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物理治疗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96
202015重症肺炎除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及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1]。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指出,我国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4%以上。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护理中,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振肺排痰等胸部物理治疗策略可清除气道分泌物、提高呼吸效能,加速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是ICU 护士通过肺部听诊、观察痰液性状和阅读胸片、CT 等影像学资料来制订翻身排痰计划。
这种方式常受到护士年资、临床经验以及主观因素的干扰,很难精准地制订重症肺炎患者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策略。
肺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实时、操作简便等特点[3],可通过图像分析,明确患者现存的气胸、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部问题,进而精准地制订体位引流计划[4]。
孙建华等[5]提出,ICU 护士可以通过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eside lung ultrasound examination ,BLUE )方案,评估肺脏实变、肺不张的位置,动态监测肺脏疾病的变化。
更有研究[6]指出,护士可以将肺部超声作为一种床旁呼吸监测工具,根据超声图像实施目标导向性肺部护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开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0.05.015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科研基金(XHHLKY201903)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欣,王小亭,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心外科(邓海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李若祎)李欣: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E -mail :2020-05-30收稿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李欣王小亭李若祎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邓海波【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肺部超声检查而制订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刘璐;李蒙惠;韩虹【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5)2【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
方法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01月治至2022年07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3例为B组,2022年08月至2023年03月接受综合胸部物理治疗的43例为A组。
B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A组在B组基础上予以综合胸部物理治疗。
观察A组和B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肺功能、气道恢复情况、血气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出院时,A组患儿咳嗽咳痰、肺啰音、肺部阴影消失、退热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呼气峰值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肺活量(FVC)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PEF、FVC以及FEV1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咳嗽反射、分泌物黏滞度、分泌物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上述评分均上升且A组高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及血氧饱和度(SaO_(2))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PaO_(2)、PH及SaO_(2)均上升,且A组高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TNF-α、CRP及IL-6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
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予以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可更好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部情况,促进肺功能恢复,调节血气水平,进而加快症状恢复。
护理研究超声引导下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在护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李菁,王浩,石永珍,郭倩倩,丛丽,刘军,李延伸,张敏(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0)[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选取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如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等,对照组基于常规治疗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行常规护理干预联合超声引导下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干预治疗。
统计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观察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浓度)、血乳酸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fl)变化。
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组干预后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2组干预后APACHE I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干预后APACHE 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及预后质量。
[关键词]超声引导;目标导向;胸部物理;老年人;重症肺炎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1.12.021[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21)12-1344-04老年重症肺炎是老年人群经常出现的一种呼吸系统病症,临床特征主要为痰液浓度及分泌量升高、组织灌注不良及肺泡浸润炎症反应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
心肺物理治疗就是一种用于术后和创伤后出现心肺功能障碍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运用一系列手法促进塌陷的肺组织恢复扩张,通过肺的扩张促使分泌物的顺利排出,从而促进患者恢复整体的健康。
常用物理治疗技术1.气道廓清技术包括①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 ACBT是一种灵活的方案,任何患者,只要存在支气管分泌物过量的问题,都可以单独应用ACBT或辅以其它技术。
这一周期分为3个部分:呼吸控制(breathing control,BC),胸廓扩张运动(thoracic expansion exercises,TEE)和用力呼气技术(forced expiration technique,FET)②呼吸控制:即正常呼吸,其方法是通过最小的用力来达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呼吸,常用腹式呼吸。
它在ACBT中介于两个主动部分之间的休息间歇,目的是使肺部和胸壁回复至其静息位置。
③胸廓扩张运动:是指着重于吸气的深呼吸运动,在吸气末通常需屏气3秒钟,然后完成被动呼气动作。
TEE有助于肺组织的重新扩张,并协助移除和清理过量的支气管分泌物。
操作时治疗师将手置于需要进行TEE 的胸壁上,通过本体感受刺激可以使胸廓扩张更明显。
每一ACBT循环中,3次左右TEE后需暂停,然后进行呼吸控制,过多的深呼吸会引起通气过度,容易疲劳,从而减少患者能完成的呵气次数。
④用力呼气技术:由1-2次用力呼气(huff)组成,随后进行呼吸控制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
任一用力呼气动作都可以引起等压点至口腔之间气道的动态压缩和坍陷,这是利用呵气或咳嗽清理气道的重要机制之一。
操作时指导患者在吸气后进行用力呵气动作。
呼气时间应该足够长,以便将位于更远端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咳出,但是,如果呼气时间持续太久,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咳嗽,太短时间可能会无效。
一般以中、低等深度的吸气开始,当分泌物已经达到中央气道时再进行高肺容积位的呵气或咳嗽。
胸肺部物理治疗对胸部创伤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向可翠;罗静;孙芹;高溢明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3(010)016
【摘要】目的:探讨胸肺物理治疗对胸部创伤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采用体位引流、膨肺、振动排痰、机械吸痰及运动等措施对胸部创伤导致肺部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胸肺物理治疗的患者78例,观察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胸肺物理治疗后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胸肺物理治疗对胸部创伤并发肺部并发症的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向可翠;罗静;孙芹;高溢明
【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外科ICU;610083 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外科ICU;610083 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外科ICU;610083 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外科ICU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脊柱创伤合并胸外伤肺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胸部物理治疗对预防心脏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循证实践
3.胸部物理治疗在重症胸外伤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
析4.脊柱创伤合并胸外伤肺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5.肺部超声引导下胸部物理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病房中的ICU患者康复指南在重症病房中,ICU(Intensive Care Unit)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监护和专业护理,以恢复健康并逐步回到正常生活。
康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和阶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重症病房中的ICU患者康复指南,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健康。
一、早期康复ICU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的目标是预防并减轻康复期的并发症,包括肌肉和关节的萎缩、肺部感染等。
1.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疗可通过运动、按摩和其他手段促进肌肉和关节的恢复。
康复科的专业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状况设计和指导相应的锻炼计划,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2. 呼吸治疗(Respiratory therapy)ICU患者常因疾病导致肺功能下降。
呼吸治疗通过物理疗法和呼吸器等设备,帮助患者纠正呼吸模式,并改善肺功能。
3. 营养支持(Nutritional support)ICU患者的营养状况常受损,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
医生和营养科的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支持康复。
4. 心理支持(Psychological support)在ICU中,患者常面临生死关头,需要面对强烈的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心理专业人员将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和调整期的情绪波动。
二、中期康复中期康复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和训练,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以恢复日常功能。
1.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中期康复的物理治疗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和日常活动能力。
通过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范围,帮助患者恢复步行、坐立和其他日常活动。
2. 职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
治疗师将评估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技能,并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训练和适应环境,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
重症医学科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及规程(一)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肺扩张,预防肺部并发症。
(二)适用范围危重、卧床、手术后病人。
(三)步骤1.叩击。
利用手掌的拍击产生空气震动,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
手掌弯成碗状,像在捕捉空气一样。
产生一个空的且深的声响。
叩击部位由下往上,由外向内,每个部位拍1~2min。
扣击时,要避开胸骨(前胸正中),脊椎,肝,肾,乳房等位置,每次5~10min,2~4h一次,必要时可垫以布片,以减少胸壁不适。
2.震颤。
利用双手或用振动器按在听诊有痰鸣音部位之胸壁,由下往上,及由旁边往中间的方向缓慢移动,在于吐气时快速震荡之,使痰液松动,并诱发咳嗽反射,帮助肺中分泌物脱落及排出。
重复以上动作2~5min。
叩击可与震颤交替进行加强震动效果。
3.有效咳嗽。
(1)采取坐姿且略往前倾,双手环抱一枕头,抵住腹部使横膈上升。
(2)先做横膈式呼吸(腹式呼吸法):缓慢吸入空气2~3次,由鼻吸气时肚子尽量向外突出,使横膈下降;再由口吐气,肚子尽量内缩,利用腹部力量将横膈往上顶,吸呼比例为12或13。
同时连续三次咳嗽动作。
(3)吸气太快时,有时会太早诱发咳嗽可用“小吸——小吸—停“之方式反复吸气,直至有足够肺活量再做咳嗽动作;反复练习,可以将深部痰液咳出。
(四)方法1.体位法:可减轻呼吸困难及呼吸功,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促进肺复张,促进分泌物的引流,仰卧及半坐位会显著地减低功能残气量,端坐尤其重要。
2.呼吸的控制: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可减轻气喘,促进正常呼吸模式,改善胸腹的呼吸同步现象,加强呼吸肌肉效率及加大气体交换。
3.深呼吸运动:帮助肺底部扩张,鼓励持续的深缓呼吸,持续吸气2~3s可促进并行的通气及增强肺泡扩张,慢性肺气肿病人用噘嘴呼吸,采用此方法要预防通气过度,肺膨胀过度,呼吸功增加,可用激励式呼吸辅助器,鼓励病人持久的最大吸气。
4.体位引流:目的在于利用体位引流某特定部位的分泌物,适应于大量脓痰,支气管扩张病人或肺脓肿及肺结核大出血者,①肺上叶,半坐卧位让病人前后左右摇。
气道廓清技术在重症肺炎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现状韦姝含发布时间:2023-07-05T05:10:18.619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韦姝含[导读] 介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气道廓清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剖析其在重症肺炎等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及气道廓清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梧州 543002摘要:介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气道廓清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剖析其在重症肺炎等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及气道廓清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道廓清技术;胸廓高频振荡技术;振动正压呼气技术;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雾化吸入;纤支镜肺泡灌洗技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多,且多合并多种疾病,又由于镇静、镇痛和肌松剂的应用或ICU获得性衰弱等因素,以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咳嗽能力减弱,气道分泌物潴留,难以排出,从而加重肺部感染。
所以为患者排清痰液尤其重要。
常规护理及吸痰方法无法将患者深部的痰液排出,痰液瘀积有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及延长呼吸机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增加患者费用。
而气道廓清技术能通过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充分利用纤毛黏液系统和有效咳嗽改善氧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在ICU的住院时间,解决肺不张/肺实变和(或)改善呼吸[1,3]。
但是不同气道廓清技术作用方法不同,清除分泌物机制不同,效果也不同。
本文就气道廓清技术的几种方法进行综述,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
1 气道廓清技术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气道廓清技术包括胸廓高频振荡技术、振动正压呼气技术、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自主引流、雾化、有效咳嗽、纤支镜肺泡灌洗技术等。
1.1 胸廓高频振荡技术(high frequency of chest wall oscillation,HFCWO)胸廓高频振荡技术(HFCWO)就是能充气的胸带或背心和空气脉冲主机由管子相连,迅速的充气和放气,挤压和放松胸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