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秦汉文学 第二章 骚体赋
- 格式:ppt
- 大小:10.58 MB
- 文档页数:36
骚体赋,又称“楚辞体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赋体形式,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辞,尤其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它在西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成为中国汉赋的重要分支。
骚体赋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句式结构:骚体赋继承了楚辞自由灵活的句式特点,突破了四言诗的严格限制,采用长短句结合的方式,以六言为主,又参杂五言、七言,甚至更长的句子,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 抒情性强:骚体赋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常借咏物以寄托个人的情怀与抱负,内容多涉及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等主题,情感深沉而激越。
3. 语言瑰丽:骚体赋的语言富有象征意味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4. 体制扩展:相比于早期诗歌,骚体赋的篇幅较长,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情感层次,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等都具有较长的篇幅。
5. 章法革新:骚体赋不再拘泥于古诗的固定章法,而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布局,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和艺术表现力。
6. 文化内涵:骚体赋蕴含着深厚的楚文化元素,同时又融入了儒家的道德理想和社会关怀,体现了士人阶层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骚体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形式,也是楚文化和汉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骚体赋名词解释
骚体赋名词解释是:
骚体赋是战国末期和西汉初期的赋作。
此类作品从屈原所创造的楚辞体中吸收艺术营养,将楚辞的奇丽文采引入赋体,又将荀赋的遁词隐意、巧言指事发展成夸张铺排,穷形尽相的正面描写,在结构上采用设为问答的方式。
它是汉大赋的前驱,为汉赋的体制和艺术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后人将这种带有明显骚体特点的赋称为“骚体赋”。
代表作品:
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况第一次以“赋”名篇,写出了《礼》、《知》、《云》、《蚕》、《针》等五篇赋。
但其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对赋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战国后期楚国人宋玉,他著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多篇赋作。
西汉初,赋家主要追随楚辞体,创作了许多骚体赋。
著名的作家作品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班彪《北征赋》等。
后逐渐为西汉中期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散体大赋所取代。
第二编秦汉文学1.【主观题】简述晁错散文《论贵粟疏》的主要写作特点文字解析(1)切实中肯擅长分析,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剖析时弊,通过对道理、人情的细致分析提炼结论.(2)排比铺叙,驰骋纵横,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2.【主观题】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
文字解析:(1)抒情述志,情感浓郁;(2)质朴平时;(3)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楚辞相同。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3.【单选题】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C)A《论积贮疏》B《陈时政疏》C《论贵粟疏》D《谏营昌陵疏》文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晁错的代表作.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和于《汉书食货志上》的《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
考核考点:第二编奏汉文学->第一章奏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4.【主观题】简述贾谊骚体赋中《吊屈原赋》抒情述志的表现特点.文字解析(1)借凭吊屈原而发抒自己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2)抒写幽愤而后的豁达;(3)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5.【主观题】简述晁错政论文的主要特色文字解析(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2)有纵横家之文气,排比铺叙。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6.【主观题】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文字解析(1)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涵劝诫教训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
(2)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二章汉赋一、汉赋的兴起与演变(一)汉赋的源起荀子: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
屈原:与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散文:铺叙。
(二)汉赋的分期第一时期(高祖-武帝初年):骚体赋·楚辞余绪;贾谊、淮南小山、枚乘。
第二时期(武帝-东汉中叶):散体大赋(又称“汉大赋”);描绘体物(特点);劝百讽一(主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后):抒情小赋;抒情咏物(特点);张衡、蔡邕、赵壹、祢衡。
二、著名汉赋作家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散体大赋第一篇)——“七体”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万园之园”大国风范杨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散体大赋末篇),《归田赋》(抒情小赋首篇)赵壹:《刺世疾邪赋》三、汉赋的特点及影响从内容上说,大赋题材主要局限于宫廷都邑、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为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
在艺术上,为投合统治者的兴趣爱好,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竞为宏丽浮夸之词。
(一)汉大赋的文体特征赋者,铺也。
铺彩擒文,体物写志。
——刘勰《文心雕龙》汉赋中的人存在于“琳琅满目的对象化世界中”。
——李泽厚《美的历程》(二)汉赋的影响“一代文学”的代表封建社会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1.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确实有着时代色彩。
赋是当时最适宜反映国力的文体,正如同唐诗一样。
2.丰富文学作品词汇、锻炼语文辞句、增进描写景物场面等文学技巧方面,表现出一定成就。
3.汉赋的兴盛,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骚体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骚体赋是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也被称为“骚体诗”或“离骚体”。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之一。
骚体赋的特点是语言华丽、富有诗意,常常用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它的文字流畅优美,富有音乐性,常常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写作。
骚体赋的文体结构也比较复杂,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赋赞三个部分。
其中,标题是直接表达作品主题的文字,正文则是作者直接抒发情感和思想的文字,赋赞则是对正文进行赞颂和评价的文字。
除了骚体赋外,古代中国文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学形式,如诗歌、词、曲等。
这些文学形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拓展:
骚体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骚体赋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华丽,富有诗意,常常用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它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离骚之体”。
除了骚体赋外,古代中国文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学形式,如诗歌、词、曲等。
这些文学形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歌、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创作风格,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壮丽篇章。
骚体赋总结引言骚体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起源于汉朝西汉末年,到魏晋时期达到了巅峰。
它以骚体(韵文)的形式写作,常常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将对骚体赋进行总结,从其特点、代表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特点韵文形式骚体赋以韵文的形式展现,不仅需要符合韵律,还需要遵循特定的词牌和格律。
这使得骚体赋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也使得其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独具一格。
情感表达骚体赋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常常描绘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思考和感悟等。
这种情感表达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使读者能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引发思考骚体赋中常常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通过韵文的形式,作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代表作《九歌》《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骚体赋之一,它由楚国的屈原所作。
这是一部描绘了楚国九位不同女子的赋诗集,每一篇都以婉转动人的文字表达了女子们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九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字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由战国时期的屈原所作。
《离骚》通过屈原个人遭遇的描写,抒发了对时世的感叹和对命运的思考,体现了骚体赋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优美的艺术表达。
影响骚体赋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骚体赋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对后世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骚体赋对后世散文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骚体赋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艺术灵感。
最后,骚体赋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注重情感表达,关注人生意义。
同时,骚体赋也告诉我们,艺术创作并不受形式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骚体赋的名词解释骚体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学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并在宋代达到巅峰。
它是一种表现情感、描写景物、抒发个人感受的抒情文体。
下面我将对骚体赋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骚体赋是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上类似于韵文,但与传统的文体诗不同,骚体赋更加自由灵活。
它的结构不拘泥于严格的格律和词牌,而是强调情感流露和个人感受。
通过对自然景物、人情事故等进行描绘,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骚体赋的名称中,“骚”一词可以理解为“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意味着赋作中表达的情感丰富多样,真挚而深刻。
而“体”一词则指的是文体的形式,即通过文学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
赋以情感为主,形式次之,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真实性和真诚性。
再次,骚体赋是一种描写性的文体,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来表达个人的感受。
骚体赋通常常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描绘山水之美、四季之景,以此来与人类的情感相对照,表现作者的思考和思想。
它注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词句的运用,以唤起读者对于美和情感的共鸣。
最后,骚体赋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其他文体的元素,如诗歌、散文、辞章等,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特色。
它在宋代达到了极其繁盛的发展,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都以骚体赋为自己的代表作品,如苏轼、黄庭坚等。
而在明清时期,骚体赋逐渐式微,被其他文体赋予取而代之,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仍然受到后人的推崇和研究。
总之,骚体赋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结合了抒情和描写的特点,通过自由灵活的文体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个人感受。
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
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
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二章)阅读次数:701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司马相如的辞赋知识点:1、司马相如其人;2、《子虚赋》和《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少年时代喜欢读书,又学习过击剑。
后来他在汉景帝身边做武骑常侍,随从天子狩猎,然而不符合他的志向。
后来,他看到枚乘由于文学出众而受到特殊的礼遇,他就加入了梁圆的文学群体之中。
后来,司马相如又客游到蜀郡,由于他精通音乐,就琴挑文君,二人结为伉俪。
汉武帝即位后,看到他的《子虚赋》,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就招来了他。
司马相如又为汉武帝写了《上林赋》,极叙天子狩猎之盛,武帝很喜欢,就以他为郎。
再之后,司马相如又写了《喻巴蜀檄》,以安抚蜀郡的百姓。
不久,司马相如又被拜为议郎,还被人陷害而丢官。
他又被录用后,写下了《大人赋》以讽谏汉武帝的好神仙,但文章中对神仙的描写使汉武帝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意,从而误解了文章的用意。
在司马相如的作品中,《长门赋》备受到后人的称道。
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宾妃自称,写她对君主的渴望与期待,情景交融,别开生面。
如作品后部分为:日黄昏而绝望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这段描写是很感人的。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确信君王不会再来之后,更加孤独,就援琴来抒发幽思;她只能在睡梦中和君王相会,但醒来却更加悲伤。
这篇骚体赋幽怨深婉,情味隽永,独具匠心,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另外,司马相如还有《美人赋》和《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口吃,但善于做文章,这一点和韩非有一点相似。
他不慕官爵,不乐意和公卿交游。
他患有消渴病,因此常常称病来避事。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终于因病逝世。
当时,他的文章只有《封禅文》被奏上。
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其他地方,是司马相如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作品中,他虽然极尽文学的铺陈,但均能够在末尾有所讽喻,有所针砭,在当时也能够被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