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系统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XXXX – 2008条文说明(报批稿)1目次1总则2术语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3.1一般规定3.2系统应备功能3.3 电声性能指标3.4系统构建3.5传输线路3.6广播扬声器3.7 广播功率放大器3.8公共广播信号源设备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4.1一般规定4.2广播传输线路敷设4.3广播扬声器安装架设4.4设备安装4.5系统调试4.6系统试运行5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方法5.1 一般规定5.2应备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和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5.3漏出声衰减的测量5.4系统设备信噪比的测量5.5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的测量附录A、B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表21总则1.0.1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和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2001-12-0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隔爆型“d”》GB 3836.2-2000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应急声系统》GB/T 16851-199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98-1994《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1995《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 9001-19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1.0.2公共广播系统的电声部分和相关的建筑声学部分应互相协调。
如果互不协调,不仅会引起许多争议,而且会使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实际效果,严重浪费资源。
模拟广播系统的技术要点广播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将音频信息广泛传播的技术系统。
它在娱乐、新闻、天气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大众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下面将介绍广播系统的技术要点。
1.调频与调幅技术:广播系统主要采用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调制技术。
调频广播系统采用频率调制,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传递音频信息。
调幅广播系统则采用幅度调制,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传递音频信息。
两种调制技术各有优劣,调频广播系统具有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而调幅广播系统传输距离较长、覆盖面积较广。
2.带宽分配:广播系统中的频谱是有限的资源,因此需要对不同广播电台进行带宽的分配。
通常采用国际电联(ITU)制定的频段划分方案,将频谱分配给各个广播电台。
在分配带宽时需要考虑到频段的利用率、频谱效率和干扰等因素,以实现频段的最优利用。
3.多路复用技术:广播系统中通常需要同时传输多个电台的信号。
为了有效利用频谱资源,需要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合并在一起传输。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包括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和码分复用(CDM)等。
4.发射与接收技术:广播系统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在发射端,需要通过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进行调制,并通过功放将信号放大后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需要采用合适的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并经过解调器进行解调、放大和滤波等处理,最终还原音频信号。
5.抗干扰和改善传输质量的技术措施:广播系统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传输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进行抗干扰和改善传输质量,如前向纠错码、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等。
6.覆盖面积与传输距离的平衡:广播系统的传输距离与覆盖面积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较大的传输距离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和较好的传输条件,而较大的覆盖面积需要较低的发射功率和较好的传输信道。
因此,需要在传输距离与覆盖面积之间进行平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覆盖范围。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是《广播电视广播技术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性文件中关于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技术要求及规定性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土壤的新建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及升级改造工程。
本标准的本质是,旨在通过技术性规定实现质量稳定,为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建立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各种技术要求,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完善预算及控制制度,如设计、施工、调试、管理等,保证投入要求内实现投资节约;
二是以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使用效率更高的设计方案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在确保公共广播系统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投资成本的目的;
三是要保证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产品质量,投入资源要合理,建筑、运行和维护费用要适当;
四是确定公共广播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体系要求把握和实施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质量;
五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安装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公共广播系统的调试规范,即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式,保障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完全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效果;
六是建立针对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全过程维护及售后服务实施体系,规范维护管理、售后保养,设置质量报告检查等,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本标准的实施,不但能够更好的改善我国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质量,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工程投入时间,大幅降低维护和管理开支,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效率和实用度,对于公共福利和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商务部分要求:(一)服务要求:1、售后服务:供应商提供2小时内响应服务,如设备出现重大故障,要及时更换并提供备件,最短的时间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一周内修不好的设备或修理二次以上仍然不能正常使用的须免费更换。
质保期满后,维修仅收取成本费。
(二)交货要求:1、交货地点:供应商负责将货物运到采购人指定地点,由供应商负责办理运输和装卸等,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三)验收要求:(1)供应商交付的货物应当完全符合采购文件和合同所规定的货物、数量和规格要求。
供应商提供的货物不符合采购文件和合同规定的,采购人有权拒收货物,由此引起的风险,由供应商承担。
(2)货物验收包括:型号、规格、数量、外观质量、及货物包装是否完好等方面。
(3)供应商应将所提供货物的装箱清单、用户手册、原厂保修卡、随机资料及配件、随机工具等交付给采购人;供应商不能完整交付货物及本款规定的单证和工具的,视为未按合同约定交货,应负责补齐,因此导致逾期交付的,由供应商承担相关的违约责任。
(4)货物和系统调试验收的标准:按行业通行标准、出厂标准和投标文件的承诺(该承诺不低于国家相关标准)。
交货期:自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通过验收、交付使用。
供应商提供项目整套施工图纸资料、验收文档资料、培训相关材料,以备后期维保和服务使用。
质保期:整体质保期不少于3年。
付款方式:项目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总价的90%;余款合同总价的10%,正常使用满三年后一次性付清。
本章所有要求供应商必须在响应文件中进行逐项应答,其中打“★”内容及商务部分要求为实质性要求,不允许负偏离,否则作为无效文件。
招标文件中要求的产品品牌或型号,是采购人根据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及考量后推荐的品牌或型号,投标人可以采用其他品牌的产品进行报价。
但是,所有功能必须能满足采购要求以及项目整体性能的实现。
如有疑问请与采购人联系。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公共广播系统是一种用于在特定区域内广播音频信息的系统。
它在各类公共场所广泛应用,如学校、办公楼、商场、车站等。
为确保公共广播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维护,制定本技术规范。
2. 设计与安装要求2.1 设计要求•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实际需求,考虑到不同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需求,确保音频信息的清晰传播和广播区域的覆盖范围。
•设计应注意广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单点故障和系统崩溃的可能性。
•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相关规定等。
2.2 安装要求•安装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过程安全可靠。
•安装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连接方式。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设备与材料要求3.1 设备要求•所选择的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声音质量和适应不同场所的音量调节能力。
•设备应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并能够稳定运行在长时间和连续广播的情况下。
•设备应支持连接到其他扩音设备,以满足扩展需求。
3.2 材料要求•选择的材料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具备较好的耐用性和防火性能。
•所使用的线缆应具备良好的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天线和扬声器等外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具备适当的防水和防尘能力。
4. 系统运行与维护要求4.1 系统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应能适应突发状况和紧急事件广播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传达。
•系统应支持远程控制和管理功能,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
•系统应具备自动巡检和故障自动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4.2 系统维护要求•系统的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和要求进行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和调试,保持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维护记录应及时填写和备份,包括维护的内容、时间以及维护人员的签名等信息。
5. 安全与防护要求5.1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包括防火、防雷、防水等方面,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校园广播技术规格及参数要求校园广播系统是一种为校园提供信息传递和声音播放的重要设备。
为了确保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提供良好的音效体验,以下是校园广播技术规格及参数的要求:1.音响质量:-音质清晰:音响设备应具备高保真音质,能够清晰地传递人声和音乐。
-音量可调:广播系统应具备可调节音量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音调平衡:音响设备应能够实现各频率段音量的平衡,避免音效失真。
2.传输距离:-信号稳定:传输设备应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以确保音频内容的正确传播。
-覆盖范围广:广播系统应满足校园内各个角落的音频覆盖需求,包括教室、室外操场、图书馆等。
3.扩音器类型:-有源扩音器:有源扩音器通过内置功放提供较大的功率输出,可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音频扩音。
-无源扩音器:无源扩音器则主要用于中小范围内的音频扩音需求。
4.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广播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避免外部干扰对音频传输的影响。
-备用系统:广播系统应设置备用设备,以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并正常工作。
5.控制方式:-中央控制:广播系统应有中央控制台,可实现对各个扩音器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分区控制:广播系统应能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对不同区域的音频独立控制。
6.综合管理功能:-定时播放:广播系统应具备定时播放功能,可预先设定指定音频内容的播放时间。
-紧急广播:广播系统应具备紧急广播功能,可以快速切换并传递安全或紧急信息。
-录音功能:广播系统可以实现语音录音功能,便于后续使用或分发。
7.其他要求:-节能环保:广播设备应具有较低的功耗,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操作简便:广播系统的操作界面应简便易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总结起来,校园广播技术规格及参数要求包括音响质量、传输距离、扩音器类型、可靠性、控制方式、综合管理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校园广播系统能够提供清晰的音质、可靠的传输、灵活的控制,并满足校园内各个区域的音频覆盖需求。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一、概述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群众传递相关信息,指导群众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能力和效果,以下是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暂行技术要求。
二、技术要求1.覆盖范围2.系统可靠性系统主机、音频设备、喇叭等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3.灵活性应急广播系统应具备灵活的应用性能,包括对不同场景的适应能力,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
4.广播内容及语言应急广播系统应能播放各类紧急通知,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
广播语言应覆盖当地主要语言,并具备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播报能力。
5.广播覆盖距离系统的广播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能够覆盖县内各个区域,并尽量扩大覆盖范围,以保证更多人员能够接收到广播信息。
6.信号传输方式应急广播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应根据地理因素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7.自动播放功能系统应具备自动播放功能,能够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自动播放相关应急信息,提醒群众注意。
8.音响质量应急广播系统的音响质量应清晰、稳定,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广播内容,避免信息传递出现偏差。
9.主备设备系统应具备主备设备,以确保在主设备故障时,备用设备可以及时投入使用,保障应急广播的连续性。
10.远程控制功能应急广播系统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能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应用灵活性和管理效果。
11.系统升级能力系统应具备升级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升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12.监测和报警功能应急广播系统应具备监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在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为及时维修提供依据。
以上是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暂行技术要求,通过满足这些要求,可以提高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能力和效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 - 201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枇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称准公共广播系统工裎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0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526 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5(1、2)、3.5.6、3.5.7⑴、4.2.4、4.2.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五月三十一曰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和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有关技术及其指标进行了论证和实验验证,并在全国范围内向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査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曰常管理,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资料奇送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地址:北京743信箱,邮编:100015、E-mail:***************.cn),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耍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笫三研究所广东省电子电器产品监督检验所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广州声雅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杭州嘉声视听料技有限公司上海飞乐电声器件有限公司北京益泰电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艺丰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易思奥达声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桂林市申氏专业音响弱电工程设计安装部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天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做到安全适用,节省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与测试1. 引言公共广播系统是指为满足人们在公共场所接收信息的需求而建立的广播设备和相关设施的组合,包括音频输入设备、音频输出设备、信号分配设备、功放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规范和测试标准对确保公共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提供优质的音频服务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定义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在设计、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标准。
2. 设计要求在进行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覆盖范围:公共广播系统应覆盖整个公共场所,包括室内和室外区域。
•音频质量:系统应提供高保真度的音频输出,以确保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支持多功能:系统设计应支持多功能的音频输入和输出,包括广播、紧急通知、背景音乐等。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防火、防水、防雷等安全保护功能,以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技术规范3.1 音频输入设备•音频输入设备应支持多种接口,如麦克风接口、线路输入接口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的音频输入。
•设备应具备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以调节音频信号的幅度,保证音频输出的稳定性。
•设备应支持噪声抑制功能,以减少环境噪声对音频输入的影响。
3.2 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应具备多通道输出功能,以满足覆盖范围广的场所需求。
•设备应支持音量控制,以方便调节音频输出的音量大小。
•设备应支持音频平衡功能,以调节不同扬声器的音频输出平衡度。
3.3 信号分配设备•信号分配设备应具备多输入、多输出的功能,以支持不同音频源的连接和分配。
•设备应具备灵活的信号路由设置,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音频分配需求。
•设备应支持信号传输的衰减和放大,以满足信号传输距离的需求。
3.4 功放设备•功放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功率和稳定性,以保证音频输出的驱动能力和质量。
•设备应支持短路、过载、过热等保护功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备应支持远程控制和监测功能,方便远程管理和故障排除。
设计如下方案:井下设置8个主音箱(2个备件),34个副音箱(6个备件),保证覆盖井下主要地点(恒隆采掘工作面、中央机电硐室、1511工作面运输、回风主要大巷、开拓巷等主要地点,1511与天达贯通巷,天达主斜井等主要位置)。
可以实现2、系统功能要求矿用广播通信系统功能:地面控制设在总调度室,配备具有多功能的广播主机,实现点对区、点对组、点对面广播。
◆系统实现广播功能,自动定时播放、区域播放、超级广播、紧急广播优先等。
◆广播分区不受限制:根据矿区广播系统需要,系统可以对矿区广播进行无限制分区,使得广播系统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系统双向通信功能◆系统要求具有电话通信功能,并可实现和调度通信系统的联接。
能够实现与调度通讯系统在特殊应急情况下互为备用,并且在各系统出现故障时,互不干扰对方的正常运行。
◆音箱音量任意控制:根据井下区域不同,在调度室可以任意控制网络音箱的音量大小,音箱内部也可进行调节。
不可以实现◆系统可选择性播放:选择不同的区域播放不同的广播内容。
可以实现需人为干预◆系统具有与市话接入装置,领导远程讲话实时调度、井下实时汇报。
◆系统具有兼容和扩展功能。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平滑接入,降低工程造价。
◆系统有良好的在线检测功能,对每条线路、每个区域实施监测,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系统可预设远程客户端,可以各个区队管理本地区音箱或广播。
没明小时以上。
◆服务侦听功能,可对井下每个区域进行侦听。
◆自动录音功能:系统在广播时会自动录音,并存储。
◆声级强度:音箱功率峰值50W,声级最大120dB(A)。
◆高品质扬声器:由于井下环境潮湿,防水性能好,音质好。
◆系统设置需多广播控制台,多级控制中心方式,实现分区、全区广播灵活部署。
调度可以分多区广播和单区广播,以便按工作面等区域进行人员疏散调度广播。
◆系统可设定操作密码,防止他人误操作,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且可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
◆日常工作作业中:对全矿区或指定的区域范围进行广播播放,传达上级精神,宣传煤矿安全知识,也可进行通知、找人、等事务性广播。
校园广播系统升级改造技术要求一、学校有线广播网技术要求1、广播控制室专用机房位置暂设在实验电教楼四楼演播室南小屋。
2、要求广播系统应实现自动和手动分区控制,每一个分区有独立的功率放大器。
3、本工程广播终端预测总量约88只。
扬声器的布置宜均匀、分散地配置于广播服务区,其分散程度应保证服务区内的信噪比不小于15dB。
在教学用房中,教室设置广播喇叭,供教学、广播用。
在学生宿舍及室外的相应位置设置广播喇叭供广播打铃、会议通知、广播服务用。
二、广播系统功能要求1、功能分区:教学楼高一分区(26个教室及图书馆三楼4个教室)、教学楼高二分区(20个教室)、教学楼高三分区(20个教室)、实验电教楼分区(18个教室)、男学生宿舍楼分区、女学生宿舍楼分区、公寓楼分区、室外校园广播分区、操场广播分区等用分区广播系统。
要求广播室、政教处支持总控分控室,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支持设立分控室,各分控室可同时分别单独对本年级开广播会,主广播室优先控制(分控暂时不上设备)。
2、可自动选择音乐铃声作为上下课铃声,定时自动播放起床号,广播体操,课间操、校园背景音乐和收音机内容等。
3、教室分年级或班级同时或者分别进行指定节目,或英语听力训练及考试。
学生宿舍、室外等练及考试。
学生宿舍、室外等 (或指定区域) ,可以指定时间自动进行可以指定时间自动进行课外的讲座节目的播放,使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使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4、要求能在全校范围内统一集中系统控制管理,又有各区域独立控制管理,使用控制功能灵活方便。
使用控制功能灵活方便。
5、考虑到学校的建设发展,要求预留至少300个点的自动分区控制。
要求系统的扩展性强,可在原系统的内的任何位置增加或移去终端或控制系统.不必增加主机设备和重复布线。
不必增加主机设备和重复布线。
6、要求广播寻呼系统能够实现对点寻呼、分组寻呼和全区寻呼。
系统支持寻呼优先,系统内的终端服务器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只要有寻呼广播信号输入,自动强行广播,并自动调整音量。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技术文件规定了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模式、系统接口、技术要求及主要功能的测量方法等。
本技术文件适用于新建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也适用于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905—2016 信息安全技术 SM3密码杂凑算法GB/T 32918(所有部分)信息安全技术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GY/T 220.4—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GD/J 051—2014 卫星直播应急广播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80—2018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GD/J 081—2018 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GD/J 082—2018 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GD/J 083—2018 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GD/J 084—2018 中波调幅广播应急广播技术规范GD/J 085—2018 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GD/J 086—2018 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GD/J 087—2018 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GD/J 089—2018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突发事件 emergency event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1.2应急信息 emergency informationGD/J 088—2018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发布,应急广播系统接收的源信息。
内容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类信息。
3.1.3应急广播 emergency broadcasting一种利用广播电视系统向公众发布应急信息的方式。
消防广播系统技术要求在设计和实施消防广播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技术要求:1.可靠性和稳定性:消防广播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正常运行。
系统的所有组件和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2.覆盖范围:消防广播系统需要覆盖整个建筑物或区域,以确保所有人员能够听到警报和指令。
系统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大小、结构和特殊环境(如隔音、高楼层)等因素,确保信号能够到达每个角落。
3.声音质量:消防广播系统需要提供清晰、响亮的声音,以确保人员能够听到并理解传递的信息。
系统应配备高质量的扬声器和音频设备,能够在嘈杂环境下清晰传递声音。
4.声音分布:消防广播系统应该能够将声音均匀地分布到建筑物或区域的每个角落。
系统需要合理布置扬声器,确保声音能够覆盖每个区域,避免出现聋点。
5.多功能性:消防广播系统不仅仅用于传达警报,还应该提供其他功能,如播放背景音乐、宣传信息等。
系统需要支持多种音频源和多种播放模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6.灵活性:消防广播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升级,以适应建筑物的改造和扩建。
系统应支持可扩展的架构,能够方便地增加或替换组件。
7.远程管理:消防广播系统需要能够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以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系统进行监测和维护。
系统应该具备远程访问和控制的功能,支持网络连接和远程管理软件。
8.兼容性:消防广播系统应与其他消防设备和管理系统兼容,与火灾探测器、联动控制系统等进行联动。
系统应支持标准的接口和协议,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集成。
9.报警信息管理:消防广播系统应配备报警信息管理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报警信息,包括消防报警、紧急广播等。
管理软件应该具备高效的报警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自动识别报警类型、选择合适的广播内容,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总之,消防广播系统在技术上需要具备可靠性、稳定性、覆盖范围、声音质量、声音分布、多功能性、灵活性、远程管理、兼容性和报警信息管理等要求,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警报和指令,保障人员的安全。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做到安全适用、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广播系统电声工程部分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 0.3 与公共广播系统相关的建设工程,应满足建筑声学特性要求。
1. 0. 4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共广播public address (PA)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2.0. 2 公共广播系统public address system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的声学环境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 O.3 公共广播设备public address equipment组成公共广播系统的全部设备的总称。
包括广播扬声器、功率放大器、传输线路及其传输设备、管理/控制设备、寻呼设备、传声器和其他信号源设备。
2.O.4 紧急广播emergency broadcast公共广播系统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向其服务区发布的广播。
包括警报信号、指导公众疏散的信息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指挥的命令等。
2.O.5 业务广播business announcement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的、需要被全部或部分听众收听的日常广播。
包括发布通知、新闻、信息、语声文件、寻呼、报时等。
2.0.6 背景广播background broadcast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渲染环境气氛的广播。
包括背景音乐和各种场合的背景音响(包括环境模拟声)等。
2. 0. 7 广播扬声器布点loadspeakers distribution将广播扬声器配置到公共广播服务区现场各个具体位置的设计和施工。
2. 0.8 传输线路transmission line将公共广播信号从信号处理设备(含放大器)或机房,传输到广播服务区现场广播扬声器的线路,包括各种导电线缆、光纤网络等。
设计如下方案:井下设置8个主音箱(2个备件),34个副音箱(6个备件),保证覆盖井下主要地点(恒隆采掘工作面、中央机电硐室、1511工作面运输、回风主要大巷、开拓巷等主要地点,1511与天达贯通巷,天达主斜井等主要位置)。
可以实现
2、系统功能要求
矿用广播通信系统功能:地面控制设在总调度室,配备具有多功能的广播主机,实现点对区、点对组、点对面广播。
◆系统实现广播功能,自动定时播放、区域播放、超级广播、紧急广播优先等。
◆广播分区不受限制:根据矿区广播系统需要,系统可以对矿区广播进行无限制分区,使得广播系统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系统双向通信功能
◆系统要求具有电话通信功能,并可实现和调度通信系统的联接。
能够实现与调度通讯系统在特殊应急情况下互为备用,并且在各系统出现故障时,互不干扰对方的正常运行。
◆音箱音量任意控制:根据井下区域不同,在调度室可以任意控制网络音箱的音量大小,音箱内部也可进行调节。
不可以实现
◆系统可选择性播放:选择不同的区域播放不同的广播内容。
可以实现需人为干预
◆系统具有与市话接入装置,领导远程讲话实时调度、井下实时汇报。
◆系统具有兼容和扩展功能。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平滑接入,降低工程造价。
◆系统有良好的在线检测功能,对每条线路、每个区域实施监测,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系统可预设远程客户端,可以各个区队管理本地区音箱或广播。
没明白什么意思,井下放电脑?估计不可以实现
◆系统具有断电自保功能,一旦发生断电,备用电池能保证供电工作2
小时以上。
◆服务侦听功能,可对井下每个区域进行侦听。
◆自动录音功能:系统在广播时会自动录音,并存储。
◆声级强度:音箱功率峰值50W,声级最大120dB(A)。
◆高品质扬声器:由于井下环境潮湿,防水性能好,音质好。
◆系统设置需多广播控制台,多级控制中心方式,实现分区、全区广播灵活部署。
调度可以分多区广播和单区广播,以便按工作面等区域进行人员疏散调度广播。
◆系统可设定操作密码,防止他人误操作,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且可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
◆日常工作作业中:对全矿区或指定的区域范围进行广播播放,传达上级精神,宣传煤矿安全知识,也可进行通知、找人、等事务性广播。
◆紧急状态下:一键进入全矿范围紧急广播状态,也可以有选择性特定区域,在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组织指挥和疏导井下作业人员按避灾路线安全撤离,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系统具有话筒优先级别,开启话筒是能自动切断正在播放的音源,进行紧急广播。
关闭话筒时能自动转换到正在播放的音源。
网络管理功能
◆系统可方便简单的接入工业以太网。
◆网络诊断功能:环网故障自动检测自动发现功能。
可管理到单个广播主站,包括控制和在线诊断。
可以实现
◆远程配置功能;远程软件升级。
◆远程控制功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单个区域的开停控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真正实现可寻址到点控制。
其它功能
◆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问候、祝福语、上下班音乐铃声等。
可以实现预设音乐到存储卡
◆
◆自动播放:可对预制的音乐进行定时、循环、编程等方式自动播放。
◆点播:根据需要随时点播音乐或其它音频文件。
可以实现预设音乐到存储卡
◆预排播放:系统可预排播放表,每天的播放表可任意设定,不受时段和时间长短的限制。
整个系统具有煤矿安全标志证书(MA证/广播系统证)
3、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1)系统主干传输必须为环网方式组网传输,其他部分通过通信电缆或阻燃音频线缆传输。
传输介质抗干扰能力强,保证语音质量。
(2)广播主站之间通信距离不小于2km。
(3)广播主站与广播副站之间音频传输距离不小于2km。
(4)井下所有设备必须全部为隔爆兼本安型或本安型,且必须具有《矿用广播通信系统》、《生产许可证》、《防爆合格证》、《煤安标志准用证》。
(5)系统容量:广播主站能自组网或与井下环网交换机接入,不受IP限制,可以跨网段工作,每台广播主站挂接广播副站数量不少于20台。
(6)广播语音延迟时间:最大不超过1秒。
(7)单个广播覆盖半径不小于100m。
4、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呼叫调度主机
网络协议:ARP、IP、UDP、TCP、ICMP、IGMP,支持组播接收音频数据,支持跨网段跨路由配置。
断电、断网自动重启恢复时间:小于1秒。
网络延时:文件播放/实时采播< 150ms。
信噪比:≥85dB。
输出功率:15W*2。
广播主站
工作电压: AC127V;
工作电流:450mA。
光转网接口:支持光口、网口。
信噪比:大于85dB。
声级强度:输入1 kHz信号,在50米范围声级强度不小于85dB(A)。
且音质达到高保真效果。
额定工作电压:AC127V。
电源允许偏差:-20%—+10%。
后备电池供电时间:主站中内置免维护电池。
输入交流停电后,备用电池能自动供电,保证设备不断电,且保证满功率广播不小于四小时。
FXS口: 支持4个电话接口。
音频输出接口:在2km的电缆线路上,可挂接不小于15个广播副站。
防护等级:IP54。
喇叭防水防潮性能好音质效果佳
安装方式:吊挂安装或壁挂安装。
广播副站
额定工作电压:AC127V。
电源允许偏差:-20%—+10%。
信噪比: 85dB。
抗噪声能力:井下音箱在环境噪声≤75分贝时,声音清晰度要达到80%以上,音质达到高保真效果。
防护等级:IP54。
单个广播分站发生故障,不影响其他广播分站正常运行。
安装方式:吊挂安装或壁挂安装。
喇叭防水防潮性能好音质效果佳
后备电池供电时间:副站中内置免维护电池。
输入交流停电后,备用电池能自动供电,保证设备不断电,且保证满功率广播不小于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