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6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安全、绿色、文明、和谐”的校园,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月”。
二、活动主题“阳光心态,快乐成长”三、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四、组织领导成立xx中学“心理健康月”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五、主要活动内容1、进行主题宣传;2、出版心理小报;3、组织主题班会观摩;4、举行校际赛;5、举办县级校园心理情景剧演出观摩;6、开展师生心理测评。
六、具体1、活动宣传:11月3日升旗仪式,学校举行“阳光心态,快乐成长”心理教育月启动仪式,对活动进行宣传。
通过张贴横幅,校门口led公告、广播宣传等形式营造活动氛围。
2、由李老师开设一堂以“阳光心态·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课,组织全体班主任观摩,并做好相关资料收集。
3、各班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推荐人选,组织剧本,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演出比赛,为县级观摩做准备。
(另见详案)4、参加校际辩论赛。
县教育局将组织进行“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主题辩论赛。
为做好该项工作,预先在高一、高二年段开展“男生更需要关怀还是女生更需要关怀”的主题辩论赛。
同时,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县级比赛的辩手。
5、由陈坤地老师在初一、初二年段举办“关爱男生”青春健康教育讲座。
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以下是一份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范本,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识别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4.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实践交往技巧。
####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2.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
3. 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4. 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
5. 建立和维护友谊的途径。
####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
4.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交往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引起学生对人际关系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 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练习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有效沟通。
5.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或虚构的人际冲突案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
#### 五、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小测验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人际交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以改进未来的教学计划。
#### 六、教学反思:1.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交往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学会尊重、理解、合作与包容。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2.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3. 人际交往技巧的掌握4. 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5. 交往中的情绪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基本原则及交往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 情绪管理等心理技巧训练: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案、PPT、案例及活动材料。
2. 安排适当的教学场地,配备必要设施。
3. 准备角色扮演的服装、道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活动表现。
2. 交往技巧掌握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的程度。
3. 情绪管理能力:观察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是否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改进后续教学。
六、教学安排第1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第2节: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第3节:人际交往技巧的掌握(上)第4节:人际交往技巧的掌握(下)第5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兴趣。
2. 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介绍平等、尊重、真诚、互助等原则。
4. 讲解人际交往技巧:教授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技巧。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7.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尊敬的同学们,下午好!很荣幸能够与你们交流!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大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适应。
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客观环境的改变和主观条件不适应客观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让你们感到困惑和应接不暇。
在适应这个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几个特点: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
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一般由三五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
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在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很多时候,学生们的烦恼来自成绩,他们的生活充斥着分数,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常呼吁:理解万岁!希望老师、家长多留些空间给他们去自由的飞翔。
然而往往这样的自由他们得不到,于是他们埋怨、叛逆。
但其实,哪个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好?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呢?由于在大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所谓的自由,于是,他们更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与支持。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拥有亲近人缘》活动课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孩子们越来越少与他人进行真实的面对面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开展了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拥有亲近人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研究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3. 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活动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交往时的感受和困惑。
-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人际交往技巧- 讲解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如积极倾听、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 搭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场合下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交往经验和技巧。
3. 增强自信心- 探讨自信的重要性,并讲解如何培养自信心。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 进行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信心的提升。
4. 总结和展望-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研究收获。
-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交往技巧和培养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人际交往的真实场景。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内容、表达态度等。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自己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提升的感受。
六、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
2. 案例材料和讨论题。
3. 分组活动所需的小道具。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更加快乐和成功。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会与同学相处》人际关系辅导活动课学会与同学相处【活动目标】1.学会正确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
2.掌握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动内容】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
【活动形式】游戏、小品表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活动对象】初一年学生。
【活动时间】 50 分钟。
【活动准备】 1.小篮子、录音机、小纸条等。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尤其是独生子女)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淡漠。
同学之间少了几分真诚,多了一些虚伪、假意;少了几分谦让、宽容,多了一些争执,甚至暴力冲突;女生之间的是是非非,班干部与同学之间、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之间的矛盾等等。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同学们明白冷漠是缺点,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的问题更为严重。
b5E2RGbCAP 【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导入主题(6-8 人一小组,双手交叉握住,通过小组合作解开此结并围成一个圈。
随着轻音乐的播放,学生兴趣很浓,议论声、欢笑声和成功后的掌声此起彼伏。
)p1EanqFDPw 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一则寓言。
(讲述“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DXDiTa9E3d师:“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RTCrpUDGiT 二、小品表演,小组讨论(学生表演情景(1):A,B 在走廊上疾走相撞:A,B 互不礼让、怒目而视:“路这么宽,为何要撞我?”)师:A 和 B 同学都产生不良清绪,俩人因此迟到,上课不专心,几天下来心情一直不好。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a. 倾听b. 表达c. 观察d. 同理心3. 交往中的尊重、理解与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重要性及基本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角色扮演场景的音乐或背景音。
3. 道具:用于模拟场景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重要性及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学会合作与沟通。
5.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际交往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与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人际交往技巧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反馈。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3.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4. 同理心的培养5. 增进人际关系的活动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际交往技巧及同理心的培养。
4. 活动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增进活动,提高实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际交往技巧及同理心的培养。
5. 活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增进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
五、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2. 观察身边的人际关系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4. 家长协助孩子实践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际关系定义、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以及对案例中所涉及问题的理解。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4. 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及实际沟通技巧的应用。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支持案例。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案例和活动指导。
3. 活动道具:如角色扮演服装、卡片等,用于活动实践。
4. 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第一篇: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教学目标:通过人缘篇《人际交往技巧》的活动课,使学生们了解怎样的行为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许;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交往方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活动课)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式教学教学设计:1、课题说明:由于初中新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学习环境的突变,他们的人际交往发生剧大改变;他们对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产生了人际交往困惑,这对他们的后续交往及学习生活带来隐患,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
如何帮助学生共同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我设计了本课教学。
2、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人际关系相谈室--人缘篇中的案例系列的分析,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内省自己在人际交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澄清、渗透并建立起科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3、活动设计中注重浅移默化地畅所欲言的情景,用学生的语言、了解学生的心里、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达到情不自禁4、由于该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大纲,更没有现成的思想方法,本课试图运用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引导来访者自己(学生)实现澄清现状--分析成因--鼓励合理选择--实现自助来完成人际交往困惑的辅导,教案《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
教学过程:1、引入:热身活动放松训练《白日梦》现在请大家关闭你的视觉器官,开启你的智慧大门,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做一个美丽的《白日梦》。
请在梦里看看今天我们这堂课老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什么话题?会如何结束我们这堂课的聊天?好,现在听老师的指导语:现在请你坐好,闭上眼睛,尽量放松自己。
我们先调整一下呼吸,深呼吸、放松......深呼吸,放松......,随着每一次呼气,你会越来越放松......放松......放松......放松.当你们听到老师从5数到1时,你们要睁开眼睛,回到教室里来;感觉舒适放松。
(2分钟)2、学生讨论本课话题:讨论话题现在大家来谈谈你在梦里看到或想到的我们这堂课要讨论什么话题?我们会怎能样结束今天的聊天?(3分钟)同学们都带着好奇和兴趣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与人交往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尊重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处理冲突等。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 倾听与理解3. 尊重他人4. 表达自己的观点5. 处理冲突7. 关心他人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法:设置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分享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际交往案例和视频资料。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
3. 准备小组分享的时间和空间。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环节:倾听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倾听和理解。
第三环节:尊重他人(10分钟)1. 教师讲解尊重他人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尊重他人。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四环节:表达自己的观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表达自己观点的场景。
第五环节:处理冲突(10分钟)1. 教师讲解处理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冲突。
第六环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改进人际交往能力的计划。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章丘二中逯翠英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得机会能与您们在一起交流!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适应(只就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得明显变化,由于客观环境得改变,由于主观条件不适应客观环境,接踵而来得问题往往会令您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
在适应这个环境得过程中,心理健康就是至关重要得因素,而人际关系又就是衡量心理就是否健康得重要标准之一。
首先瞧瞧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得几个特点: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与特殊得地位。
朋友之间得情谊为友谊,它就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与互相依恋基础上得一种感情关系。
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得就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得地位。
随着年龄得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与加强。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就是在中学时期。
2 、小团体现象突出。
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得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得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一般由三五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得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得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得权威,她们对老师有了新得认识,并有了更高得要求,她们对于喜欢什么样得老师也有了更明确得瞧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
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得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得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得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在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既有健康得身体,又有健康得心理呢?很多时候您们得烦恼来自成绩,您们得生活充斥着分数,使您们喘不过气来,您们常呼吁:理解万岁!希望老师、家长多留些空间给您们去自由得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