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桥史飞跃两江的时空印记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1
重庆古桥濯水千年风雨廊桥的建筑奇观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24(23)6
【摘要】桥都重庆不光有雄壮威武、靓如彩虹的现代大桥,也有在历史长河中顽强挺立的古代桥梁。
萎萎荒草淹没了古代商路马道,却淹没不了傲骨铮铮的座座古桥。
只有把古桥发掘出来,重庆的桥文化才是完整的……重庆黔江濯水风雨廊桥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
据当地人介绍,这座廊桥始建于唐朝,尽管多次修复和重建,但已造福濯水1000多年。
廊桥紧连古镇,像一弧漂亮的彩虹卧在阿蓬江上。
该桥是桥,也
是宏伟的建筑。
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
廊桥建有三层塔亭,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游人累了可随时小坐。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
【相关文献】
1.全国第二长的风雨廊桥——宁乡金洲坝风雨廊桥竣工
2.富川风雨桥群:石券廊桥
的范例——广西木制建筑赏析之八3.东边张斌桥西边鄞江廊桥宁波两座千年古桥同日重现4.中国廊桥家族纵横风雨两千年5.重庆古桥见证重庆桥都历史变迁的三座百年老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文|本刊记者 陈科龙 Article | Reporter Chen Kelong壮丽 年 奋斗新时代010236CHONGQINGTODAY 今日重庆01 千厮门大桥 摄影/苏 思02 1989年拍摄的重庆长江大桥,已是车水马龙的景象 摄影/孙 须03 重庆长江大桥即将通行,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技术人员为设计桥头景观,在南桥头(现长江国际位置)进行现场勘测 摄影/郭真明04 重庆长江大桥刚刚通车,从小家住重庆南岸区的市民郭真明非常高兴,抱着刚满月的女儿,一家三口在大桥桥牌铭前合影留念 摄影/郭真明05 1981年拍摄的重庆长江大桥,从图中可以看出,颇受广泛关注的《春、夏、秋、冬》雕塑还没安装 摄影/孙 须70年,一段不短、也不长的岁月。
在岁月的更迭中,发展与变化、进步与成长都写在岁月流过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桥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透过一座座桥梁,便能看见重庆这座“中国桥都”70年来的成长。
在重庆,一座座形式多样、姿态各异的大桥不仅是跨越山水阻隔的通途捷径,也是让重庆人引以为豪的城市风景和精神象征。
从无到有,由简而精,大桥的建设史,也折射出重庆城70年的砥砺前行,70年的拼搏奋进。
“数”说桥都Describe the Bridge City with Figures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山脉绵延、江河纵横。
山川秀美,却给出行带来不便。
曾几何时,万人齐聚珊瑚坝,全民劳动碎鹅卵石,只为贯通重庆首座长江上的公路大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
或许是亲身经历了大桥的修建,或许是寄托了多少03040537CHONGQINGTODAY年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很多重庆人对石板坡长江大桥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尽管重庆主城如今已架起了十多座长江大桥,但人们口中的“长江大桥”,一定是特指的石板坡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修建时,江北、渝中和南岸的居民非常积极。
”77岁的顾庭勇曾任重庆市桥梁协会首任会长,长江大桥是他参与建设的第一座桥梁。
跨越时空探寻重庆长江索道的雄伟壮观重庆长江索道,作为中国最早的、也是最长的跨江索道,自1987年建成通车以来,成为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长江索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座载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工程壮举。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重庆长江索道的背景、建设历程、技术奇迹以及它所承载的城市记忆。
一、背景介绍重庆位于长江上游,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
然而,由于地势陡峭,山多沟壑,长江两岸之间的交通一直是个难题。
如何在长江上建设一座桥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长江索道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两岸的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往来。
二、建设历程重庆长江索道的建设可谓历经曲折。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技术和资金的有限情况下,重庆市政府决定采用国内外现成的技术来完成这一工程。
最终,来自法国的索道技术成为最佳选择。
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条跨江索道——重庆长江索道。
建设过程中,面对长江湍急的水流和陡峭的两岸地形,工程师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采取了高强度的索材和先进的工程技术,以保证索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长江索道终于在1987年建成通车,成为当时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索道工程。
三、技术奇迹重庆长江索道的建设创造了多项技术奇迹。
首先是桥塔的建设。
两座宽约12米,高约100米的桥塔耸立在长江两岸,成为长江两岸地标性建筑。
其次是钢索的制作。
由于长江水流湍急,钢索的制作对强度和耐用性要求极高。
经过科学计算和现代化制造工艺,长江索道所使用的钢索在工程完工后通过检测,完全符合设计标准。
而最令人惊叹的要数索道的运营技术。
长江索道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了索道的安全和运营效率。
同时,为了满足大量的客流需求,长江索道还增加了舱厢数量和载客量,提高了运输能力。
这项技术创新为索道的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城市记忆的承载重庆长江索道已经服务了几代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庆一号桥的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一号桥,是一座连接南岸区和江北半岛的重要桥梁,也是重庆市区内一座历史悠久的跨江大桥。
重庆一号桥承载着重庆市民的交通和历史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重庆一号桥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重庆市区正面临着急剧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一座连接南岸区和江北区的桥梁,以便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行。
经过数年的规划和建设,重庆一号桥于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跨江桥梁之一。
重庆一号桥最初的设计是由苏联工程师参与的,采用了先进的桥梁技术和材料,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桥梁的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悬索桥,长约500米,宽约25米,跨径约250米,可以容纳行车和行人通行。
桥面呈现出优美的弧线形状,两侧的钢索和桥塔构成了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重庆一号桥在历史上曾经承载了重庆市区的重要交通任务,成为了连接南北两岸的交通枢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变化,重庆市内的交通逐渐向多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许多新的跨江桥梁相继建成,分担了重庆一号桥的交通压力。
重庆一号桥作为城市的重要历史遗产,仍然被当地政府和市民所珍视和保护。
重庆一号桥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重庆市民的共同记忆和文化符号。
许多老重庆人将重庆一号桥视为亲近的伙伴,每天都会在桥上行走、停留、眺望,与桥梁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
重庆一号桥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重庆一号桥的功能逐渐向文化和旅游方向转变。
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开始加大对重庆一号桥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举办了许多展览和活动,弘扬桥梁文化,传承重庆的历史记忆。
重庆一号桥也成为了摄影师、画家和文艺工作者的创作题材,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的重庆一号桥依然屹立在嘉陵江上,承载着重庆市民的交通和情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最近,我去了重庆市参观著名的人文古迹--长江大桥。
这座巨大的桥梁横跨在长江上,是中国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桥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当我站在桥上时,我被它壮观的景象震撼了。
巨大的桥塔和钢缆顺着江面拉起,沉稳而庄严。
在远处,长江两旁的晶莹碧绿的水波荡漾,此刻感觉一个人微不足道。
首先,我到达桥塔下面的桥底,发现桥底下是非常宽阔的,足够容纳大型的船只通过。
在那里,我可以感受到长江的浩大,它滔滔不绝、气势非凡。
在这个角度看长江大桥的建筑构造,会发现它的设计非常精妙。
桥身上有多个桥孔,桥孔的形状独特,错落有致。
桥面选择了弧形,这一特殊的设计在视觉上非常漂亮,也有助于减小风压,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接下来我上了桥塔,感受到了整个长江大桥的宏伟。
这座桥梁总长度超过了6千米,高度相当于一个40层的建筑物。
桥塔是桥梁所在的最高点,从那里可以俯瞰长江和重庆市的壮丽景色。
在那里,我还看到了这座桥真正的美丽之处——夜景。
在夜幕中,长江大桥灯火辉煌,与重庆市区的繁华相呼应。
这座桥因此也被称为“南来之首”的“长江夜景第一桥”。
参观长江大桥的经历是莫大的荣幸。
这座桥梁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多次的升级改造。
在它的历史演变中,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工程成就,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象征之一。
在它的周围,我看到了游客们不断地拍照留念,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这座历史的古迹,让人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长江大桥是一座具有深远意义的人文古迹,在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座值得骄傲和珍视的历史遗产,也是一个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
如果你有机会走近它,绝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让这个精彩的人文古迹给你带来无限的启迪和思考。
关于重庆桥的介绍简短重庆桥是一座位于重庆市的重要桥梁。
它横跨于长江之上,连接着重庆市江北区和渝中区,是重庆市区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重庆桥的建设历史悠久,最早的重庆桥建于1929年,是一座木制桥梁。
后来,在1940年代,重庆桥进行了翻修,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使桥梁更加坚固耐用。
然而,由于长江水流湍急,重庆桥多次被洪水冲毁,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加固。
1996年,为了适应重庆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重庆桥进行了全面改造。
新的重庆桥采用了斜拉桥结构,拥有6个车道和双向行人道,能够容纳大量的车辆和行人通行。
重庆桥的主塔高达124.5米,是重庆市区内最高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长江上的一道壮丽风景线。
重庆桥的建设给重庆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它连接了重庆市的两个主要商业区,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快捷、安全的出行通道。
重庆桥还是重庆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条公交线路在桥上设有站点,方便乘客换乘。
重庆桥不仅对于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
游客们可以在桥上欣赏到壮丽的长江风景,感受到长江的浩渺和磅礴。
同时,重庆桥附近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洪崖洞、解放碑等,游客们可以一同游览,感受到重庆的独特魅力。
重庆桥的建设不仅是重庆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一大成就。
它不仅为重庆市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也为整个长江流域的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重庆桥是一座连接重庆市江北区和渝中区的重要桥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建设为重庆市的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重庆桥的存在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一大亮点。
东水门旧事
佚名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站在重庆解放东路车水马龙的人行道上,俯看脚下这条可以通往东水门的老巷子时,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被城市的喧嚣和繁华淡忘的角落。
这是个从解放前到现在60多年间变化不大的老巷。
当我穿行而过时,所有的景物似乎渐渐汇集成了一条河流,无声地诉说这里曾经的往事。
【总页数】2页(P88-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7.19
【相关文献】
1.东水门老街3月开街 [J], ;
2.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荣获詹天佑奖 [J], 老关
3.如何实现桥梁建筑景观美学与使用功能的统一
——以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为例 [J], 孙玉莲;张玉平;汲生虎;张刚
4.东水门 [J], 何智亚(文/图)
5.重庆渝中连接隧道全线贯通千厮门大桥与东水门大桥年底将实现连接通车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21年7月,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的“红船”正式起航。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
作为一座拥有光荣历史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重庆从来没有缺席,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让我们顺着历史长河,回望、致敬那段历史,以及所孕育的伟大红岩精神。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寻访红色足迹,一建筑一故事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记者宋婷婷山城重庆,依山傍水,而桥作为其重要的交通元素,承载了山城的变迁和发展。
3月15日,随着郭家沱长江大桥成功合龙,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通车35座跨江大桥。
回首50多年前,重庆中心城区第一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
这就是至今仍是众多重庆人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牛角沱嘉陵江大桥。
据《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记载,1966年1月,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主城区交通,也揭开了重庆桥梁发展史的新篇章。
三线建设一大成果2021年6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特地举办的“初心·使命·奋斗——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开展,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百年来的四个历史阶段。
步入展览内容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人们可以看到,重庆党组织在党中央和西南局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巴渝儿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迅速取得显著成绩,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重庆顺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中,三线建设成果引人注目,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屹立于祖国大西南。
三线建设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而进行的一次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重庆由于自身较强的工业实力和特殊地理位置,被确定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
从1964年开始,重庆围绕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目标,先后迁建、改扩建、新建了上百个项目,形成了以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冶金、化工工业为骨干,轻纺工业相应发展,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1981至2020图说重庆今昔变化
1981年,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及周边环境。
2015年,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及周边环境。
2008年,建设中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2019年,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此时大桥已通车十年。
2011年2月28日,建设中的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
2017年5月18日,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此时大桥已通车两年。
1984年,重庆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景象。
2015年,重庆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景象。
2008年,重庆江北区,建设中的重庆大剧院。
2009年6月18日,新建成的重庆大剧院,在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12周年纪念日正式投入使用,首场大型演出当晚在这里举行。
2020年,重庆江北重庆大剧院及周边建筑。
1991年拍摄的重庆朝天门。
2004年3月9日拍摄的重庆朝天门。
2007年6月14日拍摄的重庆朝天门。
2012年8月30日16时,重庆朝天门,曾是朝天门片区的老地标重庆港客运大楼和三峡宾馆被成功爆破。
未来的朝天门是一个集住宅、酒店、商场、写字楼、服务公寓、餐饮会所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018年,建设中的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
2019年8月30日,位于重庆朝天门的重庆来福士广场即将建成开业。
2019年10月15日晚,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正式华丽亮灯,标志着这个城市级地标的盛装开业。
重庆安澜桥的简介和历史安澜桥,这名字听起来就特别有意思,是吧?它坐落在美丽的重庆,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
重庆这个城市,山多水长,真是个“山城”啊。
安澜桥可是这座城市的一颗明珠。
话说这座桥的历史可不短,建于上世纪70年代,风风雨雨,见证了不少故事呢。
刚开始的时候,它可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了南北两岸,让人们的出行方便多了。
你想想,那时候可没有高架桥,开车过桥简直是个技术活。
说到这桥,设计得真心不错,造型优美,像一位优雅的舞者,轻轻跨越了长江。
桥身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简直是个风景线。
走在桥上,风一吹,心情立马就好起来了,仿佛能闻到重庆火锅的香气,肚子也跟着叫唤。
不过,安澜桥可不止是为了过河而建,它也是一条历史的见证者啊,多少游客在这里驻足拍照,留住美好瞬间。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它的故事。
安澜桥可是见证了不少历史变迁。
曾经有一段时间,它因为年久失修,几乎快“退休”了。
但大家都不舍得啊,毕竟它承载了太多回忆。
于是,经过一番努力,桥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重新焕发了光彩。
你看,这就是“老而弥坚”的道理,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坚固和美丽。
在安澜桥上,你还能看到那些热情的重庆人。
无论是晨跑的,还是闲逛的,大家都喜欢在这里聚集。
桥上有时会有小摊贩,卖着各种美食,像是豆花、糖葫芦之类的,闻着香气,真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尝一尝。
就算没买东西,光是看看、聊聊天,也是挺好的,毕竟生活就是要享受嘛。
安澜桥的周围环境也是一绝,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尤其是在春天,樱花开得烂漫,走在桥上,感觉像是走在一幅画里。
有人说,重庆的春天是个梦,安澜桥就是那个梦中的桥,让人留恋。
不过,夏天也有它的魅力,桥下的长江水流潺潺,偶尔还有小船经过,水波荡漾,带着几分诗意。
再说说夜晚的安澜桥,哇,简直美到不行。
灯光闪烁,映照在水面上,宛如繁星坠落,真的很浪漫啊。
很多情侣都喜欢在这儿散步,轻声细语,分享彼此的心事。
你看,这座桥不仅是交通的要道,也是爱情的桥梁,连接了多少人的心灵。
重庆桥梁发展史一、重庆桥梁的早期发展重庆这地方啊,那地形老复杂了,到处都是山啊水啊的。
所以桥梁在这儿的发展那可老早了。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桥可能就是比较简单的木桥或者石桥。
就像我们在一些老照片或者老故事里听到的那样,木桥横跨在那些小河流上,人走在上面还嘎吱嘎吱响呢。
石桥呢,可能是村民们一块一块石头垒起来的,虽然看起来没那么精致,但是可结实了,能让大家顺利地从河这边走到河那边,不管是去种地啊还是去赶集啥的。
二、近代重庆桥梁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也不能落后呀。
近代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些比较有规模的桥梁建设了。
这时候的桥啊,就开始用一些新的材料和技术了。
比如说钢梁啊这些。
而且桥的规模也变大了,不只是跨越那些小小的溪流,开始跨越长江、嘉陵江这些大江大河了。
这些桥就像是重庆发展的标志一样,一座桥建起来,那周边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有了更多的人和车经过,带动了一片地方的发展。
像某某桥,建起来之后,那附近就开始有了小商铺,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小区域呢。
三、现代重庆桥梁的辉煌成就到了现代啊,重庆的桥梁那可真是厉害了。
那造型是各种各样的,有像彩虹一样的斜拉桥,还有那种特别壮观的悬索桥。
这些桥不仅仅是实用的交通设施,还成了重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外地游客来重庆啊,都要到那些有名的大桥上去拍照留念呢。
而且现代桥梁的建造技术也是相当高超,能够克服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设计师们就像魔法师一样,把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大桥给变了出来。
这些桥梁把重庆的各个区域连接得更加紧密,促进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比如说某座大桥,它建成之后,让原本需要绕很远路的两个区之间的交通变得特别便捷,两个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就更加频繁了,真的是给重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大桥见证重庆阔步前行作者:汤燕来源:《重庆行政》2017年第01期桥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重庆是一座有大江大山的城市,重庆的大桥建设见证了重庆阔步前行的历程。
一、重庆,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说她古老,是因为她得名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说她年轻,是因为她直辖才刚满20岁。
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重庆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今年刚满20岁,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二、江山之城,美丽中有烦恼重庆是大江与大山铸造的城市,拥有“江城”与“山城”的美誉。
大山包容的长江,流经重庆600多公里。
流经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嘉陵江在渝中区汇入长江,乌江在涪陵区汇入长江。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江山之城虽然壮美,但是由于大江大河的阻隔,交通不便,美丽中也有诸多烦恼。
听老人们说,早年从沙坪坝磁器口坐船到朝天門,再从朝天门坐船去南岸,顺利也得花一天的时间,如果遇到大雾,无论事有多急,也只能望江叹息。
廊桥遗梦中国桥都不为人知的荣耀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4()3
【摘要】重庆是山城、江城、美女之都、美食之都、也是一座桥都。
这个称号不是重庆人自己封的,它出自于几年前在渝召开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十八届颁奖大会,
【总页数】6页(P20-25)
【关键词】中国;廊桥;科技教育;基金会;茅以升;重庆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22
【相关文献】
1.中国桥都两江之上的一城荣耀 [J],
2.打造中国式的廊桥遗梦——战争爱情题材电影故事片《廊桥1937》创作感想[J], 倪维行;钟学萍
3.“中国桥都” 重庆“桥事” [J], ;
4.中国轻纺城:
展现"重要窗口"柯桥风采,国际纺都绽放时尚"布"凡 [J], 邬莹颖
5.定义纺都新气象的趋势美学——中国女装面料流趋势发布亮相柯桥时尚周 [J], 高宇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桥的发展历程
重庆桥的发展历程
重庆桥是中国交通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连接四川和重庆的重要通道。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善重庆和四川之间的交通条件,决定建设一座新桥。
艰苦的工程在1955年开始,总共花费了5年时间,到1960年,这座新桥终于竣工。
它跨越长江和嘉陵江,总长1337.78米,主跨长443米,是当时亚洲第二长的钢筋混凝土桥梁。
重庆桥的修建,不仅改善了四川和重庆的物流运输,也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为此,1969年开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加固和改造工程,使重庆桥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轮经济改革的热潮。
重庆市和四川省共同提出了重庆桥的加宽工程,以适应当时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需要。
1996年,加宽工程正式开始,历时3年完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经济不断发展。
重庆桥也成为区域综合交通和城市发展的中心。
2009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了一次桥梁吊索的重新拉伸,使重庆桥再次升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重庆桥已成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描写美丽重庆桥都的作文重庆,一座桥都的风情万种嗨喽,各位看官,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那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重庆!说到重庆,大家脑海里第一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就是那一座座壮观、雄伟的大桥呢?没错,说的就是那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解放碑啦。
但别急,让我来给你们细细道来。
说起重庆的桥,那可真是多得数不清。
从南岸区到渝中区,再到江北区,到处都是桥。
这些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重庆的血脉,连接着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特别是那些吊脚楼旁的小桥流水,简直让人看了就想跳下去洗个澡。
说到重庆的桥,不得不提的是嘉陵江上的千厮门大桥。
站在桥上往下望,江水波光粼粼,两岸的风景如画。
晚上的时候,灯光一亮,整个桥都变成了一个璀璨的星空,美得让人心醉。
还有那个朝天门大桥,它可是亚洲最长的双层悬索桥之一哦,站在上面,看着江对岸的山城景色,简直是一种享受。
除了这些大家伙,重庆还有很多小巧精致的桥。
比如说那个藏在小巷子里的黄葛古道,那里有一座石桥,虽然不大,但走在上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再比如那个磁器口古镇附近的小桥,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走在桥上,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说到重庆的桥,就不能不提那个著名的“洪崖洞”。
那里的吊脚楼和石板路,再加上那些五彩斑斓的灯笼,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
走在这样的桥上,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为你鼓掌。
好了,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亲自去体验一番了吧?记得带上你的相机,把那些美丽的瞬间记录下来哦。
重庆的桥,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也可以享受到现代的便利。
这就是重庆的魅力,这就是那座桥都的风情万种。
描写美丽重庆桥都的作文
重庆,一座桥都的浪漫
说到重庆,大家脑海里第一浮现的是不是那两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没错,那就是著名的“朝天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
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感觉,仿佛是两个调皮的
孩子在捉迷藏,一个躲在江的那头,一个藏在那边。
说起这两座桥,可真是重庆的骄傲啊!一提起重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座桥都。
走在这些桥上,看着江水悠悠,心里那个美呀,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尤其是夏天,站在桥上吹着江风,那叫一个爽啊!
说到桥,我们不得不提一下重庆的夜景。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整个城市就像是被点亮了一样,漂亮极了!尤其是那座大桥,晚上更是美得不像话。
你看,那灯光照在桥上,就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裙,美丽极了!
再说说重庆的美食吧!火锅、小面、酸辣粉……这些都是重庆的招牌菜。
吃在重庆,简直是享受啊!特别是那些麻辣的食物,吃一口下去,那叫一个过瘾!
除了美食,重庆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解放碑步行街、洪崖洞、磁器口古镇等等。
这些地方都是游客们必去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巴渝风情。
总的来说,重庆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重庆,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魅力。
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爱上这里的!。
重庆桥史飞跃两江的时空印记2005年,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重庆是中国唯一的“桥都”。
这份荣誉当然让我们骄傲,但“桥都”之名因何而定,重庆桥史又有多深厚,重庆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第一座现代桥……这些疑问却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得上来。
事实上,这座城市早在北宋就有了第一座石拱古桥,发展至今,桥梁总数达到了上万座,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只有当我们认真地将重庆桥史翻阅一遍后,才会发现足以让我们骄傲的不仅仅是“桥都”这样一个称谓,还有这座城市与桥的世代情缘。
因山水而生的桥群世界上的桥梁可归纳为四大类:梁桥、拱桥、斜拉侨和索桥,这几大种类在重庆都能见到踪影。
重庆主城区的跨江大桥数量和密度远超其他城市,究其原因,山水格局无疑是造就这一盛况的重要因素。
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长江从西南向东北横贯境内,左岸有嘉陵江、小江、大宁河,右岸有乌江、綦江、磨刀溪等较大的一级支流及上百条中小河流汇入。
且处于两江交汇处的重庆主城区还坐落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丘陵地带,整个城市格局里山丘纵横、河流密布,正所谓“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伫,水在城中流”。
在不断的变迁与发展中,长江和嘉陵江哺育着重庆人,同时,重庆人又长期为被两江所围。
其实早在现代化大桥出现前,勤劳的山城人民便在山水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古桥。
乌江上游、渝东南地区以廊桥著称,渝东北则多见索桥。
因重庆地区V形河谷较多,石料丰富且强度高,所以这些古桥中,最为常见的要数石拱桥的身影。
较为经典的如建于北宋年间的荣昌施济桥,迄今1000多年,清代时就被称为“川东保障”,自1929年起已成为成渝公路的必经之桥;丰都奈何桥,距今500余年,以其主张断恶行善而声名远扬;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万州万安桥,是全国跨径最大的砖拱桥……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重庆出现桥梁的第一个阶段。
到新中国成立前,近代重庆的桥梁分布广、跨径小,桥型仍以石拱桥为主。
比如位于北区干道的一号桥,是当时重庆城市桥梁中开工最早、规模最大的桥梁,它于1927年开工,但因技术有限,修了25年才完工。
而建于1930年的化龙桥则是重庆第一座公路石拱桥。
重庆古桥极具古风古韵,近代桥梁则更多地被融入早期城市建设,但面对滔滔江水,出行仍然困扰着山城人民。
甚至有人曾感叹:“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往返两岸只能靠渡船,这些过江木船全靠人力划桨,既耗时又耗力。
第一座横跨嘉陵江的现代桥1938年1月1日,重庆轮渡第一条航线――储奇门到海棠溪线路开通,《轮渡歌》唱道:“陪都形胜白天成,江水滔滔绕山城。
唯我轮渡应运而兴,日夜服务便利民行。
”1940年重庆轮渡公司不断增开新航线,过江轮渡一度成为山城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轮渡解决了重庆人过江的困扰,但毕竟称不上便捷,排队等船会花去太多的时间。
因此,20世纪60年代,当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开建的消息传出时,整个城市都沸腾了,重庆人奔走相告这一喜讯。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也是重庆第一座跨江的现代城市道路桥,它架于嘉陵江上,全长600米,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钢桁梁城市大桥。
1958年,大桥正式开建,无数重庆人翘首期盼。
可是,修建期间却几经波折,此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武汉设计处设计,当时在重庆修建白沙沱长江铁路桥的国家铁道部大桥局也派人来支援。
完成第一季枯水季节的施工后,工程专家撤离了重庆。
于是,经过多次研究,重庆人自己成立了牛角沱工程处。
没想到的是,3年自然灾害突然降临。
没有水泥,技术工人绞尽脑汁,自己研制了土水泥。
但土水泥并不符合要求,隐患颇多,工人们无奈只得忍痛将辛苦垒起来的土水泥桥墩炸掉,又重新修建。
后来,众志成城终于克服种种难关,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才在1966年1月竣工,它把渝中区和江北区连接了起来,对整个江北乃至现在的渝北和北部新区都有巨大影响。
如今,与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并行的还有渝澳大桥,它是与澳门合作修建,故由此得名,可谓友谊之桥,跟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各自承担起南北单向的交通重任。
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继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后,北碚朝阳桥工程马不停蹄地启动,它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座双链悬索桥,曾享有“亚洲第一吊桥”美誉。
据说,当年大桥设计人员身处的环境异常艰辛,十几位来自不同单位的设计人员租住在一栋楼里,几乎没有回一趟家,屋外时不时还会传来武斗的枪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足足熬了一年,才完成了大桥的设计。
那时的技术装备十分落后,大家只有计算器、直尺等工具,且没有专业的钢梁加工技术队伍和制造厂。
因此,整座大桥的钢箱梁都是用火车从山海关桥梁厂运过来,往返折腾运了三四个月。
运来后,朝阳桥的施工单位又派工人到外地学习拼制钢箱梁,学成后就在北碚兼善中学球场上拼装钢箱梁。
大桥白1969年底竣工后,是重庆通往川北、陕西、甘肃的要道,也是北碚通往江北国际机场和金刀峡风景区的要道。
它被沿用了40年左右,最后因存在安全隐患被朝阳复建桥取而代之。
在北碚朝阳桥通车8年后,重庆主城在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即重庆长江大桥)才开始修建。
在“人民大桥人民建,人人为大桥作贡献”的口号下,山城市民纷纷投身重庆“长江第一桥”的建设,珊瑚坝上曾一度出现“万人敲卵石、筑桥墩”的劳动场面。
1980年建成通车后,它第一次打通了制?s南岸发展的“天堑”。
桥头叶剑英的题词,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春夏秋冬”四大雕塑相对而立,无论从美感还是气势上都显得雄伟非凡,已成为重庆一大风景。
同期修建的还有沙坪坝石门嘉陵江大桥,当时预算建桥的资金偏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但最终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了一切。
当时,北桥头需征用的土地上有3个社及几个工厂,共有七八百人需要动迁。
工作人员天天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研,制定合适的拆迁办法,这才得以在两个月内拆迁完毕。
于1988年建成的石门嘉陵江大桥,宛如巨型竖琴横跨江面,为重庆再添一道风景。
它还成为连接江北区和沙坪坝区的重要通道,带动区域发展的效果非常明显。
从石门大桥开始,重庆建桥技术明显提高,并第一次用大型的混凝土搅拌施工,这一时期为重庆以后的桥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直辖后的建桥奇迹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重庆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带动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发展。
其中交通运输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直辖后的重庆迎来了“建桥高峰期”。
李家沱长江大桥、高家花园嘉陵江大桥、黄花园嘉陵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相继建成,江津、丰都、巫山等区县的也相继建成了长江大桥。
进入“十五”、“十一五”时期之后,大佛寺长江大桥、马桑溪长江大桥、嘉华嘉陵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等相继竣工,条条飞虹紧密连接重庆各区。
到2014年全市桥梁已过10000座,长江、嘉陵江重庆境内有48座跨江大桥,其中40座为直辖后建设。
万县长江大桥(今万州长江大桥)正好与重庆直辖市同岁,它横跨万州区黄牛孔子江江面,是连接318国道线的一座特大型公路配套桥,也是长江上第一座单孔跨江公路大桥,更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跨度最大的拱桥,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于1994年5月开工建设,历时3年竣工通车,其多项科研成果被推广应用于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建设中。
于1997年底开工的九龙坡区鹅公岩长江大桥,桥型为门型双塔柱悬索桥,是重庆第一座、国内第二座连续加劲钢箱梁悬索桥。
建成后即成为渝中区、南岸区、巴南区、九龙坡区、经开区和高新区之间的重要通道,还连接起成渝与川黔高速公路,?@座桥也被大家誉为“主城轮廓的构成线”。
曾经,天堑长江一直是巫山经济发展的天然障碍,使得巫山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巫山长江大桥的修建,彻底打破这一瓶颈。
大桥位于巫峡入口处,被称为“渝东门户桥”、“渝东第一桥”,是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
该桥于2001年底开工建设,四年后竣工通车。
它的建设,创造了同类桥梁跨径、节段吊重、吊塔距离、拱圈管道直径等多项世界第一。
并且,巫山长江大桥还是“八小时重庆”主干道渝巴路的支线桥梁,连接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在2005年的茅以升基金会的年会上,交通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率先提出“重庆桥都”的概念。
虽然跟武汉有过“桥都”名号之争,但重庆因桥梁规模大、功能强、桥形美、数量多、速度快、桥型多等理由占尽优势,于是,继山城、江城、雾都等众所周知的美名,重庆又以“桥都”之名被人们津津乐道,此名号既是山城人民的骄傲,也越来越被外界所认可。
这一时期,世界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大师、美籍华人邓文中在中国主持设计的第一座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还是中国第二大跨度拱桥。
其实在30年前在决定修建石板坡长江大桥时,诸多专家就首选菜园坝长江大桥所在的位置,据说那时也完成了南北桥位、江心桥墩钻探,但由于资金、施工难等原因搁浅,因此菜园坝长江大桥错过了重庆“长江第一桥”的美誉。
直到2002年大桥修建再次提上城市建设者的日程,并于次年开建。
菜园坝长江大桥红白相间的弧线,不禁令人想到“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而嘉华嘉陵江大桥则是作为重庆直辖十周年献礼工程,2007年竣工后打通了北桥头的交通瓶颈,成为联系城市南北发展主轴的重要纽带。
虹影重重,是开放也是门户与此同时,地处重庆市主城中央商务区的朝天门长江大桥也享有诸多盛誉。
每每穿过这扇“城市之门”,便可抵达繁华的渝中半岛。
大桥巧妙融合了解放碑和朝天门两张重庆名片,两个主墩被设计成“解放碑”的样子,碑体一剖两半,分成四个柱子,托起大桥。
又因主跨五百多米,使得悉尼大桥“世界第一拱桥”的头衔不得不让名给它。
此外,朝天门长江大桥承载重量、先拱后梁施工难度等也是世界之首,白2009年通车后,就成了沟通长江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
2013年,重庆主城续建双碑嘉陵江大桥、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寸滩长江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等。
而郭家沱、白居寺等长江大桥,红岩村、水土、礼嘉、宝山等嘉陵江大桥也将飞跨两江之上。
对于重庆而言,桥梁是开放也是门户。
2014年正式通车的东水门长江大桥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梁桥,全长约1000米,桥身为三跨布局,主跨445米,在世界同类桥型跨径中居第一。
大桥上下双层布设桥面,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汽车交通,下层桥面为双线轨道交通,轨道6号线穿梭而过。
这条修建了5年的大桥紧密连接起渝中区和南岸区。
而与东水门长江大桥并称为“双子桥”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于2015年通车,主要连接起渝中区和江北区。
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也共同构成了两江大桥,共同串起一片崭新的区域,成为两江之上的地标性景观。
两江大桥的设计独具匠心,创下六项世界纪录――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创、索塔锚吨位世界第一、拉索吨位创世界之最、巨型天梭轮廓世界独有、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采用牛腿支撑方式创世界之最。