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报销的性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七大种性病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地方病有关知识1、地方病和地方病学的概念是什么?地方病: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地方病学:地方病学是研究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疾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以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最终任务就是控制地方病。
2、地方病的分类及曾纳入我国重点防治管理的地方病有哪些?地方病按其致病原因可分5类,即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性寄生虫病、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和原因未明的地方病。
我国曾纳入重点地方病防治管理的有8种,分别是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鼠疫和布鲁氏菌病。
目前,血吸虫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3种疾病已经不被纳入重点地方病防治管理范围。
3、什么是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地甲肿、地克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地甲肿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地克病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4、地方性甲状腺肿分度和分型标准是什么?在碘缺乏病防治和监测工作中,触诊法将甲状腺大小分为三度:0度、1度、2度;又将甲状腺肿分为三种类型:弥漫型、结节型、混合型。
分度0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不易摸得着;即使摸得着但不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
特点:“甲状腺看不见、不易摸得着”。
1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但容易摸得着,并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
特点:“甲状腺看不见、容易摸得着”。
另外,甲状腺不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但发现结节者也定为1度。
2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清楚可见肿大,其大小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
特点:“甲状腺看得见、摸得着”。
分型弥漫型:甲状腺呈均匀肿大,触诊或B超检查未查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查到一个或多个结节。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查到一个或多个结节。
5、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有几种类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
2018-9-18-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2018年版)08(2018-09-16)简版(1)1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2018年版)为了加强和规范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和《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2015年版)》等法规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性病病例报告及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病例报告质量,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准确的疫情数据。
二、报告病种和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病种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5种性病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分别为:梅毒诊断(WS 273-2018)、淋病诊断(WS 268-200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WS/T 513-2016)、尖锐湿疣诊断(WS/T 235-2016)和生殖器疱疹诊断(WS/T 236-2017)。
如果诊断标准修订,则按最新的诊断标准执行。
三、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指标(一)核心指标1.报告率与漏报率:两个指标互补。
报告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已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漏报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应报告而未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应报告病例: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2.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首诊病例所占的比例。
3.梅毒分期正确率:指在核查的不同临床期别的梅毒(一期、二期、三期)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临床分期正确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梅毒重报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判定为重复报告的病例人次数占全部核查病例的比例。
2016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急性传染病防治题库一、单选题1、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B)A3类35种B3类39种C3类37种D3类40种2、甲类传染病有:(A)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脑、血吸虫病3、传染病的流行是指:(C)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4、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D)A、急救中心(110)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当地人民政府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传染病暴发是指:(C)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B)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卫生部D、省人民政府7、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C)A 、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诊断标准的人B、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C、疫区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单个疫源地D、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A)制度:A、预检、分诊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9、对下列那些乙类传染病,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B)A、艾滋病、肺结核 C、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出血热B、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 D、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10、居家隔离的传染病,对轻症病例管理不对的是(D)A应由社区、街道、乡镇及单位等负责管理。
梅毒考核中期评估试题(预防、诊疗、实验室)(1)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附件3梅毒预防、诊疗和实验室专业试题库梅毒预防与疫情管理测试题一、单选题1、根据国家规定,梅毒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A 阳性报告制度B 接诊报告制度C 诊断报告制度D 首诊医生报告制度2、根据国家要求,梅毒报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A 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B 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诊病例C 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发病例D 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3、当一个病人同时患有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3种性病时,应如何填写《传染病报告卡》?A 所有性病只填一张报卡,病种只选梅毒B梅毒填一张报卡,其它性病填另外一张卡C 淋病填写一张报卡,其它性病填另外一张卡D每一种性病填一张报卡4、梅毒病例报告由首诊医生负责报告,是指以下哪项?A 由接诊医生做出诊断后报告B 由第一次对病人做出诊断的医生报告C 由会诊医生报告D 病人就诊前在其他医院已诊断,但在本医院为初诊,由诊断医生报告5、当医生填写梅毒病例《传染病报告卡》时不慎出现差错,需要对报卡进行修改,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报卡可以任意修改B 报卡修改后,应有修改医生签名C 由防保医生修改,修改时不需要询问填卡医生D 报卡不能修改6、关于梅毒病例《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最佳选项是以下哪项?A 使用签字笔填写B 报卡填写应正确、完整,无缺项C 应由首诊医生填写,并签名D 以上均对7、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分期分类为以下哪项?A 早期梅毒、晚期梅毒B 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梅毒C 显性梅毒、隐性梅毒D 后天梅毒、先天梅毒8、关于梅毒病例报告的时限要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梅毒病例诊断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 B梅毒病例诊断后,应在3个工作日报告C梅毒病例检测阳性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 D梅毒病例检测阳性后,应在3个工作日报告9、关于梅毒转诊病例的报告要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由原转诊医生报告 B由接转诊的医生在明确为首诊病例后报告C 原转诊医生和接转诊医生均要报告 D均不报告10、关于梅毒会诊病例的报告要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会诊时明确为首诊病例后,由原接诊医生报告B 会诊时明确为首诊病例后,由会诊医生报告C 原接诊医生和会诊医生均要报告D 均不报告11、根据当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诊断病例分类包括以下哪项?A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B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C 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D 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者12、一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A 多形性皮疹、RPR和TPPA均阳性B 硬下疳、RPR和TPPA均阳性C 硬下疳、RPR阳性D 硬下疳、TPPA阳性13、二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A 多形性皮疹、RPR和TPPA均阳性B 硬下疳、RPR和TPPA均阳性C 硬下疳、RPR阳性D 硬下疳、TPPA阳性14、隐性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A就诊时无症状、无体征,以前未诊断过梅毒,RPR和TPPA均阳性B就诊时无症状、无体征,既往曾诊断为梅毒,RPR和TPPA均阳性C就诊时无症状、无体征,RPR阳性D就诊时无症状、无体征,TPPA阳性15、在您医院住院分娩的一名孕产妇,经检测两类梅毒血清抗体(TP-ELISA和RPR方法检测)均阳性,经询问病史,该孕产妇在1年前有过梅毒诊疗史,该病例是否需要报告?A 需要报告B 不需要报告C 随访后报告D 不知道16、某医院对一名住院病人开展ELISA筛查,结果ELISA阳性,再进一步开展RPR检测,RPR也阳性,但滴度为1:4。
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28种,丙类11种,共41种。
一、甲类1、鼠疫鼠疫(plague)是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多借由鼠蚤传播。
鼠疫存在于疫源地的野生啮齿动物中,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三次大流行,自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国家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共9个国家,发病总数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
2、霍乱霍乱是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由O1血清群和O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
19 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
近些年来,全球霍乱,尤其是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流行更趋严峻。
二、乙类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新冠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国内外流行优势毒株,其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2、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2022年1月以来,全球共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8.7万例猴痘病例,死亡病例达到140例。
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5月12日WHO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的法律问题解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2、什么是传染病的“乙类管理、甲类防控”?《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中,单位和个人有哪些义务?《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020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科室: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答案A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口期是A.1989 年2 月21 口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D.2004 年8 月28 口答案B3、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什么为主的方针A胎疗B.控制C.预防D.以上都是答案C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D.A类、B类、C类答案B5、艾滋病属哪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答案B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A.甲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答案B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答案C&下到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艾滋病、炭疽C.肺结核。
麻风病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答案B9、传染病流行是指A.—个地区短期内突发爭例同一种传染病B.—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瀛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答案C10、疫区是指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I韦I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答案C11、病源携带者是指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答案C12、传染病暴发是指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13、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A.个人检讨B.批评教育C.依照刑法处理D.向受害人道歉答案C14、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医疗机构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答案:A15、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多少种A.35 种B.39 种C.37 种D.40 种答案:B1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A.预检、分诊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答案:A17、卜•列传染病中,釆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艾滋病B.脊髓灰质炎C.炭疽中的肺炭疽D.伤寒和副伤寒答案:C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卫生部D.省人民政府答案:B19、医疗机构发观甲类传染病时,采取卜列四项措施是错误的A.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患者应统一集中治疗C.对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答案:B20、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诊断标准的人B.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C.疫区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单个疫源地D.自然疫源地是指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坏的地区答案:C21、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倒应向哪个部门报告A.急救中心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当地人民政府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答案:D22、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需由哪个部门根据情况制定A.国务院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答案:B23、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是由哪里进行A.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区B.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D.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答案:B24、哪类人员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居住人员和短期居住人员答案:C25、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全部免费C.全部收费D.以上都不是答案:B2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规定的卫生标准A.国际B.国家C.省级D.市级答案:B27、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D.以上都不是答案:C2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都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B.公安部门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D.安全部门答案:C29、对可能导致甲型传染病传播的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必须经哪个部门的批准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际卫生组织C.省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D.省级以上地方安全部门答案:C30、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患者进行观察治疗D.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单位领导报告疫情答案:A31、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 予以A.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B.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C.隔离治疗D.以上都不是答案:C32、病原携带者是指A.恢复期传染病患者B.急性期传染病患者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的人答案:C33、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由哪里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D.以上都是答案:A34、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民法》D.《突发公共卫生申件应急预案》答案:B35、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人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是A.食物中毒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传染病事件D.以上都不是答案:B36、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其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每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哪里决定A.全国人人B.省级政府C.国务院D.市级政府答案:C37、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应做到哪些方面,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A.早发现、早治疗B.早隔离、早报告C.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D.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答案:C38、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将尸体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B.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C.带回原籍处理D.以上都可以答案:A39、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传染源B.传染源、传染途经和易感人群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D.病原体、环境和易感人群答案:B40、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A.经血传播、|制生期母婴传播B.性传播C.密切接触传播D.以上均包括答案:A4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传播C.共同进餐和接吻传播D.注射传播答案:A42、卞列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A.同桌进餐B.静脉吸毒C.共用剃须刀IID.不洁性行为答案:A43肺结核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的A.消化道传播B.空气传播C.虫媒传播D.接触传播答案:B4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什么传染病A.肠道B.呼吸道C.经血液传播D.以上都是答案:B45、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应A.置之不理B.在家中隔离C.在指定场所中单独隔离治疗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答案:C46、对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应A.不消毒B.简单消毒C.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D.以上都不是答案:C4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其主要措施是A.将患者从流行地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的地区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把易感人群转移D.易感者接种答案:B48、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哪里宣布A.任何人B.任何机关C.原决定机关D.医疗机构答案:C49、对于甲类传染病严重的疫区可A.实施封锁B.只许进不许出C.只许出不许进D.以上都不是答案:A50、必要时可对传染病患者尸体进行解剖査验的机构是A.医疗保健机构B.卫生防疫机构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D.以上两个机构均无权答案:A51、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 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A.3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下C.8万元以下D.10万元以卞答案:D5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格消毒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D.以上都行答案:C53、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犬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进行施工的,或者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罚款!A.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B.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C.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D.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答案:B54、关于人禽流感的捕述,卞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B.人、禽、畜共患疾病C.人流感病毒毒素与禽流感病毒毒素不同D.病禽及健康带毒的禽是其主要传染源答案:C55、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密切接触传播B.空气飞沫传播C.粪-饮水-I I传播D.虫媒传播答案:B5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A.隐性感染者B.感染者C.潜伏期感染者D.慢性感染者答案:B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人间传播途径不包括A.近距离飞沫传播B.接触传播C.气溶胶传播D.虫媒传播答案:D58、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及早发现病原变异B.及早发现患者C.及早采取预防措施D.确定疫苗接种对象答案:D59、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中卞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B.流行性感冒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C.流行前给所有感冒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答案:C60、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A.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B.患者和隐性感染者C •患者和病原携带者D•患者答案:A二、多选题1、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当采取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C.就地治疗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2、制定传染病防治法的目的是A.预防消除传染病B.控制和消除传染病C.消灭传染病D.以上都是答案:AB3、下面哪些是乙类传染病A.狂犬病B.百日咳C.细菌性痢疾D.梅毒答案:ABCD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体系有A.疾病预防控制体系B.医疗救治体系C.监督管理体系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A.传染病防治工作B.监督管理工作C.流行病学调查工作D.以上都是答案:AB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工作有A.传染病监测、预测B.流行病学调査区C.疫情报告D.其他预防、控制工作答案:ABCD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活动有A.宣传教育B.疫情报告C.预防、控制D.志愿服务E.捐赠活动答案:ABDE& 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哪些预防、控制措施A.调查B.检验C.采集样本D.隔离治疗答案:ABCD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需进行无害化处置的有A.污水B.污物C.土壤D.空气E.粪便答案:ABE10、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哪些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A.传染病患者B.病原携带者C.疑似传染病患者D.易感人群11、国家建立传染病的有关制度包扌舌A.监测制度B.消毒制度U隔离^崗度D.预警制度答案:AD1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进行监测的内容是A.传染病的发生、流行B.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C.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D.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答案:ABCD13、传染病防治中的哪些内容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A.食品与水B.药品C.血液D.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E.动物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答案:ABCDE1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行的职责有A.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B.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呆评价C.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D.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ABCD15、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A.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B.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C.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D.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答案:ABCD16、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传染病疫情报告B.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D.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答案:ABCD17、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中,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的有A.野生动物B.家畜C.家禽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18、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哪些部门和机构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职贵,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A.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企事业单位D.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E.医疗机构答案:ABDE1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岀入疫区的什么实施卫生检疫A.人员B.物资C.交通工具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20医疗机构的哪些条件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A.基本标准B.建筑设计C.人员结构D.服务流程答案:ABD21、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提供A.医疗救护B.现场救援C.接诊治疗D.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2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贵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A.调査取证B.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C.采集样本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23、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贞•的内容包括A.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B.对重人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C.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与并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D.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E.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答案:ABCDE24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A.不少于两人B.出示执法证件C.填写卫生执法文书D.卫生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答案:ABCD2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贵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口常经费项目包括A.预防B胎疗C.监督工作D.控制答案:ACD2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传染病的项目有A.预防、控制B.救治C.监测、预测、预警D.监督检查答案:ABCD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哪些物品,以备调用A.防治传染病的药品B.医疗器械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28、对哪些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A.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人员B.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C.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D.以上都不是答案:ABC29、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A.蚊B.蝇C.蜘蛛D.蚤类答案:ABD30、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什么报告A.内容B.程序C.方式D.时限答案:ABCD3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三级防护适用于A.发热门(急)诊B.隔离留观室C.为患者实施吸痰D.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答案:CD32、医院感染暴发的町能途径有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B.共用呼吸机治疗C.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答案:ABD33、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C.营养不良者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E.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答案:ABCDE34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A.疑似病例B.临床诊断病例C.实验室确诊病例D.病原携带者和检测阳性者答案:ABCD35、关于预防人禽流感,卞列选项正确的有A.加强体育锻炼B.对鸡肉等食物应煮熟C.密切接触者预服达菲后不需要隔离观察D.密切接触者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应警惕禽流感的可能答案:ABD36、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扌舌A.金刚烷胺B.金刚乙胺C.利巴韦林(病毒呼)D.奥司他韦(达菲)答案:ABD3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A.隔离患者B.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C.注射疫苗D.加强疫情监测报告答案:ABD3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A.加强工作场所和居室通风B.注意个人卫生C.通过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D.注射干扰素答案:ABC39、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合理的措施为A.不去疫区旅游B.改善卫生设施答案:BCD40、卜•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A狂犬病B流行性感冒C流行性乙型脑炎D麻风病E血吸虫病答案:ACE三、判断题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一、艾滋病、梅毒、淋病疫情分析截止2012年12月31日,按照居住区统计报告,发现HIV/AIDS80例,其中存活66例,死亡14例,AIDS病22例,HIV58例。
男性68例,女性12例,性别比5.67:1。
青壮年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经性传播途径传播76例,占总人数95%,其中同性传播42例,占性传播途径的55.24%,其他途径4例。
梅毒353例,淋病28例,其中梅毒居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首位,占甲乙类发病总数的43%(353/821)。
20-35岁是梅毒,淋病的主要发病年龄。
二、我国《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提供性病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医疗机构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应当取得与性传播疾病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确定相应科室,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诊疗场所,包括诊室、治疗室和检验科等;(二)具备性病诊断治疗、消毒灭菌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及药品等;(三)具有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性病诊疗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
第十三条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职责是:(一)根据性病诊断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性病患者或者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并按照规定报告疫情;(二)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咨询和必要的干预;(三)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培训;(四)开展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性病诊疗业务,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应当定期接受性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术岗位培训。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年8月12日卫生部令15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与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二)软下疳、性病型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第三条国家对性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二章机构第五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设性病防治机构,并健全疫情报告监测网络。
本办法所称性病防治机构是指县以是个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承担皮肤病性病防治机构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六条省级性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研究拟定所在地区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负责所在地区性病的监测,以及性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负责所在地区性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七条其他性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性病防治规划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二)负责所在地区性病的监测,以及性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体检;(四)对性病患者进行随访指导;(五)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六)培训性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八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专科性性病防治业务的应当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性病辅助诊断技术设备和人员;第九条个体医生从事专科性性病诊断治疗业务的,必须经执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艾滋病、梅毒、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目录一、艾滋病、梅毒、性病概述 (2)1.1 艾滋病定义及危害 (3)1.2 梅毒定义及危害 (4)1.3 性病定义及危害 (4)二、艾滋病、梅毒、性病的传播途径 (6)2.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7)2.2 梅毒的传播途径 (8)2.3 性病的传播途径 (8)三、艾滋病、梅毒、性病的预防措施 (9)3.1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0)3.2 梅毒的预防措施 (12)3.3 性病的预防措施 (13)四、艾滋病、梅毒、性病的检测与治疗 (13)4.1 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 (14)4.2 梅毒的检测与治疗 (16)4.3 性病的检测与治疗 (17)五、艾滋病、梅毒、性病的心理与社会支持 (18)5.1 艾滋病的心理与社会支持 (19)5.2 梅毒的心理与社会支持 (20)5.3 性病的心理与社会支持 (22)六、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23)6.1 国家艾滋病、梅毒、性病防治政策 (24)6.2 相关法律法规 (25)七、常见问题解答 (27)7.1 艾滋病、梅毒、性病的疑问解答 (28)7.2 防治措施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29)一、艾滋病、梅毒、性病概述艾滋病、梅毒和性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感染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最后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因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至关重要。
又称梅毒螺旋体病,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梅毒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梅毒可侵犯全身各器官。
梅毒的治疗及时规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残疾和死亡。
性病试题一、单选题(75题)1、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性病诊断行业标准,二期梅毒的诊断病例分为:(A)A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C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D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2、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的类型为:(A)A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C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D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报告的类型为:(D)A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C临床诊断病例和阳性检测者, D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4、淋病病例报告的类型为:(B)A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B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C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D临床诊断病例和阳性检测者。
5、梅毒血清学检查分为两类:(A)A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B RPR和TRUST,C TPPA和TPHA6、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胎传梅毒?(A)A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婴儿有症状体征,婴儿筛查试验滴度为其生母的4倍或以上,确证试验阳性。
B生母梅毒筛查试验阳性,经过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滴度在1:2;婴儿无症状体征,婴儿筛查试验滴度在1:2,确证试验阳性。
C生母梅毒筛查试验阳性,经过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滴度在1:4;婴儿无症状体征,婴儿筛查试验滴度在1:4,19S—IgM阴性,TPPA阳性。
7、一期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生殖器部位的:(B )A.软下疳B. 硬下疳C。
扁平湿疣 D. 赘生物E。
水疱8、某梅毒患者疗后RPR试验表明,抗体滴度有了4倍下降是指从原来的1:64下降到: (A )A.1:16 B。
1:4 C.1:32 D。
1:810、一位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如下: TPHA阳性,RPR(+)1:2。
她所生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可靠证据是:( B )A. 新生儿血液RPR抗体阳性B。
新生儿FTA-IgM抗体阳性C. 新生儿FTA—IgG抗体阳性11、用涂片法诊断淋病,以下哪种说法不对?( C )A。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2-31(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2012年11月23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
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活动。
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研等相关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性病防治公益活动。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艾滋病性病防治试卷(练习题库)1、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2、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机制是()。
3、 1985年浙江省首先在哪种病人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哪个部门或机构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医学5、《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哪类传染病?()。
6、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何种细胞?()。
7、一期梅毒患者,检查病原体应取的标本是()。
8、下列哪项不属于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病变?()。
9、 1981年,哪个国家首先报道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
10、《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始实施的时间为()。
11、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标是()。
12、目前我国实行艾滋病()制度。
13、一般地说,如果不进行任何治疗,一个人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到死亡,要经过下列哪四个阶段?()。
14、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15、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是()。
1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临床表现?()。
17、下列哪项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18、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23-2023年)》中,不属于到2023年底实现的目标是()。
19、《艾滋病防治条例》共有几章几条?()20、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最高层次的领导组织是()。
21、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正处于哪个时期?()22、在下列艾滋病传播途径中,传播效率最高的是()。
23、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
24、《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在什么情形下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5、符合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年份和主题的选项是()。
26、对我国目前的AIDS流行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27、 AIDS窗口期是指()。
28、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29、以下关于艾滋病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