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落实
明朝设内阁制度
皇 帝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以备顾问,位低权轻
明成祖
内 阁
正式设置,参与机要
亲自掌管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基础落实 • 明朝设置内阁的背景、性质、作用及评价 • 背景:明太祖废除丞相,导致皇帝政务繁多, 难以应付,且易产生决策失误。 • 性质与作用:内阁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是明朝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 内侍机构 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其 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因此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 影响:皇帝担心内阁权力过大而用宦官牵制内 阁的做法,导致宦官专权,政治日益黑暗。
本课小结
明清时期中国的保守与停滞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
占主导;重农抑商;
3)思想文化: 八股取士,文字狱,自然科学大大
4)对外关系: 闭关自守,禁止或限止海外贸易
落后于西方;
本课小结
同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巨变
1)政治: 英法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法美相继
特点:
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保密性
密
办事效率高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速
简
重点突破 •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 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职能: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
实质: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参与决策者 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 制约皇权 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