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十八式乌龙茶冲泡技艺》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2.74 KB
- 文档页数:5
乌龙茶十八道茶艺解说词各位茶友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乌龙茶的十八道茶艺。
您可别小瞧了这泡茶,这里面的学问啊,就像那大海一样深不见底。
首先呢,第一道是“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就好比咱们要开始一场神圣的仪式,先点上一炷香,让那香气弥漫开来,整个空间瞬间就变得宁静祥和起来。
然后把水煮得咕噜咕噜的,这水啊,就像被唤醒的精灵,欢快地跳动着。
我觉得这就像是给这场茶艺表演拉开了序幕,告诉大家,精彩要开始喽!接着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把那精美的茶具像孔雀开屏一样展示出来,多壮观啊!然后拿出乌龙茶,就像是介绍一位尊贵的客人一样,告诉大家这茶叶的来历、特点啥的。
我曾经有一次啊,去一个朋友家喝茶,他拿出一款很特别的乌龙茶,但是就没给我们介绍,结果我们喝的时候,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完全没品出个滋味来。
所以这一步可不能少。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用开水把茶壶烫一烫,这就像是给茶壶洗个热水澡,让它舒舒服服地准备迎接茶叶。
然后把茶叶放进茶壶,就像把宝贝放进宝盒一样。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茶叶啊,从茶园到茶壶,就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把水高高地冲进茶壶,那水流啊,就像高山上的瀑布一样,气势磅礴。
然后再用壶盖轻轻地刮去浮沫,就像春风轻轻拂过水面,把那些杂质都带走。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别人做这一步的时候,还以为是在玩什么魔术呢,那动作太潇洒了。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把茶海中的茶倒回茶壶,这就像母子之间的相互哺育一样。
然后再往茶壶里注入开水,这开水啊,就像甘露一样珍贵。
这时候的茶叶啊,在茶壶里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把茶均匀地倒入各个茶杯,那动作就像祥龙在行云布雨,凤凰在频频点头,多有画面感啊。
我在想,要是这时候有个画家在旁边,肯定能画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把两个茶杯合在一起,然后轻轻一转,这就像夫妻之间的和合美满。
乌龙茶三段十八步行茶法1、恭迎嘉宾老师好,我是***,今天由我来为您冲泡乌龙茶。
2、展示茶具A.茶艺六用(茶道六君子)①茶则:用来盛取干茶。
②茶匙:将干茶叶拨至壶中。
③茶夹:用来夹闻香杯和品茗杯。
④茶漏:放置壶口防止拨茶时,干茶外溢。
⑤茶针:当茶叶堵塞壶嘴时用来疏通。
⑥茶桶。
B.茶荷:盛放干茶,供客人观赏。
C.茶船:用来盛放茶具。
D.杯垫、闻香杯、品茗杯。
E.紫砂壶又名孟臣壶:多产自江苏宜兴,此壶耐高温透气性好,用它泡茶味道比较甘醇。
F.茶海又名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的浓淡。
G.滤网:用来过滤细小的茶末,滤网架。
H.随手泡、茶巾用来擦拭茶具。
置杯定位:摆放杯垫,杯垫是用来摆放闻香杯、品茗杯。
启杯,矮的是品茗杯用来品尝茶汤的味道;高的是闻香杯用来闻茶汤的香气。
3.孟臣温暖:温壸。
先温壶,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才不致冷热悬殊。
温盅(温公道杯),温滤网。
4.精品鉴赏:赏茶。
今天为大家冲泡的是产自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此茶条索卷曲,色泽砂绿,形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有天然的兰花香。
5.佳茗入宫:茶置壶中。
宫者,室也,苏轼曾有诗言:“戏作小诗人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将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
茶的用量斟酌茶球的紧结程度约放壶的1/2或1/3。
6.润泽香茗:温润泡,将紧结的茶叶泡松,可使未来每泡茶汤,汤色维持同样的浓淡。
7.荷塘飘香:温润泡的茶汤注入茶海中,散发出飘逸的茶香。
池塘不在大,有源头活水注入则清;茶海虽然小,有茶汤注入则茶香拂面,能涤昏味,清精神,破烦恼。
8.沐淋瓯杯:温杯,目的在于提高杯子的温度,温润泡的茶汤一般不作饮用。
9.旋律高雅:第一泡茶冲水。
10.清洗杯具:洗杯,铁观音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以春茶品质最好,色泽青褐油润,外形紧结匀整,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茶汤滋味甘醇,兰香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
10.茶熟香温:斟茶。
茶先斟入茶海,再倒入每位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汤浓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乌龙茶十八道工序
焚香精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叶嘉酬宾: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既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茶叶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
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洗茶壶,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玉液回壶: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茶壶使茶汤更为均匀
游山玩水:依次来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关公巡城: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少许时,则往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
三龙护鼎: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比喻三龙,此时另一手可做护杯姿势
喜闻幽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种颜色,故称三色
初品奇茗:观看、闻香后开始品茶汤味道(三口为一品)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农栽种,制作佳茗,恩典感谢茶艺小姐尽心热情敬献茶艺、茶礼。
乌龙茶18式泡法各位嘉宾,我们是来自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会展旅游专业的学生。
欢迎大家观看由我们奉献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这套茶艺共分为18道程序。
第一步、备具迎客寒夜客来茶当酒,孔雀开屏迎嘉宾。
器为茶之父,精美的功夫茶具既是冲泡乌龙茶的必备工具,亦是向来宾表达敬意的桥梁。
茶具主要分为茶道具、盛茶具、洁茶具、冲泡具、品茶具等。
第二步、清泉初沸出山泉水自清莹,流入玉壶待佳茗。
佳茗还需好水冲泡,才能尽得佳茗风韵。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是纯净水,水质清冽甘甜,十分宜于泡茶。
第三步、鉴赏佳茗今天我们将要为大家冲泡的是台湾冻顶乌龙茶——,它的特点是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有花香略带焦糖香,滋味甘醇浓厚,耐冲泡。
第四步、孟臣沐淋(温杯洁具)惠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大家,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人就将孟臣作为紫砂壶的代称。
孟臣沐淋是将开水注入紫砂壶,并加盖,然后浇淋壶身。
同时将热水注入品茗杯和闻香杯。
如此方有利于茶性的发挥。
第五步、乌龙入宫中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国家,古代将紫砂壶比作宫殿,将乌龙茶置于壶中就成为“乌龙入宫”,冻顶乌龙圆结紧实,置茶量一般应放置壶的1/3量。
第六步、净洗尘缘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凡。
山迢迢,水遥遥,不知何样的缘分,茶跋涉千里才来到我们面前。
我等爱茶之人用一壶清泉,洗去它一身的凡尘。
洗尘之水归入茶仓。
第七步、悬壶高冲谁人解得乌龙韵,高山流水觅知音。
茶在火中涅磐,在水中复活。
一汪清泉注入玉壶,茶在水中慢慢苏醒。
第八步、重洗仙颜仙子沐浴,佳茗重生。
山泉化作甘露雨,洒遍玉壶洗仙颜。
沸腾的泉水浇淋在壶身上,内外加温,茶香蓄势待发。
第九步、若琛出浴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历史的烽烟湮灭了多少事,多少人。
茶具上品若琛杯白如玉,洁如雪,是品饮乌龙茶的绝佳器具。
此杯以制作者若琛之名命名,然而人们至今仍不知若琛何许人也,就让我们虔心洗杯,来表达对这位先贤的敬意吧。
第十步、玉液琼汁玉液一壶酬知己,琼汁数盏待嘉宾。
完整版茶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茶艺》的第四章“茶的冲泡技艺”以及第五章“茶艺表演”,详细内容涉及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冲泡技巧、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及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了解其冲泡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茶艺表演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进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了解,培养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同茶叶的冲泡技巧和茶艺表演的礼仪。
教学重点: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常见茶叶的冲泡方法;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茶艺表演视频、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茶叶和茶具,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接触到的茶文化现象,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常见茶叶的冲泡方法及特点。
(2)讲解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和礼仪。
3. 实践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冲泡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不同茶叶的冲泡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红茶为例,讲解其冲泡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针对红茶冲泡进行练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6. 茶艺表演(20分钟)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学生模仿并练习基本步骤,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茶的冲泡技艺:绿茶:85℃水温,35分钟红茶:95℃水温,58分钟乌龙茶:90℃水温,510分钟2. 茶艺表演:基本步骤:备具、净具、置茶、冲泡、敬茶、品茶、收具礼仪:举止优雅、面带微笑、语言温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及特点。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段茶艺表演剧本,要求包含基本步骤和礼仪。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如茶叶品种、茶具历史等。
(2)组织茶艺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整版茶艺上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茶艺》教材的第三章“茶的冲泡技艺与品鉴”。
具体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茶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如何品鉴茶的色、香、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四种主要茶类的冲泡方法,了解茶具的选用和使用方法,以及品鉴茶的色、香、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冲泡一壶好茶的能力,提高品茶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掌握不同茶类的冲泡温度和时间,以及品茶技巧。
教学重点:四种主要茶类的冲泡方法、茶具的使用和品鉴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壶、计时器、品茶杯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品尝两杯不同茶类的茶,观察它们的颜色、闻其香气,并尝试描述茶的味道。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茶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茶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品鉴茶的色、香、味。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绿茶为例,演示冲泡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品鉴绿茶的色、香、味。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茶类,按照所学方法进行冲泡和品鉴,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四种主要茶类的冲泡方法2. 茶具的选择和使用3. 茶的品鉴技巧七、作业设计2. 答案: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四种主要茶类的冲泡方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冲泡时间控制不准确、茶具使用不熟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茶类(如普洱茶、黄茶等)的冲泡方法和品鉴技巧,提高茶艺水平。
同时,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同茶类的冲泡温度和时间控制。
2. 茶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乌龙茶茶艺十八道各位嘉宾你们好!首先,欢迎光临****茗茶。
我很荣幸能与各位相聚在这幽雅的茶室中品茶论道。
下面由我为大家演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乌龙茶“铁观音”的功夫冲泡法。
孔雀开屏:孔雀开屏就是向大家介绍泡茶所用的精美功夫茶具。
茶盘:用于置放茶具;盖碗:用于冲泡茶叶;茶海:又名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品茗杯:杯小如胡桃用于品茶;闻香杯;杯身细长容易聚香,顾名思义用于闻茶香;茶隔;用于过滤茶汤;其次辅助用具有杯托、随手泡、茶巾、茶罐、茶道组(它细分为茶夹:用于夹取品闻对杯茶则用于度量茶叶茶针用于疏通壶嘴茶漏防止茶叶外漏茶匙用于拨取茶叶)温泉涤尘:茶乃至清至洁,天地涵育之灵物,所以在冲泡前用开水进行温杯,目的在于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至于冷热悬殊。
叶嘉酬宾:请大家观赏这产于福建南部安溪一带最著名,品质最好的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因身骨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
采制技艺十分精湛,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其品质特征为:条索圆结匀净,多呈螺旋形,身骨重实色泽砂绿翠润,香高馥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兰花香,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评茶上称为“观音韵”。
乌龙入宫:人们常把茶比作龙,茶壶比作宫,宫者室也,苏轼曾有诗言:“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将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堂生香。
高山流水:泡茶有高冲低斟之说,高冲可使茶叶上下翻滚激发茶性。
春风拂面:轻轻刮去白泡沫,使茶叶更加清新纯洁。
俗话说,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故一泡通常不喝,我们将它用于再次温杯。
再注甘露:即将开水冲入杯中。
作为茶艺:功夫茶含有器具精巧,技艺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物质与精神的融洽。
在这里人们也不难看出,功夫茶形成取决于三个基本前提:即上层的乌龙茶,优质的功夫茶具以及精绝的悦饮法。
玉液回壶:将二泡茶汤斟入公道杯中。
祥龙行雨:将公道杯中的茶汤依次入闻香杯中,每杯皆斟七分满,如观音普度,众生平等。
乌龙茶十八道茶艺解说词茶针:用来疏通壶口,以便水流畅通.茶漏:放在紫砂壶口,扩大壶口面积,以便我们更方便的投入茶叶. 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匙:用来拔取干茶.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与品茗杯._.杯托:用来放置闻香杯与品茗杯._.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鉴赏汤色._.紫砂壶:用来泡制乌龙茶._.茶巾:用来点抹擦试外溢的积水._.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_.闻香杯:用来闻取茶香._.品茗杯:用来品茶.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 活水还须活火烹.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这壶中之水.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工夫茶茶具.这是茶盘,又称之为茶海;这把是江苏宜兴制作的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用地泡壶,又称之为母壶;这把是储备茶汤用的海壶,又称之为子壶;这对统称为母子壶;闻香杯用来闻杯底留香;品茗杯用来品茶;这套统称为茶组合;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提高壶温.时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现在我们把茶叶投入母壶中,称为乌龙入宫.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润茶的作用.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沏洁净.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品饮武夷岩茶,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用来闻杯.将剩余的茶汤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蚊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就像母亲嘴对嘴地哺育自己的婴儿一样,所以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母子相哺 .台湾著名茶专家范增平先生说得好:一壶茶,要品出人情.相亲.亲情和友情,我们茶人最看重的是人间的真情.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 ,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快速巡回斟茶改为点斟,称之为凤凰点头 ,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品茗杯扣合在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称为龙风呈样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家庭美满幸福.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切,气氛更融洽.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请大家用左手扶杯,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请大家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主要是闻茶香的纯度,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三龙护鼎是请大家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三根手指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尖.舌根.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诗云: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大家第二次闻香,请大家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 二品云腴即请大家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 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 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 ,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人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心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 .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 品茶应含英咀华井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 ,无此美妙的岩韵.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 ,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嘴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大家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游龙戏水是请大家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 .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修身的途径.生活的享受.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大家同干了杯中的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茶艺》微课课例设计方案一、本微课名称:《乌龙茶茶艺冲泡技艺》二、知识点描述(一)学习目标:1、了解用紫砂器具冲泡安溪铁观音的程序2、掌握用紫砂器具冲泡安溪铁观音的操作步骤(二)重点:紫砂茶具冲泡铁观音“温润泡”操作(三)难点:“高冲”与“低斟”手法三、知识点来源(一)知识点信息1、专业学科:茶艺2、年级:二年级3、教材:《茶艺与调酒技艺》电子工业出版社4、章节:第四章——第五节乌龙茶的冲泡5、页码:P86-87(二)知识点结构地位听本微课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1)了解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代表名茶及茶性;乌龙茶冲泡步骤;(2)认识冲泡乌龙茶茶具及茶具使用用途;(3)提前熟读茶艺解说词;(4)掌握基本茶礼.(三)教学类型:表演型(四)适用对象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多少分的学生?80—100分四、设计思路: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所学知识,同时导入新的的教学内容与难点内容,整个微课设计采用表演解说呈现。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教学导入1、提问的方式回顾乌龙茶的茶性及制作工艺;2、提问:大家还记得“两岸、三地、四乌龙”中的四乌龙分别指的是哪四乌龙吗?3、提问:在前期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大家已经从书本上了解了泡乌龙茶的步骤与程序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答:洁具—置茶—投茶—冲泡—刮沫—润茶—分茶—点茶—品茶。
4、前期我们已经把从书本上了解了冲泡乌龙茶的基本流程,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大家进一步掌握,就泡茶过程中的重难点步骤进行进一步细化。
(二)知识点讲解设计1、冲泡器具准备(备具):主泡器具:茶盘、紫砂壶、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备水器:随手泡辅助用具:茶叶罐、茶巾、茶荷、水盂、茶滤、茶道组等2、泡饮安溪铁观音共有十八式,今天我们主要完成第六式至第十一式,重点掌握“高冲”与“低斟茶”的冲泡手法。
3、教师示范操作并讲解(1)投茶(乌龙入宫)茶似乌龙,壶似宫殿,诗人苏轼把乌龙入宫比做佳人入室,他言:“细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2)注水(悬壶高冲)冲泡安溪铁观音讲究“高冲水低斟茶,”用沸水沿壶口缘冲入。
功夫茶(乌龙)茶艺
尊敬的各位嘉宾,下午好!欢迎光临莙弦知会团品茗赏艺,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表演功夫茶茶艺。
在表演之前首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莙弦知会团的茶艺师——莙弦。
下面就请大家静下心来与我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
功夫茶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我来操作表演,后九道则需各位嘉宾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即是通过点燃我手中的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
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大家的心会伴随着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一个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活煮甘泉即是用旺火来煮沸壶中之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工艺精湛的功夫茶茶具:
1、茶盘也称之为茶海;
2、这把江苏宜兴制作的紫砂壶,是我们用来泡茶用的泡壶,也称之为母壶,这是储备茶汤用的海壶,又称之为子壶,这对壶统称为母子壶;
3、闻杯底留香的闻香杯;
4、品茗及观赏汤色的品茗杯;
5、茶道具(茶道组),它又可细分为;茶则用来择取茶叶;茶导(茶匙)用来拨导茶叶;茶漏是用来增大壶口面积,以防茶叶外漏;茶夹用来夹洗杯子以及夹取茶叶底用;茶通用来疏通壶嘴。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观赏一下今天所要冲泡的****茶外观和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烫洗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时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常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之为大彬壶。
****茶属于乌龙茶,我们用茶导将茶叶拨导入母壶,就称之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冲泡乌龙茶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高山流水”即悬壶高冲,借助开水的冲力,使茶叶在壶内随水浪上下翻滚,达到洗茶的目的。
春风拂面即是用壶盖轻轻刮去茶汤表面所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泡茶汤我们一般不喝,而是用来烫洗杯具和温杯,我们将剩余的茶汤注入于茶海,就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即第二次冲水,不但要将紫砂壶注满,而且还需加盖后用热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我们请嘉宾品茶有六大讲究:
1、讲究环境要优美、气氛要温馨;
2、讲究主人要热情,客人要高雅;
3、讲究茶要好,最好是(风景区的名岩、名枞;)
4、讲究茶具要精巧且配套;
5讲究水质要好,最好是山泉水或溪边水;
6、讲究冲泡的水温和时间,都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将母壶中的茶汤注入于子壶,称为“母子相哺”,这就像母亲在哺育婴儿一样。
各位嘉宾可以想象一下这两把壶是不是很像一位母亲哺育自己的婴儿。
因为,茶道即是人道,茶道最讲究温馨,这道程序最能体现人间最珍贵的亲情,母子之情。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子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斟入闻香杯,就称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吉祥之意。
当子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我们改用点斟的手法称之为“凤凰点头”,以示我向各位嘉宾点头致意。
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将品茗杯环扣于闻香杯上就称之为“龙凤呈祥”,借这道程序祝在座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合万事兴”。
我们将紧扣的两个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越过龙门便可化为龙升天而去,借这道程序祝各位前程似锦,事业辉煌。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这道程序是通过传茶、敬茶,使在座的各位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切、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汤色喜闻高香
将闻香杯以轻旋的方式轻轻提起,双手拢杯闻香。
喜闻高香是指闻头泡茶的茶香,这次闻香主要是闻茶香的浓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闻过香之后,请各位注意看看这杯中的茶汤是否清亮、艳丽、呈琥珀色(淡黄色)。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指持杯的手势,我们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
(三指喻为三龙,茶杯喻为鼎,就称为三龙护鼎。
)女士可像我这样兰花指持杯,体现女士感情细腻;男士可将后两指收拢,这样显得男士办事稳重。
初品奇茗是指品头一道茶,品字有三口,品茶也分三口,我们将一小口茶汤含在嘴里不要急着咽下,而是往里吸气,你不要怕吸气时所发出的声音显得不雅观,在我们茶人眼里你吸气时所发出的声音越响,说明您对这泡茶的评价越高。
另外,这样吸气使茶汤在口腔翻滚流动,可以与舌尖、舌面、舌根、舌侧的味蕾充分接触,才能更精确地品悟这奇妙的茶味来。
这次品茗主要是品这道茶的火候,看看这道茶是否“生青”还是“老火”。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为您斟第二道茶。
流霞原来是形容酒的颜色,这里我们用来比喻茶汤的颜色。
现在请大家将品茗杯反扣于闻香杯上,并双手翻杯,这个动作称之为“芙蓉出水”。
二探兰芷是指第二次闻香,宋代文豪范仲淹在品茶时曾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但范仲淹却认为茶香比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现在请各位嘉宾闻一闻这第二泡的茶香,看一看第二泡茶叶所显露的本香,是不是真的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比那兰花之香更加醉人!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吼底留甘
“云腴”是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是品这第二道茶,我们主要是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吼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和。
好的茶汤过喉应爽滑,回甘明显持久。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三斟石乳就是为您斟第三道茶。
石乳是元代的一种贡茶,后来用作乌龙茶的代名词。
现在请各位再次将品茗杯反扣于闻香杯上,单手翻杯的动作称之为“白鹤展翅”。
荡气回肠是指第三次闻香,这次闻香与前两次不同,不但可以用鼻腔来闻,而且可从口腔吸入茶香,您会感到一股茶香直贯脑门。
就形象的称之为“荡气回肠”。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即品这第三道茶。
这次品茶我们称之为咬茶。
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茶时曾说:“品茶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子之”。
其中英和华都是指小花的意思。
所以品这道茶时,嘴里应像含着一朵小花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回味。
只有这样才能够品悟出这泡茶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道家祖师老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淡中之味恰似品完了三道浓茶之后,再来饮一杯白开水。
我们将白开水含在嘴里不要急着咽下,就像刚才含英咀华那样慢慢咀嚼、细细回味再咽下。
此时您一定会感到舌下生津,满口甘甜,无比痛快,此时无茶胜有茶,这道程序反映了一个人生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游龙戏水,(按评茶师的专业术语叫做“看叶底”)即夹片泡后的茶叶放在品茗杯中,接着冲入开水,使它漂浮游动,就好像游龙在戏水一样。
乌龙茶的特点是“绿叶红镶边”,也称这为“三分红、七分绿”。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
茶壶虽小乾坤大,茶壶中有无限的禅机、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哲理。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最后,我以这杯茶敬在座的各位嘉宾,希望您们通过今天的品茗更爱茶,更希望您们成为我们莙弦知会团永远的朋友,最后祝各位嘉宾事业有成、吉祥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