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智能家居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更为便利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而在智能家居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智能安防系统在智能家居中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智能安防系统的功能与需求智能安防系统是智能家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为了防范盗窃等安全风险,更是为了为家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监控、报警和联动。
监控功能是智能安防系统的核心,通过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家居内外的情况。
当有可疑活动发生时,系统可以自动拍摄并保存录像,便于后期取证。
此外,还可以通过安装红外感应器等设备,识别人员进出的动态,确保家居安全。
报警功能是智能安防系统的重要一环,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器并发送警报信息给家居主人。
这种实时报警功能可以及时提醒主人家中的安全状况,确保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联动功能是智能安防系统的进一步延伸,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安防体验。
比如,当有闯入者被监测到时,系统可以自动打开门锁,触发警笛声音,甚至向主人的手机发送实时视频等,以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二、智能安防系统设计要点在进行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1. 设备选型:针对家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摄像头、报警器、传感器等设备,以确保系统的效果和可靠性。
2. 数据传输与存储:为了实现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智能安防系统需要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安全存储。
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并设置云存储功能,方便随时查看和回放。
3. 系统可扩展性:智能家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和升级的,因此智能安防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在设计时要预留接口和空间,方便后期增加新的设备和功能。
4. 用户界面友好性:智能安防系统的用户界面应该简单直观,易于操作。
不同年龄段和技术水平的家居居民都能够轻松上手,并且方便进行相关设置和管理。
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能家居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设计原则在智能家居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整合性:智能安防系统应该能够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无缝连接,实现全面的家庭安全管理。
2.智能性:系统应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并及时做出反应。
3.可靠性:系统需要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威胁,同时避免误报和误触发。
4.用户友好性:系统需要简单易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语音控制等方式轻松地操作和管理系统。
二、功能特点智能安防系统在智能家居中拥有多种功能,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特点:1.智能监控:通过安装室内外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家庭的安全状况,如检测入侵、烟雾、水渗漏等。
2.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远程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如查看摄像头画面、远程布防等。
3.警报通知:当系统检测到异常状况时,会及时发送警报通知给家庭成员,同时可以与当地警察局或保安公司联动。
4.智能对话:系统支持语音识别和对话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系统,如打开门锁、关闭窗帘等。
5.联动应用:系统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联动,如触发窗帘自动关闭、灯光调节等。
三、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安防系统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并完善,以下是未来几个可能的发展趋势:1.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安防系统将应用更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更准确,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安全管理。
2.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将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供更准确的安全预警和管理。
3.智能家居整合:智能安防系统将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更加紧密地结合,实现更自动化的家居管理和智能互动。
4.生物识别技术:系统将应用更多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提供更高级别的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
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电子信息工程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基础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广泛的主要矛盾,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衣食住行的质量问题。
伴随着住宅群的建立和小区的普及,家庭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安全因素导致每个家庭都存在安全隐患,不仅是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侵害,都有可能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例如,一些家庭由于疏忽,有时会出现火灾或着煤气泄露或者财物被盗的情况,有时是因为有故意作案偷盗。
因此,为保证家庭健康,亟需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解决。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越来越需要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研发。
它能在家庭发生危险事故的时刻立刻通过电话报警,或者通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家人。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家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各种损失。
为家庭生活的安全舒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它还可以优化社区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并且推动物业管理、通信网络商、房地产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其带来新的机遇。
家庭安防系统的推广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它在市场上的产品又是有着如何的发展潜力?以下将介绍相关文献对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中部分产品的设计观点,作为本次设计的借鉴。
主题目前,家庭安防系统海外市场销量稳步上升。
从美国来看,其家庭安防系统的销售增长率从2000年的6%上升到2001年的8%,达到了该杂志自1997年开展此项调研以来的最高点,而2002年度该行业平均收入涨幅将达15%。
而我国安防行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推动下,安防行业呈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势头。
大陆地区以年收入约5—6万元的富有阶层为主,家庭安防市场总量应估为1400万套[1]。
为此,《中国家庭安防市场浅析》作者韩毅专门采访了多家主产家庭安防产品的西部安博会参展厂家:北京清华同方应用信息数字家园产品公司,上海众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浦东开发中心,浙江海神电子有限公司,洛阳海宇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慧锐实业有限公司等。
设计智能家庭安防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的概念已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对家庭安全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设计智能家庭安防系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全面可靠的智能家庭安防系统,以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一、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基本需求1. 基于视频监控的安全保障在设计智能家庭安防系统中,视频监控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家庭的各个区域,并将监控画面传输到家庭成员的手机或电脑上。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发送警报信息。
2. 安全门禁系统为了保障家庭成员的个人安全,智能门禁系统是必须的。
通过使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高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家庭出入口的进出,并记录相关信息。
此外,还应该将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起来,方便实时监控和追溯。
3. 安全报警系统智能家庭安防系统还应配备安全报警装置,能够即时警示家庭成员。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窗户或门被非法打开时,会自动触发警报,并向家庭成员发送警报信息。
此外,系统还应该支持远程报警,将警报信息发送到安保公司,以便个人无法及时处理情况时能够得到专业的协助。
二、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考虑1. 安全性在设计智能家庭安防系统时,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系统应采用最新的高级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防止黑客入侵或其他外部干扰。
2. 可扩展性智能家庭安防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家庭的实际需求变化。
系统的组成部分应该是可模块化设计,方便根据需求进行增减。
同时,系统也应该支持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实现更高级的自动化控制。
3. 用户友好性设计智能家庭安防系统时,用户友好性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系统的操作界面应简单直观,易于掌握和使用。
同时,还应提供个性化的设置选项,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
三、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未来发展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论文1. 系统架构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应基于完备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应急响应等功能。
在数据采集方面,系统需要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来获取家庭安全相关的数据,如门窗状态、烟雾浓度、人员活动轨迹等。
在数据分析方面,系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给出预警或建议。
在应急响应方面,系统需要与家庭成员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及时向用户发出警报和提示,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 监测设备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需要包括多种监测设备,以实现对家庭安全的全方位监测。
例如,通过安装门窗传感器和红外监测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家庭内外的人员活动情况;通过安装烟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和燃气泄漏等意外事件;通过安装摄像头和智能门锁,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庭进出人员的实时监控和身份识别。
这些监测设备的有效组合将大大提升家庭安全的保障水平。
3. 应急响应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需要具备快速、准确的应急响应能力。
在监测到安全风险时,系统应首先通过终端设备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提醒用户注意。
同时,系统还可以利用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灯具等,自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自动关闭门窗、自动开启照明等,以减轻安全风险对家庭的影响。
此外,系统还可以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应急,提高安全事件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需要基于完备的系统架构,配备多种监测设备,并具备快速、准确的应急响应能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将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实现家庭安全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智能家居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不仅是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环,也是人们对于家庭安全需求的迫切反映。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它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家庭安全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安全保障。
家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家庭安全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一种有力的解决方案就是家庭智能安防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智能安防系统,其功能也日益强大和智能化。
本文将介绍家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设计1.1 系统架构家庭智能安防系统的架构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系统由摄像头、传感器、控制器等组成,负责采集、处理和发送数据。
软件系统由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组成,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同时也提供用户界面和交互服务。
1.2 系统功能家庭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现许多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远程观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观看家中的实时画面。
2)入侵监测:系统可以通过防盗门窗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监测家中的入侵情况并及时报警。
3)火灾警报:系统可以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监测家中的火灾情况并及时报警。
4)风水管家: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居家环境数据,比如温度、湿度、气体等指标,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居家环境。
5)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实现对家中灯光、温度、音乐等多种设备的控制。
1.3 系统安全在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中,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确保系统安全,设计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系统的硬件部分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设备,如采用加密技术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等。
2)网络安全:系统的软件部分需要采取较好的加密技术,确保系统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3)用户隐私:系统需要确保用户隐私不被恶意获取或使用,如建立隐私保护机制等。
二、系统实现2.1 硬件部分系统的硬件部分分为两个部分:采集数据和传输数据。
采集数据的部分主要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智能家电等,传输数据的部分主要包括路由器、控制中心等。
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设备需要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能够监测到所有需要监测的区域。
在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选用高质量、稳定性好、功耗低的设备。
开题报告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伴随着小区的建立和普及,家庭的安全问题日渐突显,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将会导致每个用户存在安全隐患。
不仅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侵害,都有可能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对家庭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社会上普遍安装的防盗门防盗窗又开始问题重重。
在外观上,防盗窗像禁锢人自由的铁栏,不仅影响楼房美观,市容整洁,还压抑人性自由。
在实际用途上,防盗窗影响火灾的救援,并且可能会让犯罪分子更方便地翻越。
在另一方来讲,时间久了,可能还会从高空坠落,有砸到行人的危险。
因此社会越来越需要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研发。
它能在家庭发生危险事故的时刻立刻通过电话报警,或者通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家人。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家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各种损失。
为家庭生活的安全舒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科技的日益普及,家庭智能化系统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呼声大震,智能安防产品研发的发展前景出现了新的改变。
在国外,许多大公司已开始涉猎到这个领域中,如ltran公司专门对家庭安防进行设计和开发;再例如,IBM公司与建筑商合作,为用户提供装备有先进安防系统的智能化住宅;以IBM、AT&T等大型IT民间企业为首,投资4000亿美元,为全国500万个小区和9000万个家庭提供全面的小区和家庭的安全防护和信息服务。
通过对韩毅的《中国家庭安防市场浅析》、王成祥的《家庭安防报警产品分析与展望》等文献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知,目前,安防系统在海外市场销量稳步上升。
从美国来看,其家庭安防系统的销售增长率从2000年的6%上升到2001 年的8%,达到了该杂志自1997年开展此项调研以来的最高点,而2002年度该行业平均收入涨幅将达15%。
我国安防行业是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安防行业呈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势头。
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不仅提供了便利和舒适,也极大地增强了家庭的安全性。
而智能安防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对于保障家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智能家居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模块构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智能安防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用户体验:智能安防系统应该易于操作,界面简洁明了,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与智能安防系统进行交互。
2. 多功能性:智能安防系统应该具备多种功能,除了传统的监控、报警功能外,还应该包括智能家居控制、远程查看等功能。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系统实现家庭安全监控和智能家居控制的一体化。
3. 联动性:智能安防系统应能与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进行联动,如烟雾报警器、门窗传感器等,以及智能家居中的灯光、声音等设备,实现全方位的安防监控。
第三章:智能安防系统的模块构成智能安防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1. 监控模块:监控模块包括摄像头、视频存储设备等,负责监测家庭内外的情况。
摄像头通过联网将视频传输到用户的手机或电脑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查看家中的实时画面。
2. 报警模块:报警模块包括门窗传感器、烟雾报警器等,负责监测家庭内的安全情况。
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将立即发送警报到用户的手机上,并触发相应的紧急措施,如启动报警器、联络安保公司等。
3.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智能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包括灯光控制、空调控制等。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实现对家庭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4. 数据存储及分析模块:智能安防系统还需要一个数据存储及分析模块来存储监控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用户根据数据进行家庭安全的评估和改进。
第四章:智能安防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安防系统也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更智能化:智能安防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家庭成员和陌生人,并进行实时告警。
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
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中,安全性是首要目标。
智能小区安全性的实现,除了人为的因素外,主要依靠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
关键词:智能小区/住宅/安防系统为了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我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智能家居的安防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中外文献,这些文献为我本次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多帮助,以下这些文献就是我在本次毕业论文书写过程中所用到的参考文献,现将其列举如下:文献[1]以保障安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
它包括以现代物理和电子技术及时发现侵入破坏行为、产生声光报警阻吓罪犯、实录事发现场图像和声音提供破案凭证,以及提醒值班人员采取适当的物理防范措施的各种设备。
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应根据智能小区内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满足小区全面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应根据智能小区的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形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技术体系。
文献[2]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其各子系统的配置,须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程及智能化居住小区的规范、标准,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系统的集成应以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方式来实现,应能适应工程建设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文献[3]智能小区一般通过在小区周界、重点部位与住户室内安装安全防范装置,并由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水平。
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住户室内安装家庭防盗或紧急求助报警装置,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联网,实时处理并记录报警事件,或者直接向属地派出所值班室报警。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毕业设计论文1. 研究背景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它结合了家居自动化以及安全防护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居住环境。
本论文旨在研究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索如何将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2. 研究目的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如下:- 分析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 调研市场上已有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提出一种创新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方案;- 实现所设计方案的原型,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所设计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3. 研究内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概念和背景知识;2. 市场调研和系统评估;3. 设计方案的提出和实现;4. 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5. 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
4. 预期成果本毕业设计预期可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分析并总结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2. 调研并评估市场上已有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提出相应的优缺点;3. 提出一种创新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方案;4. 设计并实现所提出方案的原型,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系统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6. 撰写并提交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
5. 计划安排本毕业设计的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研究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背景知识和技术要点,完成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进行市场调研和系统评估,找出已有系统的优缺点;- 第三阶段: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原型设计和实现;- 第四阶段: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五阶段: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系统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第六阶段: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复查和修改;- 第七阶段:提交毕业设计论文。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以上是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规划,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基础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广泛的主要矛盾,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衣食住行的质量问题。
伴随着住宅群的建立和小区的普及,家庭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安全因素导致每个家庭都存在安全隐患,不仅是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侵害,都有可能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例如,一些家庭由于疏忽,有时会出现火灾或着煤气泄露或者财物被盗的情况,有时是因为有故意作案偷盗。
因此,为保证家庭健康,亟需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解决。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越来越需要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的研发。
它能在家庭发生危险事故的时刻立刻通过电话报警,或者通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家人。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家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各种损失。
为家庭生活的安全舒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它还可以优化社区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并且推动物业管理、通信网络商、房地产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其带来新的机遇。
家庭安防系统的推广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它在市场上的产品又是有着如何的发展潜力?以下将介绍相关文献对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中部分产品的设计观点,作为本次设计的借鉴。
主题
目前,家庭安防系统海外市场销量稳步上升。
从美国来看,其家庭安防系统的销售增长率从2000年的6%上升到2001年的8%,达到了该杂志自1997年开展此项调研以来的最高点,而2002年度该行业平均收入涨幅将达15%。
而我国安防行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推动下,安防行业呈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势头。
大陆地区以年收入约5—6万元的富有阶层为主,家庭安防市场总量应估为1400万套[1]。
为此,《中国家庭安防市场浅析》作者韩毅专门采访了多
家主产家庭安防产品的西部安博会参展厂家:北京清华同方应用信息数字家园产品公司,上海众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浦东开发中心,浙江海神电子有限公司,洛阳海宇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慧锐实业有限公司等。
因为人们对家庭安防的意识正慢慢地在改变,使该市场呈现出一片活力,因此大家均认为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潜力。
厂家都做足了准备,想充分利用人们对家庭安防系统的兴趣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以不断扩大的“富有阶层”为首选销售对象,形成自上而下的产品推广应用渠道,加上强有力的售后服务,建造出中国自有的家庭安防类拳头产品。
以小区安防工作为例,目前,小区安防工作在物业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因此安防系统的安装是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区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系统,其中包括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红外线防范系统、煤气泄漏报警、楼宇对讲系统[2][3]。
侯岱云在《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配置的探讨》一文中具体介绍了这三种系统:小区电视监控系统安装在小区中的重要出口,有助于监视小区外来人员的出入情况;防盗报警系统安装在家庭个体每户内部,与物业相连通,当有不法分子进入,系统将会自动报警;红外防范系统安装在小区周边,用于监视外来人员的非法侵入;煤气报警系统安装于每家每户室内,如有检测到即可报警;楼宇对讲可帮助用户看清来访者确认身份。
而在《“现代家园”智能化小区的典范》一文中,作者对小区安防系统作出了类似的介绍,甚至更为详细。
本文提及了上篇论文的基本全部系统,包括围栏报警、小区监控、入园识别、楼宇对讲。
不同之处在于,围栏报警采用智能化技术,避免非人为因素对其的干扰;小区监控更具体地说明了功能的拓展,包括报警和自动录像;在入园识别上,另添增了识别卡的部分。
此外,较上文所提及的系统外,还另有公共安防电子地图和一套一流的家庭内部的安防报警控制器。
包括幕帘式电子栅窗、智能门禁管理、紧急呼救、煤气泄漏和烟感或温感探头、以及具有保密性极强的误报自解除功能。
当由于自己的原因不慎触动安防系统报警,可以使用TM卡进行误报自解除[4-5]。
以上的智能系统虽然效果可观,可是目前最普遍的防盗方式还是防盗门和防盗窗。
“谁也无法相信,防盗门窗会成为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
如今,防盗门就象灶台一样,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铁闸般的防盗门,铁笼似的防盗网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但是, 它们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寓所瞻观, 造成安全隐患,最要命的是, 防盗网在将危险拒之门外的同时, 也使网内的人成了笼中鸟。
”[6]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安全, 又美观的防盗安全设施呢?
首先,运用红外线进行安全防护可以改变被动的防护模式,其优点在于,不必像以上描
述的安装方式限制用户的正常生活,而且精确度高,降低了传统防盗系统的错误率,对于小区来讲还可以方便物业进行统一管理等等。
为目前住户所需要[7-10]。
除红外线系统以外,还有无线智能防盗报警系统。
它是利用成熟的微电脑控制技术和电话网报警,将防盗、防火、防烟雾等众多功能集成一体。
使用时,只需按下遥控器按钮,报警器就会处于防护状态。
此系统安装便捷,遥控操作方便可靠。
而且电话网的优点在于,此通信网不用再次安装,可以借用现有的传输网络,并且可以多址报警[11-12]。
在相关无线报警的文献中,还有李耀辉在《无线防盗探测器和报警器人感器与315M模块的应用》里对无线探测器和遥控报警器进行了原理的解释等[13]。
此外,多CPU单片机在安防系统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由于目前大多数的监控节点都是采用1个CPU完成所有的功能,所以给CPU带来了很大的压力[14]。
因此,多CPU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必然性。
这样也能提高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展到今天,按照制作原理不同,市场上产品已发展到种类繁多[15]。
安防行业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安防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安防行业的应用水平[16-19]。
总结
通过文献综述的撰写,大致了解了家庭安防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前景市场。
从传统的防盗窗防盗门到现在的红外线等智能系统,安防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端的技术也慢慢渗入平常的生活中。
系统的方便简单使家庭安防系统的前途变得不可限量。
本次设计主要结合上述文献提到的无线智能防盗报警系统等技术,以8位单片机为主控制芯片,通过无线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电话模块报警。
参考文献
[1]韩毅.中国家庭安防市场浅析[J].安防科技,2003,(05).
[2]侯岱云.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配置的探讨[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0,14(4):354~355.
[3]石瑞军等.现代家园智能化小区的典范[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9):36~39.
[4]张家维,刘叶冰.梦想成真的鞍山绿色智慧城──典型智能园区实际功能介绍[J].工程
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02).
[5]贾敏昭.智能化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J].太原科技,2001,(03).
[6]秦龙.MSP430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典型实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7]曾文.小区安防新时尚——主动红外电子防盗窗[J].安防科技,2003:70.
[8]刘向等.热释电和光敏传感器在照明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09,(8):31~32.
[9]朱维杰吴微,中文点阵液晶驱动器[J],电子技术,2009,(4):22~24.
[10]徐晓明等.新型光电式烟雾传感器及其应用[G].仪器仪表学报.2002, 23(zl):117~118.
[11]范冰彦.家庭无线智能防盗报警系统[J].安防科技,2003,(03).
[12]王成祥.家庭安防报警产品分析与展望[J].安防科技,2003,(04).
[13]沈传兵,黄劫.MT8880与单片机直接接口方法探讨[J].中国测试技术.2008,(2):69~71.
[14]朱维杰,吴微.中文点阵液晶驱动器[J],电子技术,2009,(4):22~24.
[15]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家庭安全防范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
版).2002,(2):82.
[16]石东海,周旭升.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从人门到精通CM[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7]J.P.Walters,Z.Liang,W.Shi: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ecurity:A Survey. In:Security in
Distributed,Grid,and Pervasive Computing,ed. By Y.Xiao(Auerbach Publications,BocaRaton 2007)pp.367410.
[18]J.S.Kim,D.H.Yeom,Y.H.Joo,and J.B.Park.Intelligent Unmanned Anti-theft System Using
Network Camer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and
Systems,2010,8(5):967~974.
[19]Broadbent, G.(1966b). Design Methods in Architecture,in Architects Journal,14 September,
196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