓说:“⽼天降旱灾,凡⼈活受罚。
这个⽉来,⼤家都到⽩龙溪去求⾬,可是越求越旱,有啥 办法呵!” 巧妹说:“我想绣条龙,要是绣活了,让绣龙喷⽔化⾬,那有多好呀!” 母亲为了宽慰巧妹,顺⼝附和说:“巧妹呀!你就绣吧!” 巧妹为难地说:“唉!可惜我从来没有看见过龙,怎么绣呵?” 是呀!这龙是什么样于的呢?巧妹想呀想呀,就是想像不出。
突然地想到⽩龙溪,既然⼤家都到那⾥去求⾬,说不定那⾥真有龙哩! 上路寻龙 第⼆天,巧妹辞别爹娘,背起⼲粮,到⽩龙溪寻龙去了。
翻过⼀道岭,转过三个弯,看见⼀条⼜深⼜长的⼭溪坑。
可惜啊!这⽩龙溪的⽔⼲了,溪边的草枯了。
巧妹沿着⽩龙溪爬上⼭顶,坐在⼀块岩⽯上,望着溪底发呆。
“巧妹呀!⼤热天你到深⼭⾥来做什么呢?” 巧妹抬头⼀看是位⽼爷爷笑谜谜站在⾃⼰⾯前。
巧妹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来找⽩⽼龙哩!” ⽼爷爷摇了摇头说:“⼭溪的⽔早已⼲了,哪会有⽩⽼龙呢?快回去吧!” 巧妹望着⽼爷爷倔强地说:“不!我不回去,我要找⽩⽼龙。
找到了⽩⽼龙就有⽔了。
” ⽼爷爷听了叹⼝⽓,悄悄地⾛了。
⼀天、两天、三天,巧妹还是找不到⽩⽼龙。
巧妹找累了,寻乏了,⼜回到岩⽯边坐下,望着⽩龙溪发呆。
那位⽼爷爷⼜来了,看巧妹嘴唇⼲裂,精神疲乏,慈祥地劝道:“巧妹呀!⽩⽼龙来⽆影去⽆踪,你找不着他,还是回家去吧!” 巧妹抹⼀把汗珠说:“今天找不着,明天找;明天找不着,后天找,总有⼀天会找着⽩⽼龙的!” ⽼爷爷听了叹⼝⽓,⼜悄悄地⾛了。
第29卷第1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Vol.29 No.12020年3月 Journal of West Yunnan University Mar.2020西南少数民族巧女故事的叙事结构探究曹德香(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摘 要:巧女故事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中,该故事在各民族中的内容情节大致相似,巧女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其主要职能是智解难题。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巧女故事的搜集整理,并将其分类。
基于文本,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功能,对探究该故事的叙事结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巧女故事;叙事结构*收稿日期:2019-05-23作者简介:曹德香(1992- ),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大学文学院2017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一、文本记录与故事类型(一)文本记录巧女故事最早记录于北魏•慧觉等译撰《贤愚经》卷七《梨耆弥七子品第三十二》的前半部分。
故事主要讲一名大臣想为小儿子娶一个端庄贤智的妻子,便托人四处访问,终于找到了这样的女子。
在迎亲途中,由于听从了小儿媳的劝告,大臣和随行者不止一次地避免了灾难。
此外,小儿媳嫁过来之后,多次帮大臣解答宫中遇到的诸多难题,获得公公的赞赏,并将家里的大小事交给她管理。
故事最初形态是巧妇帮公公解答难题,随后故事情节不断变化,文本也不断丰富。
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收录了该故事的几种亚型,875D1“找一聪明的姑娘做媳妇”中就有“聪明的姑娘帮助别的妇女”和“老头子考聪明”的情节;875D2“巧媳妇解释重要的来信”;875F “避讳”;876B “聪明的姑娘在对歌中取胜”即聪明的姑娘与秀才对歌,最终获得胜利。
艾伯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将该故事分为“聪明的女人机智行为、完美回答、她做衣服、解救丈夫、感动公婆、名字禁忌、拒绝、赛诗、图画信”等几种类型。
这两本著作中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巧女故事,祁连休说:“这一故事类型,现当代仍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浙江、福建、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