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ppt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58
第二组实验轴承故障数据:数据打开后应采用X105_DE_time作为分析数据,其他可作为参考,转速1797rpm轴承型号:6205-2RS JEM SKF, 深沟球轴承采样频率:12k Hz1、确定轴承各项参数并计算各部件的故障特征频率通过以上原始数据可知次轴承的参数为:轴承转速r=1797r/min;滚珠个数n=9;滚动体直径d=;轴承节径D=39mm;:滚动体接触角α=0由以上数据计算滚动轴承不同部件故障的特征频率为:外圈故障频率f1=r/60 * 1/2 * n(1-d/D *cosα)=内圈故障频率f2=r/60 * 1/2 * n(1+d/D *cosα)=滚动体故障频率f3=r/60*1/2*D/d*[1-(d/D)^2* cos^2(α)]=保持架外圈故障频率f4=r/60 * 1/2 * (1-d/D *cosα)=2.对轴承故障数据进行时域波形分析将轴承数据导入MATLAB中直接做FFT分析得到时域图如下:并求得时域信号的各项特征:(1)有效值:;(2)峰值:;(3)峰值因子:;(4)峭度:;(5)脉冲因子:;(6)裕度因子::3.包络谱分析对信号做EMD模态分解,分解得到的每一个IMF信号分别和原信号做相关分析,找出相关系数较大的IMF分量并对此IMF分量进行Hilbert变换。
由图中可以看出经过EMD分解后得到的9个IMF分量和一个残余量。
IMF分量分别和原信号做相关分析后得出相关系数如下:由上表得:IMF1的相关系数明显最大,所以选用IMF1做Hilbert包络谱分析。
所得Hilbert包络谱图如下:对包络谱图中幅值较大区域局部放大得到下图由以上包络图的局部放大图中可以看出包络图中前三个峰值最大也最明显,三个峰值频率由小到大排列分别为、、。
把这三个频率数值和前文计算所得的理论值进行比较可知:频率值最大为和内圈的故障理论计算特征频率f2=相近,说明此轴承的故障发生在轴承的内圈。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初步1、故障原因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是滚⼦和滚道剥落、凹痕、破裂、腐蚀和杂物嵌⼊。
即主要故障形式: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锈蚀、断裂、胶合、保持架损坏。
产⽣主要原因包括搬运粗⼼、安装不当、不对中、轴承倾斜、轴承选⽤不正确、润滑不⾜或密封失效、负载不合适以及制造缺陷。
2、频谱和波形特征滚动轴承它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
当滚动体和滚道接触处遇到⼀个局部缺陷时,就有⼀个冲击信号产⽣。
缺陷在不同的元件上,接触点经过缺陷的频率是不相同的,这个频率就称为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的数值⼀般在⼏赫兹到⼏百赫兹之间,在频谱图中的1000Hz以内的低频区域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如下:1、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外圈静⽌)式中:Z——滚动体个数fr——转频(Hz)D——轴承节径(mm)d——滚动体直径(mm)α——接触⾓(1)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特征频率(2)滚动轴承外圈故障特征频率(3)滚动轴承滚动体特征频率(4)滚动轴承保持架特征频率2、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的计算经验公式:⼆、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要素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每个轴承部件对应⼀个轴承故障特征频率。
滚动轴承的故障频率分布有⼀个明显的特点,往往在低频和⾼频两个频段内都有表现。
所以在频率分析时,可以选择在这两个频段进⾏分析。
根据滚动轴承的故障形式在频域中的表现形式,将整个频域分为三个频段,既⾼频段、中频段和低频段。
l ⾼频阶段指频率范围处于2000-5000Hz 的频段,主要是轴承固有频率,在轴承故障的早期,⾼频段反映⽐较敏感;中频阶段指频率范围处于800-1600Hz 的频段,⼀般是由于轴承润滑不良⽽引起碰磨产⽣的频率范围;l 低频阶段指频率范围处于0-800Hz 的频段,基本覆盖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及谐波;在⾼频段和低频段中所体现的频率是否为轴承故障频率,还要通过其他⽅法进⾏印证加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